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師在流程設計中如何進行自檢?

導語:交互設計師在設計流程中應該如何進行自檢?在今天這篇文章中,作者基于個人多年從事交互工作的經驗總結,為我們分享了在流程設計完成之后,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自檢。

往往產品經理交付給我們的是一個抽象的功能,交互設計師的職責則需要把抽象的功能轉化為具體的頁面。在設計具體的頁面時,為了保證設計方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我們往往會先進行流程設計。

流程設計就像是規劃路線。在流程設計完成之后,我們如何進行自檢?我覺得主要看以下幾方面。

一、避免斷頭路

什么是斷頭路?我自己的看法是,從設計流程圖上來看似乎是一個完整的鏈路,但是對于用戶來說,往往會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退出當前流程去補齊一些前提條件,再回來重新開始流程。簡而言之就是,按正常流程,走到一半卻進行不下去了。

以簡單的購買商品流程為例。

假設用戶是首次使用本產品,沒有提前設置收貨地址。

在選擇心儀產品確認下單,在需要選擇收貨地址環節,就沒有可供選擇的選項。這時候用戶就不得不退出當前流程,去新建完收貨地址后再來重新下單(當然現在幾乎所有產品在選擇收貨地址環節都有對其新增刪改查的入口,這里只是舉例)。

那么對這個用戶而言,這個進行不下去的路,就是斷頭路。在我們設計流程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一些流程進行中必須且重要的信息,可以考慮在流程中給予快捷新增的入口,以保證流程的正常運轉。

二、支持回頭路

在避免“斷頭路”的同時,也需要思考一定的容錯性。

用戶可能會因為一些錯誤的判斷或者暫時的主觀原因導致進行了錯誤的操作。那么在流程結束后,我們可以根據誤操作后影響面的大小去判斷,是否要給予一個挽救的機會。

還是以購買商品為例:當你因為看了淘寶直播,廣告宣傳或者其他原因,一時沖動下單了一個其實你并不需要的商品。過幾天冷靜下來后,發現這是沖動消費,想要退貨。那這個退貨,其實可以算作為購買商品流程的回頭路。

當然,我們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商平臺都支持退換貨。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為如果購買流程沒有回頭路可走,那帶來的印象太大了,幾乎等于直接把客戶關在門外。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為大家所悉知的案例,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新建和刪除,關聯和取消關聯等等。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其影響面大小去判斷,是否需要支持對應的逆向流程。

三、發現快速路

如果說“避免斷頭路”和“支持回頭路”是檢驗流程設計合理性的最基礎標準,那么“發現快速路”和“引導未來路”則是在基本合格的基礎下錦上添花提升用戶體驗的設計。

可以通過用戶訪談、模擬用戶使用場景等手段,去發掘在某些節點是否可以提供給用戶一個快速通道,以幫助他們更快速友好的完成整個流程。

還是以大家熟悉的購物場景為例,按正常流程,我們選擇商品后需要先加入購物車然后確認訂單,再下單。

但是經過調研后發現,如果我們只是購買單個商品,不需要組合購買時,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選擇商品下單,省去中間一系列加購等操作。選擇商品直接下單,就是我們普通購物流程中的快速路。

對產品中“快速路”的構建,是基于設計者對使用者及其使用場景充分了解和熟悉的前提。在對其沒有做充分調研的情況下,盲目去構建所謂的“快速路”只會適得其反。當然,在構建“快速路”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考慮跳過的環節所需的數據問題。

四、引導未來路

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負責使用者在流程中的用戶體驗,也需要幫助用戶進行流程后的引導和推薦。無論是通過“正常的路”、“回頭路”還是“快速路”完成整個流程后,使用者都將面對同一個未來去向的問題。這個事情,我覺得分為兩種做法。

對于一些B類產品來說,使用者自身會存在比較強的目的性。在這里,我們只需要充分代入使用者角色,給予一些他們可能會去向的快捷入口,去幫助使用者更快速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于一部分C端產品來說,使用者自身的目的性比較弱,本身就是一個逛的心態,結束流程后很有可能會離開產品。

為了提高日活、增加轉換率等業務目標。我們可以在用戶結束流程后,在提供一些后置流程的入口的同時,也增加一些需要主推的功能/產品等,以吸引用戶持續停留,提神產品的一些數據。

五、總結

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出的一些關于流程設計的自檢方法。通過“避免斷頭路”和“支持回頭路”以保證流程設計的合理性,再結合“發現快速路”和“引導未來路”去提升產品的使用體檢。當然如若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或者對我的想法有意見的同學,也歡迎一起探討。

 

本文由 @大蝦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交互設計師在流程設計中如何進行自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