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

編輯導語:想要賺錢,首先就去要找到賺錢的方法,賺錢也分短期和長期,短期有明顯收益或者要經過長期的積累才有收益,你會選擇哪一種方式?本文作者對“賺錢”和“值錢”進行了一些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前兩天在和同事聊事情,扯到直播行業各平臺的流水;當時說到一些平臺就是抱著快速撈一筆的目的來做,最終營收就停在了某個線上;而當初長線發展的那些平臺,現在流水比前者基本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由此,引發了我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那就是做賺錢的事情還是值錢的事情。

先來簡單的說下自己對這兩個事情的認知,我理解的賺錢的事情就是短期內就能有明顯收益的;值錢的事情是短期內未必會有收益,但從長遠來看,會獲得更大收益的。

本文主要包括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各有風險和如何取舍這幾部分。

一、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

先來看一個例子吧,第一次聽說的時候,是在安利,沒錯,就是安利。

大概是這么個意思,具體的細節記不太清了。

在某個山村,由于遠離水源,村民日常生活都很困難,只能去路途遙遠的河邊去打水,老人和婦女就會很不方便。

小A和小B這兩個有為青年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兩個人都想幫村民解決這個問題,自己也能收獲點什么。

小A身強力壯,頭腦敏捷,說干就干,于是他每天去河邊幫村民打水,按桶計費,每天多跑幾趟,也能賺不少錢。

小B冥思苦想很久,決定想把水引進村里,讓需要水的村民直接來這里買;但把水引過來是個浩蕩的大工程,前期需要投資不少時間、精力、金錢,眼瞅著小A日進斗金,小B更加焦慮了。

這個時候小B有2種選擇:選擇一,和小A一樣每天送水賺錢,選擇二,堅持自己的選擇。

用選擇一的話,小B立馬就能賺到錢,但后面的結果就是小B和小A兩個人各自拓展和維系自己的用戶,不斷的打價格戰,最終兩個人都撐不住了,說要不我們一起干吧。

用選擇二的話,小B需要能長時間耐得住入不敷出的局面,等到把水引到村莊的那一天,就可以躺著賺錢了;與此同時,小A的生意可能也干不下去了。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的故事,再看下另外兩個對比,一個是關乎個人,一個是關乎公司。

在一些教育水平不那么發達的地域,家長在孩子上高中甚至初中的時候就會面臨這樣一個選擇;那就是讓孩子繼續上學,花更多的錢,還是輟學提前進社會,打工賺錢。

很多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輟學去打工賺錢,他們的邏輯很簡單,高中+大學能省十來萬,再加上一年賺個五六萬塊錢,幾年下來,一來一去就二三十多萬了;大學畢業一個月也就賺個幾千塊錢,差不多。

但不管是后續的成長性,還是獲得好工作的概率,上大學的不知道比不上大學的高到哪里去了,注意我們討論的是群體的普遍概率。

同樣,有的人喜歡在工作之余接一些副業,也能賺不少錢。

問題是,如果你把這個時間和精力花到你的主業上,你會不會更值錢?可能你辛辛苦苦接了幾年的活,還抵不上別人的年終獎。

另一個是親聞的一家在線教育公司的事情,公司自研產品和課程,每年能有幾千萬的營收;后來開始轉型,變成了銷售驅動型,搭建了自己的電銷團隊,短期內營收獲得不錯的提升,于是CEO堅定的落實了這個戰略,資源開始傾斜。

從營收的角度來看,整體提升了啊,這不挺好的么;但這真的會是一件好事么,還真不一定。

之前的模式是產品和運營驅動型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內容和運營,組織能力的關鍵在于怎么能有規模、有效率的交付品質可控的內容,以及提高整體的付費轉化和留存。

調整之后的模式是電銷驅動型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電銷團隊數量、管理和效率,組織能力的關鍵在于,怎么招到這么多的人,怎么管理好,怎么把東西賣出去。

你看,不同的想法,決定著不同的后續行為,以及所有的資源傾斜度和組織能力搭建。

所以啊,到底是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是一件要先想的很清楚的事情。

二、各有風險

我們是處在一個灰度的復雜世界中,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好和壞,甚至好和壞本身的定義就是模糊的。

電影《后會無期》里有這么一句臺詞,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我們很多時候做產品決策的時候,也是看最終究竟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

無論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具體利弊就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我們這里看下可能的風險。

1. 先說賺錢的事

首先可能面臨的就是這可能只是一個臨時的方案,構不成競爭力甚至可能會影響后續的所有動作。

比如上面說的人肉挑水,以及通過堆人力的形式實現了短期的提升,但會錯失后續其他的可能性。

其次可能面臨的是天花板問題,可能是這個東西天花板就這么高,而你沒意識到,也可能因為你過早的賺錢,導致沒辦法達到它本身的天花板。

比如找到了一個萬人的市場,就專注著賺錢,然后規模就一直這么大,或者是還在增長期的時候就開始變現,從而錯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就好比學業還沒有結束就讓別人開始賺錢。

然后就是很容易被更高層次的東西替代,書面語稱之為降維打擊。

比如小A每天都賺錢賺的好好的,這個時候小B開業了,而且水的價格只要小A的一半,于是村民紛紛跑去小B那里買水,小A辛辛苦苦積累的客戶關系,瞬間失效。

2. 再說值錢的事

首先是時間窗口的問題,所有的構想都是有它成立的前提條件的,錯過了可能就不成立了。

以打水為例,假定小B建立好整個供水設施需要2年,而村莊還有3年就需要集體拆遷了,那是不是小A的方案會更好一些?

其次是外部環境的變化,時間拖久了,可能整體的大環境都已經變了,你要做的事情自然也可能變得不值錢了。

比如當年線下刷卡支付很不方便,你想著做一個統一的商戶工具,搭建自己的渠道和網絡,然后坐著收手續費就行;結果移動支付來了,每個手機都是一部刷卡機。

然后是競爭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競爭是個變量,不同的時間點,競爭的激烈程度是不一樣的。

比如當年填報志愿的時候某些專業可能是熱門專業,等到你畢業的時候,突然發現變冷門了。

或者當年頁游市場非常賺錢,大家都抱著快撈一筆的想法,你決定要做精良制作的大作,嘔心瀝血,數年磨一劍,結果你要上線的時候,發現大家山頭已經占的差不多了。

別人都已經要清場結算了,這個時候你說等我一下,我馬上就準備好了,可以入場了,可能不?

所以啊,不管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都是有利有弊,也有風險的。

三、如何取舍

我想用一個和朋友的對話作為結束語,相信能對你有所啟發。

前兩天一個朋友問我說,知名公司的offer和中小公司的業務負責人你會怎么選?

我說看當前的個人階段、現狀和將來的目標。

他說,也是。

我說如果非要選擇的話,那你就把你關注的要素都列出來,比如成長空間、薪資水平、公司加成、環境等;然后自己定一個權重,把兩家公司分別打個分,計算對比下。

他說,你這也太理工科思維了吧,不過是比較系統的對比。

我說,簡單粗暴的就是你去拋硬幣,你想再拋一次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

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內容,歡迎斧正、指點、拍磚…

#專欄作家#

王家郴 ,公眾號:產品經理從0到1,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喜歡網球和騎行的產品汪,目前奔走在產品的道路上,漫漫產品路,與君共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