待辦清單:功能點調研及產品需求文檔

編輯導讀: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復雜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列一個待辦清單,這樣做事才會井井有條。本文作者將以番茄to do和滴答清單兩款產品為例,對待辦清單產品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背景和目的

通過對待辦清單類產品進行用戶調研、竟品功能點調研,了解產品業務邏輯和優劣勢,產出調研報告;確立待辦清單產品定位,并構思產品業務框架。

二、用戶需求分析

待辦清單主要用戶群體為19-29歲學生及白領人群,解決用戶生活備忘、習慣培養、學習和工作場景中任務規劃等問題。

2.1 需求場景

  • 用戶1:大二男生小白平時酷愛打游戲,自制力弱。還有一個月期末考試,小白加入番茄to do的班級自習室,看到同學們的專注排名,有了緊張感。他開啟番茄to do的強提醒模式和學霸模式,到學習時間強制自己學習,并限制手機打開其他應用,強迫自己專注。
  • 用戶2:大四女生敏敏目前準備考研。敏敏學習認真,但學習方法不理想,不能很好地查漏補缺。她使用番茄to do的待辦集規劃自己的復習任務,每天使用番茄鐘完成一定目標,并通過數據統計功能查看自己的學習時間分布,合理安排學習計劃。
  • 用戶3:職場新人小風,畢業后成為某公司設計師助理。剛入職場的小風沒找到方法,工作沒有規劃,有時抓不住重點,工作任務無法按時完成。他使用滴答清單記錄每日任務,通過優先級排序更清晰地了解工作計劃,并對重要任務設置提醒,避免遺忘或延期。
  • 用戶4:職場精英劉馴工作四年,目前是上海某律師所骨干律師,工作需要嚴格的時間規劃。他開通了滴答清單的會員版,以每日時間軸的形式清晰規劃當日工作,避免時間沖突。使用滴答清單的待辦編輯功能,對單個案件加以文字備注,查看時一目了然。因為經常出差,不便使用電腦時,滴答清單的多端同步功能,使他可以用手機查看工作。

三、功能點調研

通過前期調研,“番茄鐘”和“待辦清單”是產品核心功能點,以下就竟品進行功能點調研,了解產品設計邏輯和優劣勢。

3.1 調研對象及理由

調研對象:番茄to do和滴答清單。

選擇理由:

  • 根據七麥數據顯示,番茄to do和滴答清單為用戶使用數較多的兩款待辦應用。
  • 番茄to do重點功能為番茄鐘,滴答清單重點功能為待辦清單,以此兩款產品分析對比“待辦”和“番茄鐘”功能的設計邏輯和優劣勢。

3.2 功能點對比

對番茄to do和滴答清單的核心功能“待辦”、“番茄鐘”進行調研,功能點對比如下:

3.3 頁面交互對比

3.3.1 待辦模塊

3.3.2 番茄鐘模塊

滴答清單:

番茄to do:

3.4 功能點異同分析

通過對“待辦”、“番茄鐘”模塊產品功能點和關鍵頁面交互對分析,總結產品異同點如下:

3.5 功能點調研總結

3.5.1 番茄to do

兩款產品定位有所不同,番茄to do用戶更偏向于學生和年輕白領等自制力較弱、進行習慣培養的人群,在待辦模塊使用卡片式陳列,美觀度高,但不便修改,不能補充文字描述,適合于長期穩定的、重復性任務,如背單詞、運動等;待辦與番茄鐘高度關聯,能解決用戶自制力不足的問題,數據統計功能強大。

3.5.2 滴答清單

滴答清單更適合自制力強,有明確目標感,待辦任務靈活性高、變動頻繁,需要進行時間規劃的人群。待辦編輯功能強大,能對優先級、子任務、附件、圖片、模板等進行編輯,滿足用戶文檔編輯的需要;提供搜索功能,便于待辦管理。與日歷高度關聯,日程規劃一目了然。番茄鐘模塊可快速開始專注。

四、產品定位

4.1 產品定位和主要功能

經過前期用戶調研及產品功能調研,進行產品定位如下。

  • 用戶人群:主要為學生,其次為白領人群。
  • 解決問題:解決學生和白領人群生活場景下生活備忘、習慣培養等問題;解決學生群體沒有學習動力、自制力不足,以及制定科學學習計劃的問題。
  • 產品定位:主要面向學生群體和白領人群,清晰區分長期計劃和每日清單,幫你科學進行時間管理;開啟專注模式,拒絕分心不做手機黨;與學霸好友建立自習室,督促自己完成逆襲。
  • 主要功能點:番茄鐘、清單、計劃、統計、自習室。

4.2 產品基礎邏輯

產品以番茄鐘為主要功能,待辦清單為輔要功能。強調習慣培養的同時,滿足用戶記錄備忘事項、查看課程表等日程管理需求。

  • 待辦清單幫助用戶更有計劃地使用番茄鐘,并滿足日常備忘需要;
  • 番茄鐘為自制力不高人群提供專注功能,設置固定的專注任務清單,避免計劃性不強的用戶無從開始;
  • 數據統計帶來正向反饋,鼓勵用戶堅持目標。
  • 根據產品上線后數據表現,考慮在之后的版本加入勛章體系和自習室,鼓勵用戶堅持目標。

五、業務流程圖

5.1 用戶使用路徑

根據用戶使用場景,思考用戶使用路徑如下:

5.2 業務流程圖

根據用戶調研及用戶使用路徑分析,將產品待辦模塊分為“計劃”和“待辦清單”兩類。

計劃:

  • 指長期固定的周期性任務,如學習、習慣培養類任務;
  • 計劃任務直接關聯番茄鐘,為目標性不強的人群提供固定番茄鐘列表,幫助用戶快速進入專注狀態。

待辦清單:

  • 指靈活變動的日程管理類任務,如生活備忘、工作計劃等;
  • 以待辦清單的形式呈現,關聯日歷,方便用戶進行日程計劃安排、查看課程表等;
  • 能夠便捷編輯任務,進行優先級排序,

5.2.1 核心流程

5.2.2 注冊登錄流程

5.2.3 待辦清單-添加待辦流程

5.2.4 計劃-添加待辦流程

5.2.5 番茄鐘流程

六、版本規劃

  • 1.0版本:滿足基本功能,提供番茄鐘、待辦清單功能,滿足用戶基礎需求,驗證番茄鐘和待辦清單同時存在的使用需求。
  • 1.1版本:新增數據統計和日歷模塊;優化番茄鐘和待辦清單模塊部分功能。
  • 1.2版本:集中優化番茄鐘模塊功能,新增學霸模式和嚴格模式,新增提前完成等功能。
  • 1.3版本:基本完善番茄鐘和待辦清單模塊功能,新增快捷番茄鐘、待辦清單番茄鐘入口,優化“待辦清單”和“計劃”模塊的聯動。

七、產品原型圖

7.1 產品簡介

  • 產品名:貓爪待辦
  • slogan:區分長期計劃與每日清單,培養時間規劃能力的萌系番茄鐘。

7.2 關鍵頁面原型圖

7.2.1 注冊登錄

7.2.2 計劃流程

7.2.3 番茄鐘流程

7.2.4 待辦清單流程

7.2.5 我的流程

八、總結

通過用戶需求分析和功能點調研,完成產品貓爪待辦設計。產品主要面向學生及白領用戶,解決用戶生活備忘、習慣培養以及學習場景下動力不足、自制力不足的問題,主要功能點包含番茄鐘、待辦清單、數據統計,后期可能加入自習室及勛章體系。

相比于同類型竟品,根據用戶實際使用場景,將待辦模塊區分為“計劃”和“待辦清單”兩類,分別滿足長期固定的習慣培養類任務和靈活變動的日程規劃任務;通過優化計劃和待辦清單模塊的聯動,幫助用戶快速進入專注場景。

如有其他建議或指正,歡迎在評論中指出,謝謝。

 

本文由 @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產品分析 | 斗魚,游戲直播還沒結束

編輯導讀:面對直播行業眾多巨頭的競爭,斗魚為何能始終站在行業領先地位?未來又該如何發展?本文是斗魚直播的產品分析報告,主要包括這幾點:功能結構、競品分析、用戶分析、用戶調研、功能分析與優化方案,與大家分享。

說到游戲,我相信每個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想到一款具體的游戲。而對我來說,我從小都是在羨慕別人能玩游戲度過的。隨著年齡的不同羨慕的“游戲”也不一樣,小霸王紅白機、游戲廳、臺式電腦、Gameboy、PSP、筆記本電腦、手機、游戲本、Switch、PS5等等。我相信這些名詞對于所有九零后零零后游戲玩家來說耳熟能詳。

但玩游戲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個人可以做到通關、高等級和高段位,但找不到人共同交流、分享和游玩,怎么樣的游戲也會變得無聊。而這些因素也正是游戲的魅力。游戲直播作為交流分享的一種形式,借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現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行業。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產品功能結構
  2. 競品分析
  3. 用戶分析
  4. 用戶調研
  5. 功能分析與優化方案
  6. 總結

01 斗魚產品功能結構

產品架構

02 競品分析

2.1 產品定位

斗魚TV作為中國直播行業巨頭之一,是一家彈幕式直播分享平臺,為用戶提供視頻直播和賽事直播服務。斗魚以游戲為核心涵蓋了娛樂、綜藝、體育、戶外等多種直播內容,其口號為“每個人的直播平臺”,立志打造全民互聯網用戶的泛娛樂平臺。

2.2 競品分析

中國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始于2014年,當時最大游戲直播平臺YY游戲直播改名為虎牙直播,而斗魚TV則是由此前最大彈幕視頻網站AcFun生放送直播發展而來。伴隨著各界資本流入,從2014年至今,陸陸續續有大大小小的直播平臺誕生,網友戲稱“千播大戰”中有如熊貓直播、戰旗直播等等。

但隨著直播平臺的同質化競爭、行業監管力度提升和資本逐利,直播行業所占最高的日均活躍人數和月活躍人數的三位寡頭顯而易見,斗魚TV、虎牙直播和企鴯電競。

Bilibili雖然作為UGC視頻網站,但同樣入局直播,今年直播事業部更是引入知名游戲電競MCN大鵝文化原CEO王宇陽和COO王智開。Bilibili可以作為一個新入局者作為競品分析。

2.2.1 業務分析

業務分部

核心業務:直播

經過多年大浪淘沙,斗魚TV、虎牙直播和企鴯電競成為直播行業中三位巨頭。斗魚TV覆蓋直播內容十分廣泛,其中游戲直播板塊包括網游、單機和手游,各個項目都包括了非常多具體的游戲。

而在娛樂直播板塊中,斗魚包括了戶外、顏值、舞蹈、科技、正能量等內容。而在游戲賽事上,斗魚擁有國際熱門電競賽事轉播權,如游戲英雄聯盟就有LPL職業聯賽、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轉播權,而游戲絕地求生則有PCL職業冠軍聯賽轉播權等。直播形式也不止限于視頻直播,其中還包括語音直播。無論是在直播內容還是賽事轉播,斗魚可謂是包羅萬象。

虎牙直播在直播業務上與斗魚是高度重合,無論是直播內容方面還是熱門賽事轉播權方面。但是在娛樂直播中,虎牙缺少科技和正能量相關內容。企鵝電競同樣的在直播業務方面與其他兩位高度重合,但在平臺核心提供“一站式賽事解決方案”即不僅提供賽事直播,還提供相關賽事資訊和數據內容。

娛樂直播方面則主打唱歌與跳舞。Bilibili在游戲直播覆蓋面同樣非常廣,在轉播權方面以高價拍下未來三年英雄聯盟S賽獨播權。但在娛樂方面更多的則是二次元和唱跳。不過B站還包括了學習板塊和UGC創作者up主的直播。

業務2:社交

斗魚TV最為特色的魚吧社區,魚吧提供了主播和其粉絲單獨的互動平臺,在這里主播可以發送發布的獨家內容,內容不限于視頻圖片,粉絲們可以點贊評論,同樣的他們還可以發送關主播的帖子或視頻,主播同樣可以點贊與評論,進一步的提高用戶與主播的粘性。斗魚還提供了除直播外的社交玩法,如語音交友、點唱和電臺的社交玩法。

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虎牙和企鵝同樣有各自的粉絲主播社區。兩家平臺的社區同樣叫做動態,不過在互動性方面沒有斗魚那么強,動態只限于主播發布內容,而粉絲玩家也只限于點贊、評論和轉發。這樣可能在用戶與主播粘性方面沒有斗魚那么大。Bilibili更多的則是通過UGC內容平臺,用戶與創作者本身擁有較好的社區氛圍的特點,造就了更好的直播社區氛圍。

業務3:游戲

游戲直播自然少不了游戲推薦,四個直播平臺的游戲業務都是代理手機游戲。用戶通過平臺推廣認識更多的手游,并且平臺提供預約與下載服務。斗魚與背靠騰訊的企鵝電競除了代理手游外,他們通過自身平臺影響力推廣其旗下的手游,實現平臺與公司其他業務的相互發展。

業務4:視頻

視頻業務方面主要是以短視頻為主,通過2018年抖音短視頻快速發展,火爆程度乃至成為全民現象級產品,讓各大直播平臺意識到直播作為中長視頻內容無法抓取并填滿當代用戶非常多的碎片化時間空隙,同樣也無法吸引到更為廣泛的潛在用戶。因此傳統直播平臺將大力發展短視頻內容。

三個直播平臺的短視頻內容更多的是直播內容的壓縮與提煉,短視頻具有信息密集和便于傳播的特性。用戶無法在碎片化時間無法觀看完整直播,主播與官方通過剪輯自己直播或賽事直播做成短時間集錦推廣給用戶,除此之外斗魚平臺還引入高知名度個人創作者作為短視頻業務的補充,比如徐大sao與李子柒等等,希望填滿用戶碎片化時間并進一步提高用戶與平臺的粘性。

并且,2020年早期,斗魚與虎牙表示會更加注重游戲短視頻方面的提升。Bilibili本身作為內容型視頻平臺,坐擁非常多的視頻創作者和濃厚的社區氛圍,只要平臺對游戲直播進行一定的資源傾斜,便能夠引導更多的UGC用戶關注到平臺直播。

簡單來說,傳統直播平臺是在維持直播外拓展視頻業務以便更好維持用戶與平臺之間的忠誠度,讓用戶留下來。而Bilibili作為內容視頻網站本身擁有較大流量與良好的社區氛圍,引導視頻創作者與用戶,開拓直播業務作為新的入局者,可能會對傳統直播老大哥們造成不小的威脅。

業務5:陪玩

陪玩業務,因在2018年獨立陪玩APP,如比心、撈月狗等,相繼獲得融資暗示著陪玩會是游戲行業的下一個藍海,各大直播平臺坐擁過億月活也迅速拓展陪玩業務。

斗魚的陪玩業務叫做“一起玩”,名字簡單明了,用戶看到即刻知道是陪玩。同時斗魚的陪玩也具有社交屬性,陪玩主播有專門的界面介紹自己和動態展示,同時用戶也可以關注私聊主播。

企鵝電競與虎牙一樣擁有在自身平臺上的陪玩業務,而虎牙則是通過代理“小鹿陪玩”實現陪玩業務。企鵝電競則直接叫陪玩。

2.2.2 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

1)斗魚TV:燒錢成名,逐步穩固

2014年亞馬遜以9.7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游戲直播平臺Twitch讓國內互聯網從業者發現了游戲直播的前景。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除了不管完善的直播內容,更重要的是對于主播的爭奪,用戶對于直播平臺的選擇絕大部分是跟隨主播切換的。

這個道理斗魚在最開始就明白,所以斗魚在成立初期通過兩輪千萬級別的融資,大量的挖走和簽約主播和贊助電競戰隊而名聲鶴起。其中不乏挖走了許多在虎牙前身YY游戲直播的知名主播,如若風,周寶龍等,迅速成為直播行業中的領頭者。

不過在2015年斗魚相繼被爆出現拖欠工資,融資推遲與版權訴訟等負面事件,再加上外部形勢直播行業大爆發,“千播大戰”正式打響。各界資本涌入,分別由陳琦棟和王思聰帶來龍珠直播和熊貓直播,讓多數主播出走,分散到不同平臺,哄抬主播簽約費,讓斗魚損失慘重。

隨后在2016年拿到了新一輪的融資,進一步明確泛娛樂直播平臺的發展戰略,其中便包括開展娛樂版塊,隨后又在2017年成功培養和提供手機游戲《王者榮耀》主播與平臺,并增加魚吧社區,最終在2018年初宣布實現盈利。

魚吧社區的產生是斗魚希望創造一個主播與用戶存在于斗魚平臺內部的互動社區。早期,主播與粉絲之間的互動主要集中于QQ群或新浪微博,而粉絲之間有關主播的互動則是百度貼吧。如此分散的平臺不利于產生用戶與平臺的粘性和用戶增長。并且在2018年,斗魚舉辦了首次線下斗魚嘉年華,各路粉絲與主播歡聚一堂,進一步加深了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主播之間,用戶與平臺之間的互動性與忠誠度。

在2019年,斗魚表示將會嘗試構建多元化的內容直播,以游戲為核心,發展戶外、科技、美食等內容。其中斗魚推出“直播地球計劃”,將以直播形式赴全球開展科教類內容,希望打破傳統直播行業的天花板,嘗試知識內容服務。斗魚已先后完成“穿越地心”日全食直播、超級火箭升空回收、徒步長江挑戰、“火星營地”生存挑戰直播秀等項目。

2)虎牙直播:內因外困,后來居上

虎牙直播前身由YY游戲直播獨立發展出來,經歷了“千播大戰”、行業洗牌、行業整治等最終與斗魚成為直播行業的寡頭。前期憑借著YY游戲直播累計的技術與用戶占據了國內發部分游戲市場。而在2014年直播行業爆發發展元年,因內部虎牙創始人古豐離職,再加上外部斗魚攜千萬資本涌入通過激進的燒錢搶人,瓜分掉絕大部分虎牙的市場。

隨后“千播大戰”爆發,平臺競爭更加激烈,正如上文斗魚分析到的主播即是直播平臺的核心競爭力,主播即是流量與變現的根本。歡聚時代決定7億投資虎牙直播,讓虎牙在當時砸錢搶人的直播行業站住了腳,隨后虎牙依托現象級手游《王者榮耀》大力推廣并發展主播與賽事,最終在2017年實現盈利。并且隨后在2018至2020年實現連續十個季度盈利。

虎牙還希望打造第一互動直播平臺的定位,除游戲直播外,虎牙開發展攜手全球首檔一站式互動養成直播劇《你行你上》,打破影視劇拍攝的傳統模式。虎牙還望打通娛樂界,邀請娛樂界明星加入提供用戶、粉絲、草根主播與明星之間直接互動。

3)企鴯電競:背靠騰訊,望分一杯羹

企鵝電競起步較晚,但背靠騰訊,是騰訊未來重點發展的電競領域的移動直播平臺。騰訊希望在游戲行業尤其是游戲直播發展相應業務,但傳統直播行業早就是虎牙與斗魚的天下了。企鵝電競另辟蹊徑,它的定位不僅僅是直播,還整合了游戲圖文、視頻和賽事等內容,再加上騰訊互娛大平臺等資源,希望打造一站式移動電競內容平臺。

在2018年,騰訊騰訊內部進行了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專門成立了游戲內容產品中心,引入視頻、版權賽事內容。這意味著企鵝電競與游戲賽事、游戲社交的結合更加緊密,拿到更多來自于騰訊的資源曝光。

針對流量,企鵝電競團隊將會同時承擔信息流和短視頻場景下內容生態的運營。在2019年,企鵝電競并入騰訊互娛,成為騰訊互娛(IEG)核心業務之一。企鵝電競可通過騰訊互娛背后的產品矩陣,將會發揮更大的錯位競爭優勢。其中企鵝電競可聯合包括騰訊游戲,文學,動漫和影視劇等等實現內容質量上極大的支持還包括業務破圈的可能。

4)Bilibili:后浪入局,發起沖擊

Bilibili早期是一個ACG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經過幾年的發展也開拓了游戲、生活、音樂等內容板塊,發展成年輕人熱愛的綜合視頻網站。B站在2014年增加了直播功能,在隨后的時間里像成熟直播平臺學習,添加了一些列豐富的直播功能與內容,并在網頁與客戶端首頁添加直播板塊。

2017年組建英雄聯盟戰隊BLG(Bilibili Gaming)進軍電競領域,隨后以8億元買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地區三年直播版權,并在直播事業部引入知名游戲電競MCN大鵝文化原CEO王宇陽和COO王智開。

B站通過視頻引流、平臺社區和對主播友好分成比例的組合大力發展直播板塊,將會對傳統直播平臺造成沖擊。

2.3 數據分析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2020年3月

有關Bilibili的數據是全站數據,包括直播、視頻觀看、社區觀看等等,不能直接進行對比。但B站如采取視頻社區引流直播板塊的行動,全站數據依然具有較大分析價值。

行業規模:活躍人數+行業獨占率

在活躍人數上B站暫居最高,其次斗魚直播和虎牙直播,而企鵝電競都不到前兩位各自的一半。B站因為平臺的特殊性奪得頭名。斗魚和虎牙經歷起起落落成為現在直播行業兩大寡頭,擁有非常高的活躍人數并不稀奇。企鵝電競入行較晚,無法達到快速達到較高的用戶量。

行業獨占率上,虎牙稍高斗魚一點點,差異微乎其微,也是因為直播行業同質化太大,誰都沒有徹底占領市場。也是因為主播分散在兩個平臺的原因,同時使用虎牙與斗魚的用戶非常多。而企鵝電競只有2.8%,差距較大。

產品使用:人均單日啟動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

在人均單日啟動數,斗魚稍微領先虎牙半個點都在6-7次左右,差異性依然不大。企鵝電競同樣也只有兩位老大哥的一半。B站則是借助其視頻內容的豐富度與短視頻的特性,高居第一達到9.6次。

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分鐘),虎牙領先斗魚十分鐘。企鵝電競則只有非常可憐的20分鐘。斗魚虎牙也同時領先B站,這可能是因為視頻市場與視頻內容相差較大。B站以短視頻為主,并且視頻內容會隨著不同的Up有所改變。而傳統直播則是中長的游戲直播,用戶使用時長可能會跟著一局局直播游戲觀看,同時也會跟著游戲結束而結束。

用戶忠誠度:次月留存率

次月存留率斗魚最好70.7%,虎牙緊跟其后61.%,企鵝電競依然墊底25.7%。留存率越高說明用戶忠誠度和用戶粘度越高。斗魚通過較為廣泛的發展策略、互動氛圍濃厚的魚吧社區和線下活動留住用戶并轉換成忠實用戶。企鵝電競則可能是內容方面沒有斗魚虎牙豐富,再加上外界如賽事資訊等軟件較多,分散了企鵝所謂的一站式電競內容。

根據Facebook平臺流傳出留存率“40–20–10”規則,規則中的數字表示的是次日留存率、第7日留存率和第30日留存率。大部分產品平均次月留存率是穩定在40%,這由非常多因素決定的,比如外部競爭因素,或者運營活動設計等等。

斗魚虎牙的次月留存率超過60%,是一個比較夸張的數據了,這說明直播的留存率是比較高的,相比于其他的產品,用戶粘性忠誠度較高。

2.4 優劣勢總結

斗魚優劣勢分析

03 用戶分析

3.1 用戶角色地圖

斗魚用戶角色地圖

3.2 用戶畫像

04 用戶調研

為了更合理的提出功能優化建議,深度調研了5位斗魚的使用者,他們都是每天使用的活躍用戶。

4.1 調研問題與訪談結果

4.2 調研問題總結

本次調查共涉及5名用戶,從調查結果顯示他們都比較年輕都是在上大學。在日常使用方面,斗魚基本上都是他們不可分割的手機軟件,只要是在空閑時間都會拿出開看直播。并且都是斗魚的長久使用用戶,平均每人五年以上的使用時間。

可以看出,老用戶對于斗魚的用戶粘性很高。其中有三位會去其他直播平臺觀看直播,主要是因為主播的因素。

陪玩:

5位用戶都知道陪玩,但只有1位使用過陪玩,且不清楚斗魚具有陪玩業務,大家對于陪玩的關注點普遍注重技術和聲音,簡單來說用戶關注點都是來學技術的和娛樂聊天的。但無論如何5位都會去參看陪玩的個人動態。

視頻:

5位用戶都看B站短視頻,并且因為視頻的多樣性和創造性都非常喜歡這類UGC短視頻。他們都沒有意識到斗魚加入短視頻業務,其中1位對此感覺開心因為使用起來會方便挺多。但5位斗魚加入短視頻持有的心態普遍覺得一般,有的只觀看直播,有的擔心沒有氛圍。

對于主播動態,其中3位會去關注,但只有2位是通過斗魚魚吧,另外1名是在外部有系統性的搬運。用戶普遍都會去觀看陌生主播直播和視頻集錦,并且都有因此關注主播的經歷。

電競:

5位用戶當中有4位都關注電競,觀看賽事都是直播平臺斗魚虎牙與B站。但是獲取電競相關資訊的平臺都比較分散,微博、虎牙、斗魚、B站和虎撲,可以說是5位用戶每個人獲取資訊的地方都不一樣。況且根據調查,他們都會主動關注有關賽事資訊、職業選手和休賽期等新聞。他們同樣也不清楚斗魚是否有游戲資訊的任何事情。

05 功能分析與優化方案

5.1 一起玩

過去用戶玩游戲可能只能跟身邊的好友玩,但現在只需要花小錢就可以接觸到高分路人或者美女玩家陪用戶一起玩,這就是陪玩的商業利基。

早在2017年,比心等APP就獲得百萬融資,并把陪玩業務做到了幾億流水。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立APP平臺作為相關游戲直播行業寡頭,斗魚同樣加入陪玩業務,名字叫做一起玩。

相比垂直于陪玩業務的比心等APP,斗魚擁有過百萬越活的月活、200+的ARPPU,優勢明顯,龐大又優質的付費用戶群也意味著,直播平臺的背后擁有更多潛在的陪玩消費者,配合平臺的影響力,吸引更多陪玩主播并不難,只要多加傾斜資源與關注度,陪玩業務自然能夠加快發展。

存在問題:

(1)一起玩入口不明顯

(2)一起玩缺少按照游戲的分類、標簽方面的分類

(3)陪玩個人主頁信息不足,吸引力不足

優化思路:

(1)在斗魚首頁添加一起玩入口

(2)優化一起玩主界面,添加游戲分類、推薦陪玩等

(3)優化陪玩個人主頁,添加視頻與評價

5.1.1 添加入口

斗魚一起玩的入口不僅深而且不多。其中最有可能被用戶發現的一個入口在 “關注”界面上方的tab欄中的最后一欄。還有在個人空間中的“我的一起玩”。

用戶在日常觀看直播的使用路徑中很難發現這塊內容,因此需要針對性的增加一起玩的入口,讓用戶更快更容易的關注到陪玩。

優化后界面:

5.1.2 一起玩主界面

在之前,一起玩缺少按照游戲的分類、標簽方面的分類。推薦大神界面比較混亂,無論是玩什么游戲的、娛樂類的還是技術型的都放在一堆。用戶需要自行查找,不斷往下看才可能找到一個。

一個往往也不是最優選擇,所以需要不停地刷新界面,整體操作過程非常麻煩,而且不好尋找自己心儀的陪玩對象。

優化后一起玩主界面中添加游戲分類還有推薦陪玩的相關信息。陪玩界面清晰簡潔,用戶可在第一時間抓取關鍵信息,方便選擇,最終提高下單成功率,進一步提升用戶付費轉化率。

優化后界面:

點擊更多游戲后界面:

陪玩游戲分類具體按照端游、手游還有娛樂類游戲劃分,同樣秉持簡單簡潔的設計風格。

點擊具體游戲后界面:

5.1.3 陪玩個人主界面

新用戶在使用陪玩時往往會面臨陪玩選擇多,但自己無法進一步選擇想要的陪玩。可能用戶在面對差不多條件下的陪玩,往往選擇價格較低的那個。其中陪玩個人主頁所提供的的詳情陪玩信息可供用戶進一步判斷和甄選。

目前斗魚陪玩個人主頁信息不足,只限于個人介紹與圖文動態,無法體現陪玩與陪玩之間的差異性,導致用戶吸引力不足。優化過后,增加用戶評價與陪玩視頻,用戶可以通過陪玩視頻了解到陪玩真實實力或者陪玩個人特色,比如聲音好聽。

同樣好評率會進一步提升用戶付費轉化率,同時也給陪玩個人提供提升空間。整體下來用戶更加直觀的認識每一個陪玩,了解到相互之間的差異性。

優化后界面:

評價界面:

用戶在陪玩結束后可以評價主播,其中包括好評率、用戶評價和舉報鍵。

5.2 電競

游戲不僅僅是游戲了,在2003年電競成為體育項目,并從2003年到2015年,電競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2016開始電競走上職業化道路,電競生態價值蓬勃生長。現在電競與游戲現在是分不開的,各大游戲大力發展全球性的競技活動,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等等。

就拿英雄聯盟舉例,它無疑是目前最熱門,同時也是職業比賽與商業化最成熟的游戲之一。在國內,微博熱搜上,關于英雄聯盟S10全球總決賽的閱讀量已經達到了1億。相關的話題動輒討論量上萬。熱度較高的微博下面,都是不同戰隊粉絲的懊喪或歡呼。

斗魚作為國內游戲直播的寡頭,擁有非常多賽事的轉播權,不乏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PCL絕地求生職業聯賽等熱門游戲。但在電競賽事資訊方面發展薄弱。比如,用戶想要了解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相關賽程,需要找到具體直播間,進入主播主頁才能看到,過程繁瑣。其次還有用戶需要打開另外資訊APP來了解相關賽事。

斗魚如果添加電競內容,實現游戲直播、游戲轉播加上電競資訊一站式直播平臺,可以讓用戶在觀看直播后了解相關資訊,增加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點贊評論互動,讓用戶留在平臺,從而增加粉絲黏性和活躍度。

功能:

資訊:賽事圖文資訊、賽事視頻資訊、用戶互動(點贊、評論、轉發)賽程:比賽賽程、比賽視頻回看

5.2.1 資訊入口

在斗魚發現頁,上方即可找到電競首頁。相關資訊根根據游戲分類,比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點擊更多了解更多游戲分類。下方這是按照資訊和賽程分類,用戶只需要左右滑動界面即可相互切換。

每一個資訊左下角顯示用戶評論、點贊數量和具體游戲資訊,左邊則是圖片或視頻配圖。圖文與視頻資訊區別于播放鍵。主界面是眾多游戲資訊和賽程的合集,方便用戶同時查看。

查看具體游戲資訊:

用戶同樣可單獨查看一個游戲的資訊,點擊分類中的游戲圖標方可進入。下方例子為英雄聯盟資訊,整體操作模式跟首頁相同。

5.2.2 圖文資訊界面

圖文資訊界面簡單明了,具體游戲資訊、發布者信息、發布內容。用戶可以關注發布者,之后在資訊主界面將會優先展示該發布者內容。下方則是用戶的全部評論和整個資訊的評論點贊轉發數量。

5.2.3 視頻資訊界面

5.2.4 評論界面

資訊下方則是用戶的全部評論,用戶可以點贊評論轉發舉報相關評論。

5.2.5 賽程界面

用戶向左滑動即可進入賽程界面。界面展示了具體游戲的賽程信息,其中包括日期、具體賽事名稱、比賽狀態(白紅區分)、比賽階段、比賽隊伍、比分還有比賽視頻回看。

5.3 視頻

短視頻比起直播這類中長視頻的內容形式,具有信息高密度和便于傳播的特點,因此在短時間內容能夠吸引輕度游戲用戶的效果比長視頻的效果要好的多。比如快手和B站通過“視頻直播平臺組合”實現其直播的業務的快速發展,這證實了短視頻內容的重要性。

在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會上,斗魚表示了平臺之后會更加注重視頻內容的擴充,并更加重視短視頻的提升。根據調查結果,大部分用戶都有通過觀看陌生主播的視頻或視頻集錦從而關注主播的經歷。

所以直播平臺,能讓用戶接觸到更多主播帶來更多流量與打賞是一種良性循環。但除了靠算法和熱度推薦,想要讓陌生用戶接觸到更多主播,需要有良好的分類和視頻觀看的便捷性。用戶觀看后,通過短視頻的特性可能會對新主播產生興趣,從而增加主播流量,發掘潛在打賞用戶。

存在問題:

  1. 視頻內容缺少分類;
  2. 用戶觀看集錦后無法在平臺內快速找到相關主播

優化思路:

  1. 添加視頻內容分類
  2. 添加主播卡片在視頻集錦下方

5.3.1 視頻分類

發現顧名思義就是給用戶一個場景去探索,到處看看不同的視頻內容。視頻會隨機發送給不同的用戶,但用戶有自己的游戲偏好。有的用戶玩的游戲可能比較單一,他就只玩英雄聯盟,那他希望推薦的視頻內容都是英雄聯盟的。所以添加視頻分類方便用戶去發現新內容新主播。

優化后界面:

點擊具體游戲后:

5.3.2 主播卡片

用戶在觀看視頻集錦的時候往往會對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主播感興趣,可能是驚訝于主播的技術也可能是主播的節目效果。當用戶想去觀看視頻中自己感興趣主播時,往往需要退出當前視頻,在當前直播平臺搜索,找到之后點擊直播間才能找到,整體操作比較繁瑣。

優化方案將會是在視頻集錦下方添加相關主播的卡片,卡片內容有主播ID,具體是是哪個分區的主播,直播間標題,主播動態還有關注按鈕。主播ID旁會顯示直播與否,還有點擊卡片空白處直接進入主播直播間。

5.4 其他

其他方面的優化主要是斗魚APP使用方面時,一些比較小方面的優化方案。

存在問題:搜索主播時,綜合結果給予不相關的搜索結果

優化思路:調整搜索結果優先級

5.4.1 優化搜索結果

在搜索相關主播時,搜索結果優先級是相關主播、相關直播、視頻和魚吧。而且在大部分搜索情況下,綜合tab欄下,相關直播這欄的內容往往是跟搜索內容不相關的,更多的是目前正在進行的賽事或者推薦的其他主播。

不相關的搜索結果無益于用戶的搜索體驗和用戶想查找的內容。優化過后,相關視頻和魚吧的優先級將會高于相關直播。

優化前界面:

優化后界面:

06 總結

直播,從資本的過山車到現在的風平浪靜,已經過了7個年頭。斗魚一步一個腳印,通過自身努力與不斷完善內容已坐穩直播行業的頭名。

但由于直播性質與內容的同質性,斗魚不可掉以輕心,仍然需要嚴格管理不良行為、完善使用體驗、拓展相關其他業務來實現平臺差異性和長期發展。同時隨著游戲視頻與優良社區的短視頻領頭羊B站與快手的入局,直播行業也在實現一些不同的變化,這也預示著傳統直播的兩位寡頭將會面臨挑戰。

游戲直播這場戰役,還沒到結束的時候。

 

本文由 @StevAlex昊天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解析Keep:如何優化課程體驗?

編輯導語: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消費,不斷地去尋找更加健康的生活和運動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開辟了“互聯網+健身”模式,掀起了健身行業的快速變革,轉眼間,keep健身已成為知名品牌。本文作者作為一名資深“keeper”,對Keep進行了解析,總結了如何才能優化其課程體驗。

1. 需求背景

1.1 競品分析回顧

筆者此前針對Keep、咕咚、小米運動三個運動健身app進行了市場分析和競品分析。

由于近年來國家對于運動健身事業的扶持、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識的覺醒、5G和其他技術的進步等諸多利好因素,線上健身事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

目前Keep在國內運動健身智能平臺中處于領先地位,注冊用戶超過兩億,得益于其全品類的運動類別記錄功能、大量免費的精品健身課程、良好的社區交流氛圍等,其行業獨占率遙遙領先,可以說是國內最受認可的智能健身應用。

即便如此,Keep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如平臺用戶活躍度不高、應用下載量面臨瓶頸、商業化道路困難重重等。

通過對Keep自身的優勢、劣勢,及其所面臨的外部機遇、挑戰,筆者進行了SWOT分析,從內容模塊(主要針對課程)、社區模塊和商業化模塊分別提出了幾點發揮優勢、克服劣勢、抓住機遇、化解危機的建議(完整的競品分析報告請見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170714.html)。

1.2 用戶調研

筆者通過競品分析得出了內容模塊、社區模塊和商業化模塊三個調研方向,采取了用戶訪談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本次用戶調研。

但受到個人條件限制,未能對樣本進行大規模隨機調研,僅對5為用戶進行了訪談,收回66份調查問卷,因此調研結果僅用于本次迭代練習。

筆者首先通過微信語音對身邊5位經常使用Keep鍛煉的好友進行了訪談,通過訪談,印證了競品分析中Keep吸引用戶的主要原因在于免費精品課程和全品類運動記錄功能的觀點,同時也發現了用戶對于課程、社區和商業化三個模塊的槽點集中之處:

根據用戶訪談的結果、結合頭腦風暴和筆者的使用體驗,共總結出33條具體需求,列出了需求清單。為了確定需求優先級,筆者編制了調查問卷,對需求進行定量分析。

結合Keep這個產品一站式智能運動平臺的定位,筆者認為,因為豐富優質的免費課程是Keep從眾多健身平臺中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優化健身課程的體驗,有利于Keep繼續高筑壁壘,一騎絕塵。

因此,筆者在設置本次調查問卷的題目時,選擇了內容模塊作為方向,以與課程有關的需求作為此次問卷調查的主線。

問卷涉及的主要問題有課程難度、課程多樣性、內容滿意度、直播課、會員計劃滿意度這幾個方面(調查問卷連接:https://www.wjx.cn/m/91409115.aspx)。

本次問卷調查收回樣本66份,其中有40位使用過Keep的用戶,占總樣本的60%。通過用戶個人信息調查,得知樣本畫像與Keep的用戶畫像基本一致。

調查結果顯示,四成用戶對“訓練感受反饋”模塊表示不滿意;對于推薦課程,接近五成用戶表示不滿意或沒注意過。

從課程總體滿意度上看,選擇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用戶勉強超過半數,用戶不滿意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兩項為:1Keep課程不能智能調整難度;同一個訓練部位的課程較為單一,需要研發更豐富的課程。

因此筆者在本次迭代中,將“訓練感受反饋”與“推薦課程”結合,在二者間建立跳轉關系,為推薦課程模塊引流,提高推薦課程點擊率,并增加運動偏好修改功能,在優化算法的基礎上提高內容推薦的準確性。

對于課程難度,增加官方課程調整功能,用戶可根據自身訓練水平對官方課程做出一定調整;對于課程多樣性,首先豐富動作庫動作,增加分組分類標簽,并向有一定訓練基礎的用戶開放自制課程功能。

通過上述功能的新增和完善,提高用戶對Keep課程的滿意度。

由于本次調查問卷之時正處于直播課上線之初,受訪用戶對直播課內容和形式基本不了解,且樣本中體驗過會員訓練計劃的人數也過少,因此本次迭代暫不考慮這兩個方向。

但從今年受疫情影響和5G時代為直播行業帶來的發展契機來看,直播課一定是近期Keep團隊重點把握的迭代方向。

1.3 需求列表

通過以上競品分析回顧和用戶調研分析,本次迭代從需求列表中選出了除Bug外優先級最高的下列幾個需求作為此次功能優化的方向:

(完整需求清單: https://pan.baidu.com/s/1PFH174UdoAOjKGOXMCTbIQ ;提取碼: 2pvk)

2. 功能設計

2.1 優化訓練感受反饋和推薦課程

功能點拆分:

  • “本次訓練感受”后置,反饋后顯示推薦課程
  • 在我的模塊增加運動偏好入口

2.1.1 本次訓練感受后置,反饋后顯示推薦課程

用戶調研過程中,發現有部分用戶與筆者一樣對“本次訓練感受”反饋功能產生了誤解,認為反饋后系統會根據反饋結果智能調整課程難度,但實際上反饋結果只是幫助系統向用戶推薦其他訓練課程。

因此,本次調整將“訓練感受反饋”和“推薦課程”建立跳轉關系,一方面突出反饋感受的目的,另一方面吸引用戶對關注推薦課程。

2.1.1.1 流程圖

2.1.1.2 功能原型

2.1.1.3 功能邏輯

  • 訓練完成后,界面1不再顯示“本次訓練感受”模塊;
  • 用戶選擇“完成”直接跳轉至界面2,或進行“分享”或“打卡”,完成對應操作后跳轉至界面2,“本次訓練感受”添加至該界面;
  • 用戶反饋訓練感受后,原文案和表情不變,并顯示“推薦課程”;用戶若不反饋訓練感受,則此流程結束;
  • 返回鍵回到運動首頁。

2.1.1.4 功能目標

  • 用戶選擇感受后,立即向用戶推薦課程,讓用戶明確知悉訓練感受反饋的目的是向用戶推薦合適的其他課程;
  • 反饋后立即顯示“推薦課程”,有助于吸引用戶注意力,提高推薦課程點擊率;
  • 將“本次訓練感受”模塊移動到訓練完成和打卡之后的界面,不會影響到用戶進行分享或打卡操作。

2.1.2 增加運動偏好入口

新用戶注冊后,在填寫個人信息過程中有關于運動偏好標簽的選擇,包括“運動目標”(多選)和“運動水平”(單選)兩項,此功能的問題在于:

首先,用戶一旦做出選擇就無法修改,日后運動偏好改變則無法獲得合適的推薦內容;

其次,“運動目標”下僅列出10個標簽,未完全列舉平臺所能滿足的運動需求,模糊的選項導致推薦內容的不準確。因此筆者提出增加運動偏好入口,完善偏好標簽,且用戶可隨時更改。

2.1.2.1 功能原型

2.1.2.2 功能邏輯

  • 如界面1所示,我的模塊增加“運動偏好”入口,點擊進入界面2選擇運動偏好標簽;
  • 將運動標簽從原來的兩項擴展到四項,增加“訓練部位”和“運動品類”選項,并修改原“運動目標”項下的標簽,使三者與“全部課程”篩選的標簽一致(如界面1和2.2所示),原“運動水平”選項不變;
  • “運動目標”、“訓練部位”、“運動品類”標簽可多選,未選中和選中狀態分別為界面2所示的灰色和綠色標簽;“運動水平”為單選,文案不變;
  • 保存后返回“我的”界面,toast提示“保存成功”,2秒后消失;
  • 優化算法,根據用戶選擇的運動偏好標簽為用戶推薦合適的內容。

2.1.2.3 功能目標

  • 收集更多的用戶訓練偏好信息,有助于平臺數據的積累;
  • 標簽可更改,有助于了解用戶在使用Keep后運動表現上發生的變化;
  • 更詳細的訓練偏好有助于更精準地為用戶推薦合適內容,提高用戶滿意度。

2.2   訓練課程個性化設置

功能點拆分:

  • 動作庫收錄所有動作并分組分類
  • 調整官方課程
  • 添加自制課程

2.2.1 動作庫收錄所有動作并分組分類

2.2.1.1 功能原型

2.2.1.2 功能邏輯

  • 將所有官方課和達人課中出現的動作收錄至動作庫中;
  • 界面1動作庫中原有的“胸部、背部、肩部、手臂、頸部、腹部、腰部、臀部、腿部、全身”十個部位組別標簽保持不變,所有組別中的所有動作分成 “熱身、訓練、拉伸” 三個品類并對應添加類別標簽;
  • 用戶在界面1選擇組別后,進入界面2瀏覽組內每個品類的動作,類別標簽默認展開,點擊標簽切換展開/收起,如界面3所示,無頁面跳轉;
  • 一個動作可重復出現在不同組別或不同品類中,每個品類中無器械動作排列在有器械動作之前,左右對稱的兩個動作位置連續,其余動作順序由課程設計師決定;
  • 界面1新增“熱身”和“拉伸”兩個分組標簽,分別收錄前十個身體部位分組中的熱身和拉伸動作,并將這些動作的身體部位標簽作為在這兩個新分組中的品類標簽。

2.2.1.3 功能目標

  • 擴充動作庫,盡量多的收錄動作,滿足用戶各類訓練需求;
  • 將動作品類細分,使用戶更容易定位自己需要訓練的動作;
  • 添加“熱身”、“拉伸”動作分組和分類,給用戶訓練前后科學的熱身和拉伸建議;
  • 為調整官方課程功能和自制課程功能做準備。

2.2.2 調整官方課程

2.2.2.1 流程圖

2.2.2.2 功能入口

調整官方課程難度功能的入口有兩種,分別為:

  • 入口①訓練結束后,界面增加“難度調整”按鈕,點擊進入界面1;
  • 入口②課程詳情頁-課程內容,內容頁底部增加“難度調整”按鈕,點擊進入界面2;
  • 兩種入口難度調整邏輯相同,區別在于入口②顯示動作縮略圖。

2.2.2.3 功能邏輯與功能原型

難度調整:上圖中,界面1和界面2為難度調整界面,課程動作列表被分為“熱身、訓練、拉伸”三個品類標簽(若無熱身或拉伸動作,則不顯示該標簽),界面中可進行的調整操作包括調整時間或數量、查看動作詳情、調整順序、替換動作、復原官方課程、保存、返回上層。

  • 調整時間:以時間為單位的動作可以通過時間兩邊的加號延長或減號縮短訓練時長,每次操作變化時間為2秒。延長時間上限為原動作時長的2倍,當原時長為單數時,到達上限前的最后一次操作變化時間為1秒;縮短時間下限為原動作時長的一半,當原時長的一半為單數時,到達下限前的最后一次操作變化時間為1秒。到達調整上限/下限時,系統以toast形式提示,2秒后自動消失,文案分別為“不能再加啦,休息一下吧~”和“不能再減啦,不要偷懶哦~”。
  • 調整數量:以個數為單位的動作可以通過數量兩邊的加號增加或減號減少訓練個數,每次操作變化數量為1個。增加數量上限為原動作數量的2倍;減少數量下限為原動作數量的一半,當原動作數量n為單數時,可調整的數量為(n-1)/2;到達調整上限/下限時,系統以toast形式提示,2秒后自動消失。文案分別為“不能再加啦,休息一下吧~”和“不能再減啦,不要偷懶哦~”。
  • 查看動作詳情:在界面1中單擊動作名稱、在界面2中單擊動作名稱或縮略圖,可進入動作詳情頁,詳情頁展示內容和交互邏輯不變。
  • 調整順序:長按動作名稱左側小圖標,上下拖動調整動作位置,移動范圍僅限于當前品類標簽。
  • 替換動作:(下圖原型圖以入口①為例)如界面3所示,將動作名稱左滑,出現“替換動作”選項,單擊后進入界面4,即推薦動作庫。單擊動作右側添加按鈕,彈出界面5的蒙層和dialog提示“確定將 A動作 替換為 B動作 嗎?”,選擇“取消”則返回界面4,選擇“替換”則進入界面6,且toast提示“替換成功”,2秒后消失,新動作取代原動作在課程列表中的位置。

注:

  1. 推薦動作庫中的動作是由系統篩選的與被替換動作訓練同一個身體部位,且同屬“熱身”、“訓練”或“拉伸”品類的動作,列表中加入“無器械”和“有器械”兩個標簽,將動作分類展示。
  2. 課程設計師需將動作庫中的每個動作都設置一個時長或個數的初始值,替換動作后默認顯示新動作的初始時長或個數,用戶可根據需求自行調整。
  3. 課程列表和推薦動作庫中左右對稱的兩個動作,在進入“替換動作”功能時默認合并成為一組動作,同時調整時間或數量、同時替換或被替換,如界面4的“左側偏重俯臥撐”和“右側偏重俯臥撐”所示。“熱身”和“拉伸”標簽下的左右對稱動作中間無休息時間,“訓練”標簽下的左右對稱動作中間休息時間為n秒,n的值由課程設計師設置。
  • 復原官方課程(下圖原型圖以入口①為例):當用戶對官方課程進行調整后,可通過界面6右上角的“復原”按鈕,一鍵恢復官方課。單擊“復原”后彈出界面7的蒙層和dialog對話框,提示“確定將所有調整刪除,并復原官方課程?”,選擇“取消”返回界面6,選擇“復原”彈出界面8所示的toast,提示“復原成功”,2秒后自動消失。若用戶未對官方課程進行任何修改,點擊“復原”則彈出界面9所示的toast,提示“你還沒有對本課程進行調整哦~”,2秒后消失。

  • 保存:用戶對課程進行任意調整后,點擊界面6下方“保存”,返回至入口①訓練完成頁面,并彈出toast提示“保存成功,調整將在下次訓練時生效”。若用戶本次未對課程進行任何調整,點擊“保存”則彈出toast提示“你還沒有對本課程進行調整哦~” ,2秒后消失,頁面不跳轉。
  • 返回:若用戶本次未對課程進行任何調整,點擊界面1或界面2的返回鍵可直接返回至上層入口界面。若用戶對課程進行任意修改后,在未保存的情況下選擇返回,則彈出蒙層和dialog對話框,詢問“此時離開系統將不會保存你所做的調整,確認離開?”,選項“離開”返回至上層入口界面,選擇“取消”留在當前界面。

休息時間:休息時間是默認且無法調整的,課程設計師需將動作庫中每個“訓練”標簽下的動作都設置一個默認休息時間X秒。

用戶替換某個動作后,訓練時此動作后的休息時間即為默認值X秒;若用戶將多個連續的動作替換為同一個動作時,該動作第一次訓練后休息時間為X秒,第二次為X+10秒,第三次為X+20秒,以10秒為公差類推。

若兩組動作雖相同卻不連續,則每組動作后的休息時間仍然為X秒。動作庫中“熱身”和“拉伸”標簽下的動作后默認無休息時間。

只有課程列表中“熱身”標簽下的最后一個動作之后,即“訓練”標簽的第一個動作開始之前,有20秒的休息時間(休息時間可增加20秒的邏輯不變)。

用戶版本更新后首次登陸時,需要設置新手指引。

2.2.2.4 功能目標

Keep的一些官方課程整體上符合用戶的訓練需求,但受到場景、器械和個人身體素質等各種原因的限制,課程中的有些動作可能無法完成。

用戶按照自身需求調整課程動作類型、數量和訓練時長,實現課程的個性化定制,能夠優化用戶的課程使用體驗。

2.2.3 自制課程

2.2.3.1 流程圖

2.2.3.2 功能入口

自制課程功能入口有三種,第一種和第二種新建課程的方式可以直接通過我的課程庫喚起,適用于所有用戶,如圖所示分別為:

  • 入口①:運動-訓練-我的課程庫-更多;
  • 入口②:我的-我的課程-我的課程庫-更多。

第三種新建課程的方式適用于已經使用過第一或第二種方式新建過課程且保留了“我的自制課程” 合集的用戶,如上圖:

  • 入口③:我的自制課程-更多,選擇新建課程(注:只有系統默認創建的“我的自制課程”合集下可以新建課程,若用戶新建的課程合集命名為“我的自制課程”,不允許新建課程,“我的自制課程”合集邏輯在下文詳述)。

2.2.3.3 功能邏輯與功能原型

新建課程:

(上圖原型圖以入口①為例)通過界面1“我的課程庫”右側更多選項,選擇新建課程,進入界面2設置課程名稱,文字輸入規則與新建課程合集的命名規則相同。

若用戶不輸入任何字符,則課程名稱默認為“我的第N+1個自制課程”(N為用戶已經創建的自制課程,N+1為中文數字),點擊確定后跳轉至界面3課程內容列表,此時動作列表為空。

“我的自制課程”合集:

若用戶在界面3不添加動作直接返回,則進入界面4,即“我的自制課程”合集課程列表。

該合集為用戶首次新建課程時系統默認創建,不允許重命名,此合集將收錄所有自制課程,新建課程默認排在合集課程列表最頂,合集課程列表顯示所有自制課程,展示信息包括課程名稱、時長、難度、上次訓練時間(未添加動作的課程顯示為“0個動作”,未訓練過的課程顯示“還未進行過訓練”)。

左滑課程名稱可刪除課程。合集封面為第一個自制課程的封面圖片,若該課程被刪除,則合集封面變為當前課程列表中排在最頂課程的封面圖片。

若該課程未設置封面圖片,則合集封面為默認灰色。合集右上角更多選項可進行的操作有“新建課程”、“批量管理課程”、“刪除合集”、“取消”:

  • 新建課程:即用戶自制課程入口③,不贅述;
  • 批量管理課程:可對課程進行排序或刪除,此功能邏輯與其他合集邏輯相同;
  • 刪除合集:彈出dialog提示“若刪除此合集,所有自制課程將被刪除且無法回復,確認刪除?”。合集確認刪除后再次自制課程時,系統將再次自動創建此合集。

添加動作:用戶在上圖界面3選擇“去添加”,進入下圖界面5的動作庫,選擇一個分類進入界面6,單擊動作右側添加按鈕,彈出toast提示“添加成功”,2秒后自動消失,頁面不跳轉,用戶可繼續選擇其他動作進行添加,新動作將默認添加至課程列表中相應標簽最頂端的位置。

添加過程中,界面6右上角即時顯示已添加的動作數量,課程設計師需設置一個最大值,當用戶添加的動作數量超過該值時,系統toast提示“你添加的動作太多了,先去訓練吧~”,2秒后消失。

所有動作添加完成后,通過點擊左上角返回按鈕,可返回至界面7的動作列表進行調整。界面7可進行的操作包括調整時間或數量、查看動作詳情、調整順序、刪除動作、繼續添加動作、返回、保存:

  • 調整時間、調整數量、查看動作詳情、調整順序:邏輯同2.2.2調整官方課程;
  • 刪除動作:左滑要刪除的動作,單擊刪除彈出蒙層和dialog,詢問“確定將此動作刪除?”,選擇“刪除”則彈出toast提示“刪除成功”,2秒后消失;選擇“取消”直接返回界面7;
  • 添加動作:進入界面5和界面6,重復添加流程;
  • 返回:彈出蒙層和dialog,詢問“此時離開系統將不會保存你所做的調整,確認離開?”,選項“離開”返回至界面4,選擇“取消”留在當前界面;
  • 保存:跳轉至界面8“我的自制課程”合集列表,同時彈出toast提示“保存成功”,2秒后消失。

課程詳情頁:在界面4單擊未添加動作的課程名稱進入界面3;在單擊界面8單擊已添加動作的課程名稱進入界面9,詳情頁展示內容包括課程封面、“自制課程”標簽、課程名稱、熱量消耗、課程難度、課程時間、建議練習頻次、所需器械、課程內容、已添加按鈕、開始訓練按鈕:

  • 課程封面:單擊屏幕上方灰色區域可選擇圖片或更換封面圖片,下方彈出彈框選擇“拍照、相冊選擇、取消”(若未授權相機或相冊需先取得授權);
  • 熱量消耗、課程時間:由系統根據用戶選擇的動作內容計算;
  • 課程難度、建議練習頻次:由系統根據用戶選擇的動作內容估算;
  • 所需器械:根據用戶選擇的課程,列出用到的所有器械,展開后彈出相關商品鏈接;無器械則顯示“無”,且不能展開;
  • 課程內容:該模塊顯示動作組數(單擊展開至界面10)、每個動作的縮略圖(含動作名稱和時間,單擊進入動作詳情頁)、組間休息時間,橫版顯示,左右滑動可查看全部動作內容。界面10為豎版排列的課程內容列表,顯示每組動作的標簽、名稱、時間或個數,單擊進入動作詳情頁。此界面增加“難度調整”按鈕,選擇后進入界面7,可重新調整課程。若用戶本次未對課程進行任何調整,點擊“保存”則彈出toast提示“你還沒有對本課程進行調整哦~” ,2秒后消失,頁面不跳轉;
  • 已添加:單擊此按鈕,可將自制課程添加至其他合集,此邏輯不變。若用戶將“我的自制課程”合集刪除時,所有自制課程將被刪除,包括添加至其他課程合集的自制課程;
  • 開始第n次訓練:n為已經訓練過的次數+1,選擇進入訓練;
  • 右上角更多選項:如下圖界面11所示,將原來“訓練實況”功能改為“修改名稱”,可修改自制課程名稱,單擊跳轉至界面12,輸入文字邏輯不變,“確定”保存修改跳轉至界面13課程詳情頁,toast提示“保存成功”,2秒后消失;“取消”返回至界面11。增加“刪除課程”功能,與其他刪除功能邏輯相同。

等級限制:根據Keep官方數據顯示,用戶達到健身等級的時間要求和人數如下圖所示。用戶達到一定的健身時長,具有了一定健身經驗,才允許使用自制課程功能。

功能上線之初,可首先對W17級以上(健身40000分鐘以上)的用戶開放,并隨機邀請W12至W16級(健身20000分鐘至40000分鐘之間)的部分活躍用戶參與內測,一個月后,搜集用戶反饋并對功能進行迭代升級,再完全面向W12級以上的用戶開放。

兩個月后,根據用戶對功能的使用情況和滿意度,決定是否繼續向等級更低的用戶開放(上文所述等級為示例,具體等級限制規則需由產品、運營、課程設計團隊共同商議確定)。

2.2.3.4 功能目標

  • 允許有一定健身經驗的用戶制定個性化課程,不受官方課程限制,給予這部分用戶更大的發揮空間,提高課程模塊的滿意度,起到增加留存的作用;
  • 對自制課程功能加以一定的等級限制,一方面可以保證自制課程的品質,另一方面對等級較低的用戶起到一定激勵作用。

2.2.3.5 迭代方向

  • 復制官方課程:自制課程基本功能穩定后,增加一鍵復制官方課程功能,用戶可以在官方課程動作列表的基礎上設計自己的課程;
  • 發布自制課程:支持用戶發布自制課程,課程經過官方審核后,可以成為公開課程,供站內所有Keepers跟練,使課程種類更加豐富,既滿足了創作者的成就感,又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

3. 數據統計需求

4. 需求配合部門

4.1 課程設計團隊

  • 將動作庫中所有動作加上“熱身”、“訓練”、“拉伸”三個品類標簽;
  • 將官方課程和達人設計課程中的所有未列在動作庫中的動作錄制成GIF動畫,并加入動作庫對應分組標簽和品類標簽;
  • 有器械的動作需列出器械名稱;
  • 將動作庫中的每個動作都設置一個訓練時長或個數的初始值;設置“訓練”標簽下的左右對稱動作中間休息時間n的值;
  • 設置“訓練”標簽下每個動作休息時長的默認值;
  • 設置自制課程添加動作組數的最大值;
  • 確定動作庫每個組別和品類中動作的顯示順序。

4.2 運營部門

  • 負責“調整官方課程”功能推廣和“自制課程”功能在符合條件的用戶間推廣;
  • 與產品團隊和課程設計團隊商議決定“自制課程”功能上線初期的等級限制規則;邀請部分即將達到限制等級的活躍用戶參與功能體驗;
  • 功能上線一個月后,進行用戶調研,包括用戶對功能的使用情況、滿意度、意見和建議等;
  • 與產品團隊和課程設計團隊商議決定“自制課程”功能改版后是否對更多用戶開放。

4.3 服務部門

針對“調整官方課程”和“自制課程”功能邏輯設計新手指引。

 

本文由 @M.Lamirau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PRD:信貸H5產品需求文檔

編輯導讀:信貸產品是人們經常會用到的產品之一,是以償還和付息為條件的價值運動形式,幫助有需要的人快速籌集資金。本文作者將從自身工作經驗出發,撰寫了一份信貸H5產品的需求文檔,與你分享。

大家好~最近在對自己近期參與過的項目進行總結,希望可以和大家學習交流。

通過研讀各位優秀作者的作品,我學習到了不少知識。此次,以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情況作為案例,我將從0至1的產品中抽取重點模塊進行分享。

一、文檔介紹

1.1 背景說明

該需求為經紀商戶門店提供專享傭金墊付服務,經紀商戶門店入駐A公司,借款人為經紀商戶門店法定代表人,入口為A公司云店APP中嵌入B公司H5鏈接形式,引導用戶點擊跳轉至B公司H5頁面申請授信、借款等流程。

1.2 修訂歷史

1.3 文檔結構

修訂歷史、文檔結構、文檔說明、需求背景、全局說明、功能性需求說明、非功能性需求說明

1.4 文檔說明

本文檔是需求初版,是在于A公司前期初步溝通的基礎上,進行系統層面的溝通和需求確認,在后期該需求經歷多次迭代,所以本需求文檔與實際確認版本有些許出入,不代表實際情況,僅供參考。

1.5 需求背景

  • A公司主營為樓盤經濟,這里可簡單視為樓盤開發商,經紀門店入駐A公司平臺,售賣A公司的樓房,從中獲取傭金,目前A公司希望能夠尋找第三方以及資金方為這些經紀門店提供傭金墊付服務。
  • B公司拓展小額信貸業務,B公司為A公司與資金方的連接方,在A公司與資金方起到橋梁作用。
  • C門店為經紀商戶門店,C門店與A公司為合作關系,門店售賣樓盤希望得到結算傭金,可直接在APP中點擊申請借款拿到傭金,還款由A公司承擔。

二、產品概述

2.1 產品信息

產品名稱:云傭寶

產品版本:V1.0

產品形態:APP+移動端H5

2.2 產品角色

經紀門店商戶通過A公司APP鏈接跳轉至B公司H5申請授信,B公司經過審核后,推送至資金方,資金方返回最終授信結果,再由B公司返回授信結果至經紀門店商戶,商戶即可申請借款。

2.3 名詞解釋

經紀門店商戶:與A公司為合作關系,在信貸產品中為借款人角色;

預授信:B公司項目審核后將借款人的授信申請推送至資金方,資金方授予其一定期限內的貸款額度;在授信期限及額度內,借款人可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情況,申請用款;

待結傭金:公司A未結清的提成,借款人可根據待結傭金金額申請借款;

申請墊付:借款人在授信期限及額度內,發起借款申請;

授信結果:審核中、授信通過、授信未通過;

授信額度:授信通過后,資金方返回給與B公司借款人的借款范圍;

借款訂單:借款人授信額度進行變現的申請;

借款金額:借款人借款實際到賬的金額。

2.4 用戶歷程

經紀門店商戶會線下將樓盤發票給到A公司,上傳至A公司系統

經紀門店法人則會在APP點擊“傭金墊付”進入B公司H5,經紀門店法人會核實門店信息、門店法定代表人信息提交至B公司

B公司內部審核通過后推送至資金方,資金方返回授信結果,進行預授信,借款人獲得30萬元授信額度

經紀門店商戶到月底結算傭金時,通過H5提交貸款申請

B公司收到貸款申請后,進行貸款審核,審核通過推送至A公司詢問是否放款,A公司同意推送至資金方進行放款操作,經紀商戶門店法人收到借款。

資金方到期從A公司對公賬戶進行還款劃扣。

2.5 功能結構圖

2.6 信息結構圖

2.7 業務流程圖

三、全局說明

3.1 彈窗提示

3.2 時間規范

3.3 用戶角色

白名單用戶:A公司提前與B公司預設白名單,可直接跳轉H5登錄用戶

非白名單用戶:不在預設名單內用戶,無法進入貸款產品

四、功能性需求說明

4.1 需求清單

圖6

4.2 用戶登錄&首頁&我的

4.2.1 用戶登錄流程圖

4.2.2 用戶登錄原型圖

4.2.3 需求描述

新用戶從APP中點擊傭金墊付,匹配白名單成功則進入注冊流程,否則無法使用貸款產品

用戶跳轉H5進入登錄注冊流程,已注冊用戶直接靜默登錄至首頁,未登錄用戶確認授權進入首頁

4.2.4 邏輯規則

4.2.4.1 墊傭入口

入口在云店APP上,具體位置以云店為主,入口對所有用戶展示

4.2.4.2 加載頁

鑒權過程,如用戶匹配白名單成功,則進入“一鍵注冊”頁面,如匹配失敗,則頁面提示內容為“抱歉,您暫時無法使用產品應用,請聯系云店”

交互:

點擊“聯系云店”調起用戶撥號盤,自動填充手機號碼

4.2.4.3 一鍵注冊頁

  • 展示經紀商戶名稱、手機號
  • 手機號脫敏展示,如135****4512

交互:

  • 點擊《XXX注冊協議》、《XXX提前結傭協議》可查看協議詳細內容
  • 點擊“授權確認”進入首頁

4.3 綁定貸款賬戶

4.3.1 流程圖

4.3.2 原型圖

4.3.3 需求描述

用戶需要有規定銀行一類卡或者是電子賬戶來作為放款賬戶

用戶有賬戶以后需要將銀行卡操作綁定為貸款賬戶

綁定貸款賬戶為綁定用戶放款賬戶,銀行放款直接放入該賬戶上

4.3.4 邏輯規則

4.3.4.1 傭金墊付-我的傭金頁面-金額統計

  • 展示待結傭金金額、已墊付金額
  • 傭金金額為所有代結批次號的傭金總和
  • 已墊付金額為用戶已經申請墊付且放款成功金額總和

4.3.4.2 傭金墊付-我的傭金頁面-批次信息

  • 展示批次號、待結傭金、申請墊付button
  • 傭金金額為該批次的未結傭金金額

交互邏輯:

  • 點擊“申請墊付”判斷用戶備案銀行卡是否為XX銀行一類卡
  • 如是,則進入綁定貸款賬戶頁面
  • 如不是,則查詢用戶是否已有電子賬戶,如有則提示用戶電子賬戶信息
  • 如無電子賬戶且無一類銀行卡,則進入開通電子賬戶流程

4.3.4.3 綁定貸款賬戶頁面

  • 展示姓名(只讀)、身份證號(只讀)
  • 銀行卡號可填寫
  • 開戶行根據用戶填寫銀行卡號自動判斷
  • 手機號(必填項且為銀行預留手機)、驗證碼(必填項)

交互邏輯:

  • 用戶點擊“確認提交”校驗必填項是否填寫完整,如沒有填寫完整,則提示用戶“請完善您的信息”
  • 如填寫完整則進行銀行卡認證,認證通過則提示“綁定成功”,否則提示“綁定失敗”

4.3.4.4 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當日不通過5次,禁閉1個自然日

交互邏輯:

  • 人臉識別需要用戶根據手機提示動作完成動作以后,后臺將視頻與公安機關用戶備案照片進行比對,如比對成功,則人臉識別成功,否則,視為失敗

4.3.4.5 檢測已開通電子賬戶

  • 展示姓名(只讀)、卡號(只讀)

交互邏輯:

  • 點擊“直接使用”跳轉綁定貸款賬號頁面,自動填充卡號、開戶行
  • 可直接關閉彈窗

4.4 申請授信

4.4.1 流程圖

4.4.2 原型圖

4.4.3 需求描述

申請授信用戶需核對企業信息、填寫法人信息、簽署授權協議三個過程

額度有效期為一年,授信額度可循環使用,用戶還款后額度釋放,可再次申請

可用額度=授信金額-(待審核金額+未結清金額)

4.4.4 邏輯規則

4.4.4.1 核對企業信息

采集云店系統登記的經紀商企業營業執照(只讀)、企業名稱(只讀)、注冊號(只讀)、經營地址(只讀)

交互邏輯:

  • 點擊“提交下一步”調用企查查校驗企業信息是否正確,當日企查查校驗不通過5次,禁閉1個自然日
  • 校驗不通過,彈框提示用戶“您的企業信息有誤,請聯系云店人員,今日剩余次數 X 次”,用戶點擊“我知道了”關閉彈窗,用戶點擊“聯系云店”調起用戶撥號盤,自動填充手機號碼

4.4.4.2 填寫法人信息

  • 采集云店系統登記的經紀商法定代表人(只讀)、法人身份證正反面(只讀)、法人代表(只讀)、身份證號(只讀)
  • 用戶需輸入手機號碼和驗證碼
  • 四要素:企業名稱、征信代碼、法人姓名、身份證號

交互邏輯:

  • 點擊“提交下一步”,頁面校驗手機號與驗證碼是否填寫,沒有填寫提示用戶“請完善您的信息”,填寫完成則調用e簽寶進行四要素驗證
  • e簽寶校驗不通過,彈框提示用戶“您的企業信息有誤,請聯系云店人員,今日剩余次數 X 次”,用戶點擊“我知道了”關閉彈窗,用戶點擊“聯系云店”調起用戶撥號盤,自動填充手機號碼

4.4.4.3 簽署授權協議

  • 合同需強制閱讀15s,時間到后用戶需點擊“我同意簽署協議并提交審核”,視為提交申請成功

交互邏輯:

  • 強制用戶閱讀15s,button 置灰;
  • 15s過后,按鈕可用

4.4.4.4 提示頁

  • 提示客戶授信申請已提交成功

交互邏輯:

  • 點擊“查看申請”跳轉申請記錄頁面
  • 用戶點擊“返回”button跳轉首頁

4.5 申請墊付

4.5.1 流程圖

4.5.2 原型圖

4.5.3 需求描述

用戶會線下將發票信息給到云店,由云店人員核實之后錄入系統,推送至B公司系統;

用戶在H5可查看待結傭金,以批次區分,如云店推送批次001,該批次待結傭金金額為10萬元,用戶則可以使用批次001申請墊付。

4.5.4 邏輯規則

4.5.4.1 傭金墊付-我的傭金頁面-空白頁

  • 用戶暫無授信時,頁面展示“馬上申請”button
  • 用戶已授信,暫無墊付傭金時,頁面展示“聯系云店”botton

交互邏輯:

  • 點擊“馬上申請“跳轉申請授信頁面
  • 點擊“聯系云店”調起用戶手機撥號盤,自動填充手機號碼

4.5.4.2 傭金墊付-我的傭金頁面-金額統計

  • 展示待結傭金金額、已墊付金額
  • 傭金金額為所有代結批次號的傭金總和
  • 已墊付金額為用戶已經申請墊付且放款成功金額總和

4.5.4.3 傭金墊付-我的傭金頁面-批次信息

  • 展示批次號、待結傭金、申請墊付button
  • 傭金金額為該批次的未結傭金金額
  • 我的傭金列表,展示未申請墊付成功的批次信息,提交成功則不展示在列表中

交互邏輯:

  • 點擊“申請墊付”判斷是否有申請中,如果有則直接進入申請中墊付
  • 點擊“申請墊付”判斷該批次是否有發票,如沒有,彈框提示用戶“該批次沒有發票,請聯系云店上傳”
  • 點擊“申請墊付”判斷額度是否足夠發起墊付,如果不足,彈框提示用戶“可用額度不足,無法申請墊付”

4.5.4.4 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當日不通過5次,禁閉1個自然日

交互邏輯:

  • 人臉識別需要用戶根據手機提示動作完成動作以后,后臺將視頻與公安機關用戶備案照片進行比對,如比對成功,則人臉識別成功,否則,視為失敗

4.5.4.5 申請墊付頁

  • 展示經紀商戶名稱(只讀)、待結傭金(只讀)
  • 申請明細展示樓盤、房號、傭金、墊付金額合計
  • 貸款賬戶展示銀行卡號、姓名

交互邏輯:

  • 點擊“我已同意并簽署我已同意并簽署《XXXXX借貸合同》”跳轉合同詳情

4.5.4.6 XX借貸合同詳情頁

交互邏輯:

  • 強制閱讀15s,閱讀完成后需點擊“我同意簽署協議”完成簽約
  • 完成簽約將自動勾選合同

4.5.4.7 個人簽字授權

  • 用戶需在面板上寫出自己的姓名

交互邏輯:

  • 點擊“清除”可清空面板內容
  • 點擊“確認簽署”跳轉提示頁面

4.6 查看墊付記錄

4.6.1 原型圖

4.6.2 需求描述

用戶申請墊付后可查看申請記錄;

用戶可從電子賬戶提現到自己銀行卡中;

4.6.3 邏輯規則

4.6.3.1 傭金墊付-墊付記錄頁面

  • 列表展示批次號、墊付金額、申請時間、墊付狀態、詳情button
  • 使用二類戶貸款,則展示“去提現”button,使用一類戶貸款,則隱藏“去提現”button

交互邏輯:

  • 點擊“詳情“跳轉墊付詳情頁
  • 點擊“去提現”跳轉提現頁面

4.6.3.2 墊付詳情頁面

  • 展示經紀商戶名稱申請時間
  • 申請明細展示樓盤、房號、傭金、墊付金額合計
  • 貸款賬戶展示銀行卡號、持卡人
  • 客戶提交申請后,進入等待期,等待審核(B公司審核、云店平臺審核),存在B公司退回云店平臺的情況,客戶無感知
  • 申請自提交日起2個月(60天)內,未完成審核的自動失效處理

交互邏輯:

點擊《XX貸款協議》可查看已簽約協議詳情

4.6.3.3 提現頁面

  • 展示電子賬戶、當前可提現余額
  • 可提現余額:調XX行接口查詢電子賬戶可用余額,提現余額以銀行返回金額為準
  • 提現銀行卡采集云店平臺備案銀行卡,展示銀行LOGO、持卡人姓名、銀行卡號

交互邏輯:

點擊“確認提現”跳轉手機驗證碼接收頁面

4.6.3.4 提現頁面

  • 展示電子賬戶、當前可提現余額
  • 可提現余額:調XX行接口查詢電子賬戶可用余額,提現余額以銀行返回金額為準
  • 提現銀行卡采集云店平臺備案銀行卡,展示銀行LOGO、持卡人姓名、銀行卡號

交互邏輯:

點擊“確認提現”跳轉手機驗證碼接收頁面

4.6.3.5 接收驗證碼頁面

用戶需輸入手機驗證碼,有效時間60s

交互邏輯:

點擊“確認”系統校驗驗證碼是否正確,正確則調用提現接口,失敗則提示“驗證碼有誤”

五、非功能性需求說明

5.1 兼容性需求

兼容IOS和安卓主流機型、系統及瀏覽器,無顯示異常,無閃退。

5.2 性能需求

用戶承載量:支持2萬用戶同時在線;

產品響應速度:在網絡良好的情況下,響應速度不超過1秒。

5.3 安全需求

惡意注冊防范

惡意刷數據防范

5.4 埋點需求

暫無

5.5 法務需求

《用戶注冊協議》

《提前結傭協議》

《個人信息授權書》

《企業信息授權書》

《貸款協議》

 

作者:sunshiny,金融產品新人一枚,公眾號:可達鴨sun

本文由 @sunshin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社區團購產品競品分析: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

編輯導語:社交電商發展到現在,種類細分是越來越精細化,其中社群團購作為社群新零售模式更是受到眾多商家青睞。隨著美團、滴滴等大廠的進入,社區團購市場的競爭變得白熱化了起來。本文作者就對目前市場上的四種社區團購產品進行了分析,看看誰更勝一籌吧。

1. 行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1.1 社區團購定義

社區團購就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托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

通過社區商鋪為周圍(社區內)居民提供的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促進商鋪對核心客戶的精準化宣傳和消費刺激,實現商鋪區域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迅速提升,對商鋪的營銷產生重大效果。

目前生鮮品類作為高頻+剛需,是社區團購的重要流量來源。運營模式主要是提前一天在線上預售,客戶提前在微群、APP、小程序下單,第二天就去社區團長處取貨的方式,主要解決家庭消費者購買生鮮水果的商品需求。

1.2 商業模式

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由平臺、團長和社區居民組成:

  • 團購平臺-團長:平臺為團長提供商品、物流、售后等支持,團長收取10%左右的傭金;
  • 團長-社區居民:團長利用自身的私域流量,建立社群運營、給社區居民推薦商品;
  • 社區居民-平臺:居民通過平臺app或小程序下單產品,平臺為居民提供售后服務。

圖源:招商證券

社區團購是生鮮電商的一種商業模式,生鮮電商還包括平臺模式、前置倉模式:

  • 平臺模式:平臺通過與線下商超、零售店、便利店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到家配送服務。
  • 前置倉模式:平臺自營,把生鮮商品提前存儲至社區附近的前置倉,用戶下單后立即安排配送。

生鮮電商商業模式分類  圖源:艾瑞咨詢

比較社區團購模式、平臺模式與前置倉模式,可以發展社區團購具有低價、低成本的特點,布局二三四線城市易于復制擴張。

社區團購憑借團長的私域流量,能夠將獲客成本降低至20元,這個數字僅為前置倉模型的十分之一。

在電商業務中,拉新、營銷、履約等成本相加起來,都占到銷售額的20%~40%,但社區團購里,這三項成本均由團長承擔,而團長的成本也僅占10%,甚至還不到。

但門檻低也意味著沒壁壘,打法同質化,競爭激烈。2020年8月11日,美團優選全面接手原美團買菜在武漢的業務,被外界看作美團在為自己前置倉模式轉社區團購模式的戰略進行測試。

生鮮電商商業模式對比  圖源:自制

1.3 行業發展歷程

行業發展歷程圖  圖源:招商證券

1.3.1 從萌芽到洗牌

社區團購從2015年開始萌芽,經歷了從一線城市傳到二線城市再向三四線城市發展的過程,于2018年迎來爆發階段,融資累積達20億元。2019年逐步進入行業洗牌期,包括松鼠拼拼、呆蘿卜在內的社區團購平臺大幅虧損、乃至“暴雷”的新聞時有傳出。

1.3.2 重獲新機

但在疫情期間,社區團購意外成為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撐,GMV和滲透率突飛猛進,分別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分析原因:

  • 供給端:疫情期間交通運輸受阻,農貿市場關閉,倒逼農戶與經銷商接觸生鮮電商平臺。
  • 需求端:居民居家隔離,以單元樓為單元實行物資分配,培養用戶團購生活物資的消費習慣,由此建立的鄰里間線上群為社區團購提供了現成的推廣渠道。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720億元,而未來隨著市場的良好增長態勢,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1.3.3 巨頭涌入

從2020年二、三季度開始,各路資本積極涌入社區團購賽道。

  • 滴滴:滴滴于2020年5月在成都上線“橙心優選”,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剛在內部會上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
  • 美團:2020年7月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到社區團購領域。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承擔美團下一個營收增長點;
  • 拼多多:2020年8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多多買菜將承擔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從董事長黃崢到CEO陳磊,拼多多內部從上到下都明確了,農業領域是未來公司戰略的投入方向;
  • 阿里:四支團隊在進行社區團購的嘗試,包括盒馬、零售通、菜鳥驛站、餓了么等,但多數在早期階段。其中,盒馬分支最被寄予厚望,9月中旬阿里CEO 張勇宣布盒馬事業群組建盒馬優選事業部。

2.  體驗環境

系統版本:MIUI 11.0.5

體驗時間:2020.11

產品類型:社區團購APP

體驗版本:美團v11.3.402,拼多多5.38.0,橙心優選1.0.10,興盛優選1.2.8

3.  競品分析

3.1 分析對象

本文研究美團、拼多多、滴滴入場社區團購的產品: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與于2017年成立輻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百余個地(縣)級市“社區電商領跑者”興盛優選。

3.2 產品基本信息及目標用戶

產品形式: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目前沒有獨立app,四款產品均有微信小程序。

上線時間:興盛優選2017年上線,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均為今年二三季度上線。

開通省市:目前多多買菜開通省市最多,橙心優選最少,華北、華中、華西區域下沉市場火熱,山東、河南、廣東成為各家密集布點省份。

表源:自制

目標用戶:社區團購服務于“家庭消費場景”其目標用戶包括團長和消費者,團長主要以寶媽和社區便利店為主,有數據表明寶媽占比27%,社區便利店占比73%。

消費者主要是下沉市場內20-40歲的有高頻的買菜需求的用戶,以已婚女性為主。

消費者畫像  表源:自制

社區團購消費者特征統計 圖源:招商證券

3.3 產品核心功能結構

多多買菜的核心功能最為簡單,只有商品管理與訂單管理兩個模塊,其他產品除此之外至少包含賬號管理,在商品管理模塊沒有商品搜索功能,在訂單管理模塊沒有評價和分享功能,整體來說產品功能較為簡單。

美團優選開發了菜譜功能,方便用戶看菜譜購買商品,服務于需求模糊的用戶;興盛優選開發了中短視頻功能,提高用戶對產品使用時間,提高用戶活躍度和粘性

產品核心功能結構圖  圖源:自制

產品核心功能對比表  表源:自制

3.4 用戶購物流程圖

社區團購用戶流程圖 圖源:自制

3.5 產品核心功能體驗分析

3.5.1 基礎功能

主要體驗商品展示模塊,不同的商品展示功能對應的用戶購物的目的性不同:

  • 有明確目的:商品搜索功能
  • 有模糊目的:商品分類功能
  • 無明確目的:商品推薦功能/優惠商品功能

3.5.1.1  商品搜索功能

多多買菜無產品搜索功能

將商品的搜索流程分為:搜索前、搜索中、搜索后,分別對應搜索默認界面,搜索輸入界面和搜索結果展示界面。

搜索前、搜索中頁面:橙心優選體驗最佳。

有默認搜索結果,有歷史記錄、有推薦搜索,這樣既能為用戶提供購買建議,承擔有模糊目的/無明確目的的用戶需求,又可以為自身優勢商品引流。有聯想結果,能夠減少搜索結果數量,提高搜索效率。

搜索后頁面:美團優選體驗最佳。

有商品篩選界面,能滿足用戶篩選不同銷量、價格的商品。在商品的展示形式上,三者均使用單列展示,美團、橙心采用左圖右文字的形式,單頁展示3-4條信息,興盛則為上圖下文字的形式,單頁展示1-2條信息。

考慮到興盛沒有結果篩選工具,且一條商品的文字圖片信息密度沒有明顯增多,這種信息展示方式不利于用戶迅速找到商品,但有利于引導用戶購買排行靠前的拳頭商品,一定程度上減小供應鏈壓力。

總結:總體來說美團優選的用戶體驗較好,興盛優選有更多優化空間。

建議:建議未來可增加語音輸入和拍照識圖搜索功能。

商品搜索功能  圖源:自制

3.5.1.2 商品分類功能

產品分類數目上興盛最多,橙心優品最少(美團12級,興盛30級,橙心9級,多多11級)。

興盛優品不僅提供蔬果生鮮滿足用戶的買菜需求,還提供了常用的家居、日化、家電用品供選擇,品類更為齊全。這些類型商品的需求與買菜同樣是家庭的中高頻需求,在線下購物場景中這幾商品通常會在一趟行程中完成,符合用戶需求和行為邏輯。

四款產品均在首頁展示了商品分類功能,不同的是美團僅僅展示了5種重要分類,其余三款展示了所有分類。多多買菜沒有專門的分類頁面,所有分類均在首頁展示。

總結:興盛優選的商品類最為全面,能滿足用戶更豐富發居家購物需求,同時為平臺帶來更多元的收益。

商品分類功能  圖源:自制

3.5.1.3 商品推薦功能/優惠商品功能

將四款產品的此功能劃分為“限時秒殺”和“精品推薦”兩種:

限時秒殺:指帶有購買時間限制的優惠商品,通過制造時間緊迫感促進消費者下單消費。四款產品,除興盛優選均將此模塊放置在首頁商品分類模塊以下,興盛優選則放置在“精品推薦”模塊之后。

美團優選與興盛優選,采用下滑瀏覽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沉浸式的購物體驗。

在結構層和表現層的設計上,美團優選的購物體驗更優。

一方面其提供了更豐富的優惠信息(時間限制、份數限制、參團人數、價格優惠、商品特點等)和更加高效的信息獲取效率(每頁3-4條優惠信息);另一方面模塊視覺展現上給消費者更強的緊迫感。興盛優選在此模塊添加了商品對應分類頁面的鏈接模塊“進入xxx”,為同類商品導流。

橙心優選與多多買菜,模塊化展示秒殺商品。橙心優品中需要點擊“全部秒殺”進入二級頁面獲取更多秒殺商品信息,入口較其他產品更深,對購物體驗有所影響;多多買菜的秒殺商品有限,采用左右滑動的方式展示全部優惠信息。

精品推薦:美團優選、橙心優選按照商品特征進行分類,多多買菜將精品推薦與商品分類頁面二合一,興盛優選則走“小而精”路線,推薦商品每日一件,放置在首頁靠前位置。

總結:在頁面視覺設計和信息界面設計上,美團優選的商品推薦功能/優惠商品功能產品體驗更佳。

建議:精品推薦的橫向的二級目錄建議采用左右滑動的交互方式。

商品推薦功能/優惠商品功能  圖源:自制

在使用完商品展示功能后,部分用戶將會點擊進入商品詳情頁面,確定是否加購。

3.5.1.4 商品詳情頁面

用KANO模型分析用戶點擊進入商品詳情頁后的需求:

基礎型需求包括:

  • 獲取價格信息:購買價格/優惠力度/優惠時間段
  • 獲取規格信息:重量/產地
  • 獲取訂單信息:提貨時間/提貨地址
  • 獲取詳情信息:商品介紹
  • 獲取反饋信息:購買評價

期望型需求包括:品質保障、相關商品推薦等。

興奮型需求包括:同類商品比價、菜譜等。

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橙心優選采用上下滑動的形式展示商品,美團優選與多多買菜信息設計相似,由四屏組成:

  1. 第一屏展示商品基本信息;
  2. 第二屏展示相關商品推薦;
  3. 第三屏展示商品詳細信息;
  4. 第四屏展示更多商品推薦。

多多買菜由三屏組成,去除了上述兩款產品中第二屏的部分。

比較三款產品:

第一屏:商品基本信息

三款產品均展示了價格、規格、訂單等基本信息,滿足用戶的基礎型需求。美團優選中,加入了平臺保障模塊,為商品提供品質保證,是產品亮點。

第二屏:相關商品推薦/第四屏:更多商品推薦

第二屏、第四屏雖然均為商品推薦,但應有所不同。

第一、三屏滿足用戶的基礎型需求,第二屏插在了基礎型需求中間設計不當容易影響用戶體驗。

因此必須做到信息簡短且有效。美團優選在第二屏的設計更好,與橙心優品相比推薦的商品是相似的商品(其他獼猴桃種類,或其他水果)讓消費者不用退出該頁面就能輕松比價,“鄰居都愛買”的標題加入了社交屬性為推薦商品的品質背書,提高用戶加購概率。

除此之外還加入了活動模塊與菜譜模塊,滿足用戶興奮型需求。

總結:美團優品不僅滿足了用戶的基礎需求,還在期望型需求和興奮型需求上做出創新,成為用戶體驗過程中的aha時刻。

商品詳情頁面  圖源:自制

與上述三款產品不同,興盛優選采用左右滑動的方式展示信息,三個模塊分別展示“直采直播”、“基本信息”、“產品詳情”,其中只有部分推薦商品才有“直采直播”模塊。

點擊推薦商品進入詳情頁,默認展示“直采直播”模塊,該模塊由商品信息和做菜小視頻組成,滿足的是用戶的興奮型需求,右滑之后展示基本信息。

個人認為信息展示邏輯值得商榷,在了解商品基本信息之前,即還沒有考慮是否要購買前,展示食材做法對用戶的吸引力有限,如果是意在用誘人的菜品圖片引導用戶購買商品,可以將菜品圖片加入基本信息滑動圖片頁面,自動滑動圖片展示商品。

綜上,建議將“基本信息”模塊設置為詳情頁默認模塊,右滑進入“直采直播”模塊。

購買記錄模塊意在向用戶展示購買該商品的其他用戶,制造線下購物時搶購的真實感。但是,該模塊展示的信息為陌生用戶的頭像、用戶名、購買日期、購買份數信息。

對于用戶自身來說價值不大,而熟人/鄰居的購買信息,以及大家對產品的評價對用戶來說更有意義。

總結:興盛優品可以從信息展示邏輯和購買記錄模塊這兩個方面做出修改。

商品詳情頁面   圖源:自制

3.5.2 特色功能

3.5.2.1 美團優品:菜譜

該模塊解決的是買菜做飯期間的一個痛點,即做什么菜?

菜譜模塊按照時間/菜系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菜品選擇及其制作方式,將做什么菜?這一問題從填空題變成了一道選擇題,降低決策難度和決策成本,為用戶提供能好的全流程體驗。

于此同時提供食材購買鏈接為對應商品引流,擴充消費消費品類,提高客單價,提高用戶使用頻率。

美團優品菜譜 圖源:自制

3.5.2.2 興盛優品:興盛優視

興盛優視主要為第三方UGC/PUGC中短視頻,內容以做菜視頻、健康養生視頻為主,意在增加用戶使用app的時間,提高用戶粘性。

但是,該模塊存在諸多值得改進的要點:

  • 視頻播放體驗:視頻不能全屏播放,無法提供沉浸式體驗,拖拽進度條較為麻煩;
  • 功能導流與變現:做菜視頻是很好的流量入口,并通過提高相應商品的購買量實現變現,目前該渠道尚未打通;
  • 視頻內容:第三方UGC/PUGC內容質量難以保證,低質視頻有害平臺品牌形象,須保持謹慎態度。

興盛優品興盛優視  圖源:自制

3.6 產品運營分析

按照目標用戶的不同,可以將運營劃分為消費者運營和團長運營:

3.6.1 消費者運營

四款產品在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渠道推廣、新媒體運營和線下社區運營上運營手段差距不大,在內容運營上,美團優選開發菜譜功能,興盛優選則在直播帶貨、中短視頻上發力。

消費者運營表 表源:自制

3.6.2 團長運營

與C端的消費者不同,B端的團長對收入高度敏感,只有在優質團長拉新的基礎上,想辦法提高他們的收入,才能完成團長留存、激活、變現的全過程。

美團優選通過微信公眾號建立了較成體系的團長培訓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平臺與團長之間的連接,提高團長的品牌認同感,輔以補貼策略,幫助經驗不同的團長增加收入。

美團優選線上線下團長培訓 圖源:部分來自互聯網

橙心優選與多多買菜通過微信公眾推送團長干貨帖,這些推文部分是操作指南,一部分是增收小貼士,與美團優選相比體系性更差,指導效果有限。

橙心優選、多多買菜推送   圖源:自制

4.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美團優選不論在產品設計上還是產品運營上,相較其他競品都要更加完善。

但是,在社區團購的整個鏈條中,除了消費者和團長,供應鏈、倉配以及資金鏈也扮演者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行業共識“社區團購,起于團長,卻將終于供應鏈”里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靠流量占領市場而后拼產品服務的生意。

多多買菜的優勢主要在農產品生態上:

美團通過在生鮮領域長期的布局積累了一定供應鏈資源,興盛優選憑借芙蓉興盛門店網絡深耕于湖南市場,滴滴在算法上的技術優勢為倉儲配送賦能,加之四款產品背后都有互聯網巨頭的資本助力,保障了各家資金鏈的穩定性。

當業務模式基本成熟,各平臺供應鏈、倉配、管理能力相差不多,各家的比拼就回到了“錢”上,有錢才能擴大市場,長期占領市場才能讓對手出局,于是各大巨頭紛紛加碼。

鏖戰將啟,誰能笑到最后需要時間來檢驗。

參考資料:

[1] 艾媒報告| 2020Q1中國生鮮電商平臺數據監測報告 https://www.iimedia.cn/c400/71234.html

[2] 【招商商業|深度報告】周轉加速和成本降低,社區團購的供需框架-社區團購系列深度三 https://xueqiu.com/1086335213/161173424

[3]  社區團購分析報告:以美團優選為例  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4181828.html

[4]  社區團購的二維模型  http://www.woshipm.com/it/1999890.html

[5]  美團、字節、阿里“惡戰”買菜,誰會先“倒下”?https://new.qq.com/omn/20201031/20201031A01REY00.html

[6]  社區團購“復燃”  http://www.woshipm.com/it/4202617.html

[7]  社區團購,需要冷一冷  http://www.woshipm.com/it/4255305.html

[8]  社區團購行業觀察:關于當前社區團購的競爭情況和主要問題  http://www.woshipm.com/it/4089809.html

 

本文由 @四娘她是最棒的🎊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逐夢云計算:公有云與私有云行業分析

編輯導語:私有云,過去一直都是傳統IT廠商的“地盤”,公有云服務商甚少涉足這個領域。但情況在最近兩年出現了明顯變化,公有云服務商們大軍進入到私有云市場已成大勢所趨,未來會在該域施加更多影響力。本文作者對公有云與私有云行業進行了分析,看看二者究竟有什么區別。

1. 第一部分:概述

分析目的與思路:

近年來云計算市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傳統行業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為了了解行業發展動向、洞察市場發展前景。

本分析報告從行業的運行現狀、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對云計算市場有一個初步分析。接著從商業模式、格局分析等維度,分別對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場進行詳細剖析。具體分為三大部分:

  1. 行業現狀梳理:包括行業的生態圖、產業鏈、宏觀環境分析等;
  2. 競爭格局判斷:了解行業內的商業模式、重點企業、競爭格局等;
  3. 行業發展趨勢:包括行業發展前景與速度、產品迭代方向、用戶規模等。

為了完善這份行業分析報告,我還引入阿里云和騰訊云的資料與數據,作為行業分析的補充,在比較二者發展現狀的同時也可以為騰訊云未來趕超阿里云、搶占云市場份額和擴大市場規模提供自己的想法。

2. 第二部分:云計算市場現狀

2.1 云計算簡介

2.1.1 基本概念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指的是通過網絡“云”將巨大的數據計算處理程序分解成無數個小程序,然后通過多部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處理和分析這些小程序,得到結果并返回給用戶。

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云計算依賴資源的共享以達成規模經濟,類似基礎設施(如電力網)。

2.1.2 相關分類

圖1 云計算分類

根據NIST(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委員會)的分類標準,依據服務模式可將云計算分為IaaS(基礎架構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和SaaS(軟件即服務)三類;依據部署模型可將云計算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類。

2.1.2.1 公有云

通過Internet為外部客戶提供服務的云。云服務提供商通過客戶資源使用情況(vCPU數、磁盤空間大小、時長等)進行收費。一般用戶,會結合自身的投入成本,應用訪問的方式,選擇相應的公有云服務。

2.1.2.2 私有云

由企業或機構獨享使用和掌控的云,僅供自己內部人員或分支機構使用。一般在企業或機構的數據中心部署;適合于有眾多分支機構的大型企業、政府部門、行業機構。

2.1.2.3 混合云

對于同一份數據、同一套應用,同時采用了私有云技術構建了自己的IT服務平臺,同時又采購了公有云服務商提供的IT服務。

一般是需要具備可控的前提下,具備一定的彈性或者可靠性,典型的應用場景有:潮汐應用、混合云災備。

混合云既可以利用私有云的安全,將內部重要數據保存在本地數據中心;同時也可以使用公有云的計算資源,更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相比私有云或公有云都更完善。

盡管兼容公有云和私有云優點的混合云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本報告僅對目前公有云和私有云行業展開分析,暫不將混合云納入分析范圍。

2.1.3 組成要素

云計算由三個要素組成:分別為處理資源請求和資源分發的云平臺,以及中間的網絡管道,以及云使用的終端用戶。

圖2 云計算的組成要素

2.2 云計算產業發展概述

2.2.1 發展歷程回顧

20世紀70年代開始,信息產業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變革:個人計算機革命(1980年代)、互聯網革命(1990年代)和云計算革命(2006年至今)。

自2006年IBM和谷歌云聯合推出云計算概念算起,云計算發展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

云計算經歷了被廣泛質疑到成為新一代IT標準,從單純技術上的概念到影響整個業務模式的發展歷程。組織向云部署模型的快速遷移已經證明,十年前業務開展方式已經發生了范式轉變。

企業不再把處理其產品的整個生態系統當做戰略重點,而是借助云計算專注于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來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云計算已成為軟件行業中采用最快的技術之一,并且已成為跨大多數垂直行業的業務運營的本質,公有云或私有云都有其自身的優點或缺點。

從小型到大型的組織都接受了云計算技術的采用,因此在過去十年中為云計算技術的顯著增長做出了貢獻。

圖3 云計算發展歷程

2.2.2  核心技術介紹

云計算技術包括了虛擬化技術、處理器技術、寬帶互聯網技術以及自動管理技術。云計算最關鍵的能力是數據存儲能力和分布式計算能力。

大多數情況下,云計算可以簡單歸納為云儲存、云計算兩個工作層面。在實際的計算工作處理過程中,計算機會將計算認為進行拆分。

利用虛擬的資源庫的分布式模型進行計算,對于分析統計后的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和存儲。隨著云計算系統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多種計算技術。

比如集群化技術、數據存儲技術、分布式計算技術等,同時還衍生了更多的信息處理技術。云計算平臺不斷拓展,為國內信息化技術發展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2.2.3 發展特點分析

2.2.3.1 云計算定價模式簡單化

定價模式的簡單化有助于云計算的進一步普及,而在這一點上,目前的云計算產品顯然做的還不夠。

而隨著市場的不斷規范,這樣的狀況有望獲得改善,用戶有望看到自助式定價模式,用戶可以和云計算廠商簽訂按照小時或分鐘計費的包含一系列服務的協約。

2.2.3.2 軟件授權模式轉變獲得供應商更廣泛的認可

讓應用軟件廠商從傳統的按用戶收費的授權和營收模式向計量計費模式轉移有一定的難度,但在云計算時代應用廠商卻不得不面對這樣的轉變,這對于通過云計算提供托管虛擬桌面服務的公司來說尤其重要。

2.2.3.3 新技術將提升云計算的使用和功能

對于將業務放在千里之外的云計算服務使用者和為用戶提供云服務的廠商來說,愈加先進的云技術就代表著愈強的公司實力。因此,云技術的創新將會永無止盡,企業的產品研發投入也將持續增加。

2.2.3.4 云計算服務品質協議細化服務質量

要想讓用戶敢于將關鍵業務應用放在云計算平臺上,粗放的服務協議顯然無法讓人放心,用戶需要知道云計算廠商能否快速地將數據傳遍全國、網絡連接狀況又能好到何種程度。

對于激增的商業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夠的,而云計算提供商能夠多塊地拓展性能也事關重要。市場對質量更高的服務品質協議需求增加,導致細化服務品質是必然趨勢。

2.2.3.5 云服務性能監控將無處不在

云計算的普及不可避免地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對于一個大型的云計算提供商而言,任何一個數據中心的小問題都會立即被人察覺。

提供有關問題的全部報告以及來自與日俱增第三方近乎實時監控都會讓云計算提供商背負巨大壓力,屆時有關云計算性能監控的報告如同高峰時期實時路況播報那樣平常。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隨著云計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用戶對全球云計算的標準的要求也呼聲漸高,未來云與云之間的互聯要靠標準的支撐才能得以實現。

當云計算被普及應用的時候,云計算的標準也應該已經成熟,至于何時會制定出來,還取決于市場的發展情況和廠商的積極推動。

目前我們看到云計算已經被很多企業和政府探討、驗證并實踐,許多廠商業看到了這一趨勢,正在積極推動云計算的研究和市場推廣。

2.3 云計算市場分析

2.3.1 市場概況

全球云計算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19 年,以IaaS、PaaS 和SaaS為代表的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美元,增速20.86%,預計未來幾年市場平均增長率在18%左右,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500億美元。

圖4 云計算市場規模

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今年6月在報告中預測,2020年IT支出的所有領域都將出現下滑,其中設備與數據中心系統的支出降幅最大。

但是由于疫情持續促進遠程辦公領域發展,因此公有云服務等領域預計將成為亮點,在2020年將增長19%。其中,基于云的線上會議將有24.3%的較大幅度增長。

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碼云計算產業。近日,阿里宣布在未來三年投資2000億元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技術研發及數據中心建設。

騰訊則宣布未來五年投資5000億元用于新基建布局,其中云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數據中心等有望成為重點投資項目。招商證券在研報中表示,互聯網巨頭的加碼說明云計算產業已進入快車道。

2.3.2 行業結構

從行業角度來看,當前中國云計算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互聯網、交通、物流、金融、電信、政府等領域。

近年來,各行業的數據量激增,更多領域開始利用云計算技術挖掘數據價值,雖然互聯網行業仍然是主導,但是交通物流、金融等行業的云計算規模也占據重要地位。

圖5 云計算行業規模

圖6 中國云計算服務重點企業(易觀,2018)

2.3.3  產業鏈環節分析

2.3.3.1 云計算產業鏈

分別從上游、中游、下游分析云計算產業鏈的覆蓋范圍。

圖7 云計算產業鏈

2.3.3.2 上游產業

上游產業主要為云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云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與普通的IT設備。

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提供商主要可以分為軟件基礎設施提供商、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以及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三種。

其中軟件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OS、數據庫、虛擬化、信息安全等廠商,硬件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芯片、服務器、儲存等廠商,網絡基礎設施提供商包括網絡設備和電信運營等。

2.3.3.3 中游產業

中游產業主要為云供應商相關服務。云供應商主要是提供云服務的供應商,一般以實力雄厚、規模較大的大企業或者企業集團向用戶提供服務。

2.3.3.4 下游產業

下游產業為云計算延伸產業及增值服務。

處于云計算產業鏈下游的延伸產業及增值服務商主要包括云計算規劃咨詢服務商、云計算實施/交付/外包服務商、云計算系統集成服務商、云計算運維服務商、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云計算終端設備提供商等。

2.3.3.5 生態圖譜

艾瑞咨詢提供的云服務產業的生態圖譜如下:

圖8 云服務產業生態圖譜

2.3.4 市場環境分析(PEST)

2.3.4.1 政策環境分析

行業監管體制現狀:

2012年9月,科技部就發布了《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事五專項規劃》,是我國政府層面云計算首個專項規劃,詳細規劃了十二五期間云計算的發展目標、仸務和保障措施。

2015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云計算成為我國信息化重要形態和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支撐,提出一系列發展和保障措施。

此后,2017年4月,工信部發布《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到2019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云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新一代信息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

2018年7月,出臺的《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和《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了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

表1 行業主要政策法規

(跪求好的表格生成圖片的軟件~~我沒有辦法只能把word復制到Excel里面然后復制成圖片,結果有一根線就缺了嗚嗚嗚)

2.3.4.2 經濟環境分析

國內經濟條件——疫情下經濟逆勢增長的經濟態勢為云計算市場保駕護航:2020年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7227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增速由負轉正,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呈現穩健復蘇態勢。

宏觀經濟政策——通過提高財政政策效率提升創新鏈和產業鏈水平:部分一線城市發布企業上云補貼政策,推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助力中小微企業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可持續發展,還將帶動和促進上下游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市場經濟水平——傳統企業的上云需求龐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云計算和產業經濟結合深度不斷深化,滲透率提升,尤其是政務云、電商云等,幫助政府和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傳統企業對云計算服務的需求促使企業上云成為一種趨勢。根據中國信通院云大所預測,僅政務云市場,2021年的市場規模就將超800億元。

2.3.4.3 社會環境分析

廣闊的市場前景為行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云計算、物聯網、5G等應用的快速發展,作為PC、服務器和IoT設備中的關鍵環節,BIOS和BMC固件產品的市場規模將直接受益于下游設備出貨量的增長,市場空間較大。隨著云計算運營模式的不斷清晰和成熟,客戶對于云計算的接受程度不斷提供,市場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云計算技術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成為當前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另外,傳統企業對于云基礎設施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云計算服務的需求激增。

區域結構分布不均,西部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在政府、產業的雙重推動下,云計算技術在我國得到迅速推廣,但仍存在產業區域結構分布不均,西部地區云計算產業發展不成熟等問題。

2.3.4.4 科技環境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術日益成熟與應用是行業發展的技術保障。

云計算建設的目的在于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術與信息資源,實現對社會各領域的精確化管理和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而實現上述目標的技術手段源自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虛擬化技術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成熟與應用,這些技術的出現使得信息數據的采集、傳輸、儲存和分析變得便捷與精準,從而為云計算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3. 第三部分:公有云

3.1 公有云行業運行情況

3.1.1 企業分類

公有云行業可根據參與企業性質分為五類:

  • 傳統電信基礎設施運營商,如:移動、聯通、電信;
  • 政府主導的地方云計算平臺,如:政府云;
  • 互聯網巨頭打造的公有云平臺,如:盛大云;
  • 部分原IDC運營商,如:世紀互聯;
  • 國外技術背景的國內企業,如:風起亞洲云。

3.1.2 市場現狀

根據中國信通院2020年5月的數據,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增速38.6%。

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57.6%,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預計2020-2022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

圖9 公有云市場規模(中國信通院,2020)

從公有云細分市場的規模及增速分析,IaaS發展成熟,PaaS增長高速,SaaS潛力巨大。

2019年,我國公有云laaS市場規模達到453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67.4%,預計受新基建等政策影響,laaS市場會持續攀高。

公有云PaaS市場規模為42億元,與去年相比提升了92.2%,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拉動”下未來幾年企業對數據庫、中間件、微服務等PaaS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

公有云SaaS市場規模達到194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34.2%,增速較穩定,與全球整體市場(1095億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顯,發展空間大。

2020年受疫情影響,預計未來市場的接受周期會縮短,將加速SaaS發展。

圖10 細分市場規模和增速(中國信通院)

3.1.3 供需情況

根據麥肯錫提供的數據,中國企業分配給公有云的IT預算遠少于美國企業,且公有云支出中約75%流向了中國三大云服務提供商,其余部分則流向了跨國公司和其他中國企業:

圖11 企業公有云支出流向

但報告同時指出,隨著技術更迭和產品供應種類的豐富化、全面化,企業正在將更多的IT預算分配給消費應用程序、大數據和商業智能等領域的公有云支出,相信未來幾年是公有云市場需求持續爆發的幾年。

圖12 公有云支出所占預算百分比

云支出占整體IT預算百分比,即云支出除以企業總體的IT軟件、服務和基礎架構支出。

3.2 公有云行業商業模式分析

對于公有云和私有云行業的商業模式分析,我都將從價值主張、運營模式、界面模式、盈利模式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3.2.1 價值主張

包括客戶細分、客戶關系、客戶需求三大構造塊,價值主張不但包含了企業的戰略方向,而且包含了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以及滿足目標群體所提供的價值內容,和客戶參與價值內容分享的方式。

3.2.1.1 客戶細分

根據客戶屬性可分為中小客戶、專業型客戶和服務型客戶。中小客戶即個人、學生和中小企業客戶,專業型客戶有很強的IT自服務能力,多是互聯網和游戲企業,服務型客戶指的是不把IT能力當做核心競爭力的大部分企業。

目前公有云的中小客戶占較大比例,這個群體難以承擔私有云定制化服務的成本,選擇租用公有云服務器、數據庫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隨著安全技術和穩定性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服務型客戶開始擁抱公有云。

服務型客戶還可根據所在行業進一步細分,主要客戶分布在互聯網行業、技術服務行業、電信行業和制造行業。

3.2.1.2 客戶關系

客戶關系是指企業為達到其經營目標,主動與客戶建立起的某種聯系。公有云企業和客戶構建良好的關系這一事件可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驅動階段,如何同客戶形成關系;另一個是服務階段,向顧客提供何種服務。

階段一:驅動階段

企業和客戶的關系有三個重要的驅動要素:開發新客戶、維護老客戶、增加單體

  • 開發新客戶:公有云產品或者服務,需要吸引新客戶進行消費。建立一種新的客戶關系,需要公有云廠商保持進攻的態勢開發新客戶。比如節日舉辦活動,以促銷的方法促使客戶購買產品。
  • 維護老客戶“鞏固一個老客戶遠比開發十幾個新客戶可能要來得更直接更有效,而且維護老客戶有效地維持企業生態穩定。所以公有云廠商對老客戶的保有,是站在如何去提升和鞏固忠誠度的角度思考決策。通常,客戶傾向于長期使用熟悉可靠的公有云產品確保企業內部工作可以穩定工作,不太可能頻繁更換公有云廠商。因此,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可以很好地幫助公有云企業防止老客戶流失。
  • 增加單體:增加公有云企業產品或服務的銷量/單價,是一個重要的驅動因素。如果讓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提高,能夠有更多的人來購買、消費,從而消費提高銷量,實現了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

階段二:服務階段

基于公有云廠商提供服務或產品的性質,可以將服務類型分為自助式服務、自動化服務、社區式服務、與客戶服務式四類。

  • 自助式的服務:公有云廠商提供非常便捷的自助服務,方便客戶自行選擇消費。絕大部分廠商都擁有線上銷售平臺。潛在客戶登錄官網查詢感興趣的產品,輕松了解產品價格,學習文檔和附加服務。平臺還提供豐富的產品動態和推薦活動,有助于流量變現。公有云廠商跟顧客形成的這種自助式服務關系,方便客戶的同時也能節約大量成本。
  • 自動化的服務:公有云廠商通過一個復雜但便捷的體系與消費者互動,客戶不需要太多的講解,也不需要太多的私人服務,便可以走完所有流程。比如說云服務器的租用,客戶在產品界面瀏覽、比較產品信息后選擇合適的產品,可自動走完售前服務,付費,上云指導和運維等流程。
  • 社區式的服務:公有云廠商專注在自己的社群運營。阿里云、騰訊云都擁有自己的社區,用戶在社區里產出內容,在潛在客戶瀏覽UGC后會提高其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可能性。為客戶建立社區、論壇、粉絲群,讓顧客發表言論講解看法的方式,形成了社區式的服務,同時幫助客戶有效解決遇到的問題,這種服務方式具有持續性。
  • 與客戶協作式服務:構建合作伙伴生態系統,上下游的企業可以及時有效地反饋信息,公有云廠商通過與客戶協作,產出普適性的產品與服務,有助于鞏固服務質量,共同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協作式服務廣泛地運用在公有云廠商的客戶關系維護中。

3.2.1.3 客戶需求

服務價格、服務安全性和穩定性是企業選擇公有云服務商考慮的三個主要因素,中小企業作為目前公有云的主體客戶,本身對云服務的價格十分敏感,注重云服務產品的性價比。

而服務型客戶是云計算行業未來保持高盈利的希望。經過了中小客戶和專業型客戶的錘煉驗證,服務型客戶開始擁抱云計算,逐步上線公有云,大企業的上云比例迅速提高。

這些企業最看重的是服務品質和風險控制,愿意為安全可靠的IT服務慷慨買單。服務型客戶的需求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 實用可靠的產品特性,大客戶不是IT專家,對價格相比不那么敏感,但購買的產品需要切實解決用戶問題;
  2. 清晰的權責范圍,在客戶購買產品前廠商和客戶需明確權責分配;
  3. 友好的服務能力,不僅包括良好的溝通界面,也包括盡量簡單的IT操作界面;這個“簡單”不僅是操作繁瑣程度,也包括做抉擇和分配時不承擔壓力;
  4. 穩定的服務品質,相比資源性價比、技術先進性、故障處理效率,服務穩定性更有現實意義,確保企業工作能正常推進。

3.2.2 運營模式

運營模式包括關鍵業務、核心資源兩大構造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載體,需要通過一定的過程將資源和能力轉化為產品和服務,通過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則可以減少該過程中涉及到的成本和費用。

3.2.2.1 關鍵業務

企業的上云應用場景漸趨多樣化。公有云的關鍵業務包括以下幾項:

  1. IaaS/SaaS/PaaS平臺的搭建和服務;
  2. 云計算平臺的出租和計算基礎設施的提供;
  3. 銷售具有強應用能力的軟件。

在高性能計算、圖像處理、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場景下,企業對于公有云產品在計算能力等方面依賴更大,因此這類強計算能力軟件在公有云廠商的業務優先級更靠前。

3.2.2.2 核心資源

公有云的核心資源包括生產資源、金融、知識性資源和人才資源四類:

  1. 生產資源:廠商需要有自己的生產設備、廠房、辦公場所等實物資源:以騰訊云為例,騰訊云未來將新增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這些數據中心集群將秉持集約化和模塊化模式建設,長遠規劃部署的服務器都將超過一百萬臺,這些屬于騰訊云重要的生產資源。
  2. 金融資源:金融資源包括云計算公司管理機制與管理體系的升級、資本思維的轉變和企業商業模式本身。金融資源充足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公有云廠商大多在銀行或其他的相關的金融部門有很好的信用額度,且本身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阿里、騰訊的資本開支逐季增速加快,阿里云宣布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同時以數據計算為中心的阿里云計算可以反哺阿里金融業務,助其獲得更大收益。
  3. 知識性資源:經過十余年的摸索,中國的公有云廠商已經積累豐厚的研究成果,專利數。騰訊、阿里巴巴在云技術領域起步較早,在2000~2009年之間已經開始在云技術領域中國市場進行專利布局,截至2019年12月,在云技術領域方面騰訊云和阿里云的專利申請量分別達到4899和3671件,其中安全和存儲是云技術的專利布局重點和熱點領域。
  4. 人才資源:云計算人才缺口巨大,企校聯動進行云計算人才培養,輸出應用型人才。公有云行業的巨頭騰訊云、阿里云通過技術賦能高校,加強云計算相關人才供給。騰訊云與高校合作打造課程共建、教學培訓、實驗實訓、實習就業等課程,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養生態體系,吸引到名校畢業生加入,共同打造新一代公有云產品。

3.2.3 界面模式

包含重要伙伴和渠道通路兩個構造塊。通過渠道通路構造塊,企業可以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傳到給客戶,客戶也可將信息、資源、能力等回饋給企業。

而企業的合作伙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產生,作為企業外部的重要資源,是進行商業模式評估不可缺少的評價內容。

3.2.3.1 重要合作

  • 非競爭者之間的聯盟

不僅是云計算領域的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要和跟自己產業鏈相關的上下游,既所謂的非競爭者之間進行某種合作或者建立合作聯盟。有了這些聯盟才可以讓企業更高效有序地實現自己的商業模式。

公有云廠商注重打造獨有的生態體系,幫助企業與客戶進行高效長期的合作,因此云生態的競爭是未來云服務商的必然發展趨勢。

中國云生態市場建設處于啟動期,各云廠商在各個細分領域多點鋪開滲透,與各類客戶建立合作關系,為全面云生態打下基礎。

以騰訊云為例,托流量優勢,以云為核心,“鏈接、共享”全生態的理念幫助騰訊云建立云端鏈接社交體系。依托下游社交、游戲量級應用,吸納直播、音視頻、教育培訓、短視頻等行業的企業成為客戶,開啟云端的合作模式。

阿里云的合作模式則是制定云計算技術標準、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多邊市場網絡管理,通過技術架構連接所有企業、 政府、個人,基于開放平臺整合所有服務商的服務資源,制定生態自治規則管理由云運營商、企業客戶、服務商組成的多邊市場。

商業競爭的3C模式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與競爭者的合作。

2019年聯通與阿里云、騰訊云合作,曾引發“云震蕩”。云計算市場發展正在進入深水區,互相競爭企業也會構建合作關系,而且從資本合作走向業務合作是必然。

政府合作是重要的合作關系。如果有政府的訂單或者背書,在銀行或者金融資源里面,會獲得更好的籌碼。

政府是未來云計算最大的客戶,與政府部門開展深入合作會贏得很好的社會口碑和社會效益。

不論是阿里云又高調宣布拿下素有“政采風向標”之稱的中央政府采購網的消息,還是騰訊云與22省共建數字政府新生態的新聞,都體現出著云計算發展、大數據布局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導。

以政府之名為云安全背書,不論是對公有云還是私有云都十分重要。

3.2.3.2 渠道通路

直接渠道:

①廠商的業務人員或者銷售人員直接地向客戶通過推銷或營銷的方式直接來銷售產品或服務。

②通過互聯網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直接向消費者施加影響,銷售產品或者服務。

公有云廠商都擁有企業網站,介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吸引感興趣的客戶,便于其了解產品的特性和功能。公有云公司還會大力推進生態戰略,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體系,保持和合作伙伴長期的合作關系,擺脫被動的商業慣性,有助于產品的銷售。

間接渠道:

和代理商、經銷商或者批發商來合作,然后通過他們再把公有云廠商的商品或服務送到消費者面前。

早在2014年,阿里云就推出合作伙伴計劃,即傳統的代理商機制,通過線上線下進行推廣的方式結算傭金。騰訊云、華為云也陸續推出類似機制,打通與消費者的間接渠道。

3.2.4 盈利模式

包括成本結構和收入來源兩個構造塊,企業可以通過“開源節流”以實現商業模式的高效運作。

3.2.4.1 成本結構

  • 硬件成本:硬件成本主要就是采購服務器、交換機及其零部件的成本,公有云大廠商還會采購硬件負載均衡和硬件存儲,自研整柜服務器。
  • 機柜成本:機柜成本即主要為電力成本,IDC的不間斷供電要求很高。大型云廠商普遍采用自營無利潤IDC、整柜服務器、高效散熱系統,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 網絡成本:網絡成本包含IP和帶寬。IP地址是一次性買斷的資源,云計算廠商沒有后續投入,IP占用收費就是在逐步收回購買IP段的投資。帶寬是云計算運營的硬成本,公有云廠商可以通過拉對等互聯網絡節省資費。DDOS問題、IP段被污染問題、ICP備案問題也會提高網絡成本。
  • 閑置成本:公有云平臺成本主要是彈性擴容帶來的資源空置成本,但巨大的采購體量必然會造成極大的資源閑置, 主要包括虛擬機、關系型數據庫、負載均衡器、容器等四類資源。理論上來說,大廠商規模大,留作富裕閑置的百分比會小一些,小廠商規模小,留作富裕閑置的百分比會大一些。
  • 人力成本:云計算領域人才緊俏,云計算廠商需花費大量財力和時間培養人才,隨著技術棧需求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意愿更強,負出的人力成本的也隨之增加。同時,廠商每年還需投入重力從其他企業高薪挖人,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
  • 市場成本:在云計算仍處于增量市場的現階段,各大云計算廠商每年需投入很大企宣和會務成本,為了與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包括新產品宣傳、技術會議的籌備也水漲船高。

3.2.4.2 收入來源

大部分廠商在初期都是采用以價格換市場的策略,大打價格戰,目前的國內公有云廠商多數虧損,阿里云預計在2021年才能實現盈利。

云主機和云存儲近幾年一直是客戶應用比例最高的產品,根據信通院的數據,超過70%的受訪企業使用了公有云主機。

云數據庫、財務等在線應用也是公有云主要的產品,這些構成大部分公有云廠商的主要收入來源。

3.2.5 公有云行業商業模式分析的補充

在收集和整理資料時,我還關注到UCloud的創始人季昕華曾提出“酒店理論”,十分有趣,且較好地闡述了目前公有云行業的商業模式。

3.2.5.1 基礎服務階段

基礎服務階段,也就是云計算替換傳統數據中心、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階段。這就類似于酒店,自己租一個大樓,自己裝修,分成一個個小房間,然后出租給別人。

批發零售和復用率高成為主要盈利模式,當然其弊端就是客戶黏性低和可復制性強,于是便發展進入第二階段。

3.2.5.2 后端服務階段

用戶在使用云計算之后,會產生CDN、數據庫、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后端服務需求。較之酒店的發展,即引入早餐服務的階段。酒店早餐的高毛利不僅帶來了更多的利潤空間,同時也增加了客戶黏性。

3.2.5.3 軟件超市階段

類似于酒店客房minibar,客人入住后可以自由購買酒水和飲料,產生的消費由酒店和供應商分成。

同理,當企業用戶習慣了云平臺,習慣了在云端購買軟件,云服務商便可以像蘋果的App Store一樣在云上銷售各種SaaS軟件,進而擴展利潤渠道。

3.2.5.4 服務超市階段

以安全服務為例,以前是企業自行購買安全設備,但是現在公有云模式下購買安全設備后,還得在云上找安全服務的廠商來提供安全服務。

這又像極了酒店的洗衣服務,眾多用戶黏性較強的增值服務中的一種。

經歷以上四個階段之后,云上會產生龐大的數據積累,那么探索數據產生的巨大價值則是云廠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接著進入第五個階段:大數據階段。

3.2.5.5 大數據階段

然而,大數據階段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目前還尚不明晰、仍處于摸索階段。

目前UCloud在嘗試“安全屋”的解決方案,即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的數據交換平臺,希望為大數據的商業模式打開思路。

3.2.5.6 人工智能階段

第六階段是目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盡管谷歌、亞馬遜、百度、阿里等巨頭企業都在布局,但現階段人工智能概念大于落地。

AI落地有三個要求:一是要有足夠的數據,二是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三則是要有足夠的行業應用,云計算正能很好地滿足這三個要求。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UCloud要把“CBA”作為戰略,以前主要以C(Cloud)為主,今后要逐步走向B(BigData)和A(AI)。

這六大階段即是遞進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以云計算基礎性服務為根基,后續衍生的服務則是創造利潤空間和客戶粘度的重要籌碼。

3.3 公有云行業市場格局分析

3.3.1 競爭情況分析

在國際市場,公有云前五名提供商分別是亞馬遜AWS、微軟Azure、Google Cloud Platform、阿里巴巴和IBM。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它們控制著近80%的市場。

公有云行業巨頭壟斷的現象在在國內市場也十分明顯。2020年11月2日,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84億美元,同比增長51%。

其中IaaS市場同比增長57.1%,PaaS市場同比增長64.4%。 阿里巴巴、騰訊、華為、中國電信、AWS位居前五,占總體市場份額的76.7%。

圖13 公有云市場份額

從行業發展來看,互聯網行業依然占據公有云市場半壁江山,但增速趨于平穩。

各大云服務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非互聯網行業,如政府、金融、制造、服務等。數字政府、政務便民、金融科技、金融渠道變革、工業互聯網、工業質量和流程優化等日漸成為云服務商的業務重點。

隨著數字化轉型概念的深入,越來越多非互聯網行業加快上云步伐,云服務商紛紛加入新戰場。

3.3.2 存在問題

中國信通院產出的《公有云發展調查報告》顯示,產品、服務種類不夠豐富是已經應用公有云的企業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由于公有云服務商的產品、服務種類目前還不夠完善,不能有效支撐更多應用上云,導致云服務廣度受限。其次,應用公有云還存在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

企業在應用公有云過程中其他的挑戰還包括:服務可用性差、故障修復能力不足以及云服務商響應不及時。根據報告數據,部分地區客戶訪問某些節點時網絡延時等問題仍然存在,在線流量峰值期間還可能發生網絡問題。

雖然公有云企業通常采用按需付費的方式,但調研大量數據時,其費用會迅速增加。

3.3.3 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析

對于公有云首當其沖的就是對資源的控制保護,尤其是用戶越多時,保護的力度就越要加強。

一旦發生數據丟失或者文件泄露之類的安全問題,必然會使公有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更會使用戶對云計算這一“新技術”產生懷疑。

此外,公有云的網絡性能和適配性的問題,也需要妥善解決。對于不同平臺以及網絡環境下的用戶,都要保證服務質量。

3.4 公有云行業產品特點

公有云產品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公有云產品可以以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業務價值。

公有云作為一個支撐平臺,還能夠整合上游的服務提供者,比如增值業務、廣告服務等,和下游最終用戶打造新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由于組織可以訪問服務提供商的云計算基礎設施,因此無需擔心安裝和維護的問題。

通過對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的分類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云服務廠商設計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思路特點:

  • 根據場景設計:針對場景設計,這樣才能抽象出實用度和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案,這樣設計出的產品對客戶也才有最大化的價值;
  • 打包化:即把基礎的IaaS、PaaS、SaaS等基礎的一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結合在一起,打包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解決方案,這也是應對場景和行業的一種手段,這種設計方式提供了成套方法,具有較好的效果;
  • 層次化:廠商在設計產品和解決方案關注層次差異化,提供的服務既可以是非常原始的服務器、硬件層次,讓技術積累和開發實力比較深的企業客戶有比較大的可定制性。也可以是智能推薦、人工智能應用接口、BI應用等高層次的類SaaS服務,摒除底層技術細節直接使用,降低門檻以適應需要。

3.5 公有云行業標桿企業分析

最早使用云計算的一類是游戲客戶,一類是網站客戶。因為網站時代流行主機托管和主機租用,因此VPS、租用空間的模式流行了很長時間。

本質上,它們和云計算的模式類似,但是云計算的模式比它們更先進一些,體驗也更好,特別是BGP網絡這樣的東西,領先了IP的VPS。

阿里云通過收購萬網,快速取得了領先地位。最早使用云計算的游戲行業用戶,是從頁游開始的。騰訊云早期大部分客戶都是頁游客戶。資料顯示,當時的游戲巨頭Zynga在騰訊云就有著龐大的機器集群。

3.5.1 企業選擇

過去幾年,阿里云始終占據中國公有云市場最大份額,與此同時騰訊云也在高速發展中搶奪市場份額,與阿里云的差距逐漸縮小。因此本報告選取這兩家企業作為公有云行業的標桿,分別從戰略層、范圍層的角度分析發展戰略、產品架構和業務范圍等方面的差異。

3.5.2 企業發展歷程

3.5.2.1 阿里云

阿里云創立于2009年,擁有超過 100多款云計算產品和服務,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開發者和政府機構提供服務,是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云計算平臺。

阿里云致力于提供最安全、可靠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讓計算成為普惠科技和公共服務,為萬物互聯的DT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新能源。2018財年第一季度阿里云付費云計算用戶已達到87.4萬。

由于云計算行業前期資金投入壁壘的特性,云計算行業龍頭和進入行業時間有高度相關。

阿里比騰訊提前4年進入中國市場,因此積攢下來部分技術經驗井率先開拓海外市場,享受部分紅利,且自主研發模式有望幫助阿里云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繼續保持優勢。

3.5.2.2 騰訊云

在消費互聯網中成長起來的騰訊云,在2018年10月組織架構調整之前只是社交網絡事業部SNG的一部分,在資源調動與客戶獲取方面不如阿里云。

新成立的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使得toB成為騰訊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戰略重心。

其實早在2013年以前,騰訊已經有云計算部門,當時主要以向開放平臺的生態伙伴售賣服務為主,面向的是相對小眾的一個市場。

騰訊的云業務始于擅長的互聯網行業,如游戲及視頻垂直領域,其后在金融、零售、民生、旅游及醫療保健等智慧行業取得突破。

可以認為游戲和視頻業務是騰訊云的起點,2012年開始,手游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促使游戲公司和騰訊展開關于云業務的深入合作,原因包括:

  • 生命周期短(租用模式最劃算)
  • 快速開發,快速迭代(資源隨時獲取)
  • 用戶爆發快(需要很強的資源彈性)
  • 分區分服,架構簡單(虛擬機就可以搞定)

因此,騰訊云初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游戲公司對云服務的需要。

3.5.3 戰略層分析

3.5.3.1 產品定位

阿里云:阿里云的定位是賦能中小企業的云計算基礎平臺,意圖打造以數據為中心的先進云計算服務平臺,這意味著阿里云后退為技術中臺,回歸到底層技術和數據服務上,通過服務與賦能擴大SaaS生態。

騰訊云:騰訊云定位側重連接器模式,將產業鏈條的上下游玩家通過數據,人工智能連接起來,提高生產效率。引用馬化騰的話:“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于做連接,我們希望能夠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云時代它分別對應著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

口號:阿里云——上云就上阿里云;騰訊云——產業智變,云起未來。

目標客戶:

阿里云的業務客戶以“合作伙伴與生態”的概念與客戶建立高效聯系,客戶范圍較廣,側重中小企業上云的需求,產品種類多,數據中心資源豐富。

騰訊云業務客戶:在游戲、社交、視頻等優勢領域擁有較強的客戶基礎上,逐步完善行業布局,開拓多個新領域的客戶,同時兼顧微信開放平臺客戶。

3.5.3.2 商業模式

云計算被廣泛認為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而非技術上的創新,是將IT資源作為一種服務去售賣的新的商業模式。前面已經對公有云行業的商業模式有了總體分析,這里對兩家企業的商業模式進行基于生態發展的總覽。

阿里云:

從2009年至2014年,阿里云將服務于龐大電商與金融體系的飛天系統打造成支撐全社會綜合業務的公共云服務,走進中小企業,政府、千家萬戶。

目前業務范圍已經從中國擴展到北美,中東,東南亞等地,并在未來3年內擴展到全球市場。

在下一個5年(2015-2019), 阿里云會大力推進“阿里云+生態戰略”,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體系。

同時,發力面向全球中小企業創新的公共云計算和面向大型政企的專有云領域,促進各行各業的云上業務需求迅速飆升。合作伙伴也將在這個新的云生態里面獲得全新的市場機會,擺脫被動的商業慣性,贏得未來。

阿里云生態圈戰略的重點在于:制定云計算技術標準、服務資源整合平臺、多邊市場網絡管理,通過技術架構連接所有企業、政府、個人,基于開放平臺整合所有服務商的服務資源,制定生態自治規則管理由云運營商、企業客戶、服務商組成的多邊市場。

阿里云的生態戰略目標是:成為云計算的“大淘寶”模式。以服務者定位為合作伙伴網絡賦能,以合作伙伴商業成功為責任,以云計算生態共同發展繁榮為成功標準。

圖14 阿里云生態戰略(阿里云,2018)

阿里云提供IaaS,api等基礎設施,合作伙伴在此基礎上開發云產品并在阿里云平臺中向客戶提供服務,收益與阿里云分成。

此外,在增值層,阿里云也會聯合數家云服務提供商,進行解決方案的捆綁銷售以獲利。

圖15 阿里云生態框架(阿里云,2018)

騰訊云:

騰訊云致力于向用戶提供完善的騰訊云解決方案,目前已經推出了不同垂直領域的云服務,為政務、警務、醫療、金融、制造等領域提供堅實的云服務技術支撐。

騰訊做云服務的目的,不只是提供服務器、存儲和帶寬,更重要是把積累多年的核心技術與數據服務開放出來,包括騰訊內部社交、支付、LBS、安全在內的平臺資源和能力。

還包括CDN、音視頻處理能力、大數據能力,尤其是機器學習、圖片與自然語言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

企業通過騰訊云,可以將最領先的云端技術應用到企業自身的優勢業務中,為業務創新帶來機會。

比如:在金融行業上,我們通過騰訊云開放了優圖人臉識別的技術,結合大數據分析,金融企業可以遠程視頻,來判斷一個人真實的身份,大大減低成本和風險。

總而言之,騰訊云商業模式與阿里云商業模式的本質區別,在于騰訊云的“連接器”模式。

騰訊不僅僅是云基礎設施的提供者,也是XaaS服務與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在騰訊生態中,騰訊居中間,通過多層次的產品服務,連接產業的上下游,助力形成數據的閉環。

3.5.3.3 發展戰略

阿里云側重生態和平臺模式,賦能其他的云服務提供商,阿里只負責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增值層的行業解決方案。而中間具體的云解決方案,云產品/服務均是由云服務提供商提供。在人工智能服務領域,阿里云側重智能制造與智能城市方面的服務。

騰訊云側重連接器模式,將產業鏈條的上下游玩家通過數據,人工智能連接起來,提高生產效率。在人工智能服務領域,騰訊云的特色與亮點在智能機器人,身份核驗,語音識別等方面。

阿里云:

阿里云構建的是數字經濟體,是阿里經濟體所有技術與產品的統一出口和客戶界面,是AI、Big Data、Cloud三位一體相互融合的模式。

阿里云發展戰略的核心定義為:  IT基礎設施的云化;核心技術的互聯網化;應用的數據化和智能化。

依靠“技術、產品、商業、生態‘四級火箭’”戰略成長為國內乃至國際云服務領域的佼佼者。阿里云提出“做深基礎、做厚中臺,做強生態”新戰略,力爭將云與智能結合,實現普惠科技。

阿里云祭出“云計算+IoT+AI”組合拳,IoT擔綱數據采集;人工智能實現理解和判斷;云計算簡化數據處理的過程。先后推出了“ET大腦”計劃、達爾文計劃和新制造計劃,分別對應智慧城市、物聯網和工業4.0。

  • ET大腦的重要板塊之一,“城市大腦”,通過擁堵指數測算、信號燈效率優化、主動報警等服務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拆解一下,攝像頭、信號燈等組成了物聯網,城市大腦本身是人工智能,云計算由阿里云提供。
  • 達爾文計劃,即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意即:阿里云可以直接交付給企業成熟的物聯網服務,云計算之后,物聯網也成為了能單獨輸出的業務。
  • 新制造計劃旨在通過新技術完成制造業升級,落地柔性供應鏈,實現按需定制。阿里云的ET工業大腦早已在制造業中發揮價值,它的屬性是人工智能,還需加入更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并擴展至細分應用領域。

騰訊云:

騰訊云致力于打造立體化產品服務體系,將業務重點分布在AI、生態建設、核心技術能力、助力互聯網+傳統企業、政務方面的布局以及布局全球云服務市場這六個方面:

  • 騰訊云未來業務重心將放在AI開放平臺,以及云計算智能創新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發布上。在2016年,騰訊云已向全球企業提供7項AI服務,包括:人臉檢測、五官定位、人臉比對與驗證、人臉檢索、圖片標簽、身份證OCR識別、名片OCR識別。
  • 生態建設,騰訊云在生態構建方面的布局,包括:戰略簽約,合作伙伴體系建設,在金融、政府、教育、醫療、大數據、安全、視頻等領域的拓展。
  • 核心技術能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能力方面有哪些產品,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最終指向騰訊云整個技術實力。
  • 助力互聯網+傳統企業,通過三一重工,中外運、申能集團、中廣核,人民日報、萬達征信等優秀案例,展現出騰訊云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在整個數字經濟市場中的動作。
  • 政務,近些年來騰訊云在政務方面的布局,與個地方簽約掛牌,建立CIO培訓班,和“云計算”孵化基地等。
  • 出海,騰訊云早在2016年初就開始布局全球云服務市場,并提出了完整的騰訊云出海計劃。目前開設了25個全球服務節點,成為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最完善的中國互聯網云服務商,為出海企業提供完善的行業解決方案和云計算服務。

3.5.3.4 范圍層分析

業務范圍:

阿里云:

圖16 阿里云業務范圍(阿里云生態路線圖)

騰訊云:

圖17 騰訊云產品系列

產品體系:

阿里云:

圖18 阿里云產品體系

此外,根據官網產品最新動態,行業引擎、物聯網-軟硬一體化應用、支持與服務等系列產品即將陸續發布。

騰訊云:

圖19 騰訊云產品體系

阿里云產品布局更加全面和完善,騰訊云則在安全、大數據研發上投入更多。

企業生態:

阿里云:

①云市場生態

云市場作為云計算生態互聯網窗口,提供了完整的平臺能力橋接了合作伙伴與客戶。通過互聯網化的產品呈現、購買、交付、運營、運維,將傳統相關服務獨立、繁瑣的流程墊付,提供了一站式的云計算“淘寶”體驗。

(如下圖所示)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云市場將自己的解決方案、產品、服務等相關內容呈現給最終用戶。同時利用云市場的平臺能力,解決現有線下售賣、交付所帶來的巨大成本投入與管理問題。

圖20 阿里云市場生態

②大數據生態

阿里云基于云平臺定義一套完整的大數據體系,并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輸出給擁有特定數據安全需求的政企客戶;無論采用何種形態,大數據生態都有賴于,也會激發大量數據生態的“新物種”。

從而創造巨大“增量”的市場機會,我們相信,未來在大數據生態方面,一定會產生許多超級明星,滿足“數據驅動”的行業需求。

圖21 大數據生態

③安全生態

云計算安全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領域,如何幫客戶優質的解決安全問題,是阿里云安全團隊一直追求的目標。

因此阿里云安全團隊在阿里云計算系統的基礎上研發了云盾系列安全產品,包括防DDoS,安騎士(主機入侵防護)等,目前這些產品經過實戰的檢驗,已經在阿里云平臺進行廣泛的應用。

引入數據安全、入侵防護、安全審計、數據庫安全、安全管理、業務安全、安全服務等方面積累深厚且產品優秀的安全廠商成為阿里云的安全生態合作伙伴一起來為專有云和公共云服務的云計算用戶來保駕護航。安全生態角色組成如下:

圖22 阿里云安全生態

騰訊云:

騰訊云聯合投資機構、集成商等合作伙伴,為各領域公司提供全方位個性化云服務,打造“云+計劃”生態圈。

圖23 騰訊云生態圈

4. 第四部分:私有云

4.1 私有云行業運行情況

4.1.1 行業分類

私有云行業可根據參與企業的原始背景分為五類:

  • 公有云廠商,如:阿里云、騰訊云、華云,這類企業的私有云方案通常采用與公有云相統一的架構,產品經受過公有云大量用戶使用考驗;
  • 傳統IT廠商,如:華為、新華云、中科曙光、浪潮、聯想、中興,熟悉企業用戶需求,定制化較強;
  • 系統集成商,如:太極集團、神舟數碼,對行業理解深入、應用集成能力強;
  • 電信運營商,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國企背景、擁有網絡帶寬資源、客戶資源豐富;
  • 云創業型公司,如:青云、九州云、云宏,以開源或者閉源為核心的初創型企業,定制能力強、技術驅動。

4.1.2 市場現狀

私有云是目前中國大中型平臺上云的最優方案,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競爭較為激烈。目前中國的云計算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私有云市場在過去五年保持著年均20%的增長態勢。

圖24 私有云市場規模(中國信通院,2020)

根據Gartner預計,2020年全球私有云市占率將達36%。IDC預測,2023年中國私有云IT基礎架構支出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私有云市場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由于私有云市場的門檻相較公有云市場更低,目前尚有較多行業玩家。

不僅傳統的私有云廠商華云、浪潮信息等不斷推陳出新,發布新一代私有云平臺產品,同時公有云產品廠商阿里云、騰訊云等高調介入私有云市場并不計成本的敲開頭部的政府、金融、制造等客戶市場。

目前私有云市場三華(新華三、華為云、華云數據)以及浪潮等8家廠商處于領導者行列,行業格局分散且競爭激烈。

私有云市場規模2019年被公有云市場超越,但仍達645億元,較2018年增長22.8%,預計未來幾年將仍保持穩定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500億元。

國內外各類廠商開始布局私有云。從2008年開始云計算市場經過了一輪高速增長期,但主要是在公有云領域,出現了一批規模化的廠商,公有云市場集中度較高。

而私有云市場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整體看市場格局較為分散。

紅帽(IBM)VMware等部分國外廠商較早看到私有云的發展前景,并從操作系統和虛擬化市場拓展到私有云市場,實現提前布局,成為國際市場中主要的私有云廠商。

從國內廠商來看,公有云廠商、數據中心廠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專業私有云提供商等各類廠商也意識到私有云領域的發展潛力,全面深入布局私有云。

大型企事業單位主要部署私有云,金融、電信、交通、能源、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大型企事業單位對數據安全性及保密性和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有極其嚴格的監管和合規要求,風險容忍度低,業務類型復雜,公有云很難滿足這類用戶上云的需求。

而私有云可以將云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資源部署在數據中心的防火墻內,在安全方面相比于公有云具有明顯優勢,作為專屬資源使用戶能夠對IT系統和數據實現有效控制。

此外,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業務種類繁多、數據中心規模較大,數據量增加較快,對IT資源的需求量不斷擴大,若要從公有云獲得更多的IT資源也必然面臨巨大的成本開支。

而選擇自主構建私有云在一定規模下將更加經濟,無需申請公網IP和專線連接,還可同時利用云計算靈活調度、高可靠性等特點,從而減少服務器、存儲等硬件設備的采購以及相關軟件的采購,明顯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4.1.3 供需情況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云計算發展報告》,中國云計算市場雖然起步晚。

但近些年呈現強勢的發展趨勢,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一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遠超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預計在2022年達到15%。

同時得益于中國企業對于私有云部署的偏好,中國私有云市場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中國企業分配給私有云的IT預算占比多于美國企業。

圖25 私有云支出所占IT預算占比

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的背景下,中國私有云企業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不僅傳統的私有云廠商不斷推陳出新,發布新一代私有云平臺產品,同時公有云產品廠商也高調介入私有云市場并不計成本的敲開頭部的政府、金融、制造等客戶市場。

根據CCW發布的私有云市場競爭力象限,私有云已成為眾多廠商介入產業數字化市場的敲門磚,運營商、整體解決方案廠商、ISV、互聯網廠商等皆同賽道競爭。

圖26 私有云競爭力象限(CCWResearch)

4.1.4 產品分類

私有云可以分為包含硬件產品、軟件產品和服務。

硬件產品指主要以物理形態支持私有云的IT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防火墻、數據存儲、入侵檢測設備等;軟件產品指私有云的軟件形態產品,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安全相關軟件、應用軟件等。

而服務貫穿私有云廠商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全過程,包括系統建設、安全管理、智能運維等。根據中國信通院的報告顯示,當前私有云細分市場中,硬件產品占比最大,達到70%左右。

圖27 私有云細分市場變動情況(中國信通院)

4.2 私有云行業商業模式分析

4.2.1 價值主張

包括客戶細分、客戶關系、客戶需求三大構造塊。價值主張不但包含了企業的戰略方向,而且包含了企業的目標客戶群體以及滿足目標群體所提供的價值內容,和客戶參與價值內容分享的方式。

4.2.1.1 客戶細分

更成套和體系化的服務,更顯著的持續性支持,是私有云不同于公有云的顯著業務特點。因此私有云面向的對象往往是真正的“大客戶”:金融銀行、政府、國企以及大中型民企,這些對象是私有云的主要客戶。

私有云系統平臺發展具有明顯的行業化集中態勢,政府、金融和電信成為應用私有云的主要行業,2019年中國這三類行業的私有云系統平臺市場規模合計占比達67.l%。

其中,政府方面私有云服務主要由政策推動;電信行業和金融行業由于信息化發展起步早、水平高,其業務發展對IT系統的依賴性強,上云一方面順應了IT變革的大趨勢;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驅動業務提升。

另外,交通、教育、制造業、能源、醫療衛生也是中國應用私有云重要的行業。

4.2.1.2 客戶關系

私有云行業的客戶關系也可以分為驅動階段和服務階段兩部分,其中驅動階段同公有云行業一樣,開發新客戶的同時維護老客戶。

如果可以增加單體價格的同時穩固銷量,便可以形成客戶驅動的良性循環。我們重點分析私有云行業的服務階段。

受到私有云定制化服務的限制,以私有云為主的廠商的客戶多集中在特定行業且互相可能存在競爭關系,難以擁有大的生態系統,私有云行業的客戶關系往往是專屬服務或與客戶協作式的服務。

這種精細化服務更有助于客戶的數據安全與流程可控。

專屬服務:

私有云客戶多數采用單獨購買軟件及服務的方式部署私有云,技術架構上具有靈活性和擴展性。

為了滿足私有云產品的可用性,廠商需要同客戶就資源調配能力及效率、互操作性、安全性做多次協商與確認,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是政務、金融等行業的大公司最佳 “私人訂制”選擇。

與客戶協作式服務:

由于需要涉及到客戶云建設的全流程中,私有云除去要提供穩定、可靠和多樣的云服務外,還需要達成簡化基礎架構、縮短交付周期、提高開發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業務目標,需要與客戶協作共同創造。

4.2.1.3 客戶需求

安全性和可控性依然是企業選擇私有云最重要的因素。

企業部署私有云,其大量通訊均發生在企業內部,降低了數據在外網通訊過程中被盜取、竊聽帶來的數據泄露風險,以及因云服務中心與企業之間連接問題帶來的終端風險。

客戶對“云”的了解仍在普及時期,特別是定制化要求高的私有云產品,完善的全方位服務成為客戶評價私有云廠商的重要標準。

金融行業,包括銀行、證券等機構,要求 IT 基礎架構可以實現快速交付、高擴展性、低運維成本;同時對于信息安全、用戶隱私、監管合規要求極高,因此采用訂制化程度較高的私有云方案。

伴隨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浪潮以及政務信息公開化深入推進,政務信息化系統對于運算、存儲、網絡、災備能力的需求與日俱增,政務信息化協同聯動要求提高。

因此對信息安全、可靠訪問、數據防篡改具有很高的訴求。私有云較為貼合政務云的實際。

4.2.2 運營模式

包括關鍵業務、核心資源兩大構造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載體,需要通過一定的過程將資源和能力轉化為產品和服務,通過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則可以減少該過程中涉及到的成本和費用。

4.2.2.1 關鍵業務

由于私有云是直接向客戶交付一種云服務的能力和配套設施,因此不同于公有云產品/解決方案,僅提供產品的銷售和后續的服務支撐,私有云服務必須要實際參與到企業本身的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的建設中去。

因此從交付部署遷移、運維及運營、安全和培訓都需要私有云提供方來參與。

  • 提供專業而廣泛的私有云產品類別選擇,大體與公有云的內容重合,但更具集成化,如:云備份、云監控類私有云產品使用率很高。
  • 快速交付部署、遷云
  • 運維及運營支持
  • 安全服務
  • 培訓服務

4.2.2.2 核心資源

同公有云一樣,私有云廠商的核心資源可劃分為生產資源、金融資源、知識性資源和人才資源四類,但內容略有不同,具體如下:

  • 生產資源:由于硬件占據私有云市場的主導地位,私有云行業同樣需要大量的生產設備、廠房等實物資源。且隨著市場規模的進一步增長,對生產資源的要求越來越高。
  • 金融資源:私有云廠商可通過與金融行業展開云計算平臺的深度合作,從而獲得豐富的金融資源和穩定的現金流。以華為云為例,通過深度布局金融行業為其賦能,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為華為云業務的有序推進打下堅固的基礎。
  • 知識性資源:技術和解決方案仍是云廠商的立足之本。很多企業都在使用容器、微服務云和無服務器原生技術,從虛擬化開始,云計算發展技術越來越靠近應用層開發和部署,包括容器、微服務遞進的關系,這些技術構成了私有云廠商的知識性資源。
  • 人才資源:私有云企業借助與高校的云平臺合作關系,搭建軟件創新教學平臺,提供云上開發服務,吸引到云計算人才;部分企業與高校合作建設ICT學院,開設技能認證課程,培養大量潛在的私有云乃至云計算人才。

4.2.3 界面模式

包含重要合作和渠道通路兩個構造塊。通過渠道通路構造塊,企業可以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傳到給客戶,客戶也可將信息、資源、能力等回饋給企業。

而企業的合作伙伴,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產生,作為企業外部的重要資源,是進行商業模式評估不可缺少的評價內容。

4.2.3.1 重要合作

非競爭者之間的聯盟、競爭者之間的合作、政府合作對于私有云企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與發展方式,合作方式的具體內容同公有云基本一致。

4.2.3.2 渠道通路

私有云廠商與客戶的直接通道與間接通道與公有云廠商類似,業務人員直接與客戶進行對接。

由于定制化服務的需要,售前產品經理的角色十分重要,我曾經實習過的深信服對售前產品經理的培訓十分重視,工作中不僅需要洞察客戶需求,還需要提供技術支持,這樣確保與客戶之間的直接渠道保持暢通,提供精確有效的產品服務。

4.2.4 盈利模式

包括成本結構和收入來源兩個構造塊,企業可以通過“開源節流”以實現商業模式的高效運作。

4.2.4.1 成本結構

私有云廠商的成本結構同公有云一致,包括硬件成本、機柜成本、網絡成本、閑置成本、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六個部分,但由于私有云廠商的技術支持、知名度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難以同公有云大廠商抗衡,因此需投入更多的宣傳和營銷成本吸引客戶。

同時由于私有云服務在不同行業和企業中的直架構和業務差異化大,私有云市場不易出現公有云贏者通吃的局面,因此企業還會在投入成本往構建生態、打通渠道通路等方面有更多考量。

在云計算領域大廠商對比小廠商占據絕對優勢,逼迫小廠商更多朝私有云方向發展。這些企業在向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時需要做好決策,選擇合適的應用場景和設備,可減少成本上的消耗。

4.2.4.2 收入來源

云備份和云監控類私有云安全產品的使用率最高。已經部署私有云的企業中,超過四成的企業選擇使用云備份、云監控產品,其他產品的使用率為抗DDoS類、云主機安全、云WAF、防火墻、漏洞掃描。

私有云系統平臺是構建私有云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私有云系統平臺中IaaS云平臺是構建私有云的基礎,能夠將IT基礎資源服務化。

2019年中國市場規模為21.5億元,占私有云系統平臺市場規模的78.3%;容器云平臺為應用提供標準化的運行環境,2019年中國市場規模為5.9億元,占私有云系統平臺市場規模的21.7%。

4.3 私有云行業市場格局分析

4.3.1 競爭情況分析

私有云市場成為公有云廠商、數據中心廠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以及私有云廠商共同參與競爭的主流市場。

近期更是動作頻頻:第一梯隊公有云企業阿里云、騰訊云加緊通過技術、資本手段深耕私有云市場,而金山云、青云2020年則紛紛謀求上市籌措資金布局私有云市場。

數據中心企業華為、新華三(紫光云)近期開始整合公有云和私有云部門,以云計算整體角度看待新一階段私有云的發展;專業私有云企業從系統工程角度將Kubernetes與laaS融合,VMware和易捷行云EasyStack都基于此構建了全新的私有云系統平臺。

4.3.2 存在問題

私有云產業亟待推動傳統運維向云運維轉型,提高自動化水平,私有云平臺基礎功能有待提升。

運維系統功能不完備是目前應用私有云存在的主要問題,云服務商所提供的運維系統仍然有較大的優化空間;基礎功能不夠完備無法滿足部分實際需求的問題也廣泛存在。

另外,資源調配能力及效率、互操作性、安全性以及可用性等也是私有云服務商未來需要著力提升的方向。

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私有云的安裝成本很高,維護的相關成本也相對較大,因此只有大型企業會采用這類云平臺,導致私有云產業的潛在客戶范圍受限。另外私有云的高度安全性可能會使遠程訪問變得困難。

傳統私有云無法提供一致的云服務體驗。在部署上,傳統私有云雖然可以通過定制化滿足企業數據中心多樣化的軟硬件環境,并支撐不同行業用戶的復雜業務;但建設周期較長,用戶不能隨需購買彈性擴容,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不強。

在應用體驗上,目前傳統私有云起步于虛擬化,難以無縫融合上層生態,實現從laaS到PaaS、SaaS的多樣化的云服務能力支撐。

在多云趨勢下,企業用戶很難獲得私有云與公有云的一致體驗,亟需從云計算的整體角度去考慮設計多云時代的新一代私有云,使云的公有部署和私有部署具有一致的體驗。

傳統私有云系統平臺不能實現平滑升級和自動化運維,傳統私有云系統平臺多數采用非產品化、定制化為主的項目交付模式,這種模式在云平臺的升級和運維上存在以下問題:

升級一般采用新建和割接兩種模式,并不是真正意義的升級;運維一般采用廠商駐場運維和用戶本地運維兩種模式,故障檢測及維護需要運維團隊現場實施。

此外,傳統私有云定制化程度高,產品不夠標準化、不易規模化復制、版本碎片化造成運維復雜化等,廠商也很難樹立規模壁壘。

亟需平滑升級、自動化運維的新一代私有云系統平臺,推動新一代私有云的服務化部署與自動化運維為主、本地運維為輔的輕運維模式。

4.3.3 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析

4.3.3.1 做好融合基礎架構規劃

企業對于私有云的投資并非一個全新的投資項目,可通過整合企業當前現有IT基礎設施來達到最終目的,把現有的存儲、服務器、網絡等硬件捆綁在一起進行兼容性問題測試。

目前廠商提供的大多數私有云解決方案都能提供融合基礎架構的解決方案。

4.3.3.2 整合資源為客戶構建企業大數據

當前,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所以云數據中心的構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對數據的整合。

幾乎任何與企業業務相關的都可以數據化。這些數據呈現了復雜的、異構的的特點,怎樣能這些數據集中地放在云平臺上,就需要對其做數據挖掘、分析、歸檔、重復數據刪除等各種處理,從而把有效的數據提取出來。

4.3.3.3 考慮企業對高度虛擬化、高度資源共享的需求

私有云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要實現高度的資源共享。但實現高度資源共享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不僅僅關系到技術方面的問題,還跟IT架構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高度的虛擬化能夠帶來高度的資源共享。這時虛擬化不僅僅體現在服務器虛擬化上,還包括網絡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桌面虛擬化等。

因此,企業用戶在考慮部署私有云時,除了選擇合理的技術與產品之外,更需要考慮企業是否具備了高度虛擬化、高度資源共享的IT架構、技術儲備、人員條件和基礎環境。

4.3.3.4 考慮可彈性空間和可擴展評估

云計算最本質的特點之一是幫助企業客戶實現即需即用、靈活高效的使用IT資源。

因此對于部署云計算平臺來說,就必須考慮對彈性空間和可擴展性的真實需求。因為目前無論在服務器還是存儲方面,許多企業現有的產品架構都無法具備良好的擴展性,能夠很好地滿足私有云對擴展空間的彈性需求。

因此,真實評估彈性化需求,是實現按需添加或減少IT資源的私有云部署前的一個重要考慮。

4.4 私有云行業產品特點

4.4.1 安全性能高

對企業而言,業務數據是生命線,不能受到任何威脅。

所以大企業通常不會將其關鍵信息放在公有云上,而是選擇構筑在防火墻后的私有云。單個企業是唯一可以訪問它的指定實體,這使得組織更容易定制其資源,易滿足其特定的IT需求且安全。

4.4.2 定制化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包括與業務有關的流程和IT部門的流程。私有云服務商更容易定制資源已滿足企業特定的IT需求,IT部門可以完全控制私有云,這使得對公司現有IT流程影響更小。

4.4.3 資源整合和標準化

與傳統的企業數據中心相比,私有云可以支持動態靈活的基礎設施,降低IT架構的復雜度,使各種IT資源整合和標準化。

4.5 公有云與私有云的競爭

公共云犧牲了私有云的大部分控制和安全性,但在交換方面卻提供了顯著的好處:

  • 更大的彈性和可擴展性:借助公共云,客戶可以增加容量以應對意外的流量激增,而無需購買和安裝新硬件。
  • 降低進入成本:大多數客戶可以開始使用公共云服務,而無需添加自己的物理計算資源。
  • 更快地訪問最新技術:規模經濟使云提供商可以提供更新更優質的硬件和軟件。

然而,大多數中國企業都缺乏足夠的先進技術,缺乏標準的虛擬化或容器化工作負載。

這些因素會使遷移工作變得復雜,在與公有云提供商進行合作時,問題往往更加嚴重。就成本而言,企業通常不得不創建遷移所需的大多數硬件和軟件,從而面臨巨額開支。

這意味著,中國的公有云提供商不能像其他國家的提供商那樣,保證其服務在遷移后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降低IT成本。

中國市場內本土和跨國公司管理安全挑戰的能力存在差異,企業往往會擔心他們所選擇的提供商是否具備必要的能力;其次,中國市場上的企業必須遵循當地嚴格的數據傳輸和存儲法規,加劇了他們對安全性不足的擔憂。

綜上,由于技術受限以及潛在的安全風險等原因,盡管公有云在市場規模上有優勢加大的趨勢,但仍將面臨私有云的強大挑戰。

5. 第五部分:公有云和私有云行業分析總結

5.1 行業發展前景分析與預測

5.1.1 發展前景分析

5.1.1.1 市場規模

未來,數字經濟將引領中國云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從技術層面來看,新技術和新應用將給云計算市場帶來新的活力,邊緣計算、面向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并行計算有望繼續拉動市場保持增長。

5G也將拉動新的基礎設施增長,推動新應用創新,帶動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車等新應用與云計算的融合,為市場打開新的上升空間。預計2023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圖28 云計算產業規模預測

5.1.1.2 市場結構

隨著客戶對云的需求從簡單的“資源型需求”向“智能型需求”及“業務型需求”進階,PaaS、SaaS、云原生及各類行業/場景解決方案受到更多關注。中國的云服務市場逐步邁向結構更加合理、健壯、多元的發展新階段。

未來,隨著我國政府和企業業務創新、流程重構、管理變革的不斷深化;同時伴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的提升,將帶動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趨勢加速發展,上云將進入常規化階段。預計到2023年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率將超過60%。

圖29  2019-2023年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率

5.1.1.3 產品發展方向

公有云:

云服務的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全球各個國家政府、企業、用戶都開始接受云服務的理念,并將方向從“自建”轉為“租用”。

圖30 全球公有云發展趨勢

私有云:

新一代私有云將逐步對虛擬化市場實現升級,并對傳統私有云市場實現替代。

  • 一體化:相較傳統私有云聚焦系統平臺層,新一代私有云趨向架構一體化以實現計算、存儲、網絡等核心基礎云服務的一體化,以API一體化融合應用生態,實現從laaS到PaaS、SaaS的全棧私有云。
  • 場景化:相較傳統私有云的定制化和項目制,新一代私有云以支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企業級應用場景為核心,以產品化、場景化的標準模式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復雜需求。
  • 升級化:相較傳統私有云新建或割接的升級方式,新一代私有云實現了平滑升級,以敏態模式滿足客戶業務場景的平滑演進,支持按需付費的云服務模式。

5.1.1.4 技術迭代

云計算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由于包含了太多開發需求的應用基于傳統技術棧構建,云端強大的服務能力紅利還并沒有完全得到釋放。

近年來,以容器、微服務、DevOps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可以為企業提供更高的敏捷性、彈性和云間的可移植性,成為未來幾年的云計算技術發展趨勢。以無服務器為代表的新技術未來有望長期占據云計算技術的主流。

圖31 云計算技術成熟曲線(來源:中國信通院2020年云計算發展白皮書)

5.2 行業分析感悟

云計算一定要依賴某個生態,才能建立高效合作。廠商與客戶保持密切合作,沉淀全面的業務場景,有助于云計算生態的穩定。

云計算前期不可能盈利,回報周期很長,廠商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云計算不是一個單一技術,而是多個技術的集成。技術上布局需全面且完備。要提供公共和綜合云服務,就必須具備全面的技術能力。廠商在技術上的前瞻布局,最終會轉化為產品或服務的市場規模。

穩定勝過一切。無論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產品,云計算平臺要具備穩定性、安全性、高速度等能力。

只有經過多次壓力測試確保平臺穩定性,客戶才能放心使用。云計算平臺還需要提供配套的服務,投入大量的資源,保障問題的快速處理。

6. 第六部分:騰訊云發展建議

通過以上從行業現狀、競爭格局、發展趨勢等角度對公有云、私有云行業進行分析,同時引入騰訊云和阿里云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我發現無論是技術架構還是生態體系上騰訊云與阿里云還有不小的差距。

我認為起步時間是最直接的因素,阿里云比騰訊云提前三年面向市場開放,在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上都搶占了先機。

不過可喜的是,經過多年發展,騰訊云與阿里云的市場份額上差距日趨縮小,相信未來的中國市場,兩大行業龍頭企業的競爭會日趨白熱化。

6.1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這一模塊,我還是從價值主張、運營模式、界面模式和盈利模式這四個方面向騰訊云給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6.1.1 價值主張

從行業劃分上進行客戶細分,不難發現騰訊云的傾向性更強,客戶集中在游戲、視頻行業,在涉及的行業廣度上不如阿里云,騰訊云在保持“生于游戲精于游戲”這一優勢的基礎上,需要擴展客戶的數量和廣度,提升金融、出行、生活便利等行業的滲透率。

客戶關系上,阿里云借助“合作伙伴與生態”的概念與客戶建立高效聯系,高端客戶相較騰訊云優勢明顯。

如何打造高端客戶的生態,是騰訊云未來在戰略上需要思考的重點。我的想法是穩固消費互聯網這一騰訊的基本盤,積極面向產業互聯網轉型,保持公有云市場穩固增長的同時聯動私有云市場,注重客戶需求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6.1.2 運營模式

關鍵業務方面,騰訊云提供的產品普遍反響較好,較好的場景化能力幫助騰訊云保持產品的良好性價比,在這一基礎上未來需要加速擴展產品門類。

在瀏覽官網時我發現阿里云的產品列表上可以看到未來即將發布的產品,而騰訊云似乎沒有這一功能而且缺少客戶反饋的渠道,從瀏覽官網的用戶體驗上來說不如阿里云。

核心資源方面,阿里云的儲備節點數與資源儲備能力強于騰訊云。阿里云基礎設施全球布局,大規模數據中心遍布全球,逐漸成為國際化的云計算廠商。

騰訊云目前處于持續擴張海外地理區域的狀態,期望加速實現數據中心全球化規模。

6.1.3 界面模式

重要合作方面:騰訊云需尋求與政府及金融領域的合作,由于在技術上與阿里云存在差距,容易給客戶產生不可靠、風險高這些先入為主的想法。

有了政府機構上云的背書作用,相信在業務拓展方面會更順利。

渠道通路方面:騰訊云與客戶的直接和間接渠道都需進一步打通。據我搜集的信息,騰訊云在線下的服務相對薄弱,是提升的重要方面。

此外官網的社群運營能力還需要提升,UGC數量、質量提升空間很大,意味著騰訊云的推廣模式需完善。

6.1.4 盈利模式

成本結構這一角度,由于騰訊云在技術和功能上和阿里云還存在不小差距,未來需要通過投資和資源整合,尋求彎道超車的機會。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向云服務投入巨額資金,提供補貼降低價格,注入投資來吸引客戶,這些客戶使用騰訊云服務的同時引來更多客戶,提高銷量從而平攤硬件、閑置成本。

同時加大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與阿里云差距較大的人工智能、彈性計算等技術。

收入來源這個角度,騰訊云的收入來源集中于幾個熱門產品,源自于產品布局的不合理。在打造更多產品和服務品類的同時還需注重核心產品的穩定性,有望改善收入來源過于集中這一現象。

7. 結語

我有幸參加2020年秋季的騰訊燈塔計劃,這是我在閱讀大量研究報告和相關數據的基礎上整理相關資料,并融入自己對云計算的理解和思考,得以完成對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行業分析報告,并對騰訊云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我知道報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勞煩大家指出,也隨時歡迎大家來討論呀~

今年暑期我參加的深信服的翔鷹計劃實習經歷,對這篇報告也有啟發作用。

雖然由于疫情未能前往線下的辦公室進行線下實習,只能通過遠程培訓的方式完成,但我對計網知識和深信服的B端產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對云計算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騰訊燈塔計劃的鍛煉也讓我提高很多,中國云計算的發展也十分令人期待。

今年全國兩會中,“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云計算毫無疑問是新的風口,不僅有助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穩定增長,還將為產業發展注入動力,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2020年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讓云計算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進一步印證了云計算行業發展的必要性。

在經歷技術快速更新、需求不斷迭代、不斷往各行業內滲透等變化后,我們也對云計算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相信作為未來基礎設施建設的堅實力量,無論是在提高產業效率、重塑企業結構,還是在幫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方面,云計算都能具有更強大的作用。

參考文章和資料羅列如下:

  1. 2020年云計算發展白皮書
  2. IDC行業研究框架報告:IDC-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
  3. 騰訊云十年進擊之路:后起之秀,流量優勢,生態基因
  4. 中國公有云:大挑戰、大潛力
  5. 中國公有云發展調查報告
  6. 中國私有云發展調查報告
  7. 阿里云生態路線圖
  8. 2020中國私有云系統平臺市場研究

 

本文由 @瘦如閃電戴豬豬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一馬當鮮 | 每日優鮮產品分析

編輯導語:每日優鮮是一個圍繞著老百姓餐桌的生鮮 O2O 電商平臺,在主要城市建立起 “城市分選中心 + 社區配送中心” 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用戶提供全球生鮮產品 “2 小時送貨上門” 的極速達冷鏈配送服務。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本文作者對每日優鮮進行的產品分析報告。

每日優鮮是一家專注于優質生鮮的移動電商,提供包括水果蔬菜、海鮮肉禽、牛奶零食等品類的產品配送與服務。在全國 20 多個主要城市建立起了“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為用戶提供自營精選生鮮最快30分鐘送達的服務。

每日優鮮成立于2014年,次年,每日優鮮就獲得騰訊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9年10月21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每日優鮮排名第84位.2020年7月23日,每日優鮮宣布完成新一輪4.95億美元的融資,這是生鮮電商行業目前最大規模的融資,這筆巨額融資也再次將每日優鮮推上了風口浪尖。

作為一名每日優鮮的忠實用戶,本人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每日優鮮快速發展的原因:

  1. 行業分析
  2. 競品分析
  3. 用戶價值分析
  4. 商業價值分析
  5. 產品迭代分析
  6. 產品結構分析
  7. 運營分析
  8. 總結

一、行業分析

生鮮產品電子商務,簡稱生鮮電商,指用電子商務的手段在互聯網上直接銷售生鮮類產品,如新鮮水果、蔬菜還有肉類等。近年來,生鮮電商在資本的加持下快速發展,各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一般快速崛起。

生鮮電商行業為何發展如此迅速?下面我將從宏觀層面以PEST模式來進行分析。

1.1 政策層面(Politics)

2017年商務部發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于共同推進農產品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農產品市場及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發展。

2018年,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布了《關于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建立健全農業供應鏈,結合本地特色農業,優先選擇糧食、果蔬、茶葉、藥材、乳制品、蛋品、肉品、水產品、酒等重要產品,立足區域特色優勢,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構建完善全產業鏈各環節相互銜接配套的綠色可追溯農業供應鏈體系。

2019年《關于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的通知》,明確各地中央財政資金支持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和冷鏈物流的比例不得低于70%。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改善農產品流通。

政府發布的一系列針對農產品和供應鏈建設的支持政策,一方面是穩定了生鮮電商行業的商品供應來源,其次是促使其構建了方便快捷的冷鏈物流體系,為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1.2 經濟層面(Economy)

2012年是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的元年,以”本來生活”為領頭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從2013年到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當然離不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報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在2014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按名義GDP總量來計算,中國在2018年已達到美國的66%,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根據商品、服務、金融、人員和數據流動情況對各個經濟體的參與度進行了排名,結果顯示,中國位居全球第9。2018年中國的GDP約占全球總量的16%。

經濟是基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對于日常生鮮的購物需求也改變了。在考慮產品新鮮度的同時也開始考慮時間成本和購買的便利性,這就為生鮮電商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

1.3 社會層面(Society)

消費升級,人們購買習慣的轉變。人們以前購買生鮮產品的渠道主要是超市和菜市場,一般是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之后去購買,對于購買生鮮產品的訴求主要是距離遠近和產品的新鮮度。

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手里的錢越來越多,但是空閑時間越來越少,特別是對于那些在一二線城市上班的白領,因為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去超市或菜市場買生鮮產品,但是又追求生活品質,想自己在家做飯,這就是生鮮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社會原因,因為它滿足了消費升級后人們對于生鮮產品節約時間且保障品質的需求。

1.4 技術層面(Technology)

生鮮類的食品,對于物流配送要求極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達到的速度,這就必須要使用冷鏈物流來配送。

如上圖所示,,2015年-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規模一直在穩步增長。但是也可以看出,由于生鮮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冷鏈物流的規模還是不能做到完全滿足中國生鮮產品的冷鏈需求量,所以未來中國的冷鏈物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制冷技術和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生鮮電商的成長發展成為可能。截止2019年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了13.19億人,占據全球網民總規模的32.17%。網絡支付交易額達249.88萬億元,移動支付普及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以上種種因素一起 ,推動了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那么未來幾年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是否還有足夠的發展空間?

根據艾瑞咨詢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2015年-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規模是逐年穩步上升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規模達2796.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6.7%。2020年受突發疫情的影響,大量用戶涌入生鮮電商平臺,讓生鮮電商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預計到2023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將超8000億。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全國居民生鮮食品的消費總量由2014年的3.12億噸增長至2018年的3.32億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6%。按億元以上食品交易市場攤位分類成交額統計,我國主要生鮮食品品類成交規模由2014年的21萬億增長至2018年的26萬億,年復合增長率為5.5%。

小結:如上所述,目前我國的生鮮食品消費市場是巨大的,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深受資本市場的青睞,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企業分析

上文主要是從宏觀層面分析了一下每日優鮮這款產品,下面我將使用SWOT分析法從每日優鮮企業本身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環境帶給其的機會與威脅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1 優勢(Strengths)

每日優鮮的競爭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1 商品品類豐富,安全有保證

2,000款精選SKU,每日優鮮的商品涵蓋了水果蔬菜、肉蛋水產、乳品零食、酒水飲料、糧油調味、日用百貨等12大品類,這種”綜合超市模式“,真正讓用戶實現了一站式齊購。

在商品品質方面,每日優鮮有數百名專業買手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原產地直采,從源頭上保證了商品的高品質。在食品安全方面,每日優鮮有第三方權威機構駐場檢測每一批次產品,全面升級商品質量管控體系,從生鮮、果蔬到糧油等商品,在入庫前后都經過專業品控團隊的層層把關,確保每份食材的安全。

2.1.2 前置倉首創者,配送不延誤

作為“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的首創者,每日優鮮在物流配送方面也是行業領先的水平。除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四地分選中心外,每日優鮮已在全國16個城市建立了 1700多個社區配送中心,保證站點輻射到3公里內的用戶,全部配送過程由自有人員完成,最快30分鐘送達。前置倉,已成為每日優鮮的核心競爭力。按照每日優鮮9月17日在供應鏈生態大會上的設想,其未來將會有有3000個SKU在前置倉,30000個SKU在大倉,三年內會在TOP30的城市將前置倉模式做深做透,每個人點開每日優鮮的APP,看到的商品都是精準為他推薦的,實現“千倉千人百萬面”。

2.1.3 售后服務完善,購物有保障

在售后服務方面,每日優鮮采用AI智能與人工客服相結合的方式。用戶可以自助退款、申請發票以及發起投訴。如果問題比較復雜,在9:00-23:00這個時間段內可以撥打人工客服。這種二者相結合的售后方式,既能快速解決用戶常見的簡單問題又能降低平臺的客服成本。每筆訂單完成之后,用戶還可以進行評價,讓其他準購買用戶能全面真實地了解到商品信息。

2.1.4 運營方式繁多,用戶粘性高

一款成功的電商產品必然有著優秀的運營模式。首先每日優鮮采取了多種多樣的社交裂變運營方式,通過邀請有禮、0元搶、邀請體現等方式,以老帶新,不斷增加用戶數。其次就是采用了會員制,用來增強老用戶的穩定性。

2.2 劣勢(Weakness)

相對其他電商品類來說,生鮮電商環節復雜,對運輸、儲存的要求更高,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雖然提高了配送效率和體驗,但是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去進行建設。而且前置倉模式一般無線下門店,缺乏線下流量入口,需要較高的營銷成本和高額補貼來引流獲客,總體來看,前置倉模式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和較長的回報周期。

2.3 機會(Opportunities)

1)電商用戶規模穩步上升。根據艾瑞咨詢2020年關于生鮮電商的產業研究報告,2019年12月生鮮電商月活躍用戶數量達3122.82萬,同比增加82.5%。2020年,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活躍用戶數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2)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以及農業現代水平的提高,生鮮產品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集約化、產業化程度在逐步提升。

3)目前我國生鮮產品仍以傳統流通渠道為主,隨著冷鏈物流系統的建設以及新一代消費群體逐漸成熟,未來生鮮電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2.4 威脅(Threats)

我國生鮮電商行業目前處于模式探索和高速發展期,前置倉、店倉一體化、社區拼 團、門店到家等多種商業模式并行,競爭激烈,目前尚未出現成熟的盈利模式。所以對每日優鮮來說,不斷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是其日后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競品分析

(1)傳統生鮮電商:

利用互聯網將生鮮產品通過電商大倉和分倉等傳統快遞方式配送給消費者,一般為用戶下單后1-2天送達。比如京東生鮮、天貓生鮮等

優點:1)因早期培養的用戶習慣,獲客成本低;2)具有較強的品牌優勢和誠信力

缺點:1)配送時間較長,商品損耗率高;2)對資金鏈強度依賴

(2)“前置倉+到家‘模式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通過在社區周邊設置前置倉或者與線下商超、零售店和便利店等合作,覆蓋周邊1-3公里內的消費者,消費APP下單后,通過物流配送,在1小時內快速把生鮮產品配送給消費者。如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

優點:1)分布在用戶周邊,配送時效提升;2)前置倉模式減少產品損耗,降低冷鏈交付成本

缺點:供應鏈、倉儲前期投入較大

(3)”到店+到家“模式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在社區周邊開設門店,以門店為中心服務周邊1-3公里的用戶,用戶既可以到店消費,也可以在APP下單后,平臺提供1小時內送貨到家服務,平臺所開設的門店既開門營業,又承擔線上倉儲配送功能。比如盒馬鮮生、7 Fresh等

優點:1)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體驗;2) 線上加工制作可有效降低損腐

缺點:線上線下雙重模式,門店及人力成本增加

(4)社區拼團模式:

團購平臺提供產品供應鏈物流及售后支持,團長負責社區運營,用戶在社區自提商品。覆蓋范圍500米-1公里,配送時間一般為1-2天。比如:興盛優選、食享會等

優點:獲客成本低,輕運營模式易于規模化擴張

缺點:平臺商品豐富程度受限,缺乏完善的團長管理經驗

根據易觀2020年6月自營型生鮮電商App中,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分別以1648.6萬、780.0萬、497.8萬活躍用戶規模穩居榜單前三位。

由于每日生鮮和叮咚買菜屬于直接競品,且用戶規模類似,所以接下來我們以兩家公司的成長路徑以及業務模式為切入點,以此深入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

3.1 叮咚買菜

2014年,叮咚買菜的前身叮咚小區APP上線。

2017年,“叮咚小區”更名為“叮咚買菜”,正式上線,秉持“決不把不好的菜賣給用戶”的理念,0起送費0配送費,29分鐘送菜上門。

2018年,叮咚買菜獲得高榕資本領投的天使輪輪融資,同年完成了A輪、A+輪、戰略投資和B+輪共五輪投資,資方包括高榕資本、Tiger Global Management、HUPO HARMONY CAPITAL、紅衫資本、今日資本等。

2019年,叮咚買菜訂單量突破40萬,并分別獲得由今日資本、歐翎投資領投和星界資本 、 CMC資本 、 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龍湖資本領投的兩輪B+輪投資。

2020年5月,獲得由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3億美元的C輪投資,估值達20億美元。

叮咚買菜的業務模式是“前置倉+到家”

采購端:以城市批發市場和品牌供應商直供為主。對于海鮮和蔬菜類不易存儲的產品采取城批采購的方式,以保障產品的新鮮度。

配送端:叮咚買菜將前置倉建在社區周圍一公里內,周邊住戶數量在兩三萬左右就能開倉,并且部分城市采用了“0元起送+0元配送”的送貨模式,承諾用戶下單29分鐘內就能送達。

用戶端:叮咚買菜目前主要是覆蓋了江浙滬、北上廣深以及武漢、南京、蘇州等幾個一線城市,用戶群體以80后女性為主,整體來說,用戶的經濟實力不錯,消費能力強,但是不愿意或者沒有時間去線下自己購買生鮮。

3.2 每日優鮮

2014年,每日優鮮成立,并于同年獲得光信資本、元璟資本500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2015年,每日優鮮正式上線微信商城和2小時極速達服務,獲得騰訊領投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同年10月獲得騰訊領投的2億元B輪融資。

2016年,每日優鮮APP正式上線,并獲得遠翼投資領投的2.3億元B+輪融資。

2017年,辦公室無人零售項目每日優鮮便利購上線極速達服務提速至會員1小時送達。每日優鮮獲得Tiger Global、元生資本、Jeneration Capital、騰訊、聯想創投領投的 2.3億美元C輪系列融資,步入獨角獸行列,于同年獲得Jeneration Capital領投的1億美元D輪融資,每日優鮮便利購獲得騰訊、鼎暉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生態鏈基金,三生創投成立。

2018年,每日優鮮獲得高盛、騰訊、Jeneration Capital、Davis Selected Advisers領投的4.5億美元融資。

2020年,每日優鮮完成最新一輪融資,金額高達4.95億美元,背后的資方包括工銀國際、騰訊、阿布扎比資本集團、蘇州常熟政府產業基金、Tiger Global、高盛資產管理旗下基金及其他數家機構。

每日優鮮的業務模式是“城市分選中心+前置倉”

采購端:每日優鮮在全球擁有數百名的專業買手,都是懂種植、懂電商的復合團隊。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0余個買手,50%的蔬菜、70%的肉蛋和90%的水果實現了原產地或者工廠直采。

配送端:“前置倉”模式是每日優鮮率先創建的,通過集約化的方式將產品從城市分選中心配送到“前置倉”轉冷庫保鮮,再進行1-3公里的短距離配送,兩小時(現已縮短至30分鐘)內送達給客戶。截至2019年,每日優鮮已在全國開設有1500多個前置倉。

用戶端:每日優鮮目前已在全國20多個主要城市建立起“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根據Trustdata《2019年1-9月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分析報告》,每日優鮮用戶中女性占據7成,18-40歲的用戶占比超80%。由此可見,每日優鮮在年輕女性群體中是比較受歡迎的。

小結:從以上分析可見,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成立時間相仿,核心業務基本一致,且業務模式相似,屬于直接競品。但是,顯而易見,每日優鮮的融資速度更快、過程更順利,融資金額也相對更大,這為其領先同行業其他生鮮電商奠定了夯實的經濟基礎。

在業務模式上,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也存在一定差異。采購方面,每日優鮮的商品采購來自全球,致力于把全球高品質的產品盡力送上老百姓的餐桌,對采購端的產品質量要求更高。

配送端,經過不斷的改進,兩者配送時間基本在半小時內,但是叮咚買菜部分城市采用了“0元起送+0元配送”的送貨模式,在非免運費的城市每日優鮮免運費的門檻也更高一些。至于用戶受眾,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都以年輕都市女性為主,只不過每日優鮮覆蓋的城市更多,所以用戶范圍更廣,數量更多。

最后,兩者2020年都獲得了新一輪的投資,說明發展前景還是很光明的,但是要在生鮮行業長足發展,必須精細化經營,深耕供應鏈,保證產品質量,才能走得更高更遠。

四、用戶價值分析

在生鮮電商市場中,主要有三個參與方:供應商、消費者、平臺。平臺想要快速發展,就必須滿足好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訴求。

下面我將分別分析一下這兩方都有哪些需求,每日優鮮是如何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的。

4.1 供應商

作為一個自營生鮮電商平臺,尋找靠譜的供應商,對于保證平臺產品貨源的穩定、品類的多樣性以及產品質量是非常重要的。每日優鮮的供應商,即生鮮產品生產者。其主要訴求是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減少分銷環節,提高自己的銷售收入這三個方面。

當前其主要的銷售渠道有以下幾個:

4.1.1 自產自銷

自產自銷可以直接感受到消費者對產品效果的反饋,能夠及時調整生產,達到穩定生產、穩步發展的目的,但是自產自銷只適合生產規模比較小的生鮮農產品經營者,而且自產自銷的收入不是很穩定,相對來說收入也偏低。

4.1.2 農貿市場

農貿市場是在城鄉設立的可以進行自由買賣農副產品的市場,農貿市場對生鮮供應商來說,易于生鮮農產品快速進人市場。它的優點是簡化了農產品進人市場的管理成本。

缺點是對農產品的質量監管不到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人們對農貿市場的認識是環境臟亂差、產品價格低廉。所以對于供應商來說農貿市場的收入相對還是較少的。

4.1.3 農超對接

超市通過“農超對接”實現農產品經營者將新鮮的農產品直接供應到超市,方便消費者直接選購。農超對接是利用現代物流方式,將新鮮優質的農產品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實現農產品經營者和消費者共贏。

農超對接為優質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渠道。超市為農產品銷售搭建了平臺,并有監控或監管農產品質量的責任。但是對于生鮮產品生產者來說農超對接的競爭激烈,除非和大型連鎖超市合作(概率較低),否則沒合作一家超市就需要去恰談,溝通成本高。

就算合作了,采購方亂收費、隨意退貨、壓賬期也是讓很多供應商頭疼的問題。

4.1.4 農產品批發

農產品批發商指經農產品生產者或農產品經銷部門委托,從事農產品交易活動的組織或個人。農產品批發商將農民的農產品經過收集運輸販賣進而賺取差價,獲取利潤。

農產品的批發商廣泛活躍于產地處,起到了整合農產品的作用,穩定了生鮮生產者的銷售渠道、提高了收入。但是一級一級的分銷渠道,生鮮生產者的批發價,經過幾級分銷商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價格翻了好幾倍。作為分銷鏈的端頭,生鮮生產者獲得得利潤非常有限。

小結:

以上幾種生鮮生產者的銷售渠道,前三種均可以歸類為直銷,第四種即分銷。直銷沒有分銷商賺差價,價格生產者可自行調整。但是這種銷售模式缺乏專業統一的管理,效率較低,收入不穩定。

其中農超對接的優勢更明顯,不過同質化產品太多,競爭激烈,難以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力,合作的幾率較低,合作成本相對較高,亂收費、隨意退貨、壓賬期也是供應商面臨的難題。

分銷渠道對生鮮產品起到了整合作用,不過一級一級的分銷渠道,相對整個分銷鏈路來說,生產者的利潤是最低的。由此可見,供應商和采購商之間的合作模式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4.2 消費者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國消費群體逐漸發生變化,現階段80、90后成為了消費的中堅力量,其消費習慣也隨之改變,他們更有意愿去提升個人的消費水平,并且他們對于品質、體驗的標準越來越高。

超市或者菜市場這樣的線下購買方式,是以前人們日常消費主要的購物渠道之一。消費者可以直觀地接觸產品判斷其新鮮度來決定要不要購買,而且產品品類繁多,可選擇性大,逛超市逛市場對人們來說也算是一種休閑方式。

但是這樣的線下購買方式也存在幾個問題。首先,位置固定,消費者住所附近不一定有,或者有但距離比較遠,這樣對于日常購買食材來說不是很方便,特別是對于年紀較大的消費者,如果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外出購買食材,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其次,時間固定,超市和菜市場都有固定的開、閉時間,菜市場一般是早上去購物菜品類最全最新鮮,超市的停止營業時間也是比較早的。但是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特別是在一二線打拼的年輕人,996的上班時間讓他們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去超市或菜市場購物。所以網購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4.3 平臺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在生鮮電商市場中,參與方供應商解決問題方案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自銷渠道缺乏統一管理,比較散亂,效率較低,收入不穩定,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分銷渠道銷售環節太多,生鮮生產者利潤仍然較低。

對于消費者來說,其主要訴求主要是購買生鮮產品的便利性,減少購物的時間成本以及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品類豐富。作為平臺方,每日優鮮是如何更好地滿足參與各方的需求的呢?

4.3.1 實行“三0計劃”

2017年,每日優鮮為加大對上游優質生鮮生產者的支持,共建生鮮產業新生態。提出了“三0計劃”,即“0費用、0退貨、0賬期”,0費用——無任何形式的入場費、促銷費 ,0退貨——合格商品0退貨 ,0賬期——供應鏈金融服務。這有助于從根本上重建農商合作的新標準,徹底改變傳統零售商對于供應商在‘高費用、亂退貨、長賬期’方面的積弊,和供應商建立互惠互利、互信互補的良好關系。

每日優鮮官網上就有申請成為供應商的入口,供應商在官網上進行申請后,只要能通過嚴格的資質審核,提供優質產品,就能與每日優鮮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農商合作”的模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能大大提高和穩定供應商的收入。

4.3.2 設立專業買手,保證貨源新鮮

每日優鮮堅持全品類精選SKU(即標準商品單位),單品大量,集中采購,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設立了買手,專門采購當地的優質生鮮產品。為了更好地提升產品質量,每日優鮮的專業買手團隊還會深入生鮮產品的生產地,來培育生產商,從而購買到最優質的產品。

4.3.3 建立“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

每日優鮮建立了“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每位配送員的最遠配送距離為1-3公里,保證在30分鐘內就可以將新鮮商品配送到消費者家中。這大大節約了消費者的購買時間,而且購買時間也不受限制,消費者隨時可購買到新鮮食材。

目前,每日優鮮在全國各地已擁有上千座前置倉,可以為各種各樣的生鮮食品做好冷藏工作,保證產品新鮮度。2019年6月,每日優鮮攜手騰訊智慧零售,啟動了“智鮮千億計劃”。

預計在2021年每日優鮮將成長為千億規模的生鮮零售平臺,通過構建精準、精細、精明的全場景信息流,進一步實現前置倉的高人效、高坪效,建立數據驅動的敏捷供需關系,使更多消費者能夠享受更極致的生鮮購買體驗。

4.3.4 商品品類豐富

目前每日優鮮的精選商品已超過2000款,涵蓋了蔬菜水果、肉蛋水產、休閑零食、酒水飲料、日用百貨等品類,能滿足消費者的日常一站式購物需求。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相較于其他方式,每日優鮮能更好地滿足供應商和消費者的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它能成為生鮮電商市場行業佼佼者的原因

五、商業價值分析

每日優鮮的核心業務是生鮮產品的售賣,接下來我將用GMV指標來分析一下每日優鮮的核心業務,看其是如何提升自身的商業價值的。

GMV=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中任何一個指標的提升都會對企業整體營收的增長產生正向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將重點分析每日優鮮是通過哪些手段提升這三個關鍵指標的。

5.1 提升平臺用戶數

商家要實現收入的持續增長,吸引源源不斷的新用戶注冊是基礎保障,有流量才有營收的可能,那么每日優鮮是通過哪些方式來拉取新用戶的呢?主要是三種——廣告投放、社交拉新和口碑

5.1.1 不同形式的廣告投放

  • 線上廣告:傳統的電視廣告、邀請明星直播帶貨
  • 線下廣告:小區廣告、站臺廣告、車身廣告、地鐵廣告、電梯間廣告等等

5.1.2 花樣繁多的社交拉新

社交拉新是每日優鮮采取的主要拉新方式,即通過老用戶分享至微信好友和朋友圈的方式引流拉新,本文按購買流程分為三類:

購買前:邀請好友助力。老用戶通過邀請新用戶注冊、點贊來獲得商品券或者紅包,邀請用戶數的

購買中:好物拼團。老用戶可以發起拼團,邀請好友和自己一起低價購買某商品,只要達到要求的拼團人數,消費者就可以以很低的價格獲得商品。

購買后:邀請好友返現。老用戶購買完產品后,每日優鮮會以紅包的形式將部分錢返給用戶,用戶需要邀請指定的用戶數量幫忙助力,就能將這些錢提現使用。

5.1.3 用戶口碑宣傳

口碑是用戶的自發行為,一款產品以用戶為出發點,能讓用戶覺得自己獲益,用戶的滿意度就會高,繼而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在社交媒體上進行推薦。

每日優鮮無論是在商品質量、配送速度還是價格優惠上都是做得非常出色的,所以在用戶中形成了比較好的口碑。本人就因為對每日優鮮各方面比較滿意,曾經向同事朋友推薦過。

5.2 提升轉化率

擁有足夠多的注冊用戶數之后,如何將這些用戶數轉化為能為企業帶來營收的付費用戶,是每個企業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那作為行業領先者,每日優鮮是如何做的呢?這部分我將按用戶在平臺的購買流程來分析。

用戶的購買流程:首頁—商品列表頁—商品詳情頁—購物車—結算

5.2.1 首頁

新用戶注冊之后,每日優鮮首頁會顯示“新人首單免費拿”,即用戶首單購買是包郵的,而且新人購買商品之后,平臺會以鮮幣的形式“返現”給用戶,最多可返4千鮮幣,相當于人名幣40元,如上圖所示,消費者可以用鮮幣來抵扣部分商品價格。每日優鮮用這些方式來刺激新注冊的用戶進行首單消費。

5.2.2 商品列表頁

進入商品列表頁后,用戶可以根據分類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購買的生鮮品類。同時,突出的優惠價格,商品人氣的展示,限時秒殺制造的緊迫感,以及還有商品列表頁顯示的庫存數量,告訴消費者現在不買商品就下架了,就錯過了優惠。商家這些小設計都在促使消費者點開商品詳情頁,快速做出購買決定。

5.2.3 商品詳情頁

5.2.3.1 展現劃算性

消費者都想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優的產品,每日優鮮商品詳情頁通過優惠前后的價格比對、領取優惠券、限時促銷活動來展現商品的劃算性,讓用戶覺得現在購買很劃算。而秒殺倒計時的設定則讓用戶有一種想要快速購買的緊迫感,覺得如果現在不購買是自己的損失。

5.2.3.2 塑造消費場景感

通過商品詳情圖來營造良好的真實商品消費體驗感,還原線下使用場景。如上圖,商家通過寥寥數語和幾張高清圖就給用戶制造了一種夏天涼爽的夜晚和朋友在大排檔喝啤酒吃毛豆,高談闊論的使用場景。

而且還附有商品簡短的美食制作菜譜,讓熱愛制作美食的用戶有自己動手試一試的想法。同時,簡單易上手,讓廚藝菜鳥用戶也會有下單的沖動。通過塑造消費場景感,會讓用戶覺得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商品。

5.2.3.3 建立消費保障

產品的安全性,是生鮮產品購買者們首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每日優鮮對此也是高度重視的。所以在商品詳情頁展現了該平臺的商品是由權威機構檢測,且每件商品都是有合格檢驗報告的。讓用戶能夠放心購買,無后顧之憂。

5.2.4 購物車

用戶將自己意向的商品加入購物車之后,商家要如何設計頁面讓用戶快速付款呢?

5.2.4.1 再次提醒價格優惠

由上圖可看出,對于有折扣、降價的商品,商家都有特意突出,就是在再次提醒用戶該商品很優惠,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

5.2.4.2 利用互惠原理

用一個小小的恩惠去換取更大的購買意愿,贈送一件小商品誘使用戶下單

5.2.4.3 打造商品稀缺性

對部分商品進行限購,限定用戶的購買數量。對于限量的商品,用戶會覺得要不就是商品庫存不多了,要不就是商品價格太便宜,商家才會限制購買。所以買到會有一種自己賺了的感覺。

5.2.5 商品結算

結算頁面商家會顯示用戶購買商品獲得的總優惠,將優惠后的價格凸顯出來,讓用戶覺得很劃算,進而立即點擊支付按鈕去支付。

5.3 提升客單價

客單價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用戶單次購買金額以及購買的頻次,那每日優鮮是如何提升客單價的呢?

5.3.1 增加用戶購買頻次

5.3.1.1會員專享

為了增加用戶粘性,每日優鮮推出了付費會員制。只要用戶開通了會員,就可以享有會員專享特權、領取會員專屬紅包、購買商品有會員專屬價。因為會員是支付了費用才獲得這些特權的,所以用戶會持續在平臺上消費,將會員利益最大化。

5.3.1.2 活動促銷

每日優鮮的促銷活動既有像“今日秒殺”這樣每天都有的限時特價活動形式,也有節假日類特定時間不定期推出的活動。這些促銷活動都是旨在以優惠價格吸引用戶增加購買頻次。

5.3.1.3 多優惠券信息

用戶為達到獲得優惠要求的金額條件,而增加購買金額。每日優鮮最新推出的省錢包,用用戶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領取優惠券,能加大用戶使用優惠券的概率,進提升購買次數。

5.3.2 提升用戶單次購買金額

5.3.2.1免運費湊單

用戶為滿足免運費的要求,提高每筆訂單購買的金額

5.3.2.2 相關推薦

每日優鮮購物車頁面,在用戶自己加載的商品下面,平臺會根據用戶加載的商品用大數據推測其可能會感興趣的相關商品,用戶如果看到推薦的商品恰好是自己需要的或者價格很劃算,就會購買。這也是提升用戶單次購買金額的一種有效手段。

5.3.2.3 超值換購

當用戶在購物車點擊結算按鈕后,結算頁面會先彈出一個超值換購的小窗口,以更優惠的價格將一些商品推送給用戶,這也會增加用戶單次購買的金額。

小結: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日優鮮為了優化自己的收入模型,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斷拉取新用戶,提升轉化率和客單價。目前來看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也正是因為每日優鮮商業價值大,所以投資人才會不斷加碼投資。

六、產品迭代分析

為了深入分析每日優鮮的版本迭代節奏,探究產品迭代邏輯,本文對每日優鮮從上線至今的所有核心版本迭代進行了整理,如下表所示:

如上,根據迭代功能和總下載量曲線(屬于S型),可將每日優鮮按照產品生命周期分為三個階段來分析:啟動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

6.1 啟動階段

2015年V1.0—V2.0,驗證用戶需求,打磨用戶體驗

這一階段是每日優鮮的冷啟動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驗證用戶需求,完善基礎功能。主要上線了優惠券兌換、多地區支持、收貨地址的精準定位、個人中心和更新商品詳情等,這些都是用戶在每日優鮮移動端購物時必需具備的功能。

其中關于增加收貨地址標簽,增加收貨地址精準選擇的功能,主要是因為產品上線前期,由于定位不精準用戶填寫了錯誤的地址或者填寫了多個地址下單的時候沒有仔細確認等,導致送貨小哥送錯地址的情況比較多,既使得用戶體驗不佳也增加了物流成本,所以才迭代了這一版本。

同時,為了增加平臺用戶數,新增了“團購活動”,依靠“老帶新”,更快獲取新用戶。

這個階段產品剛投入市場,主要是深入挖掘用戶的需求,帶來更多的注冊用戶 。有針對性的產品迭代讓這一時期每日優鮮的月活數從上線之初的0達到百萬規模。

6.2 成長階段

2016年V3.0.0—2020年V9.8.24,搭建運營工具,吸引大量用戶

這一階段是每日優鮮的快速成長期,獲取大量用戶成為產品迭代的重點。這個階段重點增加了一些運營工具。比如優惠活動、社交裂變和會員制。

優惠活動:1)首次下單可以獲得大額優惠,后續下單還會得優惠券;2)充值送禮,充值金額越大,獲得的福利越多;3)首頁推出超值特惠商品和秒殺倒計時,用低價吸引用戶下單;4)下單返現

優惠活動的推出,吸引大量用戶下單,大大提升了平臺的轉化率和營收。

社交裂變:1)邀請好友,用戶邀請好友下單,雙方都可得優惠;2)團購升級,推出0元抽獎團;3)用戶下單之后可以給好友發紅包

這些社交手段不僅提高了用戶活躍度,還讓更多新用戶知道了平臺的存在,提升了平臺的知名度

會員制:1)用戶每月下兩單,即可成為會員;2)會員可以享有一些非會員不可享有的特權;3)會員每月可邀請好友體驗會員服務。

會員制是各路電商廣泛采用的一種運營手段,不僅可以提升客單價,還可增加用戶粘性。

除了上述三種運營工具的搭建,這一時期的每日優鮮還新增了很多其他的功能:

1)安全方面。食品安全問題是用戶在購買生鮮產品時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打消用戶購買顧慮,讓用戶買得放心,吃得安心,所以每日優鮮上線了安心檢測標簽和果蔬商品質檢報告可在詳情頁面查詢的功能。疫情期間,為了保障用戶安全,每日優鮮還上線了“無接觸“配送服務。

2)商品方面。第一,每日優鮮上線了商品預售功能,對于一個自營生鮮平臺來說,商品存貯的成本是很高的,利用商品預售功能可以預估用戶的需求范圍,減少庫存積壓,降低成本。第二,每日優鮮豐富了商品品類,上線了日用百貨、酒水飲料、糧油調味等模塊,從單一的生鮮盈利模式慢慢向超市模式轉變,實現了盈利模式的升級。而且上線的這些模塊與生鮮品類屬于互補關系,對用戶來說能實現一站式齊購,購物更便利了,所以接受度也很高。

3)配送方面,從3.0.0版本的兩小時送達升級到9.6.4 版本的最快三十分鐘送達,體現了每日優鮮在配送速度上的不懈追求。這一時期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競爭對手眾多。加快配送速度,既能提升用戶體驗也是保持競爭優勢的必然舉措。每日優鮮還新增了快遞員聯系功能、實時定位功能、到貨提醒功能,使商品配送服務更加人性化。

4)客服方面,這一時期每日優鮮在客服功能方面不斷更新。因為這一時期用戶轉化率提高,成交量劇增,用戶購物過程中的問題也隨之增加,客服成本增加。為了快速解決用戶問題也為了縮減客服成本,每日優鮮上線了自助客服,對于用戶常見的問題可以通過智能客服來快速回答,智能客服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才轉人工客服。除此之外,每日優鮮還增加了評價功能和意見反饋入口,以便更好地服務用戶。

如上,正因為每日優鮮從各個方面不斷優化發展,從成立之初至2020年3月,每日優鮮作為生鮮電商行業崛起的一支主力軍,月活數穩居在行業第一梯隊。

6.3 成熟階段

2020年V9.8.36至今,不斷優化功能,增加用戶粘性

每日優鮮已進入成熟期,這一時期主要是在產品層面不斷優化基礎功能,包括首頁組件的優化以及“吃什么”板塊的改版。

為了鞏固自己的龍頭地位,在這一階段每日優鮮的運營節奏依然非常快。主要操作包括:5周年狂歡購、618品質生鮮節和“優鮮菜場,十億補貼”等活動的上線。

小結:整體來看,每日優鮮的發展節奏特別好。前期重點打磨產品,并不著急推廣,為了后續的發展,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當用戶體驗趨于穩定進入快速成長期,則開始大規模推廣,不斷獲取新用戶。等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進入成熟期,一方面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防止用戶流失,另一方面開始拓展新業務。以上就是每日優鮮的整體迭代步驟。

七、產品結構分析

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每日優鮮的產品功能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功能分別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個APP中是怎么分布的。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進行分析。

7.1 每日優鮮V9.8.86產品結構思維導圖

7.2 每日優鮮V9.8.86產品結構列表

為了便于分析,將每日優鮮的產品結構按照用戶、場景、需求和功能進行重新梳理等到如下表格:

7.3 整體分析

消費者在使用每日優鮮時,存在三種場景:購物前、購物中、購物后,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每個場景消費者存在的需求以及每日優鮮是通過哪些功能來滿足消費者這些需求的。

7.3.1 購物前

1)下單前消費者可能只是聽過每日優鮮這個名字,但是對平臺并不了解,不知道平臺是否值得信賴。為打消消費者的疑慮,放心大膽在平臺消費,每日優鮮在首頁設置了資質與規則按鈕,消費者點擊進去即可查看平臺資質、經營資質、用戶協議以及隱私策略。

2)消費者想要了解平臺售賣的商品有哪些品類,以及具體每件商品的價格、產地、營養價值以及產品是否安全等信息。商品列表頁分類整理了平臺所有商品的品類,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在商品詳情頁消費者可以找到商品的各項具體信息以及專業機構出具的商品檢測報告,讓消費者買得開心,買得放心。

3)對于購買目標明確的消費者,首頁設置了搜索框,消費者可以快速查找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對于不確定自己要購買什么的消費者,平臺推出了“吃什么”模塊,用戶可以在此查看其他用戶制作的美食,每篇分享都有食品以及制作所需的食材,感興趣的用戶可以點擊相關食材進行購買。

4)對于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價格是其在購物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同一種商品有優惠和沒有優惠,消費者的購買態度可能截然不同。所以為了滿足消費者想購買“物美價廉”商品的需求,平臺在首頁、分類等模塊都設置了優惠活動,例如:十億補貼活動、今日秒殺、品牌特惠、云超特賣等等。而對于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 ,每日優鮮則主打品質,商品詳情頁有專業買手推薦,推薦高品質商品。

5)消費者對于自己意向的商品,如果還存在疑慮,不確定平臺描述的商品詳情與實際是否符合。可以在商品詳情頁查看已購買此商品用戶的評價,這些評價都是其他消費者真實的反饋,可以很大程度上打消用戶疑慮。

6)下單前消費者要編輯、確認自己的收貨地址是否正確,可以在首頁定位自己所在地區的詳細地址,也可以找到我的服務里的收貨地址進行編輯或修改。

7)消費者下單前想了解商品的配送時間是多久,看是否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圍內。平臺在每件商品的詳情頁都設置了配送時間區間。

7.3.2 購物中

1)準備下單過程中,購物車對消費者所加購商品的數量、價格、配送時長等信息顯示一目了然,猜你喜歡功能為消費者推薦更多相關商品,提升消費者單筆訂單的購買金額。

2)在結算時,旁邊的商品優惠明細讓用戶更清晰地了解優惠詳情,增加購物的體驗感。在優惠方面,消費者若想查看優惠券和商品券的使用情況,在購物車頂部的可用優惠券可直接查看。

3)消費者若想免除運費,平臺在極速達商品基礎配送費條件底端設置了提示,消費者可以看自己加購商品的價格距免運費還差多少,湊到免運費最低金額即可減免。

4)在訂單結算頁面,每日優鮮支持儲值余額、微信、支付寶、花唄、云閃付五種支付方式。滿足不同支付習慣的消費者的多樣化支付方式需求。

7.3.3 購物后

1)下單后,消費者可在訂單詳情查看訂單信息,如果因買錯、想重新購買或者單純不需要了等原因想要取消訂單,此時平臺還未配送此訂單,消費者可直接在我的訂單里取消該筆訂單。

2)消費者購買了商品之后想要追蹤商品物流,實時掌握商品的配送情況,可在我的訂單里查看商品是待配送還是配送中的階段。若訂單配送時長超過平臺承諾時間,消費者可點擊訂單詳情里的催單按鈕,催促平臺或配送員將商品盡快送達。

3)收貨后,如果消費者發現購買的商品有損壞、缺失或對商品不滿意,可以在客服和幫助板塊找客服進行溝通,獲得商品或金錢賠償,或者直接進行退貨。若和客服無法協調,可以點擊“我要投訴”按鈕進行投訴,等待平臺進一步的處理。

4)收貨之后,消費者的訂單狀態會變成待評價,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消費感受進行點評,為后續購買者做參考。

5)消費者如果需要購物憑證,可以申請開發票。想再買一單的話,可直接在我的訂單中點擊“再來一單”,十分便捷。

總結:從以上分析發現,每日優鮮的功能設計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下單前、下單時、收貨前和收貨后四個場景下的需求。同時,對于不同用戶所需要的高頻功能在產品結構上重點突出,分布合理,可以算是一款設計比較優秀的產品了。

八、運營路徑分析

每日優鮮是一款強運營驅動的產品,通過社交裂變、廣告投放、用戶口碑宣傳等方式拉新,以及建立消費保障、打造商品稀缺性、建立會員制、優惠券等方式來提升轉化率和客單價。每日優鮮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一個優秀的運營團隊功不可沒。

關于其大部分運營方式前文都有詳細分析,此處就不再贅述,這部分我們分析一下每日優鮮在活動運營方面所做的努力,主要分為以下三類(因無法獲取運營活動詳細數據,僅簡單羅列,供大家參考):

明星代言:

  • 2020-04-10,每日優鮮成立5周年,邀請熊梓淇、李晟、王媛可、周韋彤、王菊、劉暢、馬天宇等一眾當紅流量明星代言

助力公益:

  • 2020-03-08,每日優鮮聯合張靜初、秦嵐、譚卓、馬蘇、黃圣依、熊乃瑾、江鎧同、李晟、梁緣、趙柯等10位女明星發起“在家吃飯”公益倡導
  • 2020-08-20,每日優鮮與中共青島市委網信辦一起向全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倡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 2020-09-23,每日優鮮助力”藍海公益活動”,保護藍色海洋

自制短片:

  • 2018-01-24,每日優鮮自制春節愛心短片《為愛優選,讓家常,不尋常》
  • 2020-02-10,每日優鮮為致敬疫情中的“平凡堅守者”上線了一部記錄短片《我們的英雄》
  • 2020-04-10,每日優鮮慶祝5周年自制《謝謝有你的三餐四季》短片

跨界合作:

  • 2020-04-06,每日優鮮聯合央視新聞上線推出“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專題
  • 2020-04-12,每日優鮮與內衣界的科技公司“蕉內”聯名推出T恤+襪子珍藏版禮盒
  • 2020-04-19,每日優鮮入駐手游《夢幻花園》活動獎勵
  • 2020-04-30,每日優鮮與金佰利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5-01,每日優鮮聯合海信電視微博發起“最難忘的客廳一小時”征集活動
  • 2020-05-07,每日優鮮聯合知乎推出“知鮮乎”活動
  • 2020-05-08,每日優鮮與伊賽牛肉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5-15,每日優鮮與恒都牛肉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5-17,每日優鮮與蒙牛乳業聯盟慶祝“首屆酸奶文化節”
  • 2020-05-21,每日優鮮聯手九陽發起微博“最想喝的果汁”征集活動
  • 2020-05-22,每日優鮮與維達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5-29,每日優鮮與維他奶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6-05,每日優鮮與久久丫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6-26,每日優鮮與通用磨坊達成戰略合作
  • 2020-07-31,每日優鮮助力貝殼設立愛心圖書角免費借閱服務
  • 2020-08-08,每日優鮮助力平安銀行信用卡“全城尋找熱8”活動
  • 2020-08-19,每日優鮮聯合貝朗衛浴推出“浴你一起盡享七夕”活動
  • 2020-08-20,每日優鮮聯合樂刻運動推出聯名舞曲“鮮活disco”
  • 2020-10-01,每日優鮮聯合騰訊地圖推出“國慶來騰訊地圖搜買菜立減20”活動

九、總結

通過對生鮮電商市場以及每日優鮮的整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政治政策、經濟基礎、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等宏觀因素大大推動了近幾年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未來也將影響該行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長率。

2)在生鮮電商這個行業中,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屬于直接競品,兩者的品牌影響力、用戶規模等不分上下,業務模式也大體相同,但是相對競爭對手來說,每日優鮮的發展速度更快,融資金額更大,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更樂觀的。

3)在生鮮電商行業中,主要有供應商、平臺、消費者三個參與方,平臺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滿足供應商的訴求、消費者的需求。對此,每日優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每日優鮮當前的核心業務是生鮮產品的銷售,GMV是電商行業常用來衡量其核心業務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為提升自身商業價值,每日優鮮通過廣告投放、社交裂變、口碑宣傳來提升平臺用戶數,通過對首頁、商品列表頁、商品詳情頁、購物車、結算頁每一個環節的細心設計來提升轉化率和客單價,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都獲得了。

5)從產品迭代方面分析,每日優鮮的發展經歷了啟動、成長和成熟三個階段,從重點打磨產品、提升用戶體驗,到通過大規模運營推廣,大量獲取用戶再到不斷優化功能,增加用戶粘性。每日優鮮穩扎穩打,每一步都走得很穩。

6)在產品結構上,每日優鮮在用戶下單前、下單時、收貨前、收貨后四個場景中每一步都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使用需求,真正做到了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是一款設計得比較優秀的產品。

以上是本人出于對生鮮電商行業和每日優鮮這一優秀產品的喜愛所做的分析報告,并沒有針對產品的優化方向給出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喃喃;微信號:18686846261

本文由 @喃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編輯導語:這是一個社交網絡的時代,社交軟件逐漸融入現代人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當下人們,尤其是大部分年輕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tinder是國外的一款手機交友APP,它基于用戶的地理位置,每天“推薦”一定距離內的四個對象,根據用戶在 Facebook 上面的共同好友數量、共同興趣和關系網給出評分,得分最高的推薦對象優先展示。

當大家都在家防疫,線上交友反而更自在。

根據Facebook最近發布的社交應用報告,全球約會產品市場增長強勁。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另外,根據Tinder母公司Match發布的2Q20財報,2季度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長12%至5.55億美元,匯率不變的情況下總營收同比增長14%;其中北美直接營收同比增長13%,國際直接營收同比增長11%。

除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印度市場仍然疲軟,全球來看Tinder的增長勢頭穩健。在疫情肆虐,人們的活動范圍與社交活動受限時,網上交友似乎成為流行。

認識朋友,從右滑Tinder做起。相比疫情時期線下帶著口罩的“有保留”交際,Tinder相看兩不厭的交友模式反倒多了一些自在感。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從最新的美國營收榜來開,Tinder的收入規模一直穩定于前三名。數據來源:AppAnnie)

基于這些發現和對社交約會產品的濃厚興趣,我們對當前海外市場最為活躍的Tinder進行了體驗和調研,并形成了此篇文章,感謝作者李萊斯的付出。

一、產品特點

Tinder是一個基于本地的社交搜索應用程序,它根據一個人的位置和興趣向他/她推薦不同的用戶以達成社交匹配的目的。在應用中,只有雙方相互表示感興趣才能開始聊天。

在體驗過程中,相較其他競品,Tinder帶給我的感受有一種自在感。

結合產品聯合創始人Jonathan Badeen談到的Tinder在產品設計上所遵循的單手操作,登陸時間盡可能縮短,應用簡便的三大原則,瞬間明白這種自在感的來源。

1. 單手操作:讓荷爾蒙引發的沖動再快些

Tinder的操作十分簡單,在進行個性信息與興趣愛好設置之后,tinder應用的操作十分簡單。

產品的主頁分為三個部分:作為一款以第一印象來判斷是否符合興趣與否的社交應用,tinder將用戶上傳的圖像信息居于屏幕正中,幾乎占據整個頁面。

為了符合單手操作的設計理念,用戶使用tinder時通過左右滑動(左滑表示nope不喜歡,右滑可將用戶歸類為喜歡或超喜歡)來表達對用戶訊息的喜好,或點擊屏幕底端對應的按鈕即可完成對用戶篩選與標記。

在應用的頂部導航欄,tinder才添加了首頁,查看標記為喜歡的人,聊天與個人設置。

由于只有在雙方都對彼此表達喜歡時才可以進行對話,tinder將表達喜好的交互方式,選項功能留在產品頁面的正中與下方,僅靠大拇指的移動即可就完成態度的表達,極大降低用戶操作成本,保持信息從瀏覽至決策的流暢性。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通過左右滑動表達喜好)

2. 盡可能縮短登錄時間:打通社交圈,增加信息真實性

Tinder提供facebook,Apple id與手機號碼登錄。

對于歐美用戶而言,通過facebook進行登錄是最方便的注冊方式之一。通過你的Facebook ID登入,里面會顯示你的名字、照片、年齡和性取向。

另一方面,通過Tinder和Facebook賬戶連接,信息更真實,照片也更真實,減少信息作假的機會。相比于國內競品探探與陌陌,在使用Apple id,微信登錄后仍需進行基本信息設置,相較于Tinder整個登錄步驟相對漫長。

3. 應用簡便

相較于國內的陌生人社交應用陌陌與探探,tinder的界面更加清爽,用戶界面上只展示用戶設置的圖像,文字描述與活躍狀態。與tinder的產品設計理念,通過第一印象來判斷是否有繼續了解的興趣契合,在UI設計與功能分布上都減少對用戶的打擾。

相比之下,探探的頁面布局比較接近tinder,但在功能上,國內產品如陌陌,探探加入直播,動態等功能,提供給用戶更多的決策信息。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從左到右:Tinder,陌陌,探探)

二、使用感受記錄

在產品使用感受上,除了自身體驗外,也采訪一位使用Tinder半年,購買過訂閱服務的用戶的使用感受。

三、商業模式

根據Match發布的4Q19財報,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0%至5.47億美元,2019年全年營收突破20億美元,其中Tinder營收占一半以上,是營收增長的驅動力。

作為美國老牌紅娘公司Match Group的拳頭產品,Tinder的商業模式的摸索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

  1. 2012-2014 年的原始用戶積累階段;
  2. 2015-2017 年的變現嘗試階段;
  3. 2018 年至今的后變現階段,嘗試通過提升特定用戶群體活躍度的方式進一步推動產品發展。

目前市場上比較熱門的應用主要通過直播,會員訂閱,游戲的方式作為主要盈利模式;而Tinder的商業模式基本成型:主要通過會員訂閱、功能單次消費、廣告進行營收,通過動態、短視頻進行促活。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2011-2014年上線的主要陌生人社交產品)

1. 會員訂閱

tinder的會員訂閱模式分為三檔,Tinder Platinum目前只在部分市場進行功能測試,具體功能差異與定價如下: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Tinder訂閱模式的官方介紹)

2. 功能單次付費

除了訂閱式的功能外,Tinder 還推出了單次付費功能,進而提升了整體 ARPPU。目前用戶可以單次購買 Super Like、Boost 和 Super Boost,未來有可能新增更豐富的單次付費的功能。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Tinder 單次付費功能及價格。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tinder的付費功能上線時間與帶來營收情況如下: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1)Tinder Plus

Tinder Plus 是 Tinder 在訂閱付費上的首次探索:2015 年 3 月,Tinder 首次推出付費訂閱服務 Tinder Plus,Tinder Plus 賦予用戶在 APP 中一些特權,進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具體的新權利包括讓用戶擁有無限次數的右滑喜歡(Unlimited Likes)、反悔再贊(Rewind)、任選定位(Passport)等。

無限次數的右滑(Unlimited Likes):Tinder 利用在線社交平臺女性用戶和男性用戶的不同特性,在 Tinder Plus 中加入此項功能,提升用戶(尤其是男性用戶)的付費。

Tinder 的普通用戶每 12 小時只能右滑約 100 次,對于在 Tinder 上受歡迎的用戶,尤其是女性用戶,每次右滑被匹配的概率較高,在免費次數內可能會得到足夠多次數的匹配。

但對于不太廣受歡迎的用戶,尤其是男性用戶,收到右滑數量較少,因此需要大量右滑才能獲得配對;而據我們觀察 Tinder 上每位用戶獲得“喜歡”的幾率差異較大,頭部用戶獲取的“喜歡”次數占整體的大多數。

因此大量的尾部用戶可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喜歡”而購買 Tinder Plus。

此外,限制免費用戶右滑次數提高了用戶質量,公司曾透露在 Tinder Plus 發布 10 天后,每次滑動產生匹配的概率提高 25%,每次匹配后發送的消息數量提高 25%,垃圾消息數量減少 50%。

在 Tinder Plus 上線后一段時間,Tinder 的新增付費用戶數和 ARPPU 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Tinder Plus 所包含的功能都十分貼合在線約會用戶的使用心理。同時,該功能也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市場,為Tinder 后續推出進一步的付費產品提供了基礎。

2)Tinder Gold

在積累了 Tinder Plus 的經驗后,Tinder 推出了 Plus 升級版 Tinder Gold,并新增了“查看誰喜歡你”功能:Tinder Gold 于 2017 年 8 月推出。

在 Tinder Plus 的所有功能基礎上加入了“查看誰喜歡你”的功能,用戶在訂閱了 Tinder Plus 的基礎上,可以補差價直接升級至 Tinder Gold。

Tinder Gold 和“查看誰喜歡你”功能在上線后受到了廣泛歡迎。在 Tinder Gold 推出后, ARPPU 和付費用戶數顯著上升。

2017 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別新增付費用戶 47.6 萬人和 54.3 萬人,遠高于二季度的 22.4 萬人。Tinder Gold 成為現在公司訂閱類項目的主要支柱,公司指出,截止 2019 年二季度 Tinder Gold 在訂閱用戶中的占比已超過 70%。

3. 促活功能

1)Tinder Feed & Loop

在后 Tinder Gold 時期,為了應對潛在市場競爭者(包括于 2018 年 5 月宣布有意向進軍在線交友市場的Facebook 等)的威脅,Tinder 的戰略重心從推出新的付費功能逐步轉化為關注產品自身的優化和提升群體的用戶活躍。

2)Tinder Feed

2018 年 3 月上線,用戶可以查看匹配對象的動態,包括最近更新的 Tinder 照片、Spotify 的歌手或歌曲等更為豐富的社交內容。

Tinder Feed 作為免費功能,有力地提升了 Tinder 的社交屬性。

2018 年三季度,公司指出 Tinder Feed 上線后,由該功能引發的聊天持續時間更長,質量更高,轉化為線下聯系的概率也提高 35%。

3)Loops

為了迎合短視頻在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的趨勢,Tinder 于 2018 年 7 月推出 Loops,用戶可以在個人資料上傳 2 秒的短視頻,進一步豐富用戶在 Tinder 上的社交資料。

2019 年 4 月 Tinder 和 Snap 宣布達成合作,用戶將可以把 Snapchat Stories 發布到 Tinder。

4)Tinder U

2018 年 8 月推出,Tinder U 和 Tinder 的常規版本基本相同,但用戶需要在校園內首次登陸時用“.edu”郵箱注冊。

Tinder U 優先為用戶匹配校內或者附近學校的的學生,并且在用戶的頭像和匹配對象的個人資料突出顯示學校。

Tinder U 目前適用于美國 1200 所大學,在 Tinder U 中,用戶右滑的概率比常規版本更高,用戶的留存率也更高。

4. 春假模式(Spring Break Mode)

2019 年 3 月,Tinder U 上線了春假模式。大學生用戶可以在度假前,在個人資料添加度假目的地的徽章,提前開始與前往同一度假地前的用戶相互匹配。

該功能僅支持 20 個熱門度假地點,包括墨西哥的 Cabo、Havasu 湖、拉斯維加斯、邁阿密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功能和模式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直接提升付費,但功能推出后,新增付費用戶和 ARPPU 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例如在 1Q19 上線兩個活動模式(節日模式和春節模式)之后,2 季度新增付費用戶也迅速攀升,漲幅約 10 萬人。

同時,ARPPU 也呈上升趨勢。可見后 Tinder Gold 時期,有針對性地對核心用戶群體留存和活躍的提升舉措仍能激活一部分的沉默用戶,進而支撐 Tinder 的進一步變現。

四、產品數據

1. 2019年

本次產品的數據主要收錄Tinder近兩年的數據表現,從中金2019年研究報告看,在所選的海外主要社交產品中,Tinder iOS端的營收與下載量均位列前茅;在Match Group的產品矩陣中,Tinder也是重要支柱。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2. 2020年:應用下載與營收

最近三個月,Tinder下載與營收情況以及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

海外流行產品體驗調研:約會類產品Tinder

(左圖為按下載量排序,右圖為按營收排序,資料來源appannie)

整體來看,美國依然是Tinder 增長和營收都最為強勁的國家,歐洲大陸和其他英語國家是Tinder另一重要的用戶陣地,各個歐洲國家在用戶增長和付費意愿上都持續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Tinder在日本的增長已經打開了局面。日本已經躍升為Tinder用戶量增長第二的國家。雖然和本地開發商的產品Pairs相比,還有些差距,但是這個成績對于高文化壁壘的日本來說,也是一個突破了。

 

作者:李萊斯;公眾號:走出海吧(goglobal321),從事互聯網產品出海運營八年了,參與的產品從游戲、工具到直播、短視頻,看著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出海產品運營,和越來越多的有為企業期待產品揚帆遠航,我也斗志滿滿,希望與你一起攜手服務全球用戶。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Opzl4ad8e4mMpg6xyGXZKQ

本文由 @走出海吧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競品分析報告: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

編輯導語:由于上半年疫情的原因,不少人只能選擇在家辦公的方式,于是在線會議軟件的發展迅速;市面上各種會議軟件的功能以及側重都有所不同,本文作者對三個軟件做了詳細的競品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前文整理和總結了B端產品經理該如何進行競品分析,今天就利用時間來進行一次實際操作;本文將根據“兩只貓爸”所在的公司情況,結合梳理的知識點,對競品進行一次分析梳理。

主要目的是:

  • 鞏固自己梳理的分析方法;
  • 了解研究競品;
  • 找尋所在行業的切入點機會;

公司背景:首先交代“貓爸”的公司情況,為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全文將隱去公司的真實信息以及內部核心信息,僅簡略介紹公司。

“貓爸”目前所在公司主營業務主要是硬件,前最近幾年推出了自己的硬件產品“會議機”,業內也有叫“會議觸摸大屏”、“會議機”、“辦公智慧屏”等名稱,本文統一以“會議機”為稱呼。

產品形態參考如下: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圖中掛在墻上的就是“會議機”

從以上背景可以看出,“貓爸”所在的行業應該是“會議”行業,行業細分為“會議機+視頻會議”;而目前公司僅有硬件會議產品,對于會議場景中最核心的“視頻會議”業務是缺失的,所以公司準備在“視頻會議”這個方向進行布局,所以接下來的將重點以“會議機+視頻會議”這個細分領域為切入點進行競品分析報告。

一、市場情況

1. 視頻會議行業發展趨勢

根據艾瑞咨詢披露信息:2020年,疫情短期內促使云視頻會議系統快速滲透,但終究是以免費擴容為代價, 收益尚未體現,加之硬件視頻會議廠商損失第一季度的穩定;2020 年市場增速并不樂觀,需靠被激活的增量付費企業客戶與亟需升級系統的政府來抵消疫情負面影響。

艾瑞推測,紅利或滯后一年顯現歸功于硬件廠商期發力加速回款周期與云視頻會議廠商摸清變現之路, 市場更樂觀預計2023 年中國視頻會議市場規模將達 219 億。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小結:軟件視頻會議復合增長率高于硬件視頻會議系統;純軟件視頻會議時長逐步發力,以免費擴容為代價,處于長期投入階段;硬件/傳統視頻會議廠商增長放緩,逐漸向軟件視頻會議靠攏。

2. 會議機行業發展趨勢

根據奧維云網披露的信息:疫情使國內商用會議機市場提前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未來隨著用戶對產品認知度的提升,會議機會進一步向傳統會議市場滲透,保守預估 2020年其銷量增長在36%左右,銷額增長在12%左右;銷額增長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游面板價格的下滑,造成大屏會議機價格也隨之下調。

未來5年,預計國內商用會議機市場仍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銷量增速保持在30%左右,銷額增速保持在25%左右(銷售額增速的回升主要是由于未來幾年產品價格相對穩定)。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相比傳統投影,會議機顯示更清晰、交互能力強、操作更簡便,更適用于遠程辦公、會議等場景;集成一體化設計,減少了會議設備數量,節省了會議室空間;隨著用戶對產品使用的增多,用戶對產品的認知度、認可度提升,逐漸接受此類產品,需求明顯提高。

小結:國內云視頻會議、智能會議市場的發展,為交互會議機帶來一定商機;會議機的增長,會隨之帶來更多的廠家進入,國內比較靠前的maxhub、newline、華為、海信、TCL、創維、konka等一大批做硬件平板的將進入完全競爭時代,而傳統的硬件廠家如海康、大華等廠商,也相繼涉獵這一領域,領域內的競爭如火如荼。

3. 用戶分析

從圖中可以看到,目前視頻會議行業,政府領域的應用規模最為顯著,但是其他領域的占比綜合是超過了市場一半的規模,所以在各個應用領域中,會衍生出更多的不同領域的個性化需求。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根據艾瑞咨詢的調研來看,主要的幾個領域的客戶群體,對于視頻會議有著不同的需求特征;視頻會議最終使用者主要為政府客戶與金融、教育醫療制造業等行業,這些企業,下屬分支機構多,業務空間分布廣,在通用功能上,并無太大差異滿足指標即可。

但落到各細場景定制化需求特征十分明顯:

  • 教育行業客戶主要面向大量學生群體,偏好門檻較低的SaaS類產品;
  • 醫療行業客戶對視頻高清以及制造企產品覆蓋海外場景提出訴求;
  • 其余行業客戶均有較完備的存量 IT 基礎設施,對新會議系統有兼容性、安全與穩定要求。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小結:在中國,做大企業、政府(大B和G)還是做中小企業市場(小B),決定了視頻會議的產品形態;做大B和G,精力一定會在項目上,死磕硬件質量、渠道建設、項目定制化……而做小B,就得不斷優化產品使其簡單易用,市場和運營的策略也得精打細算;由于客戶的需求造成公司的能力點不同,如果選定一個市場,就意味著暫時要放棄另一個市場。

4.市場分析總結

從以上數據中能夠看出,云視頻會議時長未來的增長依然在持續,同時傳統的硬件視頻會議行業以及其周邊硬件產品,都在開始向軟件云視頻會議產品靠攏。

基于中國不同企業用戶之間的需求,視頻會議軟件+硬件結合的模式在企業級用戶中應用將更加普遍;從體驗優化的角度,對于個人場景或中小型企業視頻會議方案更偏軟件;但PC純軟件會議的視頻效果不專業,可輔以小型軟硬一體設備;對于專用會議室場景或大中型企業來說,軟硬結合甚至會議室周邊的集成服務為標配。

二、競品分析

根據“貓爸”所在的公司情況,結合市場行業的發展趨勢,選擇騰訊會議、Mindlinker(邁聆會議)為直接競品,選擇newline(鴻合會議機/鴻合電子白板)為間接競品,三款產品進行競品分析。

選擇的因素如下:

從行業方向上來說,雖然zoom屬于云視頻會議的鼻祖,但是目前zoom已在國內停止了運營,而騰訊會議穩坐國內視頻會議頭把交椅,在各個方面都值得被關注;另一方面,騰訊會議也代表著釘釘、飛書會議等純軟件視頻會議的品牌。

Maxhub是以會議機產品為核心,今年開始推出了邁聆會議產品,逐漸定義公司的戰略方向, 其公司的規劃方向與“貓爸”的公司規劃方向高度相似;同時其所屬公司已在深交所上市,需要時刻了解對手。

選擇newline是由于其主要是做會議機硬件產品,同時在業內知名度較高并且已在深交所上市,目前走的是整合軟件視頻會議產品的路線,在業務方面與“貓爸”公司產品有不同的重合度,需要跟進并分析了解。

基于本次分析的目的是找準市場切入點,屬于產品初步規劃期,所以“產品功能”、“產品性能”本來可以只保留重要的維度,不需要分析太細;但本次報告也作為自己的一個階段性的練習鞏固,所以對比維度較細,大家可以酌情瀏覽。

1. 公司維度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小結:3家競品均背靠上市公司,軟硬件一體化是未來視頻會議行業的方向,所以3家都在積極布局中;其中,在研發投入方面,3家均做出了大量的人力投入,由此也保證了3家品牌能夠在業內具備較高的知名度。

從布局規劃來看,邁聆會議與“貓爸”的公司的戰略極為相似;但要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長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2. 產品維度

1)產品定位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2)用戶畫像

3款產品都是面向企業所用,其中,騰訊會議屬于“類C端產品”,另外兩款基本屬于純B端產品;所以要研究3款產品面向的B端企業的企業特征以及企業下的人的特征。

根據3款產品官網披露的典型合作客戶,反推產品面向企業客戶的客戶畫像。

公司維度: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用戶維度: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注,邁聆會議下載量預估公式:

會議機全年出貨量(臺)×Maxhub Q1出貨量占比(%)×每家公司平均配備下載Mindlinker數量

邁聆會議日活預估:下載量*10%(數字由網絡數據查詢得到近似值)。

用戶地域分布(從百度指數查騰訊會議、maxhub、newline):從用戶地域分布來看,三者的關注人群基本都分布在沿海及中部地區,其中newline會議平板的產品在北京、上海的關注度較低,在二線城市略有關注。騰訊會議覆蓋比較廣,一線二線城市均有很好的影響力。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用戶屬性分布:根據用戶人群屬性來看,三者主要集中在20歲~50歲之間的商務人士,其中初級、中級執行層使用最為頻繁;但是在企業高層中,newline比另外兩者更受到關注,這也側面反應出,鴻合科技在高層領導中知名度相對更高(PS:高層可是決策層,他們的意見會更重要哦~);在性別占比重,三者女性關注度明星低于男性。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小結:3家競品的產品定位有所差別,騰訊會議為純SaaS視頻會議,自己不做硬件;Mindlinker雖然也是純SaaS視頻會議,但其依托會議機的品牌,努力突出了“互動式視頻會議”的概念;newline的定位則更注重于硬件會議機。

在用戶畫像方面,三者的使用人群基本都是職場人群,同時男性多于女性;地域方面,騰訊會議的全國分布較為廣泛,而另外兩家基本依靠渠道優勢,在特定的城市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3. 迭代情況分析

由于newline沒有自己的視頻會議產品,所以本次迭代分析,僅分析騰訊會議和Mindlinker;目前迭代記錄數據來源于“七麥數據”,僅能統計到兩者APP端的迭代情況。

我們以APP端來初步概況兩者在產品迭代的情況: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從產品2019年12月上線,到2020年6月份之前,產品迭代頻率非常高,幾乎一周可以迭代一個版本,在2020年6月份,迭代頻率均有下降,基本產品主要功能已經成型。

在版本規劃中,騰訊大部分時間會以1個大版本緊跟1~2個小版本的速度進行迭代;同時大版本的版本號一般都會控制在中間的數字變化,騰訊會議的大版本迭代數量少于小版本。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在調研Mindlinker時發現,該產品早在2019年4月就已經上線,但最初的版本規劃不是視頻會議,而是線下會議室的預約功能,這也跟公司的產品戰略規劃有關;后續變更了幾次2次名稱,改為了Mindlinker;從迭代頻率來看,自2.5.2版本更名后,迭代頻率略有提升;從版本規劃來看,沒有太明顯的版本控制計劃,基本以公司戰略為主,公司要做哪些功能,則直接在下一個版本中進行迭代,屬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

小結:騰訊會議依靠多年的軟件研發經驗以及團隊實力,在迭代速度方面非常快,同時會根據用戶的反饋需求,不斷的優化自己的產品體驗,迭代新的產品功能;所以做軟件視頻會議,一方面需要根據公司戰略來調整自己,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快速迭代,進而牢牢吸引住客戶。

4.產品功能

本次僅探討云視頻會議方面的能力,故三者在本地化會議中的產品應用,不做過多描述。

近期,2020年9月,騰訊會議與鴻合科技合作,開發出了基于會議機的騰訊rooms產品,類似于在會議機上安裝的騰訊會議產品;故本次產品僅分析Mindlinker、騰訊會議or騰訊會議rooms兩款產品,

由于目前視頻會議的重點操作部分在會議機端及PC端,所以本次分析會根據兩款產品在會議機端、PC客戶端的表現來進行分析,移動端部分功能類似,暫不做對比;

由于產品規劃處于初級階段,故不會分不同版本及操作系統進行詳細對比;

1)產品功能架構圖

很多競品分析喜歡繪制腦圖,通過腦圖來表達功能結構,但是腦圖給人的感覺就是亂。

相比較來說,在產品尋找切入點的時期,我更加喜歡用“架構圖”的形式來表達,架構圖可以讓人一眼可以看到產品各項功能模塊之間的聯系,可以了解產品核心能力的全貌。

下文中的架構圖信息結合了競品官網、報道的文章、公眾號軟文、產品試用功能等各個維度披露的信息,整理繪制。

騰訊會議產品功能架構:

從圖中可以看到騰訊會議的業務模塊,經過快速的迭代,核心場景非常豐富,滿足了其產品在SaaS端從獲客到轉化使用的所有鏈路。

依托騰訊云的技術積累,騰訊云封裝成各項底層的能力供服務層調用;服務層根據平臺業務需求的變化,快速擴充業務需求,構建了以會前預約、會中服務、會后管理的全場景SaaS服務能力。

從功能維度來看,騰訊會議即滿足了個人場景使用的各項功能,同時也會圍繞企業組織做了企業通訊錄、SSO等一系列企業能力,迭代速度十分迅速。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Mindlinker產品功能架構:

Mindlinker的底層服務器方面的部署,主要采用云服務器租賃的方式,將自己的業務能力架構在第三方服務商上;同時依托視源股份集團其他團隊(希沃、maxhub),他們可以快速組建開發出自己的視頻會議服務能力,供給業務端調用。

在業務功能規劃中,與騰訊會議不同,Mindlinker一方面會更加側重基于Maxhub會議機與其他終端的交互體驗,另一方面也會更加側重企業組織的使用場景,讓企業不僅僅使用視頻會議,也可以在線預約會議室,會后輸出要的整理等場景。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小結:騰訊會議在產品的功能構建上,相比Mindlinker會更加豐富,依托騰訊的強大能力,騰訊會議在技術、產品上會有先天性的優勢。

2. 核心功能分析

通過體驗騰訊會議、Mindlinker的試用產品、從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說明操作手冊等方式,盡力采集并匯總了兩者的核心功能點,整理成表格如下:

從整體功能來看,兩者基本都圍繞了會議的完整場景(會前、會中、會后)來進行功能的規劃,但是整體功能點的完整性,騰訊會議更加豐富。

會前: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會前,兩者都支持了會議的預約、會議內容的提前上傳。騰訊會議基于用戶實際使用場景,支持了會議等候室、周期性會議等會前的準備能力;而Mindlinker基于會前企業的部分使用場景,上線了會議室的管理及預約、會議代辦事項的記錄,同時還支持了會前的呼叫功能,可以主動呼叫某位成員;騰訊會議會更針對企業中的每個人,而Mindlinker在會前會更加針對會議的發起者。

會中: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在會中,兩者都分成了3個大部分,分別是音視頻會議、會控管理、協同辦公。

在音視頻會議方面,兩者都支持多視圖瀏覽,兩者都上線了美顏功能,兩者都做了會中聊天的功能;騰訊會議針對付費用戶,最高支持18中不同的視圖,滿足了不同場景下的需求,但Mindlinker僅支持2種常見的視圖模式;騰訊會議的美顏功能可以調節美顏等級,可以選擇視頻降噪、暗場景增強,而Mindlinker僅可勾選美顏功能;另外騰訊會議依托強大的技術實力,還支持了虛擬背景的能力,而Mindlinker沒有;除了音視頻的會議傳遞,對于簡短的溝通認同場景,騰訊會議還增加了熱門表情的使用,盡力還原了信息有傳遞,有反饋。

在會控管理方面,兩者都支持常規的移出、禁言、設置密碼、鎖定會議室、設為主會場功能;但騰訊會議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成員進入聲音提醒、會中發紅包、會中開啟等候室的相關權限,一方面配合其他功能模塊做權限關聯,另一方面,也優化了人性化的小細節。

在協同辦公方面,兩者都支持了協同白板、應用/桌面共享的能力,支持批注功能,兩者的PC端白板都僅支持單向書寫;騰訊會議發布的最新版騰訊會議rooms,支持了雙向互動白板功能,在不同白板上可以同時異地多人書寫;Mindlinker的會議機白板能力暫未體驗到,但其PC端也可以進行雙向異地同時書寫,也是為了適配OPS版本,故猜測其會議機版本也能夠實現。

在批注方面,騰訊會議支持雙向批注,但Mindlinker僅支持單向批注;另外,騰訊會議利用騰訊文檔的能力,支持會中協同文檔功能,而Mindlinker不具備相關能力。

會后: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在會后方面,兩者都支持平臺端的管理,支持相關的數據看板能力。

騰訊會議針對會議的組織人、監控人等角色,在平臺端上線了會議室穩定性監控,也可以瀏覽登錄賬號下的開會歷史記錄;而Mindlinker更加傾向于企業端的管理能力,上線了企業線下會議室的管理及會議室的預約能力,其他的功能主要是針對開通企業賬號的相關權限管理能力;而騰訊會議由于沒有企業賬號,所以相關能力未體驗到。

小結:兩者相比騰訊會議更加目前已經從個人的使用,布局到企業的生態中,從會前、會中、會后的各項功能都比較完善,同時由于騰訊會議TOC的基因優勢,騰訊會議在企業成員實際使用的場景上構建更加豐富完善;Mindlinker產品在實際使用的場景構建上,已經滿足基礎的、常見的一些場景,同時Mindlinker更加注重完善與會議機的聯合使用體驗。

3. 界面風格及交互分析

1)色彩風格及整體樣式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騰訊會議采用藍色為主色調,給人以商務、嚴肅方面的感覺,重點突出了產品的工作性屬性;Mindlinker主色調采用了橘黃色,給人以熱情、活躍、激烈、溫暖的感覺,但一般這種顏色會用于娛樂、消費等產品的設計上;猜測Mindlinker用此顏色,可能是不想讓人感覺會議很枯燥,通過暖色調動用戶潛意識的積極性。

根據調研發現,騰訊會議的除了騰訊會議rooms產品以外,PC端、移動端的界面展示樣式大部分基本相同,都是以“豎型”的方式進行設計(云視頻會議鼻祖zoom也是如此);這樣一方面可以保留頁面的簡潔性,讓目光可以一眼瀏覽完界面的所有內容,另一方面又不會顯得空曠;同時移動端也不需要大改即可完成界面設計,保障了界面風格的一致性,讓用戶的操作習慣不會隨著終端不同而改變,內部也可以減少更多的設計工作量。

Mindlinker與騰訊會議設計不同,其PC端主要采用傳統軟件的橫向矩形設計,把一個頁面分成了多個區域,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容納更多的信息,但是也犧牲了頁面的簡潔體驗,讓頁面看似臃腫復雜。

2)布局及交互樣式

首頁: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從圖中可以看出,騰訊會議的布局為上下結構,頁面中重點突出了視頻會議中使用的功能,并以簡潔的按鈕所呈現,頁面的將非必要性功能(設置及信息查看)等內容隱藏進頭像之中,讓用戶可以快速方便的開展視頻會議產品。

Mindlinker產品,由于頁面比較寬闊,所以在首頁的設計中,安排了很多內容;整體看起來,頁面比較復雜,對于新用戶來說,不利于快速上手操作,頁面重點元素太多,新用戶不知道點哪里。

在核心功能區中,Mindlinker分成了兩個部分,并且兩個部分未緊密連接,對于重點操作的突出程度不夠;其次在核心功能使用區域中,共享屏幕應該屬于會中的操作,其放置在會前,會有些邏輯不協調,“貓爸”初步猜測,應該是為了適配OPS場景下,用戶需要實時發起屏幕共享而設計。

同時,會議預約的入口,Mindlinker放置了兩個,看得出來設計者是為了即突出日常管理、又為了突出預約會議的功能;但是這就會導致用戶較為迷惑,不知道改點哪里才能使用;基于對方的考慮,可以考慮將“預約會議”的按鈕取消,讓用戶自己去統一的核心功能使用區里預約會議。

會議預約: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騰訊會議的會議預定頁面中,也是延續“豎型”的方式,頁面滑動可展示所有預約需要填寫的內容;從內容呈現來看,基本每一項內容都會為用戶準備好默認的預約設置,以便用戶可以快速預訂會議,但是由于頁面中需要設置的項目較多,所以整體預約看起來比較復雜,部分功能對于未接觸過的用戶會有些陌生;建議在部分功能設置項上,做一些解釋說明,用一些icon隱藏起來,若用戶不理解,可以點開查看。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Mindlinker的會議預定頁面,頁面呈現左右結構,頁面元素雖然一屏展示完成,但是元素復雜,較為混亂;左側的核心功能使用區、右上角的無線傳屏,在預約頁面都是不需要的,但是都放在了頁面上,對于用戶的主要操作做出了干擾;在頁面中間部分,左側的日歷主要為了查看哪一天有安排,但是卻影響了右側的預約會議的內容;同時,右側已經開始預約會議的操作,左側的“添加一個新會議”的按鈕依然存在,不符合操作邏輯。

在預約會議頁面中,Mindlinker為了配合預約線下會議室,與其OPS進行協同,所以在預約時可以選擇已創建的會議室,這一點打通了線下會議室預約的能力,比騰訊會議領先一步。

在預約選擇參會人、添加上傳文件時,按鈕距離選項太遠,并且用了通用的“加號”按鈕,無法快速表達可操作的功能;建議直接用按鈕圖形配文字“添加參會人”、“添加文件”來表達,或者將按鈕放在“參會人”、“會議文件”的旁邊,讓用戶可以快速找到并使用。

在預約功能中,用戶可以可以點擊左側的“任務”然后添加一個任務安排;“添加任務”、“預約會議”兩者應該屬于平級,預約頁面應該屬于下一級,所以此處建議將預約會議頁面、添加任務頁面,單獨開一個頁面而不是點擊后直接在應用的顯示區展示。

企業通訊錄: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無法體驗騰訊會議的企業通訊錄頁面,所以此處僅分析Mindlinker的頁面;此頁面整體風格比較簡潔,保持了左右結構的設計方式;頁面中,用戶可以根據姓氏的英文順序來查找,也可以通過搜索框搜索來查找;用戶可以將某些通訊錄架構中的人設置為常用聯系人,以方便快速找到某些人;點擊某人,可以設置其備注;這些功能設定比較人性化。

會中視頻會議: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騰訊會議的會中,頂部以狀態信息顯示區為主,右側輔以操作區,可以操作不同的視圖展示;主視圖區用于顯示音視頻內容及白板等內容。為了方便看到不同人的反饋狀態,騰訊會議單獨將熱門表情及聊天功能放置在功能操作的左上方,用于顯示不同人開會實時的信息反饋狀態,非常實用;在底部的核心功能操作區中,中間部分為核心的主要功能,但是由于功能較多,所以整體略顯復雜,可以考慮將不太常用的“安全”、“錄制”功能收進“更多”當中,或者在更多里面做個配置項,由用戶選擇底部的功能展示項。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Mindlinker的產品布局與騰訊會議類似,這也是主流的PC端產品布局方案;頂部的邀請碼顯示可以考慮放在左側,與時間放置在一起,因為都屬于信息方面的展示。

主視圖區中,當雙人開啟視頻時,底部的功能操作區會將遠端的視圖區擋住半個,這應該是個“bug”,需要解決,當3人及以上會議時,邁聆會議僅展示4宮格視圖或列表視圖,而騰訊會議最高可展示25宮格,這也體現出了騰訊會議在音視頻方面的強大實力。

在底部的操作區域中,邁聆會議的功能相對較少,所以底部相對比較簡潔;但是其將“設置”、“參會人”兩項操作放在了左右兩側,而“離開”這個比較謹慎的操作卻與主功能區放在一起,這一點看不太明白。

騰訊會議rooms/Maxhub會議機: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此處為“貓爸”線下通過各類渠道搜集到的圖片,其中,Maxhub會議機上的“視頻會議”即為Mindlinker視頻會議軟件,兩者的整體風格都偏冷色、商務風格。

騰訊會議Rooms是專門為騰訊會議打造的主題界面,所以在整體風格的設計上,與騰訊會議一致;而Mindlinker雖然與Maxhub為一個集團,但在風格一致性方面比較割裂;就連“視頻會議”的LOGO也未更換成Mindlinker的LOGO,在品牌一致性方面較差。

在會議室場景中,最常用的就是電子白板;兩者在發起白板時,都可以從本地白板直接切換到視頻會議上,白板內容不變,一鍵即可切換。

小結:界面風格來看,騰訊會議在一致性方面,貫穿到各條產品線中,而Mindlinker僅在自己所屬公司的業務側能夠完善,在對外部門的信息拉通方面略遜一籌,所以會出現風格不統一的情況。

在界面的簡潔性,騰訊會議做的更為出色,騰訊會議會根據用戶使用產品的特性,將頁面的布局做到簡潔而不簡陋,而Mindlinker的界面設計較為復雜,需要持續優化。

在一些用戶的交互操作方面,騰訊會議頁比較有優勢,騰訊會議在產品交互細節上,會以用戶使用場景為中心,并且落實到產品形態上,做到了“用產品與用戶對話”;而Mindlinker或許是受限于各方因素,交互操作略顯復雜,對于新用戶來說不算友好。

5. 產品性能

1)性能對比

鑒于不同終端的清晰度會有差異,本此調研僅以PC端為調研對象,在相同的網絡環境及終端上,記錄5分鐘視頻后,產生的數據,同時白板卡頓次數以書寫1分鐘為標準,形成以下總結:

在測試過程中,當畫面復雜度低時,二者的清晰度肉眼觀察無差異,當畫面較為復雜時(使勁晃動攝像頭,人為制造復雜畫面);Mindlinker的畫面噪點多于騰訊會議,而騰訊會議的畫面整體也會處于模糊狀態,但噪點較少。

從以上數據對比來看,動態變化范圍越大,說明背后的算法越復雜;騰訊會議的動態分辨率和幀率會隨著畫面的復雜度而動態增加或減少,并且在碼率范圍變化區間比Mindlinker大很多,所以騰訊會議的音視頻算法也更加復雜。

在白板的書寫方面,兩者的書寫延遲都比較低,可以忽略;騰訊會議的白板書寫極為流程,而Mindlinker的書寫卡頓頻繁甚至直接卡住7秒的情況,體驗感非常差。

2)技術實力儲備

根據研究發現,騰訊會議和Mindlinker都是基于webRTC的技術架構進行設計。

在會議安全方面,騰訊會議采用了多重安全防護:會議密碼、鎖定會議、移出會議、會議等候室、屏幕共享水印,有效防止會議信息泄露。

對于付費的企業用戶,還做了企業專項升級保護,推出了企業版專享SSO登錄、黑白名單限制,升級守護企業會議安全;雖然Mindlinker也推出了視頻鎖定會議室、移出會議的能力,但整體安全性還是弱于騰訊會議。

騰訊會議在產品背書方面,除了依靠騰訊的強大實力,在外部資質方面非常權威,騰訊會議已獲得等保2.0三級證書、可信云、Soc2 Type2等專業認證,安全實力得到廣泛認可,而Mindlinker產品目前暫未查到相關權威的認證信息。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6.盈利模式

1)騰訊會議盈利模式

騰訊會議目前推出了3個版本的收費標準: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大家常用的是個人版,對于簡單的創建會議與參加他人組織的會議會議完全足夠,疫情期間騰訊會議個人版對會議時長無限制,參會人數300人以內,這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用戶使用習慣;大部分用戶都會為自己的同事朋友安利這款軟件,客戶基本都在使用騰訊會議免費版,與個人微信集成,小程序直接使用也為其積累了大量人氣。

相對于個人版,商業版/企業版做了更多增值的服務,最直接的就是1080P高清視頻體驗;在會議管控上,針對參會人數也做了大型會議支持(500、1000、2000),也增加了同聲傳譯功能,增加了更多的會議布局模式以及開啟會議直播功能。

企業版的能力,核心的服務增加了4個:API與SDK、會議室連接器、騰訊會議Rooms、企業賬號系統集成——這四項也是一個企業比較剛需的問題。

具體的購買方式如下: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從圖中可以看出,騰訊會議的收費主要根據用戶選擇的會議室方數、使用時長、虛擬會議室數量三個指標進行收費,這種收費方式也是大多數視頻會議軟件的收費模式;按照企業版一年收費的標準,折合一個賬號不到20元/天,整體算下來不算太貴。

2. Mindlinker盈利模式

Mindlinker目前官網沒有標注的價格及計算方式,與傳統的視頻會議軟件公司相似,如果想要咨詢費用,Mindlinker在官網中給出了留下聯系方式的渠道入口。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貓爸”通過一些方式,拿到了他們的對外標準報價,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無法公開,所以暫時不放上去了;簡單點概況,對方也是按照會議室方數、時間會議室數量來進行的收費,并且沒有附加功能性的增值服務;但是整體價格比較貴,1個500方的會議室一年約24000元,折合一個賬號大約66元/天;

小結:整體算下來,騰訊會議的賬號相對比較劃算很多;在價格方面,騰訊會議采用了純視頻會議的報價模式,并且把用戶大致分為了免費用戶、小規模用戶、大規模用戶三類,然后推出了不同的計費策略,在不同計費策略下的功能設定相對也非常合理。這也體現出了騰訊會議在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

三、總結

1. 騰訊會議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騰訊會議依托自己強大的技術實力,快速發展了自己的業務形態,同時產品定位非常明確,堅持SaaS軟件發展模式,持續打造通用化、行業化的產品特性;依靠自己強大的品牌背書以及疫情等發展機遇,快速崛起;騰訊會議持續擁抱開放生態,通過自身能力拉通各類硬件品牌,整合硬件資源,然后賦能給各個行業。

目前,騰訊會議在走SaaS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布局建設自己的渠道商,走線下渠道商的模式;因為ToB行業,大部分還是靠資源的整合,渠道資源的推進才能更快速的發展起來。

下一步,騰訊會議將持續建設渠道,逐步打磨產品功能,整合適配各個會議場景的硬件終端,賦能各個行業。

2. Mindlinker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Mindlinker與騰訊會議不太一致,Mindlinker的發展,本質上是伴隨著Maxhub硬件產品的發展而生長;所以在做自己的功能規劃,行業建設方面,也必須跟著母公司的戰略來推進,在產品的迭代方面速度較慢;在產品的交互及UI的設計方面也稍差于騰訊會議。

在19年底,Mindlinker獨立成子公司運作,從官網披露的案例來猜測,Mindlinker會依靠公司的影響力,免費與一些行業客戶合作,為其做一些視頻會議方面的案例,從而樹立項目案例和標桿,另外會去拿一些獎品或資質(如:2020杰出科技引領獎),給自己加持。

3. newline

騰訊會議&邁聆會議&newline競品分析報告

newline與兩者不同,因為其以硬件起家,本質上與Maxhub屬于直接競爭對手;但是在戰略布局方面,newline依然堅持自己的硬件策略,軟件方面也依靠自身實力,成為騰訊會議首批認證廠商,與騰訊會議共同推出騰訊會議Rooms,戰略布局清晰且明確;另外,newline也在積極的與各大視頻會議廠商合作,例如今年在“廈門億聯”傳統視頻會議廠商推廣會中,也有其身影。

所以接下來,newline依然以自研會議平板為核心,與各大視頻會議軟件廠商合作,整合集成軟件產品,進而形成行業解決方案,賦能給各個行業。

從以上競品可以看出,目前市場上的競品發展戰略主要有兩種:

  • 集中發展軟件/硬件優勢,橫向整合周邊軟件/硬件能力,從而打通視頻會議產業生態結構。
  • 在自身硬件/軟件優勢基礎之上,縱向擴展自身的軟件/硬件模式,進而形成自己的軟件+硬件的完整產品生態模式。

兩者都相同點:都是基于自身已有的軟硬件實力,豐富另外一個部分,讓自己的生態豐富起來。

兩者不同點:前者屬于軟/硬件資源整合,在構建自身能力的同時,以標準產品化的方式整合自己不足的資源,進而滿足行業標準化的場景;而后者屬于軟/硬件一體化發展,一方面加強已有的軟硬件實力,另一方面開拓和豐富自己在硬/軟件不足之處,從而形成成較為豐富的一體化產品;后者更適合滿足垂直行業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標準化+個性化”的產品形態,滿足垂直行業的痛點。

由于產品的軟/硬件均為自己研發,所以在面對客戶需求變化,行業變化時,可以及時調整產品戰略方向,快速靈活適應新的業務場景;而前者發展的模式,雖然更加方面構建自己的生態產業鏈,但是在這個“內卷”化的時代,大家都去整合其他標準化的產品,最終拼多還是自身產品的核心實力,然后要在行業垂直領域內做突破,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客戶;而軟硬件的外部資源整合,僅能滿足標準化的業務場景,對于深度定制化的場景,無法做到與合作伙伴的及時拉通,也無法做相關的定制化推動。

四、規劃

鑒于“貓爸”公司的保密特性,規劃方面的內容,我會從簡(如果全部輸出,可能又是一篇文章),部分內容會脫敏輸出。

1.優勢與機會

外部機會:從國家到各個部門,均發布了各項政策,鼓勵打造一批高清視頻典型應用;疫情催動了行業爆發,培育了用戶習慣;市場規模也在每年以2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

內部優勢:公司軟硬件一體化戰略明確,且有著多年的渠道資源,可以快速布局。

2.劣勢與挑戰

公司切入市場較晚,產品體驗需要優化,優質且有技術實力的人員需要補充,產品本身的品牌影響力需要塑造。

3.規劃與布局

目前,騰訊會議在市場的占領情況獨具鰲頭,只做純軟件的SaaS視頻會議模式,與騰訊會議拼搶中小型企業市場(小B),無異于“自取滅亡”;但是有更多中型大型企業,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滿足通用化的視頻會議能力,更需要個性化、定制化的能力,來輔助到自己的企業,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企業自身辦公效率。

下一步規劃,一方面結合公司優勢,構建行業標準方案,另一方面需要針對行業客戶的痛點來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

交互設計側,toB的產品,解決的就是企業的組織欲,目的是為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所以在產品的設計上,重點應該突出簡潔、易用并且邏輯清晰的特點,這一點騰訊會議值得參考。

營銷計劃,通過整合集團優勢,發展客戶,滿足客戶需求。

 

作者:兩只貓爸;公眾號:PMGrow ,我會持續分享更多自己的心得,與大家一起交流成長~

本文由 @兩只貓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消費扶貧電商行業分析

編輯導語: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剩余的攻堅任務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近年來,電商扶貧作為新型扶貧形式,不斷引發公眾討論,廣受矚目。扶貧電商為扶貧注入了新動能,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和趨勢,為扶貧打開廣闊的發展空間。今天,本文作者就對消費扶貧電商行業進行了分析。

一、分析目的

通過研究行業市場以及競品業務流程等方面,分析梳理農產品電商行業的供應鏈上下游,以及其發展前景。

二、行業市場分析

1. 行業發展背景

據艾瑞咨詢統計,鄉村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增長趨勢高于城鎮消費品,2019年農產品電商下沉市場的潛力釋放,自2012年以來連續9年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于城鎮。

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6萬億元,但是相對城鎮規模來說差距較大,2020年是脫貧攻艱收官之年,所以農產品電商區域性下沉也就具有必然性的趨勢。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農產品電商作為消費扶貧主力軍,2019年中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3975億元,同比增長72.5%,與此同時農業數字經濟占比任然處于較低水平。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農業經濟動能轉換加快,農貨電商迎來廣闊發展前景。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2. 行業PEST分析

1)政策因素

  •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商務部4部門發布了《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規劃在2年時間,開展100個試點縣;“十四五”期間,完成農業縣全覆蓋;
  • 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聚焦改善消費環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提出19條政策舉措。

2)經濟因素

  • 農村數字化水平逐年增高,發展潛力巨大,農村消費市場備受青睞,多平臺入局下沉市場;
  •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在35萬億左右,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從結構上來看,農業數字化水平逐年提高,相比其他行業,農村數字化發展潛力巨大。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3)社會因素

  • 消費扶貧作為社會公益扶貧的一種形式,干凈無害,綠色環保的農產品,備受社會追捧,購買農產品的用戶數逐年增多;
  • 2019年末,中國貧困人口數量為551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技術因素:

  • 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
  • AI,大數據,loT,云計算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3. 產業上下游

在社會發展和政策引導作用下,農產品流通渠道發生變革,通過互聯網技術拓展銷售渠道,提升流通率,為龐大的農產品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綜上,農產品借助互聯網+模式,在特定的政策環境下,扶持上游產業,擴寬下游產業,帶動消費扶貧,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國家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一系列政策為農貨電商市場帶來發展紅利。

一方面,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網絡覆蓋面積不斷擴大,為農貨電商的爆發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另一方面,電商平臺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農貨市場,挖掘新的增長動能,通過政策、資源、技術、服務等多方面助力農貨.上行,不斷完善農貨電商市場的軟件條件。

截至2019 年9月初,全國農村網商已經接近1200萬家,累計帶動就業人數超過3000萬人。

在政策與平臺的支持下,采摘端、分揀端、包裝端等產業分工鏈將被進一步打通與規范,暢通農貨上行通道,農貨電商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市場前景廣闊。

4. 市場分析

2014年,湖北省糧食總產達到516.86億斤,較2013年增產16.6億斤,實現“十一連增”,豬肉、禽蛋、水產品、水果、茶葉、蔬菜等產量持續增長,油菜籽、蓮藕、淡水產品產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在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的同時,通過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全省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如羅田板栗、鄂西魔芋、長陽高山蔬菜、隨州香菇、宜昌柑橘、秭歸臍橙、宜昌茶葉等。

涌現了一批享譽國內外的農產品品牌,如國寶橋米、福娃食品、廣源餅干、稻花香酒、勁牌保健酒、采花毛尖、蕭氏茶葉、神丹蛋品、周黑鴨等。

目前湖北省已形成優質水稻產業帶、優質棉花產業帶、“雙低”優質油菜產業帶、以生豬、家禽為主的畜產品產業帶、以淡水魚類、河蟹為主的水產品產業帶等,湖北省已成為全國冬春蔬菜和水產品主要的流通節點和輸出大省。

綜上,通過市場分析得到,湖北省內農產品產量高,供應需求量大,疫情后,大量農產品滯銷,解決滯銷問題是相關政府以及企業都需要共同努力完成。

三、競品分析

1. 競品選擇

據數據顯示,在各大電商平臺進行消費時,再拼多多和阿里系平臺購買農產品居多。

其原因是:阿里系平臺經營品類眾多,且在農村市場布局較早,在搶占農貨用戶心智方面具備先發優勢;拼多多崛起于下沉市場,通過高性價比的“拼農貨”模式,快速獲得農貨消費者認可, 在農貨電商領域較具競爭力。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2. 競品概況

拼多多: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立足下沉市場,利用社交拼團的模式,快速實現用戶裂變。三年時間完成上市,四年時間成長為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拼多多的快速成長足以說明電商在下沉市場的發展潛力。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京喜:2015年京東開啟渠道下沉戰略,以工業品、生鮮、金融作為進攻農村市場的利器。

憑借資源、技術、物流等優勢,京東的工業品下沉戰略開展較為順利,但農貨上行表現欠佳;2019年,京東針對下沉市場正式上線京喜App,一方面保持京東平臺原有的品牌調性;

另一方面利用新品牌更好的深耕下沉市場。京喜是京東農村戰略的延伸,也將是京東助力農貨上行的主要通道。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3. 競品產業策略

拼多多:中國農貨供給端的“小”和“散”,是長期影響地區農業升級和發展的制約因素。

拼多多集合自身先進的技術與運營優勢,成功構建了“貨找人”的電商新模式,為標準化、品牌化不足的農產品市場,,打造了一套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并通過營銷模式的加速創新,不斷提升農貨供應效率,重塑產業價值鏈。

拼多多在農貨電商市場優勢明顯,一方面其用戶群體龐大,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另一方面,拼多多具備產銷精準對接的能力,并通過基層干部直播的模式加建立消費者信任,在助力農貨產品標準化、品牌化、重塑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效率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京喜:京喜上線后,在下沉市場取得了較好的表現,為京東用戶增長增添了新動力。

2020年以來,京喜繼續深耕下沉市場,以產地供應鏈、工廠直供為特色,依托京東技術和資源廣泛布局產業帶,致力于提升商品流通效率,實現供需的高效匹配。

數據顯示, 2019年京喜在全國已布局100個產業帶, 2020年京喜將聯動百個主播奔赴全國百大產業帶進行巡播,幫助商家打開銷路。

建立產地直供的供應鏈體系,能有效提升農貨產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環節成本,提高農貨與消費者的體驗。

京喜雖然在物流、數據、技術、資金方面擁有京東的強力支持,但在下沉用戶方面還缺乏積淀,能否切實有效地幫助原產地的商家實現農貨的最大化銷售,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面對當前的農產品流通問題,必須要借助互聯網平臺模式,構建起新的渠道流通模式。

根據中國農產品行業的現實,構建起完整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模式是主要的發展方向,不會是簡單的B2C電商模式,也不會是只解決一端環節的B2B模式。需要構建起完整的鏈接產業鏈各個環節,能夠構建起高效的、針對不同上下游用戶個性化需求交易服務、交付服務以及生態化服務體系。

四、用戶分析

1. 用戶需求

用戶主要購買果蔬與糧食,其他品類仍有上行空間。

根據統計來看,目前用戶任以購買耐儲易運的農貨為主,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任不完善,導致不少品類農貨運輸成本高、損耗大,供需無法匹配。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用戶購物車中品牌農貨近九成,產地品牌備受。

數據顯示,用戶在線購買農貨時,品牌農貨居多,占比接近九成,在具體的品牌類型中,產地品牌農貨更受歡迎,占比六成,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趨向品牌化/品質化。

然而中國以小農經濟為主,缺乏市場化品牌化的理念,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日漸升級的消費需求,助力農貨上行,電商平臺需要幫助農戶進行品牌化建設。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四大因素影響用戶選擇平臺:數據顯示,采訪者選擇在線購買農產品平臺時,他們普遍著重的因素為食品安全、價格實惠、貨品豐富和配送速度占比分別為57.9%,52.5%,45.8%和45.0%。

雖然消費者在選擇購買農產品平臺時最關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但在實際在決策當中,各平臺在食品安全能力方面的差異很難對比,所以價格是否實惠是成為影響用戶選擇農產品購買平臺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擁有更高性價比的農產品電商平臺更易獲得用戶的青睞。

(數據來源:艾媒資訊)

2. 用戶畫像

鄂消費服務公共平臺作為社會消費扶貧助農脫銷平臺,用戶大致分為大致兩種,(渴望得到一個曝光高的平臺幫助銷售自己滯銷的農產品)供應者,(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去購買當地特產)消費者。

(政府)首先像政府單位這邊,為落實上級扶貧政策,帶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戰以及助力湖北農產品脫銷,會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區縣長直播帶貨等一系列措施,帶頭幫助扶貧企業,扶貧項目解決產品滯銷難題,多渠道銷售助力農產品上行成為了社會焦點。

(當地供銷社/農戶)像農戶,一般在當地有農村電子商務合作供銷社的情況下,都會將農產品交給合作社進行對外銷售;但當沒有供銷社的情況下,他們都是自己銷售或者賣給上門收貨的小商販,但是小商販有時候會壓價,削薄了利潤,有的農產品儲存周期比較短,所以有時候低價也得賣。

像供銷社這邊,在疫情前,銷售可能都沒什么問題,但是遇到了疫情,對外銷售也變得極其困難,更不用說沒有供銷社的地方農戶了。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對外銷售渠道單一,鄂消費服務公共平臺通過自營+商家入駐模式,對于自產自銷的農戶進行簽訂合同定期收貨,保障了農戶的穩定收入,對于供銷社,開放平臺商家入駐,保證穩定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

(消費者)基于我們小程序的主要用戶目標為28歲以上、熱衷綠色有機食品、以城市女性為主的中高端消費人群。這類消費人群的痛點就是無渠道購買有機綠色農產品或者平臺渠道無法保證貨源地的真實性,想找一個靠譜的平臺,購買自己家鄉的特產。

綜上,在農產品電商中,最重要就是滿足供應商與用戶的需求,了解上下游關系,解決上游供給遇到的問題,拓展下游銷售渠道。

五、總結及建議

SOWT分析:

  • S(優勢)政府信任背書;開放商家入駐;用戶團體采購;
  • W(劣勢)直播電商開發難度大,單純售賣環節無法構成銷售閉環;
  • O(機會)渠道單一,疫情滯銷農產品銷售困難,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集合省內優良資源,樹立品牌形象;
  • T(威脅)頭部企業銷售體系健全,擁有生態化的閉環體系;平臺自營模式,線下倉庫存儲備貨充足,供應效率高。

綜上:在上游供應鏈上,集合優質商家,扶持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商,打造平臺優質供應鏈;在下游銷售渠道上,通過事企單位或個人的合作,促進平臺的下單量,增加產品銷售曝光量,樹立地區頭部產品品牌形象。

 

本文由 @PM大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