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析報告 | 小紅書:內容+電商型產品

編輯導語:小紅書是一個內容+電商的平臺,不少用戶日常在糾結于買什么商品時都會上小紅書翻閱筆記,但是卻很少在小紅書上進行下單購買,就像小紅書為其他電商平臺做跳板的模式;本文作者對于小紅書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紅書產品學習分析報告: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總結梳理我在研究小紅書的過程中學到的做內容+電商型產品的經驗。

這篇文章將以以下的邏輯進行分析:

01 小紅書產品概況

02 小紅書產品更迭分析

2.1 工具型產品階段

2.2 內容型產品階段

2.3 內容+電商型產品階段

2.4 定位轉變階段

03 小紅書用戶分析

3.1 用戶畫像

  • 用戶年齡分布
  • 用戶性別分布
  • 用戶地域分布
  • 總結

3.2 用戶需求分析

3.3 針對需求的解決方案

04 小紅書產品功能分析

4.1 小紅書產品功能結構圖

4.2 用戶使用流程圖

4.3 功能分析

  • 編輯發布器
  • 聊天功能

05 運營分析

5.1 運營事件

5.2 社區氛圍的營造

06 產品痛點

07 總結

01 小紅書產品概況

自2013年成立至今,小紅書從一個針對香港購物的工具型產品一步步發展成了內容+電商行業的龍頭老大,安卓端總下載量截止2020年10月已經超過45億。

小紅書在年輕女性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國民級的“種草”產品。

02 小紅書產品介紹與迭代

2.1 工具型產品階段(2013-2014)

這一階段的小紅書,最主要的目標是試錯、驗證猜想,以及為后續的發展打基礎;在這個階段中,小紅書針對香港地區的境外購物完成了最小可行性產品測試,驗證了市場對境外購物的需求以及用戶分享“境外購物體驗的欲望,并出現了內容社區的苗頭。

小紅書購物攻略上線:

這個涵蓋了幾大熱門旅游購物地的出境購物攻略是小紅書的首個產品,在這個時期,它是以pdf的形式存在的,里面的內容大都是針對境外商品的PGC內容;它們內容專業、準確度高、格式工整、可讀性極強。

但是,以工具型產品為定位,小紅書的用戶粘性很差;用戶只有在有境外購物需求的時候才會想要打開小紅書進行搜索,而境外購物作為一個當時比較小眾的需求,被人們想起的頻率往往不會太高,工具型產品這一定位就大大局限了小紅書的發展;為了突破這些局限,小紅書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從工具型產品轉變到內容社區型產品的道路。

V1.0 香港購物指南:

在做內容社區型產品的初期,小紅書選擇以香港為觸點,來驗證對境外購物的一些猜想;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香港是當時最熱門的境外旅游地點,用香港來做最小可行性產品的分析比較有代表性。

這個版本主打讓用戶隨時隨地了解香港的貨品和折扣信息,跨越空間距離和購物達人們交流掃貨信息。

我們可以看到小紅書在嘗試把從產品信息的關注轉移到對產品發布者的關注,開始強調用戶之間的交流,出現了把小紅書打造成一款社區型產品的苗頭。

2.2 內容型產品階段 (2014)

這一階段的小紅書,繼續在內容型產品的路上不斷鉆研;在這一時期,小紅書很好的做到了內容的沉淀、用戶黏度的提升,奠定了整個產品的基本調性和社區的氛圍,打造了一個口碑分享社區。

V1.0:

這兩版的小紅書除了對產品基本功能的完善之外,在搭建內容社區方面主要做出了以下幾點改動。

  • 小紅書新增了關注功能:這個功能是一個社區型產品必備的,也是最基礎的功能,它代表了用戶之間弱關系鏈的出現,所以這個功能也可以被看作小紅書社區搭建的開始。
  • 增加了用戶的等級功能:包括排行榜的出現,這些功能一方面激勵了用戶的創作和分享欲望,另一方面增加了用戶的沉沒成本,可以提升留存,降低產品可替代性。
  • 官方開始發布話題討論,鼓勵小紅書用戶針對話題進行討論和創作:這本質上是在進行同類內容的聚合,讓相同興趣愛好的人迅速找到自己的圈子。
  • 新增了推薦關注的功能:這個功能可以看作是對小紅書社區氛圍的規范以及引導,通過讓新用戶瀏覽她們感興趣的優質筆記,用戶可以對小紅書的社區氛圍有更深的認識。

除此之外,相比于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的小紅書對UGC的關注度明顯提高;這是因為在冷啟動階段,依賴PGC是不可避免的,使得整個體系非常中心化;在這種模式下,普通用戶沒有生產內容的想法和動力,使得平臺內容單一,無法真正構建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內容社區。

而對UGC的關注可以推進去中心化的進程,幫助平臺上更多優質內容進行沉淀,確保對同一個產品有不同角度的評價或攻略;使得用戶通過瀏覽其他普通用戶各式各樣的筆記后對該產品有一個比較客觀合理的印象,而不是只有達人教科書般的盲目種草的筆記,這就是所謂的口碑社區。

大量優質內容的沉淀幫助小紅書確立了自己的調性和社區氛圍,這種調性和氛圍不是可以通過簡單的平臺功能復制,或者挖幾個網紅大V入駐就可以模仿的——這也是小紅書在后期最重要的壁壘之一。

2.3  內容+電商型產品階段 (2014-2016)

這個階段小紅書開始引入電商的元素,它以較為謹慎的姿態,作出了內容社區與電商相融合的新嘗試。

V2.0:

小紅書在這個版本做出的最大改動,就是引入了福利社——福利社在最開始是與小紅書的其他筆記、社區相對獨立的電商板塊,并且只涵蓋了一些限時秒殺的商品,這樣的做法在現在看來是十分明智的。

小紅書之前是一款純內容社區型產品,并沒有做電商的經驗;再加上團隊人數十分有限,而電商又因其涉及到的鏈路特別長,幾乎是最復雜的一種產品形式。

完整的電商鏈路從上到下包括供應鏈、物流、支付、流量分發,需要連接線上線下的場景;小紅書做電商最怕的就是產品質量出問題,導致用戶對平臺沒有信任感,更何況是假貨頻出的海淘產品;在引入電商的初級階段,稍有不慎就會讓用戶對小紅書做電商打上不靠譜的標簽,甚至是對整個軟件產生不信任感。

V3.0:

在融入電商元素后,如何有邏輯的展示分發海量筆記和商品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除此之外,小紅書也做出了一些嘗試,來加速社區和電商的融合。

  • 小紅書增加了為內容打標簽的功能。通過內容標簽與用戶興趣的匹配度來為用戶打造定制化的內容筆記推送。
  • 小紅書新增了創建專輯的功能,讓用戶可以把感興趣的筆記分類到各個專輯,實質上是發動群眾的力量來分類海量筆記。
  • 部分筆記中提到的商品會在筆記下方展示,讓用戶可以較為順暢的從內容社區過度到電商,實現了內容社區和電商的初步融合。

2.4  定位轉變階段 (2016-2019)

小紅書的構架與商業閉環到V4.0已經基本完成,V4.0以及V5.0幾個版本的更迭除了完善各功能點之外,更重要的是進行了產品定位的轉變。

我們可以發現小紅書的slogan從“全世界的好東西”轉變成了“標記我的生活”。

V4.0:

這一版本的小紅書在定位的轉變方面還不是特別明顯,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在于產品使用流暢度的優化上面;包括優化搜索結果精確度和體驗,增加#提及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快速參與活動話題,持續優化點擊圖片標簽的跳轉結果。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視頻筆記的重要度在一次次版本的更迭中不斷被提升,視頻類筆記的加入不僅提升了筆記的豐富程度,更是敏銳的搭上了短視頻這一熱門趨勢的早班車,能讓小紅書在短視頻的競爭中分一杯羹,并且為之后產品定位的轉變打下了基礎。

V5.0:

小紅書產品定位方面的轉變在這一系列版本更迭中基本完成,小紅書之前的定位是“發現全世界的好物”,這一定位就把目標用戶人群鎖定在了有購物需求的人身上,甚至是有海淘購物需求的人身上。

這樣較為精準的切入點在產品初期是有優勢的,畢竟小的切入點能快速鎖定種子用戶,讓產品快速啟動;但是當產品發展起來到成熟期的時候,這樣小的切入點可能會流失掉一部分潛在用戶;因此,小紅書盡可能的與生活的各個場景相結合。

  • V4.0對視頻筆記的強調使得小紅書能夠更加順理成章的推出美拍等功能,佐以五花八門的特效和濾鏡,鼓勵用戶在非購物場景也能打開小紅書,拍個短視頻來分享、記錄生活。
  • 小紅書上線了影視劇板塊,作為一個看似和購物風馬牛不相及的板塊,影視劇板塊的出現也彰顯了小紅書在融入用戶生活的各個場景方面的野心。
  • 小紅書在搭建強關系鏈方面也做出了一定努力,比如新增了掃一掃功能,掃身邊好友的個人二維碼名片來加好友,支持通過小程序分享筆記給微信好友,附近的人等功能。

03 小紅書用戶分析

3.1 用戶畫像

在百度指數中搜索關鍵詞“小紅書”結果如下:

3.1.1 用戶年齡分布

小紅書的適用人群以20-29歲的青年人為主,19歲以下更年輕的群體和30-39歲的用戶也占較大比例。

更深一步的研究可以發現,19歲以下以及30-39歲的群體的小紅書使用比率和全網分布是基本相符的,而20-29歲的群體在小紅書分布率則遠遠超出了該年齡段用戶的全網分布率。

這刨去了20-29歲的用戶本就是互聯網主要受眾的影響,更加說明了小紅書對該年齡段的用戶的普適度;20-29歲的青年人消費水平較更低齡的消費者來說較高,更高齡的用戶雖然擁有一定的消費水平;但受時代的影響,未能培養消費高端產品或境外購物的習慣。

3.1.2 用戶性別分布

小紅書的主要用戶以女性為主,這和女性對境外購物,或者分享自己的生活更感興趣息息相關。

3.1.3 用戶地域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小紅書的用戶集中在北上廣等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該地區的人們普遍生活水平較高、消費能力較強、對境外購物的需求比其它地區相對較高。

3.1.4 總結

小紅書的主要用戶以20-29歲的女性為主,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她們是消費內容和生產內容的主力軍,喜歡境外購物、社交、分享購物心得、分享生活。

3.2 用戶需求分析

沒有明確購物目的的用戶:這種用戶是小紅書的主力用戶,也是龐大的內容消費者;他們把小紅書當作內容社區型軟件來使用,會在平時無聊的時候打開小紅書;她們希望在小紅書上發現一些她們感興趣的主題、種草一些產品,或者了解更多人的生活。

有明確購物目的的用戶:她們會在有明確購物需求時打開小紅書,他們更多的是把小紅書當作一款功能型產品來使用;她們希望可以從小紅書中獲得相關產品的真實評價,或者可以在小紅書這個平臺上直接購買該商品。

生產型用戶:這些貢獻UGC的內容生產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小紅書的整體社區氛圍,是小紅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用戶把小紅書當作社交、社區型軟件來使用,她們希望通過發購物心得、分享生活的形式獲得關注和認同感,從而來滿足她們的炫耀欲。

3.3 針對需求的解決方案

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小紅書采取了內容加電商的模式。

作為一款以社區發家的產品,小紅書的社區有獨特并且難以被復制的社區氛圍,深厚的UGC內容沉淀,并且覆蓋到了境外購物、旅行、美食、影視、減肥瘦身等多個方面;確保了沒有明確購物目的用戶可以在小紅書上“殺時間”,瀏覽到她們感興趣的話題。

對于有明確購物目標的用戶,小紅書則像一個巨大的用戶口碑庫,她們可以在里面找到所有她們感興趣的產品并且得到全方位的客觀評價;電商板塊則可以幫助這些有明確購物目標的用戶順暢的購買到她們想要購買的有正品保障的商品,省去了她們在其他電商平臺比價,比質量的時間和精力。

對于內容生產者,小紅書有較為完善的內容生產者獎勵機制和成長體系,來給予內容生產者心理和物質雙方面的激勵,從而來刺激她們生產更多、更高質量的內容。

下面我將具體談談內容加電商模式為什么能更好的滿足需求。

得益于內容+電商的模式,小紅書實現了業務閉環,使得用戶的整個購物流程非常流暢。

從不知道買什么,到對一件單品產生興趣,再到搜索關鍵詞,查看更多疊加消費口播評價,再到最后購買,用戶都可以在小紅書的平臺上完成;而在傳統的電商軟件,如京東、淘寶上,很大一部分用戶則需要從應用外產生興趣,用拍立淘等功能來進行購物——每一個交互動作都有漏斗,在小紅書購物的交互動作比在傳統電商平臺的交互動作少得多。

其次,用戶在傳統電商平臺購物時往往要進行多次比價,可能比來比去就不想買了;而小紅書直接提供了商品的唯一鏈接,并且有正品保證,大大減少了用戶的決策時間——這些都意味著小紅書在同等條件下有更高的轉換率。

此外,內容社區+電商的模式使得小紅書成為了一款非常場景化的產品,現在的購物模式是越來越場景化、碎片化的;以前人們可能會預留一兩個小時的購物時間,在淘寶或者其他購物軟件上一家店鋪一家店鋪的去比較一個產品。

但是現在,人們的購物時間更多是碎片化的,穿插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之中;比如人們在做一些日常活動,例如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一些短視頻廣告,可能就會直接點進去進入抖音的商城進行購買,或者打開淘寶來搜索相關的產品;那小紅書作為一款重內容的產品,很好的實現了用戶沉淀,做到了不是讓用戶在想買東西的時候才來小紅書,而是不知道買什么,或者無聊的時候就來小紅書;當小紅書成為了用戶的一種日常生活習慣的時候,平臺上的商品就會自然而然的穿插在用戶的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曝光的機會,轉化自然也會提高。

內容社區+電商的模式可以幫助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跨境電商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很普遍,使得用戶不敢買;而由于跨境電商的高門檻所引發的對跨境商品的認知度匱乏則會導致用戶不知道買——內容+電商的模式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口碑社區幫助建立了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大量明星大V、時尚買手的分享則使時尚或者境外的潮牌、奢侈品走進了普通用戶的生活中;當用戶長期暴露在這樣的信息下,自然就催生出了對跨境商品的欲望。

總的來說,小紅書使得用戶完成了從“我不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到“我想買并且敢買這個東西”的轉變。

04 小紅書產品功能分析

4.1 產品功能結構圖

4.2 用戶使用流程圖

下圖是簡化版的用戶路徑圖,自上而下的三個模塊分別是關于用戶去商城購買的用戶路徑圖,瀏覽筆記的用戶路徑圖和發布筆記的用戶路徑圖:

4.3 功能分析

4.3.1 發布編輯器

小紅書的發布編輯器是比較有特點的功能之一,尤其是添加標簽的功能,可以說在圖片上以添加標簽的形式展示品牌或分享已經成了小紅書的特色之一了。

小紅書的發布編輯器我認為有幾個做的比較好的點:

第一,發布編輯器的構成簡單易懂,對新手非常友好:總共只有添加濾鏡、添加貼紙、添加標簽、添加音樂四個功能;如果是視頻筆記,小紅書也提供了最簡單核心的剪輯和添加字幕的功能,讓所有操作都能在一個軟件上完成;這降低了新手發布小紅書筆記的門檻,對UGC內容豐富度的提升大有裨益。

第二,發布編輯器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塑造與影響了社區氛圍:小紅書通過發布編輯器的設置來引導用戶發和小紅書社區調性一致的筆記,這可以降低后續運營管理成本,更是小紅書社區氛圍難以復制的原因之一;比如,雖然小紅書提供了多種濾鏡,但風格大都統一,且配有新手引導;這減少了用戶因為首頁筆記太過眼花繚亂而感到煩躁的可能性。

第三,內容編輯器里的標簽功能也十分有特色:用戶可以看到近期熱度最高的標簽,或者系統聯想出來的標簽,甚至還有每日打卡這類的互動型標簽;比如有些像早餐打卡、學習打卡的標簽,每打卡一次旁邊的數值就會+1,鼓勵用戶用標簽記錄下自己堅持的習慣。

4.3.2 聊天功能

小紅書的聊天功能也有一些小設計在里面,做社區比較核心的一點就是關于內容社區調性的維護以及氛圍的運營。

有些平臺,比如微博、豆瓣,雖然做的很大,但總給人留下平臺里用戶的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印象,一言不合就開始撕逼,沒法好好說三句話以上的感覺;當然這也和微博的目標用戶和定位有很大關系,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讓平臺的氛圍更加友好,討論更聚焦于產品本身,小紅書也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小設計。

小紅書產品分析報告

上圖顯示的是當我給一位沒有關注我的用戶發消息時跳出來的消息,這個功能減少了用戶私下溝通的頻率,使得用戶之間的交流大部分都是關于購物商品下面的留言;這樣一來,交流的質量會有一個提升,而且發生不愉快的口角爭辯的可能性也會減少;反觀微博,在私信里互撕的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會有罵幾句就拉黑你,讓你一肚子火沒處撒只能罵平臺的現象出現。

05 運營分析

小紅書的成功和它強大的運營能力是分不開的,這里的運營我覺得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講:小紅書在不同時間節點對應的運營事件和社區氛圍的營造。

5.1 運營事件

小紅書最引人注目的運營事件莫過于明星KOL的入駐和綜藝贊助了。

在2017年4月至11月,我們可以看到小紅書的下載量曲線告別了近4年的緩慢增長,有了明顯的抬頭的趨勢。

到了2018年1月至4月,我們也可以看到幾個明顯的折點。

2017年四月,林允成為了首個入駐小紅書的明星。

緊接著同年11月,范冰冰也加入小紅書,憑借著她超強的帶貨能力,所推薦的產品基本上都被買到斷貨,用戶下載量在11月也是突破一億大關。

2018年1月和4月,小紅書分別贊助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節目結束后選手又紛紛入駐小紅書;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50位明星KOL入駐了小紅書。

小紅書產品分析報告

在KOL的運營方面,小紅書主要有兩點做的比較好:KOL的選擇和價值的挖掘。

首先,小紅書在選擇哪位明星來入駐小紅書時不僅僅考慮了該明星的流量和話題度,更注重于這位明星與平臺的氣質是否相符;比如,小紅書是一個分享生活、交流好物心得的地方,于是便請了像本來就是以美出名的范冰冰,或是以愛美的少女形象示人的林允、關曉彤、趙露思等人。

其次,小紅書充分利用了明星KOL的價值,這也是為什么雖然市面上大部分軟件都會請明星代言,但無一能復制小紅書的成功的原因;小紅書不僅僅是只請了明星做代言,將明星和產品生硬地捆綁在了一起,仿佛除了拍攝廣告以外這位明星和產品就再無瓜葛了;而是引導明星按照平臺的調性分享內容,鼓勵明星把平臺當成一個除了微博之外的與粉絲互動的社交平臺。

比如,宋祖兒會在小紅書上分享她邊吐槽邊做帕梅拉的視頻、成團的選手分享他們團的日常生活、關曉彤分享她的減肥菜譜等;這些運營活動讓粉絲,或是吃瓜路人自發地留在平臺,而不是只有粉絲為了幫自己的愛豆做數據去下載了軟件卻很少使用,這樣的KOL入駐才真正實現了拉新和留存的目標。

5.2 社區氛圍的營造

除了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對營造社區氛圍有幫助的功能上的小設計以外,小紅書在運營方面也是對社區氛圍的營造也十分重視。

我覺得小紅書在這方面最有特色的是對官方賬號的運營,專門針對內容生產者的賬號有創作者小助手,或者是針對垂直分類下的內容生產者的賬號;類似吃貨薯,亦或是針對普通用戶的小紅書成長助手等。

以創作者小助手為例,該賬號主要是對創作者提供幫助和引導,以此來調控平臺上發布的內容風格和主題。

比如,它會發布一些話題課堂,推薦一些符合時令的話題讓內容生產者發布;像最近它就發布了一些“秋天衛衣這樣穿”,針對十一假期的話題“假期宅家玩什么”等,并配以優秀的范例。

在這些推薦話題下發布筆記的內容生產者不僅可以獲得一定的流量獎勵,還有機會入選紅人榜,獲得更大的流量曝光,這樣的日常活動可以宏觀調控平臺內容的組成。

除了這些較為日常的活動以外,創作者賬號還舉辦了很多迎潮流的活動——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播出期間,它就舉辦了一個名為“興風作浪的妹妹”的活動,鼓勵內容生產者們以直播的方式參賽;創作者賬號甚至會發布一些賬號來講解他們的流量分發機制,如何接受或拒絕品牌方合作、如何與粉絲互動、如何給圖片調色、怎么剪輯怎么排榜等內容;讓創作者全方面的感受到友好的創作氛圍的同時也極大的把控了平臺UGC內容的質量、方向和調性。

06 產品痛點分析

小紅書最大的痛點就是它的流量變現能力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如同我在上面提到的,小紅書在產品的早期階段是只做內容社區的;小紅書早早形成了口碑社區,卻無法內容變現,沒有商業變現閉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小紅書開始做電商。

我們可以看一下加入電商后的商業閉環圖: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紅書主要有兩個盈利來源:

  • 廣告主在小紅書投放廣告所支付的廣告費用,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流量收入;
  • 用戶在小紅書商城內購買產品所支付的費用。

但如上圖所示,這兩個收入來源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對從小紅書還只是一個單純的內容社區就出現的廣告收入,小紅書面臨著場外經紀人的壓力。

小紅書作為平臺方需要從品牌方收取大量的中間費來維持它的運營開銷,內容生產者無法從品牌方拿到足夠的報酬,而品牌方也常常對高昂的廣告費用望而生怯;場外經紀人此時可能就成為了比小紅書更具有吸引力的選擇,因為場外經紀人不會產生高昂的運營費用,廣告主自然就不用支付高昂的廣告費用,內容生產者也可以得到滿意的報酬;這樣一來,小紅書作為平臺方其實就被繞除了這個流程,流失了一些它本應得到的收入。

對于為了實現商業變現閉環而產生的電商平臺收入,小紅書則需要應付第三方電商平臺所帶來的壓力。

盡管小紅書電商平臺的GMV快速上升,但還是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其在海外垂直電商板塊的市場份額僅有13%,與排名第一的網易考拉(73%)相差甚遠,其熱度和名氣似乎和市場份額并不匹配;這追根究底是用戶始終沒有改變她們原有“在小紅書種草在其他平臺拔草”的購物模式所導致的。

小紅書成功的社區運營帶火了很多小眾品牌,讓很多品牌方因此受益,更是拉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境外購物風潮;但總有股給其他電商平臺作嫁衣的感覺,用戶對小紅書的電商平臺似乎并不買賬。

這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正如我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一樣,小紅書并沒有做電商的基因,而為了避免假貨問題,其又選擇了自營的模式。它建立了REDelivery國際物流系統,確保物流的每一步都可以被追溯,還設立了保稅倉備貨以此來縮短用戶等待時間。這些操作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完善的管理系統。就目前用戶對小紅書電商板塊的風評和市場份額表現來看,小紅書很明顯沒有把這樣宏大的規劃落實到實處。面對像網易考拉這樣的有強大資本支撐,建立了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的的境外電商平臺,小紅書根本沒有相對應的電商運營,供應鏈,銷售等體系與之抗衡。貨品真假問題、配送問題,售后問題便接踵而來了。

其次,小紅書尚未建立有力的背書;因此,就算小紅書采取了自營模式還是會被用戶懷疑是假貨。

小紅書目前的信任背書主很大程度上與平臺KOL的個人信譽背書息息相關,但并不是每一個KOL都愿意為自己的信譽買單;而小紅書現在為止貌似還沒有建立起對平臺頭號KOL足夠強的監管與審核機制,更別提一些小的KOL了;使得平臺內容魚龍混雜,代寫、賣假貨等問題層出不窮。

07 總結

從一個以pdf形式存在的產品到工具型產品、內容社區型產品,最后再到內容社區+電商型產品;小紅書這一路的迭代很有野心,也把野心一步步付諸于現實,從一個不足十個人的創業團隊發展到了一個國民級的軟件。

這得益于它內容社區+電商模式對用戶需求的完美覆蓋,強大運營能力的支持,功能上精巧的設計和很多其他因素。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小紅書也需要面臨由于變現能力不強所導致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不符的尷尬境地。

但是我認為,以內容社區為壁壘,做好平臺內的電商也只是時間問題。小紅書終會突破自己的瓶頸,在電商的賽道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資料:

本文產品迭代部分學習了Qonyyyy的“小紅書產品迭代分析”

 

本文由 @杰西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產品體驗報告:“逛”唯品會

編輯導語:唯品會的定位是“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商品多為品牌,也經常會有折扣,吸引了很大一部分用戶;盡管有電商幾大巨頭,唯品會還是在電商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是唯品會的產品體驗報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01 產品概述

1.1 體驗環境

體驗產品:唯品會

產品版本:7.29.1

設備型號:iPhone X

操作系統:iOS 13.7

體驗時間:2020.09.17

1.2 產品的概括

Logo:整體構成簡約直接,以品牌名和公司口號組成,在以粉色為基色,粉色更是代表女性,更突顯出女性喜愛逛街的特性,同時在logo上也突顯出品牌特點。

Slogan:品牌特賣,就是超值。

唯品會在中國開創了“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的創新電商模式,并持續深化為“精選品牌+深度折扣+限時搶購”的正品特賣模式——這一模式被形象地譽為“線上奧特萊斯”。

唯品會每天早上10點和晚上8點準時上線500多個正品品牌特賣,以低至1折的折扣實行3天 限時搶購,為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的“網上逛街”的購物體驗。

1.3 產品定位

唯品會是一家專注于品牌特賣的電商平臺,為喜歡逛街的女性提供線上逛街服務。

1.4 用戶需求分析

1.4.1 用戶是誰

產品目標用戶:年齡在25-34歲的中高等收入女性。

1.4.2 用戶特征

根據360指數顯示,唯品會的用戶年齡段人群占比最大的是25-34歲,占比58%,主要年齡分布在19-49歲之間;同時,用戶的女性達總數的69%,女性更喜歡衣物、配飾等商品,對于打折正品更是沒有抵抗,愿意花費大量精力瀏覽商品。

數據來源:360指數

唯品會用戶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交通便利的地區,因為這些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物流方便;而且更加注重品牌和質量,因此,使用唯品會的較多。

數據來源:360指數

唯品會用戶愛好主要有網購、看視頻、資訊、社交、閱讀。

數據來源:360指數

1.4.3 目標用戶的需求

消費者追求優質商品,同時又有價格需求,用平價購買正品的心理。

1.4.4 解決方案

唯品會用名牌折扣、保證正品的方式滿足用戶在購買商品時用超低的價格,購買到低價正品的商品,同時為消費者帶來高性價比的“網上逛街”的購物體驗;而線上平臺低于線下實體店的價格、以及匯集精選品牌的篩選功能能夠吸引眾多消費者來消費。

1.4.5 用戶的使用場景

場景1:還有工作沒有做完,打開電腦,哇,十點了,唯品會上新了,我就看一眼有沒有什么好東西,不會浪費多少時間;哇,這衣服真好看,折扣也好低啊,比商場便宜多了;讓我想想,買不買呢?糟了!我的碼子只有2件了,就要賣完了,趕緊買!趕緊買!買完趕緊加班!

場景2:我真的超級喜歡一個牌子,可是在外面的商場賣的太貴了!對了去唯品會看看吧,唯品會的折扣好低,特別劃算!雖然這不是新款,但是衣服品質和舒適度是最重要的;這個牌子質量是真的好,這里又便宜,唯品會上還保證正品,就在這里買了吧!

1.4.6 小結

綜上,唯品會是集19-49歲之間年齡的電商平臺,特別是25-34歲中高等收入女性,追求優質商品;對于打折正品更沒有抵抗,愿意花費精力瀏覽商品;在發達城市,人們更注重品牌和質量,而唯品會匯集精選品牌給消費者帶來更高的性價比吸引著眾多消費者來消費。

1.5 市場狀況現狀和分析

1.5.1 市場環境

1)政策方面

電商政策的不斷出臺有效的規范了企業行為,保障了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利益,推動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017-2019年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2)經濟方面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零售銷售額24.86萬億美元,其中電商零售銷售額為2.842億美元,電商渠道占零售總額比例首次超過10%,達到11.4%;未來電商零售銷售額占比預計仍將逐年攀升,2020年預測占比達到14.9%。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浪潮沖擊下,線上消費渠道重要性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提升。

數據來源:艾媒咨詢

在網上零售規模方面,中國網上零售規模從2008年的0.13萬億元猛增到2018年的9萬億元,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大國。

數據來源:前瞻經濟學APP

3)社會方面

截至2018年底,我國網民規模為8.29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59.6%;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占比已高達98.6%,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每天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同時電商的進一步滲透和發展鋪平道路。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數據來源:公共資料整理

4)技術方面

隨著國內人工智能,互聯網基礎服務技術成熟,為電商快速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大數據與電商平臺相結合,來實時掌握用戶的各種喜好以及購買力和需求方向,及時調整自己的銷售模式和銷售方向。

人工智能、移動支付技術、互聯網體系、5G技術和WIFI熱點普及等的發展更是促使電商行業的日漸成熟,消費者已養成網購消費習慣——這為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1.5.2 市場數據

參考易觀千帆的移動購物排名,在移動購物排名排名為第6,所屬行業特賣電商排名為第1,同比與其他特賣電商數據遙遙領先。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參考酷傳的安卓下載量,同屬一個特賣電商行業唯品會下載量為118.37億,聚美優品下載量為5.44億;在安卓下載量上唯品會快趕上第一梯隊京東的142.35億的下載量。

左為唯品會,右為聚美優品

上為京東(數據來源:酷傳)

1.5.3 小結

從市場環境來看,政策上國家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出臺了相關法律,保障各級利益,經濟上一直保持著上升趨勢,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大國;社會和技術上智能手機普及和互聯網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得更加多樣化,可足不出戶購買到各種各國商品,各行各業積極加入電商行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

唯品會不同于其他如淘寶、京東的綜合電商,但發展趨勢上依然強勁;在安卓下載量上接近于京東,但活躍人數差距較大,在用戶的留存上多做改進。

02 產品分析

2.1 產品結構圖

唯品會產品結構圖

獨特性:唯品會的APP版本并沒有設置底部tab,而是設置了一個快捷懸浮組合按鈕(我的、收藏、購物車),這樣做滿足了用戶直接購物需求。

2.2 用戶使用流程圖

唯品會用戶下單流程圖

從流程圖看,唯品會下單流程和其他電商平臺基本類似,對于唯品會而言,其產品定位是做特賣,商品隨機性很大,即看到什么喜歡就買,不喜歡繼續逛的;所以在首頁設計上無限延伸商品品牌,達到了逛商場的感覺。

2.3 功能體驗分析

首頁主要功能:

今日推薦是唯品會的核心產品功能,對于唯品會的核心用戶群體而言,今日推薦就是用戶持續使用產品的核心動力,滿足用戶每日發現好商品、尋找自己喜愛的商品的需求。

唯品會的首頁非常富有特色,并沒有設置底部tab;比較常見的頂部輪播banner改為了翻轉式卡片展示,在整體上更漂亮;唯品會在首頁上一直在營造熱鬧氣氛,多少人正在搶購,某某購買了什么產品,更富有活力。

第二個功能塊將產品全部分類,讓用戶不需要搜索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得產品類型。

接下來向下滑動進入唯品會的秋季特賣,列表式的呈現會有滑不完的產品品牌;對于用戶而言,打開這樣的產品,心中不免有一種逛商場的新鮮感;為了更好地用戶體驗,唯品在其右下角懸浮了一個“返回頂部”的按鈕,這對于新老用戶而言,無疑是以一種優化體驗的得當之舉。

優化建議:因為并沒有設置底部tab,整個APP在首頁展現的內容太多,當向下滑動時進入秋季特賣,再向上滑動會有明顯的卡頓,需要流暢度進行優化。

用戶挑選商品:

用戶進入頻道后更多的是勾選式選擇,整體采用的多面板設計,商品陳列簡潔,沒有過多的介紹,界面整體給人干凈的感覺;在商品頁面在聚焦區使用了主題色,使人更注意到了價格和搶購的時間和剩余數量。

作為電商平臺,購物車的功能對于用戶和商家而言其地位之重僅次于首頁,唯品會的購物車則更加突出了其特色。

用戶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后,只有20分鐘的時間選擇是否提交訂單,其邏輯在于商品是限量的,一旦被一個用戶所加入購物車,這件商品就少了一件;另外想要這個商品的用戶就少了能搶中的機會,給用戶一定的時間限制,減少用戶商品暫有量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方便其他用戶進行選購,以此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整體對用戶購買商品起到了催促感,加大了購買率。

優化建議:將商品參數移動到商品首頁,當用戶進行簡單查看商品,能更快速的獲取到商品的功能、面料等信息,加大商品挑選的速度,推進商品的付款。

購物車結算:

用戶在加入購物車后確認訂單到提交訂單有20分鐘的修改時間,督促用戶進行核對;而提交訂單后付款前,用戶有30分鐘的時間決定是否付款。

加大付款時間:

  • 一方面,是否購買需要一定的時間冷靜下來以防用戶產生非理智的消費;
  • 另外一方面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時間選擇支付方式;
  • 還有是因為付款環節用戶一旦出現付款問題,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以此給足用戶時間去支付;
  • 同時在整個環節中,都用時間觀念營造了搶購商品的氣氛。

優化建議:在確認訂單界面,可以將選擇型號大小顏色直接展現出來,方便用戶進行第二次確認,確認購買商品無誤,減少退換貨率,減少點擊操作步驟。

2.4 小結

綜上,唯品會產品結構整體都以購物分類進行設計的,在其他輔助應用上不多;在使用流程上因設計無限延伸商品品牌,達到了逛商場的感覺,更能刺激用戶消費。

在產品使用中流暢度卡頓需要優化,同時對商品的介紹并不詳細,在確認訂單時應該突出商品的型號等,方便再次確認。

03 競品分析

3.1 競品對比

產品名稱:唯品會、天貓。

上線時間:2011.4.4、2012.4.22。

APP Store購物排名:7、14。

電商排名:6、7。

Slogan:品牌特賣,就是超值;理想生活上天貓。

產品用戶特征:女多男少,多為追求生活品質的用戶;男女比例均衡,追求生活品質,熱愛網購。

產品特色: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時尚購物,正品網購。

關鍵詞覆蓋:32065、39319。

從上述表格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兩者在商品上主打共同同點是“正品”。

從用戶特征看,唯品會更加傾向于女性用戶,而天貓(前身是淘寶商城)則屬于綜合性電商產品,所以男女比例上差別不大;作為ASO關鍵詞的覆蓋數,天貓覆蓋數最多,這和淘寶的引流有一定關系。

綜合而言,在競品中,天貓的用戶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幾率更大;隨著用戶群體的增多,追求生活質量的用戶也在慢慢增多;唯品會應提高關鍵詞覆蓋率,品牌曝光率次數增多,可以精準的帶來人群流量,提高轉化。

3.2 交互頁面對比

圖為唯品會界面

圖為天貓界面

對比發現,唯品會更加傾向于女性用戶,整體使用了大量的粉色,更女性化;唯品會首頁在分類上很詳細,可以引導用戶不用搜索就可以找到自己想要商品的分類;而且因為沒有設置底部tab,用戶習慣性的向下滑動,更符合它的“網上逛街”的購物體驗,相比其他電商app的四欄乃至更多內容呈現,從視覺上做到了較強的辨識度。

但整體內容繁多,容易讓用戶產生疲憊感;快捷懸浮組合按鈕(我的、收藏、購物車)這個設計是唯品會的一個特點把用戶常用的功能,一直懸浮,購物車為空時,更有想填滿的沖動,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而天貓更多的是通過搜索對商品的篩選,在首頁上會推薦一些商品供用戶選擇,刺激用戶消費欲望不強烈。

在商品頁,唯品會相比天貓界面簡潔,并有側邊用戶購買信息跳動和搶購剩余數量進度,因產品特色就是搶購更體現出產品搶購的激烈;唯品會沒有直接購買功能,所以商品都需要添加進購物車,在購物車里進入購買,整體體驗會比天貓多一步,但符合逛街模式的設計;但是唯品會的市場價和特賣價對比更為明顯更能刺激用戶的消費欲望。

天貓在商品頁面信息更為詳細,物品參數,享退貨運費險在信息上更體現出了天貓的商品整體的信息完整性,來突出正品網購。

確認訂單頁面差距不大,但在支付流程上唯品會都有時間限制,而天貓沒有,整體看在訂單頁面,天貓對于信息的展示更清楚;而唯品會界面更注重簡潔但用戶每個人習慣都不會不一樣,可以添加一個訂單備注,讓商家更注重用戶體驗。

04 用戶意見

4.1 用戶評價反饋

唯品會評分等級用戶占比圖

安卓當前評分為4.5分,統計時間為:2020/08/22——2020/09/21,總人數315人,5分246人,4分27人,3分8人,2分6人,1分0人,0分28人;有效反饋283條,無效反饋32條。

App Store當前評分為4.9分,統計時間為:2020/08/24——2020/9/22,總人數192人,5分103人,4分11人,3分12人,2分4人,1分62人,0分0人;有效反饋184條,無效反饋8條。

唯品會安卓評價問題分類圖

唯品會ios評價問題分類圖

綜上,對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優化客服服務、短信騷擾、優惠度不夠這四方面是安卓和ios用戶共同迫切想優化的問題;對于包郵及沒有運費險和退換貨問題上ios用戶也很看重,同時對于商品價格的波動上過大;在bug上黑屏和閃退也比較嚴重。

4.2 其他

同時,我在體驗中也出現過界面bug,還有連接網址錯誤等情況在產品質量上還應提高。

左bug界面,右正常界面

05 如果我是PM

1)對于產品流暢問題。

解決方案:參看是否存在bug或是內容顯示過多,進行優化。

2)在用戶評價反饋中也有用戶對于商品的介紹和參數不詳細提出看法,可能存在用戶未找到商品的詳細參數介紹。

解決方案:將商品參數移動到商品首頁,添加一個參數功能,當用戶進行簡單查看商品,能更快速的獲取到商品的功能、面料等信息,加大商品挑選的速度,推進商品的付款。

3)在確認訂單頁面,并沒有展現出商品的型號參數,和缺少備注信息功能。

解決方案:在商品下方將選擇型號大小顏色直接展現出來,方便用戶進行第二次確認,確認購買商品無誤,減少退換貨率,減少點擊操作步驟;在發票功能上方添加備注功能減少與客服溝通產品的成本,方便用戶自主下單。

4)對于APP頻繁為客戶發短信進行推薦,讓用戶感覺騷擾。

解決方案:

  • 讓用戶感覺騷擾可能是因為內容不夠吸引或者折扣不夠大,提高大數據推薦能力,為用戶推薦更合適的物品,降低發送頻率,提升發送質量。
  • 可以更多的調整為APP精選推送,減少騷擾性。

5)對于商品的參差不齊的問題。

解決方案:提升商品的質量把控能力,商品的質量是一個平臺的根本,并對商品進行運費險保障;對于不滿意的商品進行更快的處理,同時優化客服專業服務水平整體提升服務質量。

6)對于商品的折扣力度不夠。

解決方案:

  • 可以學習天貓推行季節活動、時間節點活動等,為用戶送出滿減卷,刺激用戶更多的消費;讓用戶感覺到更大的優惠力度,更多的體驗折上折的優惠,整體提升銷量。
  • 提升整體的產品質量,讓用戶覺得物超所值。

06 總結

整體而言,唯品會的優勢取決于其產品定位“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網購模式。

  • 產品邏輯結構清晰,與天貓等電商平臺產品相比,屬于輕量級產品,產品使用流程較多,比較符合產品定位的角色,滿足了用戶“逛”的需求。
  • 從市場規模看,PC端用戶逐漸轉變為移動端用戶,網購占比逐年提高,網民數量增長逐漸趨于平緩,國內網民數量趨近飽和,唯品會在移動網購市場排名第6,活躍人數還有更多的提升。
  • 產品主營服飾、美妝、母嬰等,女性用戶居多,占比六成以上,女性天生更多的對品質和時尚感和服務的追求更多,所以用戶注重的不僅是商品質量還有服務。
  • 從UI方面,整體產品界面有自己的特色,但如交互設計等優化程度不夠;同時通過查閱唯品會版本迭代,唯品會也注重了這一點體驗,這階段也在更加積極的優化,如下圖版本迭代。

版本迭代圖

 

本文由 @小Q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從支付流程出發,分析去哪兒旅行

編輯導語:去哪兒旅行為消費者提供機票、酒店、會場、度假產品的實時搜索,并提供旅游產品團購以及其他旅游信息服務,為旅游行業合作伙伴提供在線技術、移動技術解決方案。 本文作者從用戶的支付流程出發,對去哪兒的用戶需求進行了分析。

一、前言

本人不喜歡閑扯一些有的沒的,也不會像某些八股文打著產品體驗報告和競品分析報告一樣去“介紹”一款產品,在思考層面淺嘗輒止。

我認為分析一個產品重在產品邏輯的思考,思考的點是用戶真正的需求有哪些、解決需求的做法本質是什么(我知道自己還不能更好地掌握這項能力,但我會不斷地分析產品去提升)。

本文是從用戶的支付流程出發,對去哪兒的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文末會總結出問題的本質。

二、產品介紹

  • Slogan:總有你要的低價;
  • 產品定位:在線旅游搜索平臺,用戶可以搜索到全球航空公司的超低價機票、覆蓋到三線城市的特價客房;
  • 產品目標市場:價格敏感度高、需要搜索比價的用戶(學生、旅游人士、工薪階層等);
  • 差異化戰略:用戶支付之后通過邀請好友砍價活動,可以返現最高100元,去哪兒的機票價格在近幾年失去價格優勢之后,又重新選擇了另一路重新出發。

三、查找-支付流程

1. 各支付頁面如下

首頁點擊上方搜索欄,直接跳轉到搜索界面,輸入搜索的機票信息,顯示日期與機票:

1)日期

去哪兒顯示日期和今天、明天、后天、周幾;而攜程則是完全顯示日期和周幾。

考慮原因:

  • 去哪兒用戶更偏重于旅游需求,大概率會購買明后天的機票,顯示今、明、后天,減少了用戶去查看今天是幾號的操作,減少了符合用戶行為軌跡上的用戶操作成本;
  • 攜程用戶偏重于商務出差,出差用戶應收到出差日期是周幾的信息而不是今明后天的信息,因此顯示日期和周幾更符合商務出差用戶的需求。

2)價格

去哪兒顯示機票順序,從價格便宜到貴排序,更符合產品定位“總有你要的低價”;攜程則按時間順序顯示,不過兩產品都頂置機票酒店特價。

3)降價提醒

攜程與去哪兒都有,兩款產品都重視價格敏感用戶,用戶群存在重疊。

4)價格預測

去哪兒價格預測和去年同期的折線圖,更滿足用戶想要低價的需求;攜程則是顯示日期的價格走勢圖,更直觀地顯示給用戶,利于用戶做出決策。

5)預定頁

去哪兒不顯示供應商,詳情頁面也無供應商信息,推測是通過票代等資源的整合,可以獲得低價的機票資源;但這種優勢隨著OTA的發展正在逐漸減弱,因此去哪兒通過支付后邀好友砍價活動,繼續打造低價的優勢。

2. 支付流程如下

用戶支付流程分為八個步驟:首頁-搜索-查詢頁-預定頁-預定選擇頁-提交訂單-支付推薦頁-支付頁,我推斷用戶流失率最高的在預定頁和提交訂單頁,原因如下:

1)用戶在預定頁可以看到所有機票的價格信息(再注意一下去哪兒的用戶群體是價格敏感度高的用戶),用戶會和其他APP,如飛豬、攜程,對同一航班的價格進行對比,選擇最便宜或最合適的機票進行預訂。

去哪兒的價格優勢在被攜程收購后和其他旅游APP的強勢崛起之后,差異化并不突出,因此在預定頁會造成大量用戶流失,轉入到其他平臺。

2)提交訂單頁是用戶流失率的又一高峰,用戶在預訂機票時要填寫身份證信息和是否選擇相關服務,處于頁面的用戶:

  1. 自己在是否購買相關服務時猶豫,不知如何決定;
  2. 用戶在提交訂單頁會顯示機票價格+燃油費價格,用戶需要判斷是否能夠承受總價格;
  3. 用戶幫別人預訂信息,一定會切換APP復制粘貼他人的信息,這個過程用戶操作成本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完成操作的用戶會減少一部分。

3. 機票購買供應商分析(業務方向)

下圖是去哪兒對比攜程的機票信息詳情頁:

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攜程的供應商寫著XXX旅行社而去哪兒則不顯示供應商信息,說明攜程作為中國老牌旅游業的巨頭,其合作資源數量依舊很多。

這是攜程用很長時間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沉淀出的競爭壁壘和行業門檻,在收購藝龍和去哪兒之后,其在國內幾乎處于壟斷,直到阿里巴巴的飛豬出現,從攜程系的OTA中搶奪了一部分市場(也許會寫寫攜程&去哪兒&飛豬的競品分析報告)。

那么,前文已說,去哪兒不顯示供應商信息,推測是去哪兒通過票代等資源的整合,獲得的低價的機票資源。

從用戶角度去說,很難發現兩者的不同,用戶會更加關注價格哪一家更低,而至于說是否是官方直營還是去哪兒旗艦店銷售,用戶不會關心;去哪兒產品通過支付后砍價依舊打造著低價的優勢,即使用戶并不打算支付之后邀請好友砍價。

但在看到支付后可砍價至398元(最高可砍100元,原價498元,攜程價500元),會產生去哪兒旅行是全網最便宜的平臺這一概念,無形之中不砍價用戶就會認為去哪兒是全網最便宜的訂票APP。

而實際不砍價只比攜程便宜了2元,這才是抓住用戶想要低價機票的需求的頂級操作。

四、問題的本質

分析了那么多,還是要回歸至問題的本質。

去哪兒APP站在平臺方和用戶方的問題是如何使用戶購買到低價機票和平臺機票成本的平衡,去哪兒的解決方案是使用了一招障眼法,通過支付后砍價活動使用戶認為自己購買到了最便宜的機票。

而平臺提供的機票成本極低,甚至接近于無,即實現了用戶滿足了需求,又實現了平臺成本控制和盈利。

最后再講一講去哪兒吧,去哪兒在被攜程收購之后,其極具優勢全球在線搜索機票的技術優勢正在不斷的減弱,后起之輩飛豬憑借阿里巴巴的資源正在急速發展。

攜程系的優勢在于高中低市場都具有較大的份額,攜程負責中高端和商務人士的市場,去哪兒負責在低價市場持續擴大低價優勢,且在酒店方面攜程與去哪兒基本形成了壟斷。

飛豬的突破點就在于如何獲得青少年用戶(年齡在16-22歲之間的用戶),未來這一部分群體的消費能力會直線上升,且這一部分群體的選擇會直接影響更年輕的用戶(即年齡在10-16歲的用戶)。

如何在青少年用戶群體中樹立品牌的力量是飛豬的最大突破點,而這一部分重要的用戶群體被去哪兒旅行先入為主。

數據顯示去哪兒旅行是95后用戶最常用的和知名度最高軟件,而去哪兒的發展勢頭很猛,又隱隱有要再次上市的趨勢,使得未來OTA的競爭會更加的激烈和更加的精彩。

 

本文由 @我叫李殿閣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音頻流量競爭新勢力 | 播客客戶端小宇宙App產品分析報告

編輯導語:這幾年“耳朵經濟”在國內的發展有了起色,持續呈增長狀態;中國最大UGC音頻社區荔枝赴美上市,成為“中國音頻行業第一股”,音頻市場的競爭在此起彼伏的出現;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播客客戶端“小宇宙”的產品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目的

(假設)計劃從0開始做一款泛用型播客客戶端,需要對小宇宙App進行廣泛而深入地調研。

調研版本:Android:1.9.0(122)    iOS:1.9.0

文章結構:

本文分為七個章節,第二章通過機構報告和資本市場的關注程度說明中國網絡音頻用戶市場規模和增長潛力,并介紹網絡音頻類型之一——播客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嘗試探討播客是否適合中文環境,將會總結一些播客在中國發展的優勢以此作為客戶端產品設計的抓手。

第三章分別介紹網絡音頻用戶數據和中文播客用戶數據,結合用戶數據得到三套用戶畫像。

第四章梳理版本更新記錄,總結出幾個重要的更新方向,并嘗試推測接下來的產品迭代方向;梳理產品結構并根據頁面邏輯整理出產品的四個重要功能單元。

第五章將會從小宇宙目前產品情況倒推產品定位,探討為什么其團隊選擇做泛用型而不是平臺型產品,并分析小宇宙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尋找其產品核心競爭力。

第六章詳細展開討論了內容產品的用戶價值,并根據以用戶價值為導向對產品優化提出見解;對目前推薦策略的情況進行了匯總分析,最后指出一些產品未來需要克服的困難。

第七章商業化,以美國市場的盈利方式為參考,結合中文市場數據報告和產品特點提出未來可供選擇的商業化路徑。

二、背景

視頻類內容產品競爭白熱化,直播、長視頻、短視頻、綜藝、影視都在搶奪用戶的屏幕使用時間,可供挖掘的潛在增量已經逐漸枯竭,各家大廠都陷入了慘烈的存量之爭。

與之相對,屏幕外的內容流量——“網絡音頻”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網絡視頻的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已經接近天花板)

1. 增長潛力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報告,2015-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用戶規模逐漸上升,連續五年用戶增長率都在30%以上。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網絡音頻用戶規模達4.25億人,2019年用戶規模達4.89億人。

由兩份報告交叉驗證可以確定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4.8億人以上,并在近些年保持了上漲趨勢。

相較于9.04億的網民基數、8.88億的網絡視頻用戶數,網絡音頻行業的增量仍有繼續挖掘的潛力;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達5.42億。

用戶規模的增長帶動了網絡音頻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2019年中國網絡音頻行業市場規模為175.8億元,同比增長55.1%;艾瑞數據預測在接下來的數年,市場規模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2. 資本注入

回望2018年,資本就已經嗅到了“耳朵經濟”的爆發潛力。

這一年,喜馬拉雅完成40億人民幣融資,騰訊、高盛、泛大西洋資本參與投資,估值240億人民幣;同年,B站全資收購二次元音頻社區貓耳FM,收購價格約為10億元人民幣。

視線轉回到今年1月,荔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網絡音頻市場中第一家上市公司,市場估值5.2億美元;兩個月后(2020年3月),蜻蜓FM獲得小米科技戰略融資,市場估值達60億元。

即便市場上已經存在諸如喜馬拉雅、荔枝、蜻蜓幾個頭部App,各互聯網大廠也仍加緊布局,力圖趕在耳朵經濟的紅利期分到一杯羹。

騰訊在已經有企鵝FM并注資喜馬拉雅的背景下,仍推出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

字節跳動上線“番茄暢聽”,據悉快手也正在內測一款名為“皮艇”的音頻產品。

以及本次要調研的“小宇宙”,也是由深耕興趣社交的即刻團隊推出的。

互聯網頭部大廠和資本動態也在側面顯示出網絡音頻行業的增長潛力和完善全類型內容消費形式的重要性。

3. 播客是什么

目前國內網絡音頻主要包括音頻節目(播客)、有聲書(廣播劇)、音頻直播以及網絡電臺等實現形式。

其中有聲書(廣播劇)是國內音頻流量競爭的主戰場,這類內容產品本質就是IP之爭;因為涉及到上下游產業,角色分工和參與制作的人數多,需要資本大量的傾斜支持;而有聲書的內容受版權影響且形式相對單一,加之制作成本高,此時,一種成本低而受眾廣并且節目形式豐富的內容形式——播客就這樣逐漸走入互聯網人的視野。

播客(Podcast)一詞取自于蘋果公司的便攜播放器iPod和廣播(Broadcasting)兩個詞的結合。

播客創作者會在每期節目圍繞某一或多個主題進行創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多人對談、觀點闡述、故事講述,對制作形式和品質無明確要求;音頻制作完成后,傳統的播客會依托RSS Feed,將節目XML文件上傳到專門的平臺進行托管,但在國內創作者也可選擇直接將節目上傳到音頻平臺(如喜馬拉雅、蜻蜓FM等)。

用戶則可在音頻平臺直接點擊訂閱,或者采用泛用型客戶端訂閱節目的Feed地址;訂閱節目后,客戶端便能夠自動接收或下載該節目新近發布的音頻文件。

4. 播客興起

播客并不是一種新鮮的傳播形式,在2012年蘋果推出移動端Podcast前,播客就在美國受到了一些用戶的喜愛。

10年前,播客還只是通過互聯網分發音頻文件的小眾社區;今天,美國有1/3的人每月都會收聽播客,1/4的人每周都會收聽播客,每個用戶平局每周會聽7個節目,93%的用戶會將節目的大部分聽完。

然而美國市場的火爆,并不能帶動國內的播客市場,多年來,中文播客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以至于“年年都是播客元年,年年都沒能出圈”;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是因為中文播客的發展逐年呈現抬頭趨勢,但并沒有出現節點性的事件改變播客市場的走向,更多的是靠諸多領域的創作者“潤物細無聲”地推薦聚集形成的氛圍。

那么播客在中國是遇到“水土不服”了嗎?

根據艾媒咨詢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報告,當前有70.2%的用戶都希望泛娛樂內容能有所增加。

從偏好類型來看,趣味段子、情感、脫口秀、健康、心理、分享都是播客節目的常見主題;從內容上來看,播客并沒有與中國用戶產生隔閡——隨著泛娛樂類音頻內容需求增加,也必然會有更多的用戶選擇擁抱播客。

 (2019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泛娛樂類節目偏好)

果然,情況在今年迎來了轉機。

2020年初疫情的爆發,給播客的發展帶來了兩方面的機遇:一是居家隔離使各個領域的UGC有時間錄制播客;二是其它類型的內容消費品出現缺口,用戶開始主動探索更多內容消費形式。

由百度指數可見,在居家隔離期間,播客的搜索指數迎來快速增長,即便在恢復生產后,搜索指數仍高于去年,近半年的百度搜索綜合指數同比上漲近15%——可見疫情使播客的影響力擴大,更多的網民開始主動認識播客。

(近半年百度搜索指數變動概覽)

5. 播客優勢

前文用了較多篇幅介紹播客的歷史和現在,分析國內長音頻行業的整體環境,其目的是詳盡展示播客本身特性和國內市場,為理解二者相互融合、做好播客的中文本土化鋪墊背景。

結合中文市場背景和網絡環境,筆者總結了如下幾點播客的優勢,這些特點也會體現并影響后續的產品分析和功能設計。

1)場景伴隨

如前所述,音頻產品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屏幕外的時間,其本質是解放視覺,用戶能把視覺注意力轉移到做其他事,這為用戶消費音頻內容提供了更多機會和時間。

進而延伸出音頻最重要的優勢——在消費音頻的同時不光使用戶從固定場景中解放出來,還能跟隨用戶進行使用場景轉移,比如用戶可以跑步聽、開車聽、在家做家務聽等等;隨著無線耳機成本下降,用戶消費音頻的心理負擔進一步降低,降噪耳機提升了用戶消費體驗,收聽載體的升級也為音頻產品發展推波助瀾。

根據艾媒2019年底調研數據和PodFest China調研報告,筆者將用戶消費音頻的場景總結為:不方便觀看屏幕且腦力活動不劇烈,通常都伴隨著不需要特別多注意力的肢體活動;因此基于場景將會是播客客戶端產品設計的最重要抓手。

2)創作者自帶流量

當前中文播客除少數的全職Podcaster,大部分創作者都是以興趣驅動錄制節目;這些兼職創作者有很多本職工作是媒體從業者、自媒體博主、編輯、脫口秀演員等等,這類職業屬性使他們自帶粉絲入場,很容易形成流量。

當粉絲收聽完節目后,有一定機會留在平臺尋找更多內容消費,也會帶動整個平臺的活力;所以產品設計要考慮如何將創作者帶來的用戶留下來,使“水”流動起來,真正形成流量。

3)話題多樣

在話題類型的各個領域:財經、社會、體育、娛樂、游戲等都有專業的PGC在制作內容,用戶可以通過播客獲取各類信息。

同時,很多主播沒有具體的創作方向,節目經常就某一主題進行個人化表達,雖然內容發散但話題覆蓋面很廣,更容易滿足不同用戶的消費需求;但這也讓節目話題的分類變得復雜,因為話題背后反映的是興趣,產品設計需要對用戶興趣分類進行準確地把握。

4)時效性強

相較于音頻產品,Podcaster沒有出鏡的心理負擔,加之音頻媒介自身特性,主播能更從容地表達觀點,甚至可以一邊表達一邊思考,備稿周期也大大縮短;節目制作周期短,環境限制少,一位主播一部手機就能完成節目錄制,很適合做熱點話題的追蹤。

產品自然也可以從其中延伸出有待挖掘的需求。

5)信息密度適中

相較于知識付費和語音直播,播客所承載的信息密度更加適中,既不會讓用戶時刻端正地坐下來記筆記,也不會讓用戶覺得收聽完節目毫無收獲。

大部分Podcaster所傳達信息的都是比較方便理解的,即便其中有一些比較深入的觀點,音頻媒介也允許主播有更多解釋的機會和角度,因此不需要聽眾付出特別多的智力成本。

創作者可以調整自己節目的信息密度,同樣,如果用戶也能個性化調節節目信息密度,將會使更多用戶擁抱播客。

三、用戶

PodFest China在《PodFest China 2020 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調研》報告中收集并集中展示了14項關于中文播客用戶的數據,筆者認為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在此逐項列出。

  • 中文播客聽眾男女比例接近1.3:1,68.2%的聽眾生活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未婚比例為74.6%;
  • 88.5%的聽眾年齡在35歲以下,86.4%的聽眾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 56.6%的聽眾是在最近3年內開始收聽播客,50.5%的人幾乎每天都會收聽播客;
  • 手機是最常使用的收聽播客設備,其中63.4%的聽眾使用蘋果手機;
  • 收聽播客最廣泛的場景是乘坐公共交通(53.9%),休息/無事閑暇(51.8%)以及做家務(48.8%);
  • 中文播客聽眾最常使用的5個收聽渠道是ApplePodcasts (49.7%),喜馬拉雅(37.9%),網易云音樂(35.0%),微信公眾號內嵌音頻(21.9%)和PocketCasts (19.5%) ;
  • 72.6%的播客聽眾會使用泛用型客戶端收聽播客,58.4%的聽眾會使用國內音頻播放平臺收聽播客;
  • 好奇心、興趣點和實用性是聽眾收聽播客的首要理由,有33.3%的人承認了對于主播或者嘉賓的粉絲心理;
  • 在對廣告形式的偏好上,較受用戶喜愛的是片頭片尾的錄播廣告(51.6%)以及品牌長期贊助冠名的廣告(50.5%);
  • 77.6%的聽眾會搜索節目中提到的相關內容,75.6%的聽眾會將節目推薦給熟人、朋友;
  • 70.2%的聽眾反饋在收聽播客之后減少了在其他音頻上的消費,如音樂、知識付費內容等;
  • 87.8%的中文播客聽眾不反對播客商業化,88.5%的播客聽眾曾為內容付過費;
  • 聽眾主要通過播客應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來發現播客,主播或者嘉賓的推薦和小眾垂直領域的名人推薦對于聽眾在收聽播客上的選擇影響較大,影響力得分為7分(總分為10分);
  • 50.7%的播客用戶承認,播客節目曾經影響過他們的消費行為,比如購買播客中提到的的產品,去播主推薦的咖啡廳或者酒吧等。

1. 用戶畫像

小宇宙目前還在公測階段,筆者并沒能找到關于小宇宙用戶的直接數據,但小宇宙App參與了根據上述中文播客用戶數據的調研工作,所以調研結果對認識小宇宙的用戶也具有一定參考性。

綜上,結合對幾位小宇宙用戶的訪談調查,筆者總結出三套小宇宙用戶畫像。

1)L同學,男生,現在正在北京讀大學二年級的財務專業。

他是因為自己喜歡的博主推薦了一期討論少數群體權益的節目才開始收聽播客的,小宇宙也是他用的第一款播客App。

L訂閱的節目以文化、雜談、財經資訊為主;因為是笑果文化幾位演員的粉絲,他會使用搜索功能搜索關于幾位演員的節目,當收聽過程中遇到和主播觀點契合時會點贊和留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L同學基本每天都會用小宇宙,有時是在不感興趣的課堂上,有時是在食堂排隊買飯吃飯時;他會跟朋友分享節目并聊自己收聽后的感受,但朋友經常覺得音頻太長了不想聽;L同學也會把自己喜歡的節目分享到朋友圈,因為他對社會上的一些事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愿意公開發表觀點,就借著主播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2)小F,25歲的男生,今年研究生畢業,在成都的一家IT公司上班。

小F是即刻的重度用戶,也是看到即友推薦來的,在上大學時就會用喜馬拉雅聽郭德綱的相聲入睡,但之前沒怎么聽過播客;現在就是在上下班擠地鐵人特別多不方便玩手機時,會聽一聽首頁推薦的節目,但有時候感覺節目討論的事太深刻了,忙了一天只想放空不想思考。

其實小F也發現了幾個有意思的主播和節目,但每期節目太長了,還沒等節目聽完自己都到家了,在家里自己又要跟女朋友一起追劇追綜藝,所以一期節目好幾天都聽不完;然后節目就又更新了,所以他也就不怎么訂閱節目了。

3)D小姐,已婚未育,之前在美國讀的本科,回國之后先在四大工作,現在在國企做行政。

在美國讀書時養成了聽Podcast的習慣,現在也會聽英語播客來練練聽力保持語感;因為每天接觸的人挺有限的,她喜歡通過播客來了解各種有意思的人或事。

D小姐會在開車時聽一些比較有內容的節目,如果節目讓她很受啟發,她會在到達地點的第一時間把想法記錄下來。

不過,在做家務或者閑著無聊時,D小姐也會聽些閑聊的節目,走神了或者哪段沒聽清也不太在意;現在主力App還是蘋果播客,因為這么多年用習慣了;不過如果她聽了某一期節目特別有感觸,就會到小宇宙看看大家的評論,給自己喜歡的評論點點贊。

四、產品結構

1. 版本迭代

統計版本迭代記錄小宇宙平均10天更新一次,其中bug類問題基本兩天上線,新功能上線大概為兩周,并且在最近一個月沒有更新。

可以發現產品迭代速度整體比較適中,目前主要以消除使用bug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為主要方向。

筆者在梳理版本迭代記錄過程中發現產品在表現層做了很多Haptic效果、Lottie動畫優化,整體使用體驗是一款“小而美”的產品。

小宇宙在產品初期就追求高品質的使用體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產品處在使用邀請碼注冊的公測階段,嘗鮮用戶本身就是一些正在或者曾經使用過ApplePodcast的播客愛好者,良好的交互效果能避免用戶產生體驗落差,降低遷移成本;同時考慮到中文播客用戶圈層,良好的交互體驗是有必要的;
  2. 背靠即刻團隊,小宇宙有進行交互優化的資源,并且目前國內市場還沒有相同定位的產品,開發團隊有時間慢慢打磨用戶體驗。

除了視覺優化外,筆者將歷史更新中重要功能點更新做了分類,總結出內容、社區、體驗、分享和場景五個更新方向,并在下圖中對更新功能點進行逐一解讀。

由上圖及分析可以清楚地發現,對獲取內容路徑的更新貫穿始終,這也是內容產品設計的核心;在早期幾個版本中,優化使用體驗是重要的更新方向,但當產品基礎功能逐漸完備后,分享功能的更新逐漸上升。

整體看來,小宇宙的更新節奏非常有規劃,方向明確且層次分明。

筆者推測在接下來的更新中還是會以優化內容收聽體驗為主,可能會推出針對節目內容的分享功能;關于社區應該會逐步開發平臺內的分享功能,形成關注與粉絲之間的互動。

2. 產品結構圖

3. 頁面邏輯

當理清產品結構后,筆者在產品結構基礎上將各級頁面之間的交互關系進行了標注。

根據頁面間跳轉關系,筆者總結發現小宇宙的四個主要的功能單元:節目詳情頁、個人主頁、單集展開、評論頁。

在第六章的產品設計中,筆者將結合產品邏輯和用戶需求對幾個功能單元進行產品設計思路分析并提出優化建議。

五、產品戰略

本章對產品戰略的分析沒有從用戶體驗要素的用戶需求和網站目標入手,而是從小宇宙App已經存在的既定事實出發,分析小宇宙如何選擇產品類型和進行差異化產品定位,并嘗試探索其核心競爭力,關于用戶需求的部分會在下一章展開。

1. 泛用型 or 平臺型?

通過前文的背景介紹,我們明確地知道目前是存在用戶有收聽播客的需求和習慣的,那么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產品在戰略制定上有兩個目標方向:平臺型產品或泛用型產品。

平臺型產品是國內用戶最熟悉的產品類型,創作者只需要將內容上傳到平臺等待發布就可以了,由平臺負責數據儲存、內容審核;平臺型產品要承擔用戶導流、內容推薦、創作者激勵等運營任務,同時也會參與到內容的商業化。

國內較大的內容產品都是平臺型產品,比如讀文章的微信公眾號、長視頻的B站、短視頻的抖音以及同屬音頻領域的喜馬拉雅等等;平臺對內容都是“獨占”策略,如果用戶想讓不同產品內的用戶看到內容就不得不逐一上傳到各個平臺;比如“美食作家王剛”的一支視頻就需要在B站、微博、西瓜視頻分別上傳,總計上傳三次。

不過音頻平臺型產品又略有不同,像喜馬拉雅、荔枝和蜻蜓FM支持蘋果播客音頻托管服務,但還是有一些平臺獨占內容無法站外分享只能在喜馬拉雅產品內收聽,比如付費節目、平臺簽約獨家內容等;而且平臺型產品占據節目首發優勢,蘋果播客讀取相關數據會有延遲,一般需要一天左右方可更新。

泛用型產品中訂閱方式采用RSS訂閱模式,即信息發布者將內容信息整合到一個 RSS 文件中并發布 Feed 地址,用戶在泛用型客戶端訂閱Feed地址后便可自動接收所訂閱信息的更新。

最初這種模式主要集中使用在博客時代,用戶訂閱的博客更新途徑各不相同,使用泛用型閱讀器可以有效地瀏覽內容更新。

播客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聲音博客”,故而實現方式延續了Hosting+RSS訂閱模式,即將音頻內容托管到相關平臺,各泛用型客戶端只需要同步信息而不儲存。

相較于平臺型產品,泛用型產品的優勢很突出,下面是網友MilkShake從創作者角度推薦聽眾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戶端的原因,筆者認為較好地反映了為什么Podcaster會傾向選用這種模式:

  • 不希望莫名其妙被下架;
  • 沒有多余的精力維護多個平臺,用RSS分發我只要搭建好播客網站;
  • 希望主動被過濾,主動被不獨立或不自由的人過濾。

從產品角度,泛用型播客客戶端也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

1)成本低

開發泛用型客戶端不需要承擔關于內容的服務器負載,開發和運維成本大大降低;結合中文播客市場尚且相對小眾,不具備大規模投資的條件,開發泛用型客戶端可以短平快地試錯。

2)滿足內容供給

對于內容產品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在沒有優質內容的情況下冷啟動,內容不夠就無法留住用戶;但泛用型客戶端可以同步市場上絕大部分內容而無版權爭議,用戶只要進入平臺就能享受到優質內容服務,不存在內容供給困難。

3)用戶替換成本低

泛用型產品對內容源的態度都很開放,如果用戶在其他產品訂閱了內容,也可以很方便地導出OPML文件,用戶遷移成本非常低。

4)兼顧用戶體驗

對于大部分內容消費者,其在使用中感知到的就只在操作層面:發現一個感興趣的內容→消費→滿足預期→訂閱以便再次消費,所以只要產品在設計中能使大部分用戶保持一貫的使用體驗,內容源來自哪里并不重要;而對于相對小眾的Geek用戶,支持訂閱Feed地址也能滿足其需求,所以只要做好產品設計兩類用戶都能滿足自身訴求獲得較好的使用體驗。

綜上,筆者認為對于產品初級階段小宇宙將產品目標方向選定為泛用型播客客戶端是一個非常合理且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2. 差異化

前文著重介紹了小宇宙選擇將泛用型作為產品方向的四個優勢,但這些優勢對于所有泛用型產品都存在,小宇宙還需要在如下三個層次打出差異化。

首先,我們橫向對比主流泛用型客戶端諸如PocketCasts、Overcast、Castbox等可以發現,這些產品都需要付費使用或者App內嵌廣告;而目前小宇宙既不需要付費也沒有廣告,是一款非常純粹的播客App,用戶嘗鮮成本低、使用體驗好。

其次,市面上主流泛用型播客App針對中文播客的運營力度不夠,小白用戶如果沒有播客儲備很大概率是沒有內容可以消費的;所以小宇宙充分展現了深耕中文播客的態度,每天三條的首頁推薦使很多優質節目能觸達用戶,同時微博賬號的內容推廣也將很多優質主播和節目推薦給大家,形成了產品內外的內容供給運營。

最后,如果說上述兩點差異讓用戶選擇進入小宇宙內嘗鮮并有可能留下,那小宇宙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有非常豐富的用戶互動功能,用戶可對節目內容進行評論,用戶間也可相互關注,這個功能是與其他產品相比能將用戶黏住的最大差異。

結合我們在分析頁面邏輯時得到的四個重要單元模塊(節目詳情頁、個人主頁、單集展開、評論),筆者認為小宇宙的產品定位是一款基于播客的內容社區產品,在產品定位上就與絕大多數或者說全部泛用型App產生了根本性差異(雖然蘋果在中文播客既有運營推薦,用戶也能對節目評價,但目的不是為了形成人與人之間的有效互動)。

雖然與泛用型產品產生了差異競爭,但結合前文用戶數據,中文播客聽眾中最常使用的收聽渠道中喜馬拉雅占據37.9%、網易云音樂占據35.0%,而這兩個平臺都是一邊做內容一邊做社交。

如果小宇宙與這類已經存在數年的行業巨頭競爭就是非常典型的互聯網小流量打大流量,低頻打高頻。

筆者認為要打贏,就得尋求更大的差異化:深耕垂直細分、優化使用體驗、營造社區氛圍。

1)深耕垂直細分

喜馬拉雅和網易云音樂雖然在當前的用戶使用中占據了較多的流量和打開頻率,但因為產品規模過大邊際效應遞減,當把內容類型聚焦于播客時,二者都不能做到最優。

首先,進入這兩款產品后只有再次點擊二級頁面才能進入播客專題,其中網易云音樂甚至沒有對播客的分類,如果想找到播客的內容還要進入三級頁面——過長的獲取內容路徑直接影響了內容消費效率。

而根據前文對產品框架的梳理,小宇宙任何一級頁面、大部分二級頁面都可以直接收聽節目,播客內容觸達用戶的路徑非常短,用戶消費也更高效。

2)優化使用體驗

首先對于網易云來說,因為電臺業務只占了產品業務的一小部分,所以產品內針對長音頻的功能設計非常少;不管是最基礎的快進快退、收藏單集還是節目更新展示方式都與長音頻產品不同,使用體驗非常一般。

喜馬拉雅雖然有播客專門的Tab頁,但因為平臺要顧及其他類型音頻的推廣,App每天都會推送很多與播客無關的內容,對于專注播客的用戶來說就是信息干擾;同時產品因為運營時間比較長,形成了多個運營專題但整個頁面沒能有效聚合,筆者在使用中經常要花時間瀏覽、思考這這模塊是要干什么;雖然這是一款成熟產品發展到后期的普遍現象,但整體信息量還是有些高。

如果不考慮商業邏輯只考慮用戶體驗,喜馬拉雅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廣告太多了,不光有開屏、App內廣告,音頻內容也會被加貼片廣告,對用戶來說是非常不好的體驗。

小宇宙作為一款正處在導入期的產品,一方面專注播客這一種內容形式進行產品設計,另一方面還沒有迫切商業化的任務,所以能把優化用戶體驗作為非常重要的方向;比如,目前做到的節目加入播放列表自動下載、人聲增強、跳過空白等都是體驗上的優化;以優化體驗的方式,打造專注播客的獨特交互方式,與國內平臺型產品的差異也就產生了。

3)營造社區氛圍

圍繞內容展開的互動是弱社交,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性低,所以用戶在圍繞內容進行互動時會有一種自己處于不受社會監管的心理,對自身約束力也會下降,很容易產生對其他用戶的敵對行為;而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會正向促進用戶對社區的認可,產生更高的產品黏度;比如B站就被其用戶視為最佳氛圍社區,所以營造一個良好的社區氛圍也是打造內容社區的差異化競爭手段。

網易云音樂不是長音頻消費的最好產品,但還是會有用戶會選擇網易云就跟評論區氛圍有很大關系。

筆者將“故事FM”節目中某一期三款產品評論區熱評做了橫向對比,能比較清晰地發現從左至右對節目講述者的批評逐漸減少;能明顯感覺到小宇宙評論傾向更加溫和,不容易使人感到被冒犯;所以在小宇宙后續產品迭代中,對完善社區行為規范的功能設計也是一個值得細化的方向。

3. 核心競爭力

實際上即便我們對小宇宙產品類型和定位的優勢展開分析,也一直無法回答一個問題:小宇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如果快手或者知乎亦或B站也做一款有社區屬性的泛用型播客,小宇宙如何競爭?

如果喜馬拉雅將播客板塊抽離出來專門發展或者網易云開始著重建設長音頻,小宇宙之前的優勢是否還存在?

實際上筆者也并沒有得到明確的結果,關于核心競爭力要素,當前小宇宙似乎有待深入挖掘。

但在調研分析過程中,筆者還是發現了一些小宇宙在其他層次的優勢。

  • 背靠有社區運營經驗的即刻團隊,有大量內部經驗可以復制,產研團隊的技術和經驗比肩其他互聯網大廠;
  • 小宇宙團隊在產品上已經形成了獨特調性,非常契合播客聽眾追求的質感和人文關懷體驗;
  • 小宇宙占據先發優勢,其他公司考慮進入市場的態度會更謹慎;
  • 播客目前市場還是太小了,利潤不夠多個產品瓜分,而且播客的特點決定其要逐漸積累優質用戶,做短期數據增長對市場意義不大;如果市場上專做播客的產品供大于求,ROI極低,不適合大公司角力。

六、未來發展

1. 用戶價值

根據“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的公式,基于前文對泛用型客戶端優勢的分析,用戶在小宇宙中很方便地導入之前訂閱的節目,產品替換成本非常低;基于產品定位,小宇宙的使用體驗與其他平臺型產品、泛用型產品也都產生了差距,在存量競爭層面上小宇宙已經產生足夠的用戶價值。

但播客產品更重要的是要爭取增量,面對市場上大量內容產品,當前小宇宙應該聚焦于某一特定場景、逐級深挖用戶心理訴求。

關于人的需求不管是在心理學還是產品設計中都有很多理論,其中很多是對人的宏觀理解,如果聚焦到內容消費品的層面,筆者認為可以刪繁就簡從下面三個層次理解。

每一個社會生活中的人類都有對內容產品的需求,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但最根本最底層的需求是Kill Time;在最基礎的生理需求層面要給足刺激,播客一定要讓用戶聽得爽。

小宇宙內時間軸熱度可以很方便展示出節目內容的爆點,如果主播在單集詳情頁標注了Highlights用戶可以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收聽片段。

對于Kill Time需求,洗發露瓶子上的字和一場電影沒有區別,但現實中沒有人會在周末讀瓶子上的說明書度過一天,而是會選擇花錢出去看一場電影;這是因為,后者不光能提供更多的視聽刺激,而且還能向用戶傳達更多信息。

同理,在移動場景中,如果用戶不收聽播客,那他很有可能會聽音樂,兩種消費類型場景重合,但給用戶帶來的滿足卻是不同方向的。

人的社會屬性使人類一直處于信息交換的狀態,用戶在實現生理滿足后,就自然想在視聽刺激中接收更多信息。

這類獲取內容信息的動力與學習知識的動力不同,其本質還是在Kill Time,對認知的提升沒有目的性;因為并不是改變生活狀態的需求,更多訴求的是滿足社會中對自我的淺層期待,如見識廣博、風趣幽默等等,所以這也是把握內容消費品和知識付費之間區別的一個需求要素。

所以筆者認為,接下來的小宇宙,用戶價值要聚焦于深挖用戶以音頻方式獲取信息而產生的新體驗,像當前的調節倍速、跳過空白等功能,都是使用戶實現對獲取信息效率的調節。

除了提升獲取信息效率,產品也要擴大用戶獲取信息機會,比如單集推薦使用戶能以更短路徑接收信息,有機會發現并訂閱更多信息源。

2. 產品設計

1)播放頁

下圖是小宇宙的播放頁,可以看到頁面右下方位置的點贊按鈕,用戶在收聽過程中可對節目時點點贊,時間軸上的熱度高度是用戶點贊結果的積累。

此處的產品設計邏輯是通過核心聽眾或者愿意把節目堅持聽完的用戶對節目贊許的自發行為,對節目中精彩片段進行標注。

設計目的是如果有用戶原本收聽意愿不是特別強烈,可以通過時間軸熱度曲線快速定位精彩內容,降低消費成本;但小宇宙目前的版本中,這一功能有很多值得繼續優化的方向。

用戶心智:在表現層設計中,筆者認為有一處不符合用戶心智的設計。

“點贊”本質上是用戶表達心理認同的途徑,但在具體使用中延伸出了“真棒”“支持”“我喜歡”“這事我關注”等等內涵;在內容消費品中,用戶點贊是想展示對內容觀點的認同、稱贊、喝彩,尤其是👍這一手勢在生活中是“好”“棒”的心理認知。

現實生活中,人們聽到悲傷的故事即便與自己無關仍會選擇表現出“同情”“悲憫”的表情,如果此時表露出喜歡這個悲劇是非常不符合人類道德規范的;一期妙趣橫生、氣氛活潑的節目中,表達“好棒”的喝彩自然符合用戶心智,但當節目情感基調相對傷感或者不符合人們的倫理認知時,“點贊”明顯不是表達認同的合理形式。

以筆者拙見,此處的“點贊”按鈕可以替換成“點亮”,按鈕由👍變更為💡;一方面,燈泡→點亮符合用戶的認知模型,另外,點亮的英文light對應了單集介紹中的highlight標記,而時間軸熱度本身也是highlight功能的表現形式,整個認知由表到里都符合用戶認知,用戶的“點亮”行為也只代表“節目中此處讓我有了心理觸發,我要高亮顯示出來”。

加強使用習慣:用戶點贊時點是一種心理認同的表達,但如果僅靠用戶自發行為效果非常有限。

一方面,點贊需要用戶操作手機,考慮到用戶使用場景多為移動中而且播客競爭的也是屏幕外時間,拿起手機進入界面對用戶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

其二,花費成本進行點贊操作,但除了極少的心理表達后的滿足感用戶獲得的反饋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實現正向循環,用戶點贊意愿下降會影響更多用戶的消費選擇。

其三,用戶對自己點贊的時點不能統一查看或者添加備注,如果想看自己對節目的標記只能重新播放節目在播放頁看自己之前點贊的時點;而且其中很多時點用戶可能也已經忘了標記原因,如果想找具體某個內容只能逐一重聽。

(筆者某期節目中標記的時點)

關于這個問題的解決話題比較大,限于具體篇幅此處不展開做設計,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從如下三個方向應對(具體策略應結合產品迭代進度):

  • 基于小宇宙的設定,建立成就體系,標記可在產品內延伸為對未知星系的一次標注,作為社區文化,鼓勵用戶多點贊;
  • 優化快速點贊的入口,具體將會在(第四節)展開;
  • 開發對標記的備注功能,如長按可添加文字或語音備忘,并且有專門的頁面對過往備注進行查看,此處可參考Baucast的設計。

時點標記是一個非常好的功能但也還有很多可以優化的點,比如同一時點用戶重復多次點贊——這會使其他點贊次數相對低的時點在整個熱度高度不明顯。

五個用戶各對某一時點點贊了一次,但另一位用戶對另一不同時點點贊十次,五位用戶標記的時點熱度會下降,但不代表重復點贊十次的時點更受聽眾歡迎。

解決策略也很簡單——對用戶同一時點標記次數做限制(短期),制定不同用戶標記和同一用戶多次標記的權重策略(長期可選擇性優化)。

2)單集展開

所謂的“單集展開”其實是筆者沒找到一個合適的稱呼這個選項卡,其具體表現為下圖。

從前文的頁面邏輯圖可以發現,在很多頁面都有這個點擊單集下方出現收藏、評論、加入播放列表、節目信息的設計,其中最為主要的是更新頁、播放列表、節目詳情頁。

此處以更新頁的單集展開模塊為例,分析具體設計邏輯。

首先可以發現,模塊展開后有評論入口以評論數的形式顯示,但右下角還是有評論數的標識,兩處數據展示相同,功能重復了。

將模塊中所有功能以內容消費時序進行排列后,發現可以將功能分為前置判斷(單集介紹入口、評論入口)和后置消費(加入播放列表、收藏)兩部分。

前置判斷是為了幫助用戶決定這期節目是否值得收聽——播客節目時長普遍過長,消費成本高,幫助用戶確定節目價值是產品設計有別于播客創作者的職責。

目前已經存在的兩種判斷方式有效性還是有待提高:一方面節目信息由創作者編輯,可能無法形成平臺的客觀評價;另一方面節目更新后短時間內評論量不會很高,很難提供有參考性的支持。

時點熱度只有在播放節目時的播放頁才能看到,不能幫助用戶進行前置判斷,延續上一節中筆者建議將“點贊”替換為“點亮”是對具體內容片段發表態度的應對策略。

但是點贊這一方式可以保留,轉變為對節目整體的認可和支持,這一策略是對節目質量的宏觀把控,能形成對內容判斷的有效數據支持;而且對整期節目點贊特別適合節目過程沒有特別出彩代點但整體質量很高的人文節目,而這正是播客話題的一個重要類型。

由上圖可見,筆者是將之前的收藏按鈕替換為對節目整體效果進行評價的點贊按鈕;去掉此處的收藏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與加入播放列表相比,收藏的位置過于前置而內容播放時機過于后置,不利于用戶內容消費。

我們可以設想用戶使用收藏的情景:一期我很感興趣的節目更新了,我的第一選擇當然是馬上收聽,但如果此時已經有同樣感興趣程度的內容在播放,我會先把節目加入播放列表;當我收聽這期節目后,覺得質量很高或者內容很感興趣,我會將節目收藏起來方便以后回顧。

對于用戶來說,在沒收聽內容前大部分情況是不確定是否要收藏節目的,如果真的很期待又擔心內容被錯過第一件事應該是將節目下載下來(加入播放列表)。

筆者承認社區產品收藏功能的重要性,但也認為收藏功能沒有必要前置到這個位置,過于前置會使收藏內容的品質大幅下降,消解了收藏夾內容的重要性。

3)個人主頁

小宇宙的個人主頁對應的是其社區建設,目前主要的部分是關注和粉絲、節目訂閱、最近收聽(展示最近收聽的三期節目),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中還可以查看收聽時長。

在筆者看來,內容社區最核心的還是內容,社區是為了加強用戶消費內容的動力和黏性。

整個社區以人際關系為中介形成內容發掘,本質上還是內容和人的關系,筆者將社區互動路徑總結如下:

內容——互動——形成淺關系——根據人際關系互相發現內容——根據內容再次互動——加深關系——再次發現內容——其他路徑。

但目前的小宇宙生成淺關系后的鏈路是斷掉的,也沒能把因為興趣聚集起來的用戶影響力擴散。

其中最遺憾的是沒能把主播的頭部效應發揮出來,現在有很多節目的主播都成為了小宇宙的用戶,目前也實現了從播客節目詳情頁跳轉到主播個人主頁;但現在即便用戶關注了主播,還是無法從主播處獲得更新信息或是內容推薦,這就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推薦通道。

筆者的觀點是社區可以做,但對小宇宙來說不是當務之急,因為有些其他產品內常見的功能(私信、個人動態、社區廣場等等)需要結合小宇宙自身定位、播客聽眾獨特使用偏好選擇性開發;同時用戶量也會影響社區質量和活力,這方面的功能應遵循產品戰略方向謹慎上線。

4)評論頁

產品目前的評論頁功能還很基礎和清爽,標記時點幫助用戶在評論時能不做“前情提要”直接發表觀點,也能幫助瀏覽評論區的用戶快速對應到評論中的節目片段進而參與討論。

關于評論頁筆者有三方面的思考:

  • 現在頁面右上角的分享按鈕分享的是單集節目,但用戶在瀏覽評論頁面時點擊分享按鈕,他是想評論還是節目呢?筆者認為前者更符合用戶心流。
  • 評論頁調起鍵盤時,是否應該默認勾選“標記時點”呢?
  • 當用戶瀏覽評論區時,注意力都集中在視覺的文字閱讀,而對聽覺的注意力減弱,語音分析效率也下降;兩種信息接收模式以視覺優先,很可能導致用戶錯過正在播放的內容;筆者認為這方面喜馬拉雅的設計值得參考借鑒:評論頁面有一個功能浮窗,有暫停、快退15秒的功能。

5)基于場景設計

本小節根據第四章第三節頁面邏輯總結得到的小宇宙四個重要功能單元做了一些產品設計上的分析,在這一小節的最后,讓我們回顧到播客最重要的優勢——場景伴隨。

在收聽播客的諸多場景中,移動場景是最值得進行優化的方向。

移動場景的特點是用戶處于空間移動中,形式可能是駕駛汽車、騎腳踏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在家中做家務等等;這些場景中用戶查看手機的頻次低,點亮屏幕成本高,很多時候需要單手操作。

基于場景的優化需求相對清晰,能有效提高產品體驗,也呼應了小宇宙的競爭優勢,所以筆者認為這方面小宇宙可以將優先級設為中等,每次更新一個功能點逐步優化。

筆者以兩個例子舉例說明。

小宇宙目前的桌面組件除了基礎的播放、快進快退按鈕并沒有提供其他能直接操作的功能。在下拉菜單中也只做了評論按鈕,沒做時點點贊按鈕。

筆者不確定是因為小宇宙在進行敏捷開發還沒進行到這步更新,還是說原意就只打算提供基礎播放功能,淡化當前階段的互動屬性。不論實際情況如何,筆者認為時點點贊的功能值得放在快捷組件中。

當用戶聽到喜歡的時點,最好能以極短的路徑對該時刻點贊,如果每次點贊都要進入播放頁,過長的操作路徑會使用戶放棄這個不利己的行為。

另一方面用戶在移動場景中操作手機不便,短路徑能使用戶準確對應到時點,可以假想這樣的場景:用戶在走路時聽到喜歡的內容后,掏出手機、打開軟件、進入播放頁、點贊,此時原本想點贊的內容已經過去,用戶還要后退找到剛才的內容,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小宇宙的播放按鈕始終處在界面右側,當用戶在移動場景中單手不方便點擊,在開發駕駛模式前,連擊更新頁或者播放列表中的節目兩次設定為播放不失為一個有效的辦法。

小宇宙當前是不支持切換節目的,相較于國內內容產品非常支持用戶不喜歡就劃走,這個細節非常有意思。

小宇宙的設計思路大概率是希望用戶能沉浸在節目中,逐漸培養收聽習慣、體會播客的魅力,頻繁切換節目會讓剛了解播客的用戶失去耐心以致于感受不到節目氛圍,更深層次也反映出的是小宇宙對播客和用戶的態度——深耕、引導。

3. 推薦策略

小宇宙對于新手訂閱指引還是很友好的,系統推薦訂閱中的都是受聽眾歡迎的頭部節目,能幫助之前沒有收聽過播客沒有節目儲備的新手用戶快速感知播客特點,使用戶第一次收聽到的節目質量有一個大體的保障。

不過目前推薦的節目還是比較隨機,不是通過節目分類。

此頁面的推薦能否被用戶訂閱只有三個要素:節目封面、節目名稱以及名稱下的介紹;如果創作者沒能在14個字內簡短準確地介紹節目定位,新用戶可能就完全不理解這檔節目到底是干嘛的,亦不會點擊訂閱。

如果用戶在節目詳情頁點擊訂閱按鈕后,下方會出現推薦訂閱欄,推薦的節目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同一主創團隊的其他節目)和相似性(節目類型、創作方向)。

小宇宙當前在節目中也實現了根據單集節目推薦相似單集,并且在小宇宙的百度百科中著重介紹了這一點:細顆粒度的推薦功能——以「單集」 為維度推薦播客。

但筆者實際體驗效果并不好,推薦的內容與所在單集相關性太低,而且只有標題這一個維度的信息,沒辦法幫助用戶做關于節目內容的進一步判斷。

不過,目前單集推薦是放置在頁面最下方的位置,如果用戶不將頁面劃到最下方是看不見這個模塊的,能感覺到小宇宙團隊對這部分也沒想好要具體怎么實現,應該是先上線再優化。

其實不光是小宇宙有“推薦困難”的問題,即便是深耕中文音頻多年的喜馬拉雅對播客內容的推薦準確性相較于其他內容推薦也遜色很多,這本質上是受到了播客內容特點的影響。

可如果將聚焦到到推薦最初的起點——推薦策略是為了什么?

現今的互聯網逢內容必談推薦算法,但個性化推薦的成功應用需要兩個條件:

  • 存在信息過載,因為如果用戶可以很容易地從所有物品中找到喜歡的物品,就不需要個性化推薦了。
  • 用戶大部分時候沒有特別明確的需求,因為用戶如果有明確的需求,可以直接通過搜索引擎找到感興趣的物品。

那么對于現今的中文播客是否能提供足夠多的內容使用戶信息過載呢?

筆者認為還遠沒有達到;誠然,準確推薦能提高用戶內容消費效率,但中文播客當前的發展階段可能還沒有到舍棄內容追求效率的階段;此時讓用戶多嘗試不同類型的節目,避免信息繭房,可能更有利于播客在國內的長遠發展。

另一方面,目前播客用戶的數據量還是很小的,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喜愛偏好,想實現大部分人的準確推薦還是需要越來越多的用戶能提供行為數據支持。

不過在運營推薦筆者覺得小宇宙能做的還有很多,目前產品不能有效聚合相同主題的節目,最近很多節目都在聊幾檔爆火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脫口秀大會、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些節目主題相同,非常適合以一個專題的形式推給用戶;比如喜馬拉雅就在脫口秀大會結束后趁著社會對女演員關注趁勢推出了李雪琴播客合集。

而小宇宙在樂隊的夏天播出的當晚做了一個限時推薦,以活動頁的形式整理了樂隊成員播客合集,不過當晚活動頁就下線了;如此想來,小宇宙團隊也意識到了當前運營推薦薄弱的問題,但應該是為了保持初期產品功能整潔避免過多的模塊使用戶有選擇焦慮,每天就三個單集“直給”到用戶。

4. 播客的局限

播客作為內容載體已經存在15年了,其本身也有很多不符合移動時代的缺點,這是不能回避的;所以產品設計不光要看到播客的優勢,也應該理性看待不符合當下消費習慣的劣勢,通過客戶端產品設計有針對性地優化短板。

筆者在報告中已經針對一些問題做了闡述,但還有大量問題沒能展開。

下面筆者列出了播客的一些短板,對于仍處于產品初期的小宇宙,這些問題可能過于宏大,但又是成長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用戶與內容的互動還是離不開視覺,跟使用場景矛盾;
  • 無法搜索查找音頻內容,具體內容的可搜索性差,傳播渠道受限;
  • 當前播客內容面向圈層相對偏高,特別是優質節目信息密度也偏高,該如何將這種“有趣而無用”的內容推廣給更廣大的用戶群體;
  • 播客單集時長過長,質量不高的內容就是在浪費時間,用戶體驗差,但信息鑒別成本很高;
  • 當客戶端不再單純只是一個播放工具時,平臺需要承擔內容審核的責任,嚴格來說任何違法法規的節目都不應該在產品內能搜到,此時不得不考慮音頻審核開支;
  • RSS模式對于新人Podcaster是否友好,尤其是當越來越多沒有經歷過聚合內容直接接收算法推薦的Z時代成為創作者,他們是否能習慣這種發布模式;
  • 公開的源就意味著沒有獨家內容,競爭力就會下降,這與現在音頻行業各公司全力打造“內容生態”的策略背道而馳;
  • 國內大量能產出優質內容的PGC也都有能力開發專屬小程序,進而回避平臺通過小程序進行社群運營,創作者有更大的自主權而且付費內容沒有平臺抽成;
  • UGC的播客內容可能不能支撐用戶的付費行為,無法創造出足夠用戶付費的價值,商業化也存在困難。

七、商業化

根據a16z.com對美國播客市場的調研,美國市場播客行業已經可以盈利,方式以廣告和贊賞為主;從2015年至今,雖然每年廣告收入都會大幅增長,不過與其他內容媒體相比播客行業的整體收入仍然偏低。

國內播客的商業化動作還是相對較少,盈利情況也較為一般,JustPod創始人之一程衍樑在采訪中稱:“我們一年在商業播客上的收入大約有小幾百萬,基本都投入到了原創播客的運營當中,能夠打平現在的支出。”

但根據PodFest China報告,目前的中文播客聽眾整體還是樂見播客內容的商業化,絕大部分人都支持播客節目能實現商業化。

國內網絡上也有一些關于播客商業化的分析,大多都是關于Podcaster如何盈利,很少以產品視角討論。

在筆者看來產品實現商業化的前提還是需要保證持續穩定的流量,只有池子里的水多了才能有魚;而且播客內容的特殊性以及有待挖掘的用戶都會影響到商業化策略,尤其是目前還不能確定播客在中文市場會發展出什么新形態,商業化路徑需要對行業進行持續觀察和思考。

當商業化具體路徑不明確時,重要的是對數據的積累沉淀,面對市場質疑,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方式。

但創作者本身很難堅持長時間用愛發電,尤其是越來越多的UGC轉變為PGC,如果沒能獲得資本的青睞,成本上升會導致其出現比較迫切的變現需求。

針對這類情況,筆者認為有三條路徑可以探索:

1)用戶打賞

最簡單最基礎的方式,在節目中很多主播也鼓勵用戶通過網易云打賞,通過打賞收到的經濟回報非常有限,但卻能很好地反映出聽眾的忠誠程度和付費意愿。

2)音頻直播

播客主播和聽眾之間會產生非常大的黏性,而直播互動更能加深這種親密關系,不管是使用場景還是用戶認知過渡都比較自然;對于很多談話類播客節目,加入場外互動也能很好地完善內容結構。

音頻直播產品當前發展已經頗具規模,但播客直播這種基于內容的交互邏輯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從播客延伸出來的直播在互動和打賞上也會帶來更多玩法。

3)付費節目

艾媒咨詢報告中顯示,近六成的中國音頻用戶有付費意愿;開發付費節目對創作者來說是最穩定也是最順手的變現方式,比如日談公園的《李淼談怪談》就是這個方向的嘗試。

對于創作者來說,只要穩定輸出優質內容,用戶就會買單,投資回報率不僅穩定還十分可觀。

但這種模式涉及到傭金分成,如果分成比例創作者難以接受,就會像日談公園一樣搭建自己的節目平臺,這就成了用戶流失的潛在危機。

廣告:在節目中植入廣告對主播來說成本不高,而且形式靈活,PodFest China的報告結果中也顯示出用戶對節目內廣告整體持信任態度;艾瑞咨詢數據也顯示節目中植入廣告更容易被用戶關注。

遍觀以上幾種主要的商業化形式,小宇宙這樣一款以頁面清爽整潔為基調、用戶注重體驗并有一定審美追求的產品,掛購物鏈接、加貼片廣告似乎都不是合適的選擇。

所以筆者認為,開發打賞功能可能是產品迭代中的最適合采用的MVP,通過打賞數據監控用戶付費能力,以便進行下一步商業化。

總的來說,當前音頻行業的商業模式都不適合完全復用在中文播客產品,雖然可以參考,但更重要的是讓子彈飛著的同時加深對行業和用戶的理解,根據內容特性和中文互聯網環境開辟商業化路徑。

八、總結

小宇宙作為泛用型播客客戶端,目前已經實現了市面上泛用型客戶端的主流功能;將泛用型作為產品方向雖然有一定優勢,但如果與當前國內主流音頻平臺競爭還欠缺核心競爭力。

小宇宙目前對用戶的態度是深耕和引導,產品仍處于培養核心用戶的需求驗證階段,整體更新節奏比較有規劃,方向明確且層次分明。

內容方面,小宇宙已經滿足了日常使用的基本需求,接下來需要進階挖掘并滿足用戶更高階的需求,進而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

如果作為社區產品,小宇宙現在暫未構建閉環的互動路徑,主播的頭部效應沒能發揮作用,基于移動場景的設計需要加強。

對于小宇宙,甚至對于整個播客行業,商業化都有待探索,節目打賞是值得嘗試的MVP。

音頻是一種傳播媒介,播客是媒介的載體,而播客客戶端是播客的載體。

對于客戶端,筆者認為不應該只是做制作一款工具型產品,更要結合中國市場環境創新玩法,為中文播客賦能;使整個行業、每個環節的參與者都能有機會實現自我表的訴求、創造自己的價值。

最后,希望小宇宙或者其他更多產品能使越來越多的中文用戶擁抱播客這種內容形式,也許一款好的App將會徹底改變中文播客的命運。

 

本文由 @椒鹽蛋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騰訊VS虎撲,針尖對麥芒,誰能重掌節奏?

編輯導讀:喜歡體育的朋友,你們通常會用哪個平臺觀看賽事?也許很多人會回答騰訊體育或者虎撲體育,前者主打視頻直播,后者主打“賽事+資訊”。同樣是主打賽事直播的APP,兩者在同一條賽道上是如何“各顯神通”的,未來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本文將對這兩個平臺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引言

“客戶不是要買電鉆,而是要買墻上的那個洞。”

“客戶需要的不是馬,而是馬的速度。”

騰訊體育主打視頻直播;虎撲體育主打“賽事+資訊”。

兩者主對用戶的需求不同,一款主打情感,一款主打體驗。

兩者即有關連,又有區別。

那么這兩款主打賽事直播APP,在這個風起云涌的市場中將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二、體驗環境

產品版本:騰訊體育6.3.50 虎撲體育7.5.15

設備型號:努比亞Z17

系統環境:Android 7.0

體驗人:胡圖圖

三、市場概況

3.1 市場狀況

回望中國體育服務行業的發展歷程,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萌芽期、探索期、成型期、黃金發展期這四個階段的發展,體育行業迅速加入到互聯網這個大家庭,產業巨頭紛紛把體育賽事IP的爭奪視為戰略布局的首要目標,大眾體育成為新的風潮。

互聯網給體育服務行業帶來重大變革,誕生出更多新型的體育服務模式,促使體育用戶群體的產生更多商業價值點,降低了企業進軍體育市場的準入成本,并為企業打造了互聯網體育生態圈帶來可能,整體來看互聯網+體育服務行業的新特點可以分為四種:

  1. 新型服務模式層出不窮:門戶網站、網絡直播、社交互動、O2O、大數據、移動互聯、電子商
  2. 從供給到需求的價值轉變;
  3. 互聯網體育生態打造;
  4. 跨界競爭產出新價值:互聯網企業:主營業務+體育進軍傳統體育。傳統體育產業:引進互聯網技術。

3.2 PEST分析

  • 政策:在中國體育產業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迅速覆蓋產業各方面和環節,目前體育行業規劃愈加清晰,扶持空間巨大。
  • 經濟: 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70700元/人,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層次的娛樂變得更加豐富。
  • 社會人口:目前參與體育的人數急速增漲,對體育的熱情也高漲,有些痛點還是需要互聯網幫助解決,觀看比賽,體育參與智能穿戴等。
  • 技術:大數據,移動互聯,高清直播,智能設備等更新新技術已經在體育產業中有了長足應用,其應用深度亦取決于技術本身的成熟程度。

四、競品分析

4.1 競品選擇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體育視頻的活躍人數全網滲透率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體育視頻類在互聯網的滲透率前三分別為:騰訊體育、PP體育、虎撲體育,pp體育主要是足球欄目,騰訊體育和虎撲體育主打賽事籃球,直接競爭者的存在,本次選擇騰訊體育和虎撲體育來進行對比分析:

4.2 產品介紹

4.3 產品迭代

以上是虎撲和騰訊體育發展歷程。可以看到:虎撲早期發展相對騰訊體育而言,并沒有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提供強大的后臺資源,所以始終無法獲得大型賽事的視頻轉播權,這一點無疑是體育類app提高留存率的痛點。但是虎撲致力于打造自身的賽事IP,以彌補頂級聯賽版權的缺失,并在全國取得了成功。

此外,虎撲發展的社區文化則是虎撲的立身之本。虎撲一直鼓勵有深度、夠專業的文章并建立答題回帖、升級發帖等機制保障社區氛圍吸引來了大量資深的球迷,像知名的作家張家瑋早期就是在虎撲作文。并且虎撲打造的用戶群是從線上到線下整個體系,除了路人王賽事在線上線下積累的球迷外,便是其識貨的導購功能和得物APP,得物是為球迷打造的球鞋等裝備的線上交易平臺。所以相對與其他體育類APP,虎撲的優勢在于賽場外,為球迷提供專業的新聞資訊和氛圍友好的賽后討論交流,從而留下資深球迷這類用戶,也借此吸引更多的用戶。

騰訊體育依靠騰訊公司QQ、微信帶來的巨大用戶量和強大的資本投入;將NBA作為基礎吸引用戶并不斷提高觀賽體驗和打造會員機制,發展線上體育商城。此后騰訊不斷擴充賽事內容,將足球、橄欖球、網球、電競等內容收入囊中,打造國內最全面的直播平臺。而自主打造的企鵝名人賽也成為吸引體育明星和流量明星粉絲的引流渠道。然而騰訊體育的社區不論內容和氛圍始終沒有像虎撲一樣的精品,大多都為比賽內容的搬運,缺少深度討論與優質內容,在垂直領域并沒能趕得上虎撲,所以騰訊體育的優勢還是在賽事的全面性和觀賽體驗。

綜合來看虎撲雖然缺少頂級賽事的轉播權但依靠自己的賽事IP在線下建立起不一樣的球迷文化。而且虎撲打造的社區UGC文化使其可以留住用戶,吸引球迷在看完比賽后主動打開虎撲分享自己的觀點,看看他人的精彩評論;發展多元化社區,且借此在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騰訊體育廣度和深度發展自身的版權部分,爭取在觀賽體驗上爭取留住用戶,但社區發展并不完善。

4.4 盈利模式

4.4.1 騰訊體育盈利模式

4.4.2 虎撲體育盈利模式

總的來說,兩者者盈利模式風格迥異。相似點是均主要采用廣告和商城作為主要變現來源,以插屏廣告及啟動頁廣告為主的形式呈現,出現頻率比較高。

不同點是產品定位不同也決定了產品的盈利模式不同,騰訊體育主打視頻直播,會員制度以及觀賽券制度,都是在圍繞直播區域,另外設有自營商城,打造以運動周邊商品為主的垂直類電商平臺,還有個性化的定制書城,實現自我造血;虎撲體育缺少直播源,主打文字直播和社區,所以加強了直播外的收益,在一些游戲、虛擬幣等等這些地方著重,不僅能吸引用戶還增加趣味性,提高用戶黏度。

五、用戶需求分析

5.1 用戶需求

本文的主要群體,是以運動愛好者為主。用戶會有如下需求:

基本型需求:

  • 賽事直播:實時賽事視頻直播源,豐富的賽事信息預告。
  • 視頻觀看:賽事回放,賽事集錦,籃球類短視頻。
  • 資訊閱讀:實時熱點賽事專業播報,相關籃球新聞報道,文章內容形式多樣化(文字、圖片、gif、短視頻等相結合)。

期望型需求:

  • 準確數據:各大熱門賽事的實時數據展示(各大賽事積分榜,賽程、各大俱樂部信息等)。
  • 個性文章:提供個性化資訊、文章推送。
  • 賽事解說:專業賽事解說。
  • 賽事預約:提供賽事預約。

興奮性需求:

社區文化:志同道合的社區,新聞的評論互動,視頻彈幕。

5.2 用戶分析

5.2.1 性別分布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通過上圖數據可以得出,騰訊體育的男性用戶占92.2%,女性占7.8%;虎撲體育男性占91.6%,女性占8.4%;可以得出騰訊體育和虎撲體育的那男女分布基本相同,這兩款針對的用戶人群都為男性用戶。

5.2.2 年齡分布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兩者用戶的年齡分布第一、二梯隊基本一致:

第一梯隊:31歲-35歲,騰訊體育占27.6%,虎撲體育占25.5%,這一類型人群的用戶是80后,再結合NBA進入中國的時間是1986年,可以看出這個年齡段的用戶是隨著NBA在中國一起成長。他們經歷了飛人喬丹時刻、艾弗森、姚明等偉大球星和偉大時刻,NBA伴隨著他們成長,已是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再結合全國的年齡分布,80后占人口比例的排名靠前,所以可以得出該年齡層的用戶占比最大。

第二梯隊:24歲-30歲,騰訊體育占25.2%,虎撲體育占23.5%,這一類型人群,大部分為職場新人。結合大學生畢業年齡以及當下的結婚年齡可以發現,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很孤獨的,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已經離開了校園,但是在家庭方面還沒有結婚或者結婚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又不能像學生時代一樣隨時打球,從這里來看,選擇看籃球賽事不失為一種好的放松方式。

第三梯隊:騰訊體育為36歲-40歲,占19.7%;虎撲體育為24歲以下,占21.7%。這一情況是騰訊體育擁有NBA獨家版權,留存了許多以往的經典賽事,對于中年的吸引比較大(例如:麥迪當年35秒13分);24歲以下的用戶大部分為高中生或者大學生,因為對于籃球運動的喜愛,會通過不同渠道去獲取相關的資訊,虎撲體育是主打“社交”+“資訊”,又是“直男聚集地”,所以這個年齡層的用戶占比為21.7%。

5.2.3 活躍人數

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騰訊體育的活躍人數要多于虎撲體育,虎撲體育的每人日均啟動比例為60.3,騰訊體育的每人日均啟動為26.2,虎撲體育的日均啟動要遠高于騰訊體育,這是騰訊體育擁有NBA獨家直播權,吸引了大量用戶使用,所以活躍人數較高;但是虎撲體育是“資訊+社交”滿足的用戶資訊、新聞等,還會使用戶頻繁的查看社區等,所以日均啟動比例相對會高。

六、產品功能分析

6.1 功能對比


對比二者的功能可以看出,在整體的大方向上二者功能基本相同,都是以新聞資訊、賽事直播、社區、賽程信息四大板塊為核心進行的,但特色內容側重點有所不同。

騰訊體育比較注重賽事直播,核心區域都是與賽事相關,并且圍繞著賽事,推出了投屏模式和預約功能,讓用戶的觀賽體驗更佳。

虎撲體育比較重視“社區”板塊,不僅擁有社區頁面,還獨立分出了頻道頁面,強化其存在感,引導用戶操作,極大提升平臺用戶黏性。

其次,還提供了開播和游戲板塊。圍繞擁有自主的直播源,為用戶帶來了豐富的直播體驗。

6.2 特色功能

騰訊體育:特色功能投屏、預約。

騰訊體育的一個特色功能是投屛,能在連接同一個WIFI信號源的前提下,把手機端的視頻播放內容投送至智能電視或智能盒子上。這個功能方便了一些在家看球的用戶,使得APP的玩法更加多樣,用戶的體驗更加豐富。

預約則是可以提前通過預約,防止忘記時間錯過比賽,這樣不僅提高了用戶體驗,還增加了留存率。

虎撲體育:特色功能開播、頻道、JRs競技場、夜間模式。

虎撲體育的特色功能相對于騰訊體育較多,第一個就是開播,能夠讓用戶自己開直播,使用戶不僅只看賽事,在空閑之余還能夠看直播,增加用戶黏性;影視娛樂頻道,使用戶們不僅能夠分享體育賽事,還能夠分享影視娛樂,增加了趣味性;JRs競技場則是一個游戲區域,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軟件進行游戲,增加了留存率。夜間模式則是讓用戶們有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七、產品結構圖

7.1 騰訊體育產品結構圖

7.2 虎撲體育產品結構圖


對比二者產品結構圖可以看出,整體的功能基本相同。

但是產品的定位不同也決定了產品架構的不同。騰訊體育由“首頁”、“賽程”、“社區”、“我的”、“四個部分組成,版塊結構設置清晰、簡單。騰訊體育目前的定位趨向于:在滿足于體育賽事和體育資訊后,逐漸對產品社交功能的優化。并且在我的頁面增加許多額外功能,商城、書城、娛樂中心等等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虎撲體育由“推薦”、“賽事”、“社區”、“頻道”、“更多”五個部分組成,各大版塊按功能較為清晰地進行劃分。虎撲體育的定位更傾向于滿足“資訊+社交”用戶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進入推薦頁面后展現為體育資訊,而兩個重點模塊“賽事”+“社區”也可以看出虎撲體育對“資訊+社交”的并重趨向。虎撲體育通過規范化的運動分類較好地滿足資訊類需求,而通過明星效應、官方社交活動、熱帖推薦等方式也實現了不斷將用戶引流向“社交”方向,而大量的發帖量輔之以良好的推薦算法,也保持了用戶對于虎撲體育“社交化”功能的黏性。

八、產品框架對比

8.1 首頁對比

騰訊體育首頁

虎撲體育首頁

在首頁推薦中,騰訊體育側重點在比賽上和展現形式上,當前直播熱門比賽,熱門賽事賽程、賽事戰報、賽事新聞報道和實時熱點等;而虎撲體育著重展示了用戶發布的帖子,以及賽事資訊文章,注重搜索,內容上以圖文、視頻為主。

8.2 直播間對比

騰訊體育直播間

虎撲體育直播間

騰訊體育的直播以視頻為主,再結合文字、GIF和圖片。用戶可以豎屏觀看也可以選擇全屏觀看,當用戶豎屏觀看是,可以在底部輸入自己的看法,進行互動,而當全屏觀看是輸入的文字就會變成彈幕的形式展現。在豎屏觀看時,同步還有文字直播,每一條文字直播的內容會帶上比賽時間。到了比賽的關鍵節點,比如進球,還會突出展示,讓用戶時刻把握比賽的進程。

虎撲體育的直播間以文字為主,專門的主播對比賽進行直播魔性報道。用戶也可以對比賽進行交流,主播會根據比賽的進度,比如在暫停的適合,挑選用戶的流言上墻。當用戶贈送出道具的時候,用戶發言的內容用綠色的文字區分開,給用戶營造一種獨特感。

8.3 社區對比

騰訊體育社區

虎撲體育社區

騰訊體育社區的頁面的展現形式更加多樣,有圖片、GIF和視頻。在內容上,除了展示用戶的發帖,還會發起活動來調動用戶的積極性。而發帖的按鈕也更加突出,直接懸浮在頁面之上,更能吸引用戶的關注。除了熱門,還有圈子,用戶可以點擊加號來關注自己喜歡的內容,關注后,相應話題的內容會單獨顯示在關注頁面。

虎撲體育的社區默認進入廣場頁面,左側邊是一個分類導航,將所有模塊的話題集中展示,用戶可以滑動或者點擊具體的模塊到達所要瀏覽的話題,除了體育類,還有搞笑、娛樂類等話題,相比騰訊體育趣味性更高。

九、總結

9.1 SWOT分析

9.2 騰訊體育

騰訊體育作為體育類APP頂尖,擁有各種比賽賽事IP,堅持強媒體渠道,擁有騰訊強大的后臺,不斷挖掘用戶對體育賽事的觀感需求,構筑了用戶觀看體育比賽視頻直播新潮流,并且依托球星,明星及大牌解說等KOL光環,吸引大量粉絲群體的目光。利用其龐大的體育產業布局,可靠渠道等資源,開展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極大的提升品牌形象。

近幾年騰訊體育瘋狂崛起,但是瘋狂的成長也意味著用戶體驗下降,特別是頻繁的廣告和較亂的布局,同時平臺的社區及資訊互動比較冷清,大部分用戶都是沖著比賽直播來的,比賽結束隨即退出,用戶留存率及黏性比較低。

騰訊體育未來可以以比賽直播為跳板,提供多元化有價值的服務,打造良好的用戶體驗進而合理商業變現,騰訊體育的轉播水準在國內屬于頂尖水準。但在用戶維護上,特別是沒有比賽日的時候,還與虎撲體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社區內容更多的是賽事相關的報道,缺少接地氣的、用戶生活相關的話題。所以,騰訊體育最缺少的東西恰恰就是優質的社區。

9.3 虎撲體育

虎撲作為體育資訊平臺資深代表,它獨特的社區文化讓用戶有家的感覺。相比其他競品還是很有優勢的,公司底蘊較為深厚,客戶忠誠度更高。

但對于虎撲體育來說,版權是其最大的問題。因為沒有轉播權,所以只能通過文字直播,與視頻直播帶給用戶的觀賽體驗不可比擬。也因為沒有轉播權,論壇中更多的是圖文相關的內容,NBA相關的視頻極少,如賽事回顧、五佳球和長暫停等。

虎撲在提升體育內容質量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其社區的發展,“社區+體育資訊”的模式構成了其核心競爭力,但是在擁有大量的忠實用戶群體后如何將流量變現成為了虎撲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此外,虎撲在籃球特別是NBA之外的其他體育領域的影響力不足導致其在同業競爭中的優勢被不斷蠶食。

當然,從目前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大背景加上能注入新的雄厚資本使得虎撲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仍然令人期待。

 

本文由 @胡圖圖哎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在線社交網絡核心用戶挖掘與傳播規模預測

編輯導讀:新浪微博作為一個新型的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了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它具有傳播迅速、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但同時對一些不良的社會事件也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文將從六個方面,對其傳播鏈路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摘要:

新浪微博作為21世紀一種新型的社交軟件,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各界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與傳統社交平臺的傳播方式不同,其信息通過用戶交互行為如發布、評論、轉發等形式進行傳播,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傳播迅速且傳播過程具有裂變性等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廣告優化、商品營銷等信息產業的發展,但同時也對危害事件、謠言等傳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引發的問題為互聯網的安全運行帶來了新的挑戰。

本文通過研究30條熱門微博的完整轉發鏈路,挖掘信息擴散主要推動者,量化參與者對信息傳播的影響力,剖析微博熱門信息傳播范式,提出一種基于微博關注關系以及傳染病模型的傳播預測模型,同時展望信息強化效應在傳播規模預測的應用,結合用戶影響力,在線性閾值模型的基礎上著重考慮不同用戶的核心程度,預測單條微博的最終傳播規模。

關鍵詞:微博;社交網絡;核心傳播者;信息擴散;傳染病模型

一、引言

在單條微博傳播網絡中,信息的擴散主要依賴于用戶間的轉發,大多數用戶存在于信息傳播樹較底層次范圍內,微博最終擴散規模通常由極少數用戶決定,這些用戶往往是官方機構、輿論大V或者事件實際參與者,即為核心傳播者。

核心傳播者的識別,可以協助人們快速了解信息傳播過程以及整體傳播趨勢,精準定位信息擴散中的“裂變點”,便于提前對網絡輿情傳播進行有效干預,對于熱點發現、廣告投遞、謠言阻斷、官方辟謠等具有重要意義(1)。

圖1 核心用戶挖掘相關工作

除了核心用戶的識別,傳播規模也是影響微博最終傳播效果的關鍵要素之一。通過對信息傳播規模的預測,可以提早發現信息傳播的最終影響范圍。相關研究集中于信息傳播建模、影響力最大化等方面。其在實際應用中也十分重要,例如企業推廣新產品期間,據此尋找最優營銷策略,實現降低推廣成本的同時提高經濟效益;政府部門則可以用其來衡量謠言等不良信息危害程度,或運用信息在社交網絡里的傳播范式科學有效地發布信息,引導輿論走向,提供決策支撐等(2)。

圖2 傳播規模預測相關工作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主要闡述了以下兩方面工作:

第一,本文通過分析微博網絡中完整的轉發鏈路,定義了核者的識別。

第二,本文通過提取微博網絡中的相關特征,綜合分析對轉發產生影響的因素,考慮到影響轉發因素的用戶影響力以及信息強化效應,以線性閾值模型(LT)、傳染病模型(SEIR)為最初藍本,改進閾值表示方法,實現對于單條微博最終傳播規模的預測。

二、數據分析

2.1 數據介紹

本研究使用數據為30條熱門微博的完整轉發鏈路,全部傳播數據及參與傳播的賬號關系(脫敏),包括用戶轉發時間以及部分轉發用戶的關注。

2.2 轉發層級分析

轉發深度與廣度是信息傳播的重要指標,通過對30條不同類型微博傳播鏈路進行分析,我們有如下發現(附錄Ⅰ):

  • 不同主體類型微博往往具有不同的轉發深度。
  • 對同一事件,不同微博文本對于轉發深度也有不同影響。
  • 轉發深度與最終規模有相對較弱的正相關關系。

2.3 關注結構分析

關注關系是其社交網絡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戶間的關注關系共同構成網絡結構的入度與出度。通過分析88829條用戶關注數據有如下發現(附錄Ⅱ(1)):

  • 有8420人次(10%)關注人數高達993,我們分析提供的數據爬取時最高爬取量為993。
  • 大量用戶關注數在100~200檔位,符合一般邏輯,因為大多數人處理社交事務精力有限。

三、核心用戶挖掘

核心用戶挖掘往往與關鍵節點發現以及影響力最大化等研究結合在一起, Richardson和Domingos等人(3)的研究認為影響最大化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算法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精確識別網絡中某些對于信息擴散最具影響力的節點。

本文核心用戶挖掘的工作主要圍繞一個思想,倆個網絡與四種指標展開。考慮到核心用戶在不同場景下有不同的定義,在信息傳播的情形下,本文使用用戶微博擴散能力、對下級用戶影響程度能力為衡量指標計算核心用戶的核心程度。具體運用PageRank思想,基于微博轉發關系網絡、用戶關注關系網絡,構建微博轉發時間性、用戶轉發影響力,對下級用戶的情緒強弱性影響以及在靜態網絡中的用戶自身位置信息指標決定用戶核心程度。

圖3 核心用戶挖掘解決流程

3.1 baseline:級聯率

級聯率(Cascade Ratio)刻畫了參與信息傳播的用戶通過該條信息影響其粉絲的程度,用戶u轉發了某條微博i的級聯率CR(u,i)可以定義為:

其中S(i)表示該條信息i最終的擴散規模;N(u,i)表示用戶u引起的轉發數量。一般來說,級聯率計算簡易,適用于大規模轉發網絡的核心傳播者發現,局限性在于其對影響力的評估過于簡單,缺乏對轉發網絡鏈路整體性的思考。

3.2 基于轉發關系網絡結構:轉發時間性

微博具有大規模性、噪聲多樣性、快速傳播演化性等新特征(5),面對海量信息覆蓋,用戶存在“快餐式”的信息消費習慣,致使大多數微博的存在壽命十分短暫,因此我們定義擴散速率為另一用戶影響力衡量指標。因此我們用指數衰減函數模擬用戶轉發時間對用戶影響力的貢獻,衰減速率參數設置為11小時。這也符合戈茲等人基于微博分析提出消息影響力衰減服從冪律分布的結論。

其中,ωi,j為用戶i轉發用戶微博對其影響力的貢獻值,ti為用戶i轉發用戶j微博的時刻,tj為用戶j發布或轉發微博的時間。λ為控制衰減速率的參數,設置λ=11h。衰減速率控制參數λ確定(λ>0):

PageRank算法的計算公式:每個網頁的 PR 值不僅僅要考慮被鏈接網頁的數量,還要考慮鏈接到該網頁的網頁質量和重要性的影響。

考慮轉發時間性指標,轉發影響力的計算公式:每個用戶的轉發影響力值不僅僅要考慮其引起轉發的數量,還要考慮引起轉發的用戶的質量和重要性。

其中,influence(j)表示用戶i的轉發影響力,q為為阻尼系數(Damping Factor)且0

轉發影響力的計算中本文使用的基于轉發時間性指標的PageRank算法衡量用戶對于微博轉發的影響力,具體旨在不僅用節點出度值計算貢獻度,還考慮基于邊賦值上由轉發時間性得到的權重。同樣的,考慮到大規模網絡計算的復雜度指標,本文提出第二種衡量轉發時間性的指標:

單位時間引起的轉發量:統計某用ui戶引起轉發的微博的起始轉發時間start_time(ui)與終止轉發時間end_time(ui),及其引起的總轉發量sum(ui),計算轉發速度有:

一定規模轉發時間:取ui引發的所有微博轉發總量的99%分位數記為threshold(ui),轉發量在其下的,一定規模轉發時間記為0,而微博轉發量達到所有微博轉發總量的99%分位數的微博,則統計微博的起始轉發時間start_time(ui)與達到threshold(ui)轉發量的轉發時間threshold_time(ui)計算其一定規模轉發時間為:

指標綜合及規一化:

3.3 基于關注關系網絡結構:用戶自身質量

用戶自身質量指標與用戶在靜態網絡(關注關系網絡)中的位置信息以及對下層用戶的情緒影響決定。

參考PageRank算法的思想(4),利用真實轉發鏈路數據提出一種新的核心傳播者轉發影響力評價指標ZX值,該算法基于社交網絡上信息實際轉發鏈路,能夠相對客觀地反應用戶在單條微博的傳播中對最終規模的影響力,用戶ZX值定義如下:

其中ZX(ui)為參與轉發微博的用戶ui的ZX值;F(ui)為轉發用戶ui微博的用戶集合;O(vj) 為用戶vj的關注用戶數;0

觀察用戶核心度值與引起直接轉發數的相關性,可以發現該指標能夠較好的體現其直接引發的轉發數量,也考慮到對后續轉發的間接推動(附錄Ⅱ(2))。綜合來看,社交網絡往往普遍存在大規模性,因此使用復雜度高的算法難以實現對顯示社交網絡的指標計算,結合用戶自身質量指標衡量手段不一,因此也可以考慮相關中心性算法實現用戶自身質量的量化。

3.4 基于關注關系網絡結構:情緒強弱性

考慮到觀念、情緒等也是可以傳播的,故本文旨在量化情緒的強弱對轉發的促進作用,此處使用《基于情感詞典的情感分析方法》計算用戶情緒強弱性,對于每一個文本都可以得到一個情感分值,以情感分值的正負性表示情感極性,大于0為積極情緒,小于0反之,絕對值越大情緒越強烈。

基于情感詞典的情感分析方法主要思路:

  • 對文本進行分詞,找出文本中的情感詞、否定詞以及程度副詞;
  • 判斷每個情感詞之前是否存在否定詞及程度副詞,將其與情感詞分為文本中的一個組;
  • 如果情感詞前有否定詞則將情感詞的情感權值乘以-1,如果有程度副詞就乘以程度副詞的程度值;
  • 加和所有組的得分,積極情緒得分大于0、消極情緒得分小于0,絕對值越大情緒越強。

圖4 情緒強弱性判定結果

一個轉發用戶的情緒影響指標由其對下層用戶的情緒強弱性值決定,使用上述算法,以單條微博涉及用戶為范圍計算用戶情緒影響指標,并做歸一化處理。

用戶自身質量指標是位置信息與情緒影響的線性相加,有:

其中,a1、a2分別為用戶自身質量計算中位置信息因素與情緒影響因素所占比重,設為0.8、0.2。

3.5 指標集成

對于高復雜度算法算法:在基于社交網絡的信息傳播過程中:

  • 轉發影響力:體現被轉發用戶信息傳播能力在話題內的信息傳播廣度。
  • 用戶自身質量:體現用戶信息傳播能力影響用戶的強度。

因此本文將這兩個度量指標通過線性融合計算用戶在話題內的信息傳播能力大小。

其中,θ1為核心用戶計算中用戶轉發影響力所占比重,θ2為用戶自身質量所占比重;如設置θ1=θ2=0.5,表示認為用戶轉發影響力、用戶自身質量對核心用戶挖掘同等重要。該算法以社交網絡理論為基礎,結合 PageRank 算法,既考慮微博信息轉發網絡特征,充分結合用戶轉發行為的時間特征,又結合用戶情緒傳遞性考慮微博用戶的質量屬性特征,具體體現于對信息擴散的推動、對下級用戶的影響強度。

整體上看,能夠較好地反映核心用戶的綜合影響力。對于低復雜度算法算法:綜合考慮影響用戶核心程度的各種指標,本文提出一種結合關注關系、轉發鏈路以及擴散速率的核心用戶挖掘算法,對于不同的微博類型,可針對性對NZX值以及final-rank進行賦權,針對娛樂性新聞WNZX,Wfinal-rank可分別設置為0.8,0.2;針對政治性新聞,由于其穿透性更強,轉發深度更深,WNZX,Wfinal-rank可分別設置為0.5,0.5。綜上定義核心度計算公式為:

四、傳播規模預測

在微博網絡中,用戶之間是通過“關注-被關注”聯系在一起的,每一個用戶都可以關注其他用戶,關系網絡可以看作是一個有向圖。

4.1 結構化與非結構化傳播

經典的傳播理論認為信息的傳播可以分為“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隨著社會網絡分析(SNA)方法不斷地發展,對于信息傳播規模的預測出現了過度“結構”化現象(6),即過分強調網絡結構,忽略的信息傳播的宏觀性。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對最終傳播規模有著重要影響,夸大其網絡結構的作用,往往有悖實際情況。

微博的出現讓“非結構化傳播”和“結構化傳播”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如微博信息擴散途徑并不完全依賴于關注關系,還包括熱門推薦、熱搜榜單等都有可能是微博轉發源(附錄Ⅲ(1))。

圖5 結構化、非結構化轉發示意圖結果

圖6 不同網絡結構化轉發在對應轉發深度中比重

4.2 非結構化傳播預測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本次競賽提供的30條熱門微博的轉發數據不嚴格或者很少嚴格依據網絡關注關系結構,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傳染病模型的非結構化的轉發預測方法,該方法依賴于轉發規模隨時間的變化數據學習參數,圖為30條微博轉發規模的變化曲線,時間步長為一個小時。

圖7 30條微博轉發數隨時間變化情況

SIRE模型定義:基于研究傳染病傳播的艙室(SIR)模型的基礎上增加非結構化轉發行為。

  • 當用戶參與單條微博信息的轉發之后,基本不會再次轉發,成為 “免疫用戶”。
  • 信息傳播不全依賴于網絡關系(關注關系網絡),增加“外來用戶”。
  • 結合微博特性的傳播預測模型:SIRE(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External)模型。

圖8 SIRE模型示意圖

在實際的微博傳播過程中,比如某用戶發布一條微博,最先被該用戶的粉絲看到,并可能引起轉發行為。當用戶轉發過這條微博之后,基本不會再次進行轉發,從而成為這條微博的“免疫用戶”。由于微博內容在網絡中進行傳播,也存在著不是微博用戶的粉絲而進行的轉發行為,即非結構化轉發。因此,本文在基于研究sir傳染病傳播模型的基礎上增加非結構化轉發用戶,即“外來用戶”,提出滿足微博特性的傳播預測模型,定義為SIRE模型。

該模型滿足以下假設:

  1. 假設1:用戶發布或者轉發用戶的狀態為感染用戶,其直接粉絲的狀態為易感染用戶。
  2. 假設2:微博用戶從易感染用戶成為感染用戶的概率為β。
  3. 假設3:用戶從感染轉態成為免疫狀態的概率為α。
  4. 假設4:沒有關注這些感染用戶的狀態為外來用戶。此類用戶自主閱讀微博并轉發的概率為γ。

當給定某條微博,t時刻,在SIRE模型中:

  • S(t)表示t時刻易感染用戶的數量,該部分人群可能會進行轉發;
  • I(t)表示已轉發改微博的用戶,并且具有傳播力的人群;
  • R(t)表示免疫用戶R的數量,該類用戶表示t時刻不會再轉發該微博的用戶人數。

具體微分方程表達如下:

  • 假設從t時刻起,單位時間內一個感染用戶可能傳播的易感染用戶為S(t),轉發傳播的概率值為β,因此單位時間內變化的易染人群為β*S(t)*I(t)。(2)t時刻,單位時間內增加的免疫用戶的數量為aI(t)。
  • t時刻,單位時間內外來用戶轉發該微博的概率為γ,由外來用戶轉化為感染用戶的數量為rE(t)。
  • 易感的減少量減去轉化為免疫的用戶加上外來用戶轉發量為此時的感染數量。

設置微博發布時刻為初始狀態狀態,即t0,此時只有發布用戶為感染用戶,粉絲為易感染用戶,即t=t0,I(t0)=1,E(t0)=0,S(t0)=N,N為微博發布者的粉絲數,可通過博文追溯得到。其中,參數β,α,γ,ϖ,設置β,ϖ為時域衰減,以符合實際傳播情況,其值采用馬爾科夫蒙特卡洛方法求解,確定最優值。

圖為#中國女排衛冕世界杯冠軍#與# 視覺中國#轉發預測擬合效果。

圖9 擬合效果

五、結構化預測方法的展望與想法

5.1 轉發行為影響因素提取

微博信息傳播的主體機制就是轉發行為,能對微博轉發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對用戶最終轉發與否的貢獻值也并不相同,我們提出用戶核心度、信息強化效應為用戶轉發的影響因素。

5.1.1 用戶影響力

用戶核心度表達了用戶在社交網絡結構中的重要程度,具體體現于一個人的行為引起其他人的行為改變的能力。現存眾多基于網絡結構的節點影響力計算方法(7),如K核中心性(K-shell)、介數中心性(Betweenness)等。Sergey Brin和Lawrence Page(8)提出的經典的網頁排序算法PageRank值,Cataldi等人(9)考慮到微博等社交網絡的連邊關系與網頁中的連接的相似性,將PageRank算法應用于社交網絡中影響力節點的判斷并可以較好展現網絡中的用戶核心程度,因此本文使用PageRank值作為節點影響力評價指標(附錄Ⅲ(2))。

5.1.2 信息強化效應

在社交網絡中,因為用戶間存在趨同性,某些行為也具有類似信息的傳播效果,例如同齡人的飲食行為(10),微博用戶的轉發行為等。我們對30條熱門微博8萬多用戶參與的114856次轉發行為分析時有如下發現(附錄Ⅲ(3))。

  • 有68340次轉發(59%),其用戶的關注列表中并沒有參與該條微博轉發的用戶,可能轉自推薦或者熱搜,這也是微博信息傳播的非結構化體現。
  • 存在23843次轉發,其參與者的關注列表中有一位參與該條信息轉發的用戶。
  • 有22673次轉發受到2次及以上激活,社會強化效應不可忽視。

5.2 基于強化效應預測模型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微博關注關系、用戶影響力以及信息強化效應的傳播規模預測模型,該模型在線性閾值模型(LT)(11)的基礎上著重考慮不同用戶影響力。該模型分為兩個部分,啟動部分及后續傳播部分。啟動部分考慮根微博用戶u對粉絲集合fans(u)的影響力PR(u),用戶v轉發閾值設置為0到該粉絲所有關注用戶(Fv)PR值之和間的隨機數,即γv∈[0,sum(PR(Fv))],若PR(u)>γv,則用戶v不轉發;若PR(u)≤γv,則用戶v轉發。后續傳播部分因為信息的冗余所以存在強化效應,對用戶的總影響力Influce(v)計算如下:

用戶v轉發閾值設置為0到該粉絲所有關注用戶(Fv)PR值之和間的隨機數,與LR模型不同,當v所關注用戶近90%都轉發了該微博,則用戶v必參與轉發。

循環上述算法二直至不再增加轉發節點,可以得到基于關注關系結構的轉發規模Net_Scale。結合上文對8萬多用戶的轉發行為分析,59%的用戶的轉發不依賴于關注關系,所以有最終傳播規模:

5.3 基于鏈路預測模型

分析本次比賽提供的數據之后,本文將微博信息轉發預測問題轉化為鏈路預測問題。鏈路預測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推測網絡節點之間存在鏈路的概率。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轉發關系的微博傳播網絡中的鏈路預測問題(附錄Ⅳ(1))。

本文采用轉發數據對不同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將數據及按照0.85:0.15的比例切分訓練集和測試集。分別嘗試Adamic-Adar,Jaccard Coefficient, Preferential Attachment, Node2vec, 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s等鏈路預測方法,衡量鏈路預測算法精度的指標主要有AUC和Precision,其中AUC從整體上衡量算法的精確度,Precision只考慮排在前L位的邊是否預測準確。仿真結果發現Node2vec, 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s, Spectral Clustering 在ROC得分和PR得分上要優于Adamic-Adar,Jaccard Coefficient, Preferential Attachment(詳見附錄Ⅳ(2))。

六、結論與展望

本文分析了新浪微博30條熱門信息轉發鏈路,提出了對于真實傳播網絡的核心傳播者發現算法,該算法綜合考慮用戶直接帶來的轉發量,以及對信息后續傳播的影響,提出用戶核心度,轉發速率指標,從時間、空間角度量化用戶貢獻值,實現單條微博轉發中用戶重要程度排名。

本文還深入分析了轉發鏈路與最終傳播規模的內在關系,提出了一種基于SIRE的傳播規模預測模型,此外,想法拓展中提出一種基于影響力的轉發閾值模型,該模型分為啟動部分和后續傳播部分,綜合考慮了用戶在網絡結構中的影響力以及社會行為強化效應,通過仿真計算的方法預測傳播規模,最后嘗試了幾種鏈路預測算法用于信息傳播模型研究。社交網絡上的信息傳播機制相對復雜,其一定的傳播機理附近存在大量的隨機性與不確定性,受限于用戶的興趣愛好、轉發習慣、甚至情緒的影響。

單從結構上、宏觀上都無法準確描述其具體傳播范式。實現真實準確的轉發規模預測,即要考慮結構上的“內部影響”,也要考慮宏觀層面的“外部影響”,以及結合用戶習慣與博文屬性等等因素。只考慮信息傳播鏈路、用戶網絡結構等特征無法實現對于真實熱門信息的全面挖掘。用戶探索是發現社交信息傳播模式的核心,新浪微博擁有海量用戶,來自社會的各個層面,用節點代表用戶,用連邊代表關系是理想化的拓撲模型,方便計算卻難以精準進行人群畫像,從而忽略眾多信息。

此外,本文對于信息強化效應的量化還有待提高,可在大規模社交網絡上使用多種傳播模型做多次信息傳播仿真,這也是下一步的工作。

尋找信息傳播可計算的基因遠遠不是幾萬行數據、幾千行代碼可以實現的,不確定的時代給計算傳播學更多機遇與挑戰,在線社交網絡為信息傳播研究帶來極好的契機,推薦系統與社交關系改變了用戶接受信息的方式,社交媒體與輿論大v創造了用戶的信息環境,探索社交網絡信息傳播本質對大型社會網絡研究將是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Fan L, Lu Z, Wu W, Thuraisingham B, Ma H, Bi Y, editors. Least Cost Rumor Blocking in Social Network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2013.

2. Liu D, Jing Y, Zhao J, Wang W, Song G. A Fast and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Mining Top-k Nodes in Complex Network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7(1):43330.

3. Richardson M, Domingos P, editors. Mining knowledge-sharing sites for viral marketing.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2002.

4.  宮秀文,張佩云.基于PageRank的社交網絡影響最大化傳播模型與算法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3,40(S1):136-140.

5.  丁兆云,賈焰,周斌.微博數據挖掘研究綜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51(04):691-706.

6.  許小可.社交網絡上的計算傳播學[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3.

7.  任曉龍,呂琳媛.網絡重要節點排序方法綜述[J].科學通報,2014,59(13):1175-1197.

8.  Page L, Brin S, Motwani R, et al. The PageRank citation ranking: Bring order to the Web.

Stanford University Technical Report SIDL-WP-1999-0120, 1999.

9.  Cataldi M, Caro L D, Schifanella C. Emerging topic detection on Twitter based on

temporal and social terms evaluation[C]. In MDMKDD’10, 2010: 4-13.

10. 許小可.社交網絡上的計算傳播學[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164-199.

11.  Granovetter M.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78;83(6):1420-43

附錄Ⅰ

注:圖示為30條微博轉發趨勢情況,橫、縱坐標分別為轉發深度、參與轉發的用戶總數。

我們發現公共關注事件,例如“龐氏青年水氫車”,“女排奪冠”等話題,其往往能引起群體的憤怒或喜悅,信息穿透性更強,擴散范圍更廣泛,平均轉發深度高達20;興趣導向事件,例如“AI換臉”,“姐姐來了”,“易烊千璽”等文娛微博,符合部分用戶的興趣,轉發深度較低,擴散范圍較為集中,轉發深度均值為5~6左右。針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文本描述,例如“德云社弟子眾籌百萬”事件,存在不同的擴散深度與傳播規模,其受限于博文新穎性、發布用戶關鍵性,其中博文能直接引起“大眾情緒”的轉發深度高達24。

注:通過對30條各類型微博的轉發深度分析得知,微博的最終傳播規模與轉發深度存在正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339518;去除轉發深度24,規模2729與轉發深度5,規模8356的離群點后相關系數高達0.66。附錄Ⅱ(1)

注:圖示為剔除關注數量高于993的用戶后剩余用戶關注數分布,大部分用戶關注數100~200檔.(2)

注:圖示為NZX值與節點引發轉發數之間的關系,橫、縱坐標分別為節點直接引發的轉發數、原始NZX值整數擴樣。(3)

注:刪除根微博用戶,觀察剩余用戶NZX值與引起的轉發量之間的關系,其整體上體現線性關系。圖示的離群點用戶,其引起的直接轉發數不多但其中存在“裂變點”,故NZX值較大。附錄Ⅲ(1)

注:推薦系統的發展使信息推薦更加符合用戶的興趣,精準投遞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極大促成了用戶面向非關注結構的轉發行為;快節奏的生活壓縮人們在社交網絡上消耗的時間,部分用戶為了信息獲取的高效性、及時性、全面性往往格外關注熱搜榜單,加之熱搜的形成源自用戶的普遍關注,也促成了用戶面向非關注結構的轉發行為。(2)

注:其中PR(ui)為用戶ui的PageRank值;F(ui)為用戶ui的粉絲集合; O(vj)為用戶 vj關注的用戶數; d為阻尼系數(Damping Factor),0

注:圖為參與轉發的用戶的關注列表中,同時參與該微博轉發的用戶數(被激活的次數),社會行為強化效應的存在已被證實且強化效果并不呈線性增加,如存在一位與用戶直接相連的肥胖好友(一度好友),用戶的肥胖風險將增加45%,對于二度好友增加20%,三度好友增加10%;對于轉發行為的強化效應定量化表示仍是下一步的工作。附錄Ⅳ(1)

注:左圖所示,用戶B轉發了A的微博,即形成一條有向連邊。用Gmsg=(Vmsg′Emsg)表示,其中Vmsg′={v1,v2,…vn}⊆Vuser是微博信息msg在Gmsg上傳播過程所覆蓋的用戶集合,Emsg={eij|1≤i≤m,1≤j≤m}⊆Euser,eij=1表示信息msg從用戶vi傳播到了用戶vj,否則eij=0。

右圖描述信息msg在傳播網絡中的鏈路預測問題,微博傳播網絡中的鏈路預測是預測用戶采取轉發行為的概率,當預測的轉發概率大于設定的閾值時,會認為用戶轉發微博內容。(2)表1 鏈路預測方法比較

注:可以看出Node2vec, Variational Graph Auto-Encoders, Spectral Clustering 在ROC得分和PR得分上要優于Adamic-Adar,Jaccard Coefficient, Preferential Attachment。附錄Ⅴ

注:出道即巔峰型擴散網絡,此類微博壽命較短,用戶受興趣導向轉發,影響力相對較小。

注:二次再爆發型擴散網絡,此類博文通過知名博主轉發后會再次引發擴散“裂變”。

注:熱度漸衰減型網絡,此類微博受眾用戶廣泛,信息滲透力強,往往能激發用戶較為強烈的情緒或共鳴,壽命較長。

 

本文由 @數據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產品體驗報告 | 網易云音樂:社區的堅守和再探索

編輯導讀:愛聽音樂的人,手機里都會有幾個音樂APP,網易云就是其中之一。相比于其他音樂APP,網易云音樂的社區優勢明顯,然而在其他幾大平臺的版權圍堵下,如何保有其特色并持續發展成為難題。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對網易云音樂展開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近幾年來,網易云音樂的泛娛樂化轉型已經有所成效,然而,面對其他幾大平臺的版權圍堵,在資源整合逐漸成為主導因素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同類產品的設計趨于同質化。

網易云音樂如何繼續保持一個獨特的產品形象,保持其已有的社區優勢,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這里,我用這篇萬字長文深入分析網易云音樂的現狀和未來,并對當前版本給出我的優化建議。

一、概述

1.1 體驗環境

產品版本:網易云音樂 7.3.25

設備型號:iQOO Neo 855

系統環境:Android 10.0

1.2 產品拆解

我把網易云音樂的業務拆解為音樂、社區、推薦和搜索、個人中心、視頻和直播這幾大類,其中音樂和社區為核心業務。

二、市場分析

2.1 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

文藝青年,似乎是一群在各個時代都不曾緘默的人,從古時書繪落霞與秋水的天才少年,到近代以筆為槍的勇士,他們永遠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如今的互聯網世界,將文藝青年的范圍擴大了,每個人的情緒都可以更容易的得到共鳴,在一天中的某個時刻,網絡上某個安靜的角落里,我們想要向陌生人表達自己,這個時候,我們都是文藝青年。

但是,互聯網的世界也很喧鬧,想要找到這樣的角落并不容易,或許音樂是一個方法。

這是網易云音樂的圖標,近看像是一個老式唱片機,用一種具有文藝的方式代表了產品的核心業務:音樂;遠看則像是一個‘@’符號,是互聯網中呼喚他人的一種方式,有人說,這就象征著產品的另一主打業務:社區。

preview

在網易云音樂上線的初期,其市場定位就是瞄準愛音樂的文藝青年,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格調的音樂社區。隨著產品發展,在2017年新slogan“音樂的力量”推出后,該產品的目標用戶逐漸轉向全體年輕人,但是產品的核心業務從未改變,即:音樂+社區。

2.2 競品選擇

目前,國內移動音樂領域活躍用戶數量最高的三款音樂APP為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第四則為網易云音樂,如下圖(來自易觀千帆)。

前三款應用的目標用戶均包含年輕人,并都可以給用戶提供音樂和社區兩項服務,與網易云音樂重合;在用戶的使用場景上,總體來講,大多數用戶都是需要音樂服務時會打開這四款產品。所以本文的競品選擇為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

2.3 業務分布

我用以下表格描述這四款產品的業務分布。

preview

從上表可以看出,四個產品的核心業務都是音樂,其中的播放器、音樂分類和推薦等為該類APP的基礎服務。在這類業務的對比上,播放器的設計各有風格,音樂的推薦和分類更多的是看推薦算法的能力和歌曲的版權占有率,而這兩件事難以從產品界面直觀的體驗到,需要進一步對用戶進行深度調研。

對于社區這一業務,網易云音樂可能是四款產品中最看重的。網易云音樂這個名字最先被大家熟知就是因為歌曲的評論區,從那時就可以看出這個產品強烈的社區屬性,到現在,除了高活躍度的評論區外,它還推出了Mlog、云圈等氛圍良好的個性社區。對于其他三款產品,酷狗音樂和qq音樂均有類似討論圈子的社區,qq音樂的社區以追星為核心,偏向粉絲驅動,酷狗的圈子分類則更大眾化,相對來說QQ音樂更加看重社區。酷我音樂的社區屬性最弱,幾乎只有歌曲的評論區可以與他人進行內容互動。

視頻業務四款產品均有涉及,界面也都是下滑自動播放的推薦流,不同的是分類方法,其中QQ音樂的分類更突出音樂屬性,如音樂現場、mv、翻唱等;網易云的分類則非常個性化,分類欄會根據用戶最近的音樂習慣實時變化;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的分類則相對大眾化,以舞蹈、搞笑、兒童等為主。

直播業務是酷狗和酷我的第二核心業務,他們將直播板塊置于主頁的第一級分類中,直播分類也很大眾化,表現了這兩個產品的用戶下沉屬性,與其他兩款產品區別較大。

在商業化方面,四個產品的服務非常相似,我只討論一下商城的區別:網易云的商城比較特殊,一是商品內容更加廣泛,不像其他產品只局限于音樂周邊,二是其具有云貝積分系統,用戶可使用積分對購買打折;酷我音樂的商城可以直接開啟淘寶頁面,方便用戶購買;qq音樂則不具有商城這項服務。

除了以上幾個業務以外,如聽書電臺、個人中心等也都是四個產品的標配,但都不是核心業務。

2.4 發展歷程

我用以下兩個表列出網易云音樂及其競品在發展歷程中經歷的重要事件。

preview

從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網易云音樂起步晚,發布時其他三個平臺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用戶基礎,但網易云音樂在一經發布就成長迅速,靠的是14年的2.0版本就具備的三點:

  1. 評論、點贊等社交功能,營造了社區氛圍
  2. 推薦算法,給用戶個性化服務
  3. 對小眾音樂和獨立音樂人的支持

這些在當時是其他音樂平臺不具有的,可以說網易云靠著優秀的產品設計和推薦算法殺出了自己的天地。

網易云2.0版本的評論區

一直到2017年,4.0版本推出,網易云開始向泛娛樂內容社區轉型,相繼推出視頻、直播等業務,產品規模繼續增長。面對競爭對手的“版權攻擊“,網易云繼續通過扶持獨立音樂人的方式,保持自己樂庫的數量,用大量的獨立作品彌補版權缺少問題。但是,未來的版權爭奪仍不樂觀,同時對手們也在打造社區文化,網易云在日漸復雜的業務下,必須牢牢把握住社區優勢,保證內容質量和產品的格調,對Mlog、視頻等社區內容創者也要進行扶持和造星運動,同時對歌曲評論區做出改變,給用戶和其他產品不同的新感覺,想辦法刺激只有音樂需求的用戶進行社交等。

QQ音樂則更像是一個“富人家的孩子“,一出生就靠QQ引流積累大量用戶,商業化的速度也非常快,一直到網易云這匹黑馬殺出,才開始著手做出改變。在網易云火了以后,QQ音樂雖然沒有立刻推出評論區等社區模塊,但也具有”歌曲彈幕“功能,在歌曲播放時彈幕會一條條彈出,交互感很強,同樣屬于社區分享。但在我的回憶中,那些彈幕的內容質量普遍很低,看起來也很娛樂化,完全沒有網易云評論區的文藝感。

后來,QQ音樂手握大量版權,重新建立了優勢。雖說如此,QQ音樂也不是全靠引流和歌曲版權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它的產品設計始終保持以音樂為核心,幾乎所有的服務都是音樂的輔助,這點從它的視頻分類就能看出,社區討論也以歌星為主題構建小組,沒有推出電商業務,給人一種統一感,打開這款產品,用戶獲得的全都是音樂服務。

QQ音樂的彈幕

酷狗音樂是發展起步最早,也是現在用戶數量最多的一個音樂產品,早在2012年,它就開啟了直播業務,而在2015年又新增了K歌業務,將其打造成了一個音樂+娛樂的平臺。酷狗音樂的發展目標在初期就很明確,即通過娛樂業務,進行用戶下沉。事實證明它做的很成功,在2017年和進入騰訊旗下獲得版權優勢后,靠著之前成功積累的用戶和產品的娛樂性,酷狗音樂逐漸坐穩了國內音樂APP的頭把交椅。對于酷狗,未來的道路也很明確,繼續保持娛樂性,繼續造星,并保持大眾化的產品格調。

酷我音樂想走的路線和酷狗相似,只不過改變的速度更慢,和酷狗同時間推出K歌業務后,一直到2018年才推出直播、短視頻等業務。但是它同樣靠著商業運作獲得大量版權,保證了發展的根基。酷我音樂是四個產品中唯一沒有發展社區的,這使得這款產品的業務分布非常簡潔,對于只想聽歌的用戶是一種吸引。從酷我的發展歷程以及熱榜內容、直播分類等,能看出它的用戶下沉力度也很大,但在娛樂性上還是稍遜酷狗,比如首頁的一級分類中只有直播一項娛樂業務,而且功能簡單,讓人感覺“玩“不起來。未來,酷我音樂如何在增加娛樂性的同時保持產品的簡潔性,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2.5 數據分析

從以下兩圖可以看出四款產品如今的市場占有情況。

2020年2月活躍人數,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活躍人數一年內的趨勢,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根據2020年2月的最新數據,酷狗音樂和QQ音樂活躍人數是另外兩個產品的兩倍以上。根據第二張圖可以看出,這樣的市場形勢已經維持已久,想要打破僵局,網易云音樂首先要超過酷我音樂。我認為酷我音樂相較網易云音樂的優勢只有兩個,即產品的簡潔性和歌曲版權,其社區的匱乏導致用戶黏度并不高。

網易云音樂不需要用戶下沉,只要進一步改善產品的交互設計,簡化甚至去掉一些邊緣的服務,同時尋找更多的音樂資本和明星合作,憑借其高用戶粘性的社區,就有希望超過酷我音樂。對于酷狗音樂,其用戶下沉成功,已經占據了雄厚的用戶基礎,其用戶群體也難以被網易云的文藝范吸引,短期內難以接近,可以嘗試合作等商業運作。

更詳細的產品使用數據如下:

從表中可以看出,網易云音樂的用戶每天打開產品的次數和每月使用產品的天數都是最高,這與網易云音樂的社區氛圍有關,因為社區內容優質,用戶除了聽音樂外享受其他內容消費。

對于新用戶的次月留存率,網易云則最低,第一與網易云整體的調性有關,很多網民對網易云的充滿文藝性的評論區并不感冒,甚至會引起反感和吐槽;第二點也說明網易云雖然社區內容好,但普通用戶之間點對點的社交欠缺,用戶黏度仍有發展空間,這一點的解決建議我將在后文詳細闡述。于此同時,網易云的活躍人數環比反而表現優秀,留存率低但活躍人數卻上升,說明了老用戶的忠誠度很高,原因依舊是網易云的產品調性,所以這對網易云是優勢也是劣勢。

對于行業獨占率,我認為與歌曲版權率相關性很大,當用戶只能安裝一個音樂APP的時候,往往就會忽視產品設計,只考慮歌曲版權最多的那個。很多網易云的忠實用戶會安裝多個音樂APP,因為他們既想多聽歌,也放不下網易云的社區,所以造成網易云的獨占率低。

另外,酷我音樂的次月留存率遠高于其他,這可能與用戶的需求的變化有關,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各類APP盡量簡化,每個APP各司其職,而酷我音樂就抓住了這點。

而QQ音樂在人均啟動次數、使用時長等指標都為最低,卻擁有超高的活躍人數,說明其用戶基數大,抓住了很多甚至平時不愛聽歌的用戶,除了得益與其他平臺的引流效應,還歸因于其音樂核心化的業務分布,使得很多認為“手機里至少得有一個音樂APP”的普通用戶和追星一族,愿意選擇QQ音樂。

2.6 總結

總體來說,這四款產品的定位都非常清晰,各自的優缺點也比較明顯,網易云的優缺點和機遇如下:

首先,網易云音樂在自己的優勢方面領先其他競品很多,一是已經打造完成的社區氛圍,帶來的是高粘性的用戶群體;二是由產品的設計和內容所形成的文藝范,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三是大量優秀的獨立音樂人和UGC作者帶來的豐富的原創內容,四是產品目前新增的娛樂功能,已經擴大了用戶邊界。

在劣勢方面,首先無法回避的是歌曲的版權問題,只能通過原創內容和商業合作彌補,第二就是產品的調性并不適合大多數網民,第三是在泛娛樂化的同時,過多的功能讓產品變重,失去了部分只有音樂需求的用戶。最后,從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網易云音樂面臨著競品的同質化危機,當同類產品越來越相似時,歌曲版權這種硬性優勢則會越加明顯,所以在版權沒有奪回優勢之前,網易云音樂的功能設計必須有意與競品產生區別。

未來的機遇仍有很多,首先就是對UGC社區內容的進一步精進,可以改進對內容的審核方法等,有利與進一步提升社區氛圍,而社區氛圍可以幫助促進用戶之間的社交關系。然后就是對產品功能設計的改善,基于我上文提到的避免與競品同質化,又考慮到網易云的年輕用戶占比大,可以突出產品功能的個性化設計。

其次,從發展歷程可以得出,現在的網易云音樂在用戶增長上已經進入成熟期,應該更多的考慮盈利方法。

在這方面,從運營上,可以考慮對獨占的優秀音樂人進行造星計劃,帶來的好處有兩方面:

  1. 可以自己制造版權優勢。
  2. 可以組織線下活動,拓展O2O業務實現盈利;

從產品上,利用用戶忠誠度高的特性,可以更容易的轉化為盈利,但是需要設置專門的機制。有關功能迭代的方案我將在后文中進行闡述。

三、用戶分析

3.1 用戶角色地圖

我總結的網易云音樂角色地圖如下。

3.2 用戶畫像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網易云音樂用戶的性別、年齡和城市的比例如下。

preview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性別上,女用戶的占比略多一點,整體來講產品對用戶性別沒有太大差別;從年齡來看,24歲以下的用戶占到百分之42,遠高于其他年齡段,而15歲以下的同學持有手機的概率較小,說明網易云音樂的相當一部分用戶集中在高中生和大學生中,在地域分布上,一二線的用戶占比大約百分之60。

根據以上分析,我構造出以下五個典型用戶的用戶畫像,可基本覆蓋網易云的所有用戶類型。

preview

四、用戶調研

4.1 調研目的

在市場分析中,我說過網易云的機遇包括:社區氛圍對社交的促進、功能設計的繼續改善和老用戶易于轉化為盈利。

以此為基礎,為了找到網易云音樂當前版本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迭代的可能方向,根據上文的產品結構圖和用戶畫像,我從整體使用情況、音樂服務、社區、社交、其他娛樂、消費情況這幾大方面對用戶進行了深度調研。我找到了6名資深用戶,期望能從與他們的交流中感受到網易云在老用戶心中的角色,以及他們對這款產品的期待和意見。本節的最終結果為后文的功能迭代方案服務。

4.2 調研結果

4.3 調研總結

4.3.1 基本使用情況

總體而言,我選擇的這幾位用戶都是使用網易云超過2年的資深用戶,他們大多在用戶畫像中偏向用戶A和用戶D的類型,以消費音樂和評論區的內容為主,偶爾會消費其他內容,是網易云用戶中最多的用戶群體。他們都習慣晚上使用網易云,且手機中都裝有其他音樂APP,以QQ音樂為主。對于網易云的意見,則包括了歌詞鎖屏不能常亮、播放器的界面設計、評論區的內容質量和版權少等各方面問題。

這部分的信息闡述了整個調研背景,反應的問題主要涉及到功能設計之外。

4.3.2 音樂服務

音樂服務是網易云的核心。這里列出結果總結:發現新音樂方面,可以看到每個人區別都很大,每日推薦、搜索和歌單的使用率相對較高;電臺服務很少有人使用;因為如今網絡完善,愿意下載歌曲的人也相對較少;所有人都會在聽歌時單曲循環;對于曲風,有三個用戶表示沒有特別喜好,其他用戶則明確表示了喜歡的曲風;當發現歌曲沒有版權時,四位用戶選擇直接更換APP,剩下兩個會嘗試尋找翻唱,這得益于網易云獨立音樂人提供的資源;所有調查對象都創建過歌單;對于心動模式大家的喜愛程度則差別很大。

每個人發現音樂的方式不同體現了網易云個性化推薦的多樣性。另一個區別較大的是曲風喜好,網易云中包含了各種音樂口味的用戶,為了強調社交性,可以考慮在用戶資料模塊為用戶提供音樂畫像功能,成為用戶的個人標簽。此外,還可以給用戶提供手動設置推薦偏好的功能,提供曲風、語種等選項,幫助系統為新用戶做個性化推薦。歌單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功能,所有人都擁有原創歌單,可以在歌單的歌曲列表為單曲新增個性化標簽,歌單作者可挑選單曲輸入20字以內的標簽,突出作者對于該歌單的原創性。

4.3.3 社交

所有用戶都表示會在聽歌時打開評論區,但是很少人會與評論區的其他人交流,只以瀏覽為主。大多數用戶表示會在其他平臺分享內容,但認為網易云中因為沒有粉絲,所有發表沒有意義。除此之外,相當一部分用戶有過想要發表內容卻放棄的經歷,原因有怕和人起爭執、太矯情等。

對于音樂回憶,首先大多用戶表示自己會把音樂和旅游等生活場景聯系起來,其次,用戶表示會聽到某首歌想起自己的某段經歷。

對于陌生人的私聊,有四個用戶表示會簡單的回復。所有的用戶都沒有在網易云上交到新朋友,也沒用過唱聊等社交功能。大多數用戶會擔心發布內容被熟人認出。對于功能“一起聽”,很多人表示沒有見過,大多用戶表示有沒有和陌生人嘗試這個功能的欲望,這是一個熟人之間使用的功能。

網易云有豐富的內容社區,但根據采訪結果可以看到,在動態廣場中,當關注者近期無作品發布時,動態中的內容就會相對缺乏。為了加強關注者和粉絲的關系,考慮到聽歌排行和喜歡的歌曲是可設置的公開內容,我建議在發現頁中新增朋友收藏歌曲推薦,以歌單形式展示。

“一起聽”推出后,很多用戶都表示在網易云內沒有見過該功能,因為該功能在歌曲分享功能的內部,而“一起聽”功能實際上有別于單曲分享,更強調一種邀請的動作,我建議將該功能的入口提高一級,直接位于播放器界面,分享按鈕的左側。

此外,根據調研,網易云仍然需要激勵用戶輸出,對于本來想要發表內容卻放棄的情況,網易云新出的交互功能“抱抱”已經是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而對于怕被熟人認出的情況,可以增加匿名發表功能。由于用戶表示容易將音樂與場景聯系,為了讓用戶產生共鳴,可以增加新的社交模塊:音樂地圖,用戶輸入某個城市的某個場景和當時聽過的音樂,形成自己的獨家音樂地圖,增強用戶對網易云的依賴性,并提供社交功能。

4.3.4 社區

用戶首先在評論區發布內容的積極性不高。除了評論區外,網易云的內容社區以mlog、云圈和視頻為核心,對于mlog,調查對象普遍沒有發表過,會經常瀏覽mlog的人數也較少。一部分人感覺mlog更像抖音,另一部分則對這個模塊的感覺非常模糊,無法形容。沒有人愿意將其他平臺的內容同步到mlog,一個重要原因是內容形式有很大出入,其次就是覺得這里沒人看。

Mlog目前的推送形式是圖文和短視頻的混合形式,其界面看起來有些混亂。我對Mlog推薦卡片的設計進行簡化,并在圖文卡片右上角新增一個圖標,用以區分視頻卡片。

4.3.5 其他娛樂和付費

對于其他娛樂,我采訪的幾位用戶中,除了少數會瀏覽視頻外,幾乎不會進入直播和聽術等模塊,而這幾個模塊作為衍生業務,在功能設計上只有商業化方向可以改善。

用戶的付費情況如下:有四位用戶開通過黑膠vip;沒有用戶購買過音樂包;幾乎所有用戶都購買過數字專輯;有一位用戶購買過活動門票;電商模塊幾乎沒有用戶使用;聽書和主播無用戶消費;在其他音樂APP上的消費集中在QQ音樂的專輯消費。

首先,如何保持用戶續費黑膠vip是個問題,在競品分析中我提到,可以利用老用戶進行盈利,可以推出與用戶等級掛鉤的等級優惠特權。而對于從沒開通過VIP的用戶,可以對VIP用戶開展分享好友免費續費的活動,以VIP用戶和被邀請人雙方互惠的方式擴展VIP用戶規模。

五、產品優化方案

5.1 優化目標

總的目標可分為兩個:1.提高新用戶的次月留存率。2.促進產品商業化。

第一點上,通過優化產品體驗和提供新的服務,以達到兩個目的,即避免和競品同質化,以及增強用戶之間的聯系,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的個性化,最終提高新用戶的次月留存。第二點上,則是利用老用戶的高忠誠度,促進黑膠VIP的購買率,實現進一步的商業化。

5.2 優化思路

整體的優化功能及目的展示如下。

5.3 解決方案

5.3.1 新增音樂畫像

為了增強用戶的個性化屬性,并減少和競品的同質化,音樂畫像為用戶提供一個在網易云上的音樂定義,希望通過此類功能使網易云成為用戶的核心音樂APP。我將此功能的入口設置在主頁中“我喜歡的音樂”下方,初始條件為收藏歌曲大于100首。當畫像生成并展示后,會在上方向用戶展示其數據整理的原理,其基本功能邏輯如下圖。

當點擊雷達圖上的具體文字時,會顯示我在該類別更詳細的聽歌信息,比如點擊‘輕音樂’,彈出的頁面如下方左圖。此外,個人主頁展示的設置選項需要增加一欄,如下方右圖。

在他人主頁觀看音樂畫像會有所不同,增添了私聊等社交屬性。如下圖。

除以上功能以外,在網易云現有的“因樂交友“功能中,其音樂匹配度的計算也由收藏歌曲得出,和音樂畫像相同,我在” 因樂交友“中新增了音樂畫像的入口,該頁面的最終優化界面在音樂地圖中給出。

5.3.2 新增音樂地圖

音樂地圖是本次迭代方案中體量最大的新增功能,其詳細功能邏輯如下。

首先,因為該功能提供的不是音樂APP的剛需服務,我將該功能的入口設置到音樂應用當中,如下圖。

音樂地圖的主頁分為地圖展示和列表展示,以城市為單位,地圖會突顯已打卡的城市,兩種展示的表現形式如下。

地圖展示:

列表展示:

preview

一個城市中的某個條目即為一個音樂回憶,其中的場景分為生活常見場景和詳細地點,其中的音樂共分為系統檢測到的最常聽音樂和自己手動添加的音樂。此外,用戶還可以把音樂回憶同步到廣場,系統自動生成Mlog或動態,與產品的其他社區相聯通。音樂回憶的一系列功能如下。

為了降低用戶添加數據的難度,音樂地圖提供音樂郵寄功能:檢測到新的音樂回憶時按一定時間周期向用戶發送地圖的更新提醒,如下圖。

音樂地圖一個十分重要的方向則是社交,擁有一定數據后,可以尋找與自己有相同音樂回憶的人,并提供轉到社交服務“因樂交友”頁面的入口。

整個音樂地圖還具有一些必要的設置選項,如下。

此外,在網易云現有的社交功能“因樂交友“中,增加音樂地圖以及音樂畫像入口,增加用戶的社交維度,如下圖,左圖為原界面,右圖為更改后的界面。

5.3.3 新增匿名發表功能

采訪中發現,有些用戶原本有想發表內容的欲望,但在編輯文字中放棄,而有些用戶則害怕讓熟人發現自己的發表內容,為了避免這些情況,推出匿名發表功能。

5.3.4 Mlog界面優化

Mlog頁面中共分為兩種推薦卡片,即短視頻形式和圖文形式。在推薦流中,網易云采取的是兩種形式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每個卡片上的信息較多,導致用戶感到混亂。我將圖文推薦卡的右上角添加標識,和視頻加以區分,并將整體卡片重新簡化設計。

如下圖:

5.3.5 新增朋友收藏曲目推薦

為了強化用戶之間的聯系,又考慮到多數人的聽歌排行和收藏音樂為公開內容,故在發現頁的歌單推薦中添加“朋友最近在聽”的歌單推薦,該歌單由關注者最近一個月對收藏歌曲的打開次數統計得出。如下圖。

5.3.6 “一起聽”入口更改

根據調查,網易云的“一起聽”功能在用戶心中存在感較低,有些用戶表示對此有興趣但之前沒聽說過這個功能。目前網易云“一起聽”的入口在分享功能下,而這個功能其實不強調單曲分享,而強調“一起”的動作,故將其入口提高一級,如下圖。

5.3.7 歌單新增個性化標簽

根據調查顯示,所有用戶都創建過自己的歌單并會經常使用。網易云的用戶自建歌單是其與競品相比較突出的模塊,也是其社區內容的一部分。為了避免和競品同質化,現在為這一熱門功能添加新的個性化標簽功能,如下圖。

5.3.8 新增手動設置偏好

網易云的每日推薦是一個熱門功能,但是背后的推薦算法需要用戶長時間對網易云的使用所得到的數據,為提高留存率,新增手動設置偏好功能,旨在提高對新用戶的推薦效率。偏好選項與網易云的歌單分類選項基本一致,如下圖。

5.3.9 老用戶優惠購買VIP

網易云擁有很多忠實用戶,如何利用商業化功能促進老用戶的付費?我設想的方案如下。

用戶采訪中得知,很多用戶曾買過黑膠VIP但沒續費,故增加新的購買機制,和用戶等級掛鉤,促進老用戶消費,展示如下,左圖為該機制的說明的入口。

5.3.10 邀請好友免費續費VIP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利用老付費用戶帶來新的付費用戶?

仍然從VIP入手,為了擴大VIP用戶規模,我提出一個老用戶邀請好友可免費續VIP的活動,該裂變方法在B站、拼多多等APP已經被廣泛采用,效果很好。展示如下,左圖為會員中心主頁,為該功能的入口,右圖為活動詳情頁。

當朋友收到邀請后,點擊鏈接進入如下頁面領取試用期,之后頁面引導其充值首付。

六、總結

我共用六個章節對網易云音樂進行了拆解、分析和優化。在市場分析中,我首先指出了網易云的留存率問題,然后總結了網易云當前的四個優勢和四個劣勢,并提出幾個未來的機遇:對UGC社區內容的精進,加強用戶之間的點對點的社交,突出產品功能的個性化設計,對優秀音樂人進行造星計劃和利用老用戶轉化為盈利。而在產品設計層面上,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之上,我對用戶進行分析和深度調研,最終結合競品分析的結果給出了幾個優化方向。最后,在功能迭代這一章,我以提高留存率和促進商業化為目的,給出了我的詳細優化方案。

如今的移動音樂市場趨于版權資源主導化,在資源整合的比拼中,以產品設計為武器殺出一片天地的網易云音樂能否繼續保持這方面的優勢,仍然需要時間的考驗。我作為一個網易云音樂的資深用戶,愛這里的社區文化,希望它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獨特,成為移動音樂市場中的一個“富有的文藝青年”。

 

本文由 @mi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1人打賞

洋蔥學院產品分析報告 | 一層一層剝開它的心

編輯導語:由于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線教育迅猛發展,各個企業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在線教育平臺不僅僅是大型培訓企業才擁有的技術,如今大家都可以用在線教育的方式進行教學。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洋蔥學院產品分析報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在疫情“催化劑”的影響下,幾乎完成了本應3-5年才能完成的發展與下沉,這其中洋蔥學院異軍突起。

疫情發生后,洋蔥學院開放平臺全部核心課程2650節免費贈送;疫情期間,截至3月18日,已有1000萬名中小學生在洋蔥學院平臺上學習,50萬老師在洋蔥備課或者教學,洋蔥學院快速躥紅。

在創立的第六個年頭,以普惠教育為初心,100%人機交互學習為特色的“洋蔥數學”正式更名為“洋蔥學院”;2019年12月4日,洋蔥數學召開了發布會,更改品牌名的同時,還發布了全新的LOGO和品牌IP形象;摘下“數學”的標簽,彰顯著其打造升級為全學科教育品牌的雄心。

洋蔥學院目前累計已完成超過6億元融資;在全國范圍內,洋蔥學院擁有4000萬的學生用戶,150萬的教師用戶,覆蓋超過20萬所學校;這些用戶中既有北京四中、廣東實驗中學等名校,也有像昭覺民族中學、銀川八中等農村學校。

回望洋蔥學院從城市到鄉村的用戶規模以及融資的速度,為何如此多的用戶選擇洋蔥學院呢?

產品線擴展后,洋蔥學院又將如何面對各巨頭和獨角獸的挑戰呢?整個行業的發展現狀又是如何的呢?

本文將藉由分析洋蔥學院的視角,帶您深入了解這家公司以及K12整個行業的運轉邏輯。

本文將由如下角度去分析:

  1. 行業分析
  2. 競品分析
  3. 用戶價值分析
  4. 商業價值分析
  5. 產品迭代分析
  6. 產品結構分析
  7. 運營分析
  8. 總結

一、行業分析

K12或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簡寫,是指從幼兒園(Kindergarten,通常5-6歲)到十二年級(grade 12,通常17-18歲)。

在中國,K12即是指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共計12年的基礎教育階段;圍繞升學的教育競爭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重中之重,對于K12階段的學生來說,通過中考、高考是仍然是主要的方式。

那為什么K12在線教育行業在近幾年來迎來了爆發性的發展呢?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會是如何呢?

下面我們采用PEST模型來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1.1 政策(Politics)層面

K12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法令的支持與引導

  • 2014年9月,中央發布高考改革方案,線上教育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良機。
  • 2016年2月,互聯網教育被列入新版《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列表,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收等優惠。
  • 2017年1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以多種方式進入互聯網領域,推動“互聯網+教育”新業態發展。
  • 2018年8月,民促發送審稿,旨在區分在線教育機構的不同形態。
  • 2018年12月,《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給線上教育機構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再次聯合引發了《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
  • 2020年疫情期間,政府號召“停工不停學”,各級政府均發布了鼓勵在線教育特別是K12領域的優惠政策。

不難看出,國家大力鼓勵社會力量加入“互聯網+教育”的產業中來,盡管出臺了一些措施規范行業,但總體的基調是大力鼓勵K12在線教育發展的,K12在線教育行業依然發展潛力巨大。

1.2 經濟(Economy)層面

我國持續的經濟高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K12在線教育的發展。

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50175億元,比上年增長8.74%;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0049億元,比上年增長8.25%;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重已連續8年超過4.0%。

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已達2226元,呈現連年攀升的趨勢。

1.3 社會(Society)層面

社會上普遍的認識與共識推動了K12教育行業的發展。

受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影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迫切,推動了教育剛需化的轉變。

優質教育資源大多集中于一二線城市,教學質量受地域影響大。

2018年全國K12公立學校中約有小學生1億人,初中生4300萬人,高中生2300萬人,這1.6億人口構成了K12教育行業的潛在用戶;每年有1600萬6歲人口成為新增小學一年級學生,為這個市場不斷輸送新鮮血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階層固化現象越發明顯,但在2012-2016年,我國初升高毛錄取率為56.4%,高升本毛錄取率為49.5%;歷經中高考這兩輪篩選,最后只有約1/4的學生能順利進入本科就讀,且考試升學將長期為我國選撥人才的主要方式;因此尋找好的校外培訓來增加孩子的競爭力,為在線教育提供了發展窗口。

線下教育機構發展瓶頸明顯,市場格局極度分散;一個典型線下機構的教師薪酬和場地租金要耗費掉60% 左右的營收,這位教育產業往線上轉移提供了大量動力。

疫情提升了社會普遍對在線教育的認知與意識,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在線教育的好處,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

在二孩政策,升學壓力,社會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共同推動下,K12在線教育規模不斷擴大。

1.4 技術(Technology)層面

相關技術的持續進步為K12教育行業帶來了諸多改善。

  • 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在線教育提供了時間,空間上的諸多便利。
  • 2013年4G的商用和2020年開始的5G的商用為在線教育用戶體驗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 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等應用于在線教育領域,智能的學習系統有利于精準匹配知識需求,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以上因素一齊推動了近些年K12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那未來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又會如何呢?是否還有足夠的市場規模和下沉空間呢?

根據預測,未來三年的市場規模持續增大,增長率繼續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在線教育行業前景依舊明朗。

前些年K12在線教育行業滲透率一直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受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3月市場滲透率將達到85.0%;疫情對行業的紅利,將影響未來幾年的滲透率維持在一個較高的增長上來。

2019年全國的參培率只有32.0%,遠低于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日韓等國。

但這里還有一個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一線城市的參培率遠不止50%,比如北京和上海,70-80%都有可能,那么可以判斷出目前低線城市或下沉市場的參培率還是非常低的,可能不到20%。

因此未來K12教育的下沉市場將大有可為,而一直致力于教育惠普性的洋蔥學院早已布局下沉市場多年,期待其厚積薄發的表現。

二、競品分析

面對如火如荼的K12在線教育領域,近年來涌入了大量的參與者。

這些參與者根據其運營思路的不同可將其分為經典派、中間派和先鋒派。

  • 經典派大多為已有線下教育業務之后入場線上教育領域,致力于優化線下教育,其強調線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盈利模式較為穩健。
  • 中間派和先鋒派多為互聯網公司,其中中間派,依托互聯網采用真人授課,強調老師對學生的培訓輔導的教育的本質環節,進可攻退可守,是現階段的變現熱區。
  • 先鋒派熱衷于研發線上教育新玩法,主張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代替真人教師,是如今的VC(風險投資)熱區。

本文選擇經典派的學而思網校,中間派的猿輔導,以及本文的主角先鋒派的洋蔥學院來進行成長路徑和業務模式的差異分析。

2.1 學而思網校

2008年,好未來集團籌備信息事業部(學而思網校前身),進軍在線教育。

2010年,學而思網校正式上線。

2012年,學而思網校確立了“學習有意思”的品牌理念。

2013年,學而思網校推出“錄播+直播輔導”模式,錄播講知識點,直播輔導課后答疑。

2016年,學而思網校提出“在線學習更有效”的品牌主張,并進行了全面的課程升級,推出“小班直播+個性化輔導”的先進模式。

2018年,學而思網校采用“主講老師+輔導老師”的雙師直播模式,將自主研發的語音識別、語音評測等AI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引入課堂,引進“AI老師”進行輔助教學,提升教學成果。截止2018年,注冊用戶已經遍及全國及世界多個地區。

2020年,為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推出全年級全學科免費直播課。

業務模式:

有實體的學而思線下品牌好未來背書,初期積累了大批用戶流量。線上線下雙向引流。

提供“直播+輔導”雙師教學模式,以及直播上課、實時互動、隨堂測試、語音測評、及時答疑等教學手段。

支持實時在線互動教學,首次將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觸點互動等技術引入在線課堂。

輔導老師全方位的學習跟蹤;推送個性化學習報等功能。

2.2 猿輔導

2012年8月,獲得IDG A輪融資1000萬人民幣。

2013年8月,獲得經緯中國、IDG B輪融資700萬美元。

2014年7月,獲得經緯中國、IDG C輪融資1500萬美元。

2015年3月,獲得華人文化產業基金、新天域資本、IDG資本、經緯中國 D輪融資6000萬美元;

2016年5月,猿輔導獲得騰訊公司D+輪融資4000萬美元,這是騰訊在K-12在線教育領域一筆大的戰略投資 。

2017年5月,猿輔導獲得E輪融資,融資金額為 1.2 億美元,投資方為 PE 華平投資集團,騰訊公司跟投。

2018年12月,猿輔導獲得F輪3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騰訊公司領投,華平投資集團、經緯中國和IDG原有股東跟投,融資完成后猿輔導公司的估值超過30億美元。

2020年3月31日,猿輔導完成最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騰訊、博裕資本和IDG資本等跟投,融資完成后猿輔導公司的估值達到78億美元。

業務模式:

成立之初,借助兄弟軟件猿題庫、小猿搜題積累的口碑和用戶基礎為其導流。

猿輔導初期依托于獨有的海量數據化教研,聚焦學生學習薄弱環節,助力課程標準化,提高教師時間利用率和教學針對性。

2019年開始,聚焦于大班在線直播的方式,通過雙師形式全面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

2.3 洋蔥學院

洋蔥學院(原洋蔥數學)創建于2013年底,由畢業于哈佛大學的楊臨風、畢業于杜克大學的朱若辰和前創新工場“點心OS”技術高管李諾聯合創辦。

2015年獲得3000萬A+輪融資,投資方為峰瑞資本;2014年獲得晨興基金會的200萬美金A輪融資。

2017年獲得由StarVC和青松基金領投、峰瑞資本跟投的9700萬元B輪融資。

2017年,洋蔥學院(原洋蔥數學)成立AI實驗室,圍繞其數字化視頻課程內容,自主研發了人工智能個性化學習系統,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完整的學習閉環。

2018年2月,完成由君聯資本和騰訊等公司共同投資的1.2億人民幣C輪融資;為了促進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2018年洋蔥學院聯合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北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聯合發起了“未來教育踐行者聯盟”,并先后邀請長沙第十一中學、臨汾平陽中學、東莞市厚街道明外國語學校加入,多方共同圍繞人工智能與教學創新展開長期的實踐探索。

2019年4月,完成由春華資本領投、昆侖萬維、峰瑞資本、君聯資本等新老股東參與跟投的3億元D輪融資。

2019年12月“洋蔥數學”更名為“洋蔥學院”,升級為全學科在線教育品牌,課程全面覆蓋小學、初中和高中;在發布會上,洋蔥學院推出了繼數學和物理之后的語文、英語及化學三科課程,并發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

業務模式:

與常規的網課不同,洋蔥學院致力于互聯網普惠教育,自創立之初就摒棄用真人教師授課,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自主研發了超過2500個富有創意的動畫視頻課程;每節課平均5-8分鐘精講一個知識點或思維點,幫助學生深度理解

在課中、課后還配有基于AI自適應的豐富的交互練習,以求達到知識學習的閉環。

面向學校,洋蔥學院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發展中心推出了面向校長和老師的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洋蔥學院同時研發了面向教師的智能助教產品,輔助學校教師開展個性化課堂教學,擺脫經驗式教學

2.4 總結

學而思網校和猿輔導都是以真人直播雙師制為主要教學方法,屬于直接競品;不同的是學而思有良好的的線下用戶基礎,而猿輔導先已工具類學習應用引流。

從大的方面講,雙師制確實一定程度優化了教學資源的配置,但雙師課堂搭建成本很高,對主講老師的教學質量要求也極高。

洋蔥學院在優質師資難以復制、優質在線內容稀缺、業內對優質內容的創新研發能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其創造性地再造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步于教材的優質內容研發能力和將數據技術融合于課程的應用能力是其核心優勢;洋蔥學院因其無需教師聘用費及相關的建設,價格上相較兩者也有一定的優勢。

以個性化的動畫互動+閉環學習體驗的互聯網模式有望擺脫對師資的依賴,且其與各地各級學校關系密切,也有利提升滲透率;疫情之后,用戶習慣正被互聯網改變,不斷提高教學產品質量與用戶體驗,搶占用戶使用產品習慣,是未來的戰略重點。

相較于真人教學的雙師模式,如何提高家長和學生對動畫互動學習的認知度和付費意愿,以及如何讓更多的農村學校和四五線城市用戶知道并用上洋蔥學院,是洋蔥學院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三、用戶價值分析

在K12在線教育領域中,一般來說主要有四個參與者:家長,學生,老師和平臺。

但對于洋蔥學院來說,其課程全為其研發團隊創作,所以這里我們將老師替換為研發團隊。

因此,平臺想要實現快速發展,課程研發團隊要開發出滿足家長訴求,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產品,并不斷根據反饋和情形去迭代和創新。

下面我們將分別探究平臺參與方都有哪些需求,以及洋蔥學院是如何更好地滿足他們的。

3.1 家長

目前K12階段的家長逐漸向80后、90后轉移;1999年我國大學擴招以來,當年中國普通本專科招生數同比猛增47.4%,持續近十年的擴招這批人在2005年至2015年間陸續生子。

新一代80后,90后家長受教育程度高,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升學壓力,競爭日益激烈,但優質的教育資源卻相當匱乏,也使得家長們愿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更多。

產生強烈的學習需求后,家長們當前采取較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3.1.1 依靠固有的學校資源

雖然學校可以多方面系統的去培養孩子,但固有學校資源的缺點有:

  • 各地區的學校教育水平參齊不齊;
  • 老師無法針對每個孩子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
  • 教育部不斷下達K12年齡段學生減負的通知,勢必會造成學校學習的效果的削弱。

所以家長們希望選擇教學能力強可以對孩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3.1.2 自己在家教孩子

有一部分家長會選擇在家里自己教孩子,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一些家長有一定能力教,并且認為自己更了解自家孩子,會更有針對性;且不用接送孩子,可以更好的監督學習。

但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

  • 家長畢竟不是專業的老師,在知識儲備和教學方法上多有不足;
  • 無法讓孩子產生興趣,主動學習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希望有專業的能讓孩子產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教學方式。

3.1.3 線下培訓機構

可以看出,線下教學依然是家長們最為青睞的課外輔導方式,比例高達51.50%;主要原因是家長們認為線下輔導班更權威、更專業,并且輔導班老師可以有效地監督孩子學習。

由圖我們也可以反推出,選擇線上教學的還比較少,因此說明線上教學發展空間巨大。

線下輔導班的劣勢也很明顯:

  • 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 收費不合理;
  • 輔導班可能存在虛假宣傳,課程質量得不到保證;
  • 無法對孩子個性化教學,難以讓孩子產生興趣;
  • 家長難以監督孩子學習情況并得到及時反饋;
  • 家長接送不方便,需要考慮時間地點。

因此家長希望選擇價格透明合理,教學水平有保證,時間地點靈活的教學方式。

3.1.4 家教輔導

家教上門輔導也是備受家長青睞的一種方式,這種方法首先有利于家長監督學習,其次節省了跑線下輔導班的時間;最后,家教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薄弱點進行一定程度的個性化教學。

但上門輔導也存在一些問題:

  • 家教大都是在校大學生,特別是一些四五線城市,教學水平無法得到保證;
  • 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家長們希望得到教學水平有保障且安全的教學方式。

可以看出上述四種方法各有優劣,但都無法很好的滿足當前家長的需求。

目前已有的線下教學方式,均無法實時的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

3.2 學生

在K12在線教育領域,雖然家長是直接消費者,但學生才是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和使用者。

當前K12階段的學生都為00后,他們從出生就一直受到互聯網的浸泡。

  • 這使得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不僅局限于學校與課本,很大的知識比例是在互聯網上的圖像與視頻中獲取。
  • 他們的網絡消費意愿更強,消費偏好更獨特,對個性化體驗更重視
  • 要想激發他們的興趣,內容形式上必須新穎活潑

這也是當前無論是在學校,去輔導班,請家教,都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的原因。

3.3 研發團隊及平臺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K12階段家長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 對教學水平的擔憂,教學體系是否規范,教學方法是否科學;
  • 接送成本高,需要考慮時間地點;
  • 能否做到個性化教學,及時反饋教學情況并調整;
  • 易于監督孩子;
  • 補習費用高昂。

對于K12階段的學生來說主要需求是課程能否激發他們的興趣。

那么洋蔥學院是如何把握他們的需求,從而將他們吸引到平臺上來的呢?

3.3.1 在線教育的優勢

在線教育相較于線下教學,本身就具有明碼標價、價格便宜、不計時間地點、無需接送、可重復觀看等優勢;且洋蔥學院相較于大多數K12在線教育產品,價格優勢更為明顯;易于負擔的價格大大降低了洋蔥學院的獲客成本,有網絡有K12學生的地方,就是其潛在的擴張市場。

近些年來,國家針對線下輔導班,不斷推出規范措施,監管愈加嚴格,勢必導致增加線下輔導的準入門檻;與此同時,國家大力鼓勵在線教育,K12在線教育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由此可以看出洋蔥學院借助在線教育的優勢解決了家長心中補習費用昂貴、接送成本高、不用在乎孩子學習的時間地點等痛點與需求。

3.3.2 規范的課程研發與科學的課程設置

洋蔥學院嚴格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自主研發視頻課程;除了數學學科,洋蔥學院還推出了物理、化學、語文和英語課程,已經完成小學到高中的多學科全面覆蓋。

每一節動畫課程都需要經歷教研——課程設計——腳本撰寫——視頻設計——視頻制作——成片評審的周期, 以保證品質。

在發展成果的背后,洋蔥學院有一支非常跨界的團隊’洋蔥學院團隊將互聯網設計理念、產品設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多媒體互動等相結合,將孩子感興趣符合他們語境的影視動漫、配音、講故事的方法有機融合進來,并串聯起數學史、科學史等理論知識,還會與一線教師的教學過程相關聯,方方面面共同組成一個復雜且流暢的流水線;團隊里的每一個部分在頂層設計之下匯聚在一起,實現用人機交互的方式模擬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向學生講解的過程。

由此洋蔥學院課程形成了以免費的基礎知識概念課,以及付費提高課程包括綜合解題精講課和專項突破串講課;在聯系上既有課中的即時AI交互幫助理解,也有課后的專項練習幫助消化;每學完一個章節還會有章節的模塊練習,考前還有沖刺練習進行薄弱點和難點的突破。

由此可以看到,洋蔥學院的課程是非常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的——其很好的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的情況,規模化的復制了優質的教學。

從實際用戶的反饋來看,孩子很容易接受這種符合他們心里有趣的動畫教學方式,對其產生很強的興趣,逐漸產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課程也很好的適應K12階段學習與應試教育的特點,解決了家中心中對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是否規范科學有效地擔憂。

3.3.3 教學與AI融合的個性化教學方式

洋蔥學院將人工智能技術與教學相融合,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洋蔥學院的人工智能個性化學習系統,能夠監測學生的需求,為不同的學生推送適合的學習內容,并支持針對每個學生的節奏做出調整。

不同的學生通過洋蔥學院學習一個知識點所需要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能用7-8分鐘便完成了視頻學習、題目練習,學完了一個知識點;學習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反復地觀看視頻,中間會有暫停和思考。

學習系統也會提供交互的暫停節點,彈出練習題目讓學生解答,答完后才能繼續;在看完視頻之后,練習題目也會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不斷調整;如果學生做錯了,系統會給出題目解析,引導學生再去做一些類似的練習。

洋蔥學院還擁有契合孩子心理的成長模塊,它根據學習情況、贈與貨幣,來裝扮自己的專屬動漫形象與戰斗力。

洋蔥學院還會將孩子的學習數據以報告的形式分享給家長,包括學習階段、知識點掌握程度、錯題率、哪些學習能力需要提升等;家長在洋蔥數學家長端微信小程序綁定孩子的學習賬號之后,就可以定期收到孩子學習記錄的反饋。

因此,洋蔥學院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既保證了孩子可以通過不斷得到反饋,產生濃厚的參與感與自主學習的興趣。也滿足了家長對個性化教學并能掌握孩子學習情況的需求。

總結: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洋蔥學院是如何解決用戶的需求的,以及相較于其他的K12階段教學方式,為何洋蔥學院如此受到歡迎的原因。

四、商業價值分析

洋蔥學院的核心業務是動畫教學視頻課程+人機交互學習。

判斷一個業務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重要指標便是它的營業收入,在此我們利用電商最常用的數據指標GMV來分析洋蔥數學的核心業務是否健康。

對于洋蔥學院來說:

GM=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

用戶數、轉化率、客單價任何一個指標的提升都會對整體營收的增長產生正向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重點分析洋蔥學院是通過哪些手段提升這三個關鍵指標的。

4.1 提升平臺用戶數

持續不斷的新用戶注冊是營收保證持續增長的最基本保障,那洋蔥學院是如何吸引新用戶來注冊的呢?

主要是兩種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打造優秀的產品口碑。

4.1.1 品牌知名度

方法一:投放廣告。

洋蔥學院現階段未做大規模的市場投入和營銷,投放CPA廣告是主要的推廣形式;投放地點包括公眾號、APP活動、抖音頭條、廣點通、應用商店廣告位等;提升品牌推廣除了希望得到用戶的認可,洋蔥學院還希望通過品牌推廣增加自身在行業里的關注度。

方法二:與學校合作。

比如洋蔥學院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發展中心推出了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已在數千所學校取得規模化落地成果,其中既有北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等各地名校,也不乏銀川八中、昭覺民族中學等農村學校; 2018年洋蔥學院聯合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北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聯合發起了“未來教育踐行者聯盟”,多方共同圍繞人工智能與教學創新展開長期的實踐探索;舉辦“HOPE卓越教師”培訓活動,促進全國不同地區教師就教學創新的交流和成長等等項目。

方法三:助力公益。

本著普惠教育的初心,洋蔥學院的創始團隊自大學時期的“陽光書屋”開始一直致力于公益活動;對于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洋蔥學院多年來持續提供“洋蔥助教行動”的公益服務,該項目輔助鄉村教師個性化兼顧不同水平的學生,讓農村學生也能夠通過AI人機交互課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2019年,洋蔥學院憑借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教育精準扶貧實踐成果,先后榮獲國務院扶貧辦《企業扶貧藍皮書(2019)》的“企業扶貧優秀案例”和中央網信辦“2019網絡扶貧典型案例”;2020年疫情期間,洋蔥學院決定向全國所有醫護人員子女,免費贈送平臺內全部的校內同步系統化網課。

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可以極大地提高平臺用戶數。

4.1.2優秀的產品口碑

對于在線教育產品來說,口碑對其拉新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教育產品是一項需要用戶大量投入時間和金錢的產品類型,所以決策成本非常高,因此他人的推薦就變得異常重要。

  • 洋蔥學院通過其課中課后的學習閉環幫助學生提高成績和養成學習習慣,而用戶在平臺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后,愿意分享并推薦給身邊的用戶使用,這種口碑的推廣成本低且健康可持續。
  • 滿足家長的分享欲望。通過形成學習報告等,方便家長們在朋友圈曬自己孩子的進步、學習表現,在滿足家長分享欲望的同時建立口碑形成裂變。
  • 策劃邀請裂變活動。在洋蔥學院APP內部,分享好友功能中,若成功邀請好友,則可各得10元的優惠券,同時新用戶還可以得到多種力度的優惠活動。

這種口碑裂變傳播會幫助洋蔥學院低成本的觸達更多新用戶,極大的降低了拉新成本。

據洋蔥學院CEO楊臨風介紹,洋蔥數學現階段獲客主要來自C端學生用戶的口碑傳播,占比80%,另一方面則主要來自B端公立校業務的自然增長。

4.2 提升轉化率

當用戶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平臺后,平臺需要引導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產生經濟效益。

那洋蔥學院這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 免費低價的課程吸引,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等方式積分兌換優惠券、免費的講座、學習資料等;常推出1元低價引流課的方式,再轉化為付費班;渠道銷售洋蔥學院的會員卡;拼團活動銷售一些科目單獨的課程包。
  • 其教材同步的知識點動畫講解課大部分是免費觀看的,學生通過其幫助吸收學校的知識,逐漸養成用戶習慣與良好的自主學習意愿,想要體驗更全面的課程,會自發的轉化為付費用戶;洋蔥學院的大多數用戶也是通過此方式轉化為付費用戶的。
  • 打消用戶顧慮,提供客服和退款服務;相對低廉的價格和可重復觀看的特點都是線下輔導機構無法比擬的。

4.3 提升客單價

客單價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單次購買金額以及購買的頻次。

由于洋蔥學院是按照課程時長收費,一年單學科是在500-600元左右,在一段時間內會比較穩定。因此單次購買金額不在本次分析的范圍內。

所以我們重點看一下平臺是如何提高續報率的呢。關鍵是良好的上課學習體驗和提分明顯的教學質量。

首先是:上課體驗。

洋蔥學院的初衷是想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標準化,再普惠地復制給每一個人。

洋蔥學院用了大概兩年時間讓教育流水線成型,正如前文所述,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和教材,其七年來自主研發了超過2500個富有創意的動畫視頻課程。

從產品設計思路上來講,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增加學習體驗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自驅力;從設計人物形象、設置故事情景到撰寫視頻逐字稿,洋蔥數學嘗試用生活化的例子、口語化的表達、形象的配音等元素讓視頻變得有趣;例如,在介紹負數概念時,洋蔥學院會通過朋友間欠錢的場景來引入,講解時語句也以簡明扼要的短句居多。

其次是:教學質量。

然而,僅憑生動有趣的課程還不足以讓用戶邁出付費的一步;就K12教育來說,提高成績才是剛需。如果看不到可衡量的學習效果,學生和家長很難愿意買單。

洋蔥學院并未丟掉提升學生應試成績的目標。在其官網首頁上,“讓提分變簡單”的標題十分醒目。至于實現成績提升的通路,

在技術層面,洋蔥數學引入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視頻課程幾乎每分鐘都有一個問答形式的交互節點,練習題目則會根據學生的歷史數據來推送,題目數量與難度都因人而異;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洋蔥數學課程的平均完課率接近68%;基于長期追蹤的學生數據,洋蔥數學還可以按周為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洋蔥學院的在線輔導閉環遵循類似的設計邏輯,基于拆分出的單個知識點,洋蔥數學制作出與知識點一一對應的概念課、解題課以及練習;在章節學習完畢和考試前還會進行針對性的整體鞏固與提升。

從以上分析可知,洋蔥學院通過合理低成本的獲取用戶,再通過不斷打磨產品體驗產品質量,取得了現階段良好的營收模型。

五、產品迭代分析

為了深入探究洋蔥學院的版本迭代節奏,探究產品迭代邏輯,筆者對洋蔥學院從V1.0.上線到V5.38.0的所有核心版本迭代整理如下:

5.1 產品冷啟動,搭建基礎功能

從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V1.0-V2.3.0版本,為洋蔥學院移動端產品的冷啟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驗證用戶需求,構建產品的基礎框架。

主要操作有三方面:

  • 將一些基礎的工具性質的功能上線推出,比如教學視頻的下載管理、教材選擇、草稿本等功能;這個階段也對這些功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化,如更新課程結構、新增學科與教材,這些都是學生在平臺完成學習任務必備的功能。
  • 發揮技術優勢,將其代表性的視頻交互教學模式推出;同時為了滿足用戶同步做習題的需求,以及其自身逐步完成教育閉環的愿景,相繼推出了趣味講解+精選練習、專題練習和習題闖關等模塊。
  • 同時為了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增強用戶粘性,在這個階段推出了登錄注冊與積分成就功能,并不斷完善任務系統,推出了日后對其提高用戶活躍度起到重要作用的洋蔥商店功能。

這個階段洋蔥學院利用其自身優勢,對在線教育進行了初步探索,可以看出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體的產品方向和成長路徑。

5.2 打磨個性化用戶體驗,增加學習場景,形成學習閉環

從2016年5月到2017年9月,版本從V2.5.0-V4.1.0,這個階段洋蔥學院的主要迭代任務是探索個性化學習,進一步完成學習閉環。

為了滿足家長對于教育平臺能夠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的需求,推出了基于AI的定制化學習包括:測試、問題診斷、自適應難度調節、 課程包推送及成績預測等功能;同時,為了滿足家長對于孩子學習情況的及時掌握,新增了查看學情報告功能。

隨著用戶量初具規模,為了更好的對用戶進行運營。洋蔥學院進一步完善了洋蔥幣和積分體系,并通過奪寶之旅系統,對用戶進行一定的實體獎勵;洋蔥學院在產品形態上也開始增加場景的探索,如洋蔥真人秀的推出。同時增加社交賬號和學校的綁定,為其增強用戶活躍度和未來大規模的熟人推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度,課程的完成率,洋蔥學院設計了類似游戲的“試煉場”功能,它的比賽機制類似在學生中流行的游戲《王者榮耀》的排位賽;用戶進入后經過一輪快速測試,AI自適應系統會基于用戶水平進行排位,是青銅或者白銀水平,出現在全國排行榜里;學生學習并完成一個章節測試后,等級會提高,逐步到達黃金、鉆石等級別,最高級別是學霸。

也設計了能力體系,它類似于游戲里的戰斗力雷達圖,是學生看課程、完成作業測驗程度的一個直觀展現;這些游戲機制的設立,對數據變化顯著,完成率和用戶學習使用率增加明顯。

這一階段推出的高一數學和初中物理和金牌提升課程,輔導書的同步上線以及基礎課程的不斷打磨,幫助洋蔥學院開始探索商業化,逐步形成了基于AI自適應的學、 練、 刷、 測、 診、 糾學習閉環,幫助其未來以極低的成本進行規模化擴張。

這個階段,洋蔥學院確立了以個性化交互學習體驗來引流,游戲化的使用場景來增強用戶粘性,通過口碑進行熟人推廣的發展模式。

5.3 搭建運營工具 增強口碑裂變

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7月,版本從V4.3.0-V4.12.0,是洋蔥學院的快速成長期,擴大用戶量是其產品迭代的重點。

在這個階段重點增加一些運營工具的搭建,如增加好友功能和擴寬分享渠道,以及新用戶的優惠活動,以求利用其良好的口碑;通過用戶主動拉新來降低運營成本,實現用戶增長;實事證明,正如前文所述80%的新用戶都來自于老用戶的口碑傳播。

新增好友排行榜功能,通過同學之間的競爭心理,進一步提升用戶活躍度。

為了滿足不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學習進度和難度的需求,新增視頻難度標簽和調節視頻播放速度的功能。同時新增查看提示功能,降低學生做題沒有思路的挫敗感。

對于用戶場景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對真人秀進行改版,教學課外小知識,以求增強用戶粘性,也吸引更多人來注冊。

開辟了小學數學領域,為未來用戶持續儲備打下基礎,K12三階段的布局也已初步完成。

運營節奏的加快以及功能與服務的不斷完善,導致洋蔥學院在這個階段用戶量大量增長。

5.4 持續優化基礎功能 全學科擴展

2018年10月至今,版本從V4.18.1-V5.31.0。這個階段是洋蔥學院的成熟期。

在產品層面不斷優化基礎功能,包括將一些常用功能放到用戶更容易看到的地方,視頻下載的優化、一鍵登錄、首頁以及學習頁面等一些重要頁面的優化升級,進一步提升APP的用戶體驗以及轉化率。

新增了一些功能,比如題目收藏、護眼提醒、彈幕功能,以來增強用戶的粘性。

為了滿足畢業年級中途購買課程用戶的需求,推出了將初中剩余課程時長免費轉換到高中的功能,打消用戶的疑慮,提升用戶體驗。

在產品內容上,不斷擴寬賽道,滿足用戶認可產品后希望全學科學習的需求,推出了化學學科,也正式更名為洋蔥學院;對學習閉環持續進行優化,支持更多版本的教材,增加與優化AI輔助,推出新的練習模式與付費課程,以滿足用戶不同場景下的學習需求。


總結:洋蔥學院整體發展態勢與迭代節奏感特別好。前期著重打磨產品的內容與功能,同時為接下來的裂變未雨綢繆。

當用戶體驗趨于穩定之后進入快速成長期,開始通過一些活動進行口碑裂變,不斷的獲取新用戶。

當用戶數達到一定規模之后進入成熟期,為了持續提升用戶數,一方面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防止用戶流失,另一方面開始拓展新的內容。這就 是洋蔥學院的整體迭代步驟。

六、產品結構分析

在迭代分析中我們分析了洋蔥學院的產品功能的迭代步驟,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功能分別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個app中是怎么分布的。

這主要通過產品結構進行分析,下圖為洋蔥學院V5.35.0的產品結構腦圖:

為了便于分析,將通過對洋蔥學院的產品結構按照用戶、場景、需求和功能進行重新梳理得到下面的表格:

整體分析:洋蔥學院的主要目標用戶是學生,不過家長在其中會充當付費者的角色;因此,在整個鏈條中,對于家長和孩子存在的需求都需要去滿足。

用戶在使用洋蔥學院過程中,存在三個典型的場景:

6.1 用戶買課前通過APP了解關于關心的內容

買課前用戶可能只是通過各種途徑聽說了洋蔥學院,但對平臺以及教學體系不是很了解,可以通過我的——關于洋蔥和課程——課程詳情了解平臺整體情況和整體教學課程體系;其課程研發過程、動畫互動AI輔導的特點都通過這些頁面很好的展示了出來。

對平臺有初步了解后,想再看看教研團隊與課程計劃,這些需求可通過課程頁的課程詳情、團隊介紹以及學習頁的開始學習來滿足。

為了讓用戶降低決策成本,直觀感受課程質量,洋蔥學院提供了觀看數學學科的免費基礎課程和其他學科的限時免費課程功能以及配套的習題;讓用戶在購買完整課程之前體驗課程的服務質量,對于提升轉化率是很有幫助的。

體驗完課程后,部分家長還是擔心孩子的學習之后的效果,可通過查看購課用戶評價的功能,從而打消疑慮。

剛才提到的所有功能都能很方便的在產品的課程頁以及學習頁等主要頁面找到入口,這樣設計是相當合理的;因為作為一個尚未買課的全新用戶,注冊完之后直接進入APP,用戶的所有想了解的內容均可快速找到,操作成本很低。

6.2 用戶買課中進一步打消疑慮并購買課程

用戶若想先買少量的課時,看看效果,洋蔥學院提供了選擇課程時長的功能。

對于通過APP現有頁面的了解還存在疑慮的地方,可通過咨詢客服功能進行在線或者人工的問題解答。

在決定購課后,可通過選擇時長中的結算功能跳轉到付款頁面,方便的結算,付款完成后就可解鎖此學科的所有課程了。

6.3 買課后在平臺上對課程進行操作

學生購買課程后,視頻課程可通過學習頁——開始學習——選擇想學習的課程來聽課互動;針對聽課這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功能,學習頁在近期被設置為了主頁。

聽完課程或考試前后,學生需要做同步的習題或模擬真題來鞏固強化知識,可通過練習中的練習與試卷功能來滿足這個需求。

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用戶粘性,試煉場提供了另一個做題的場景,這些高頻的練習提高的功能都被放在了底部導航欄的中間的練習頁面中。

同時,對于家長來說,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是其重要的需求,這個需求可通過APP中成長中的我的一周和我的學情報告功能來查看孩子近期和長期的學習情況,也可通過洋蔥學院家長端小程序來查看孩子的每日學習情況和階段性學習報告。

在購課后,對于一些課程或者操作還有疑問的,可繼續通過咨詢客服的功能來解決。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洋蔥學院的功能設計可以很好的滿足用戶買課前、買課中和買課后三個場景下的需求;同時對于不同用戶所需要的高頻功能在產品結構上重點突出、分布合理,可以算做一款設計比較優秀的產品了。

七、運營路徑分析

所謂產品運營不分家,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出產品和運營的緊密關系。

那洋蔥學院是如何推廣這款產品從而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的呢?洋蔥學院的運營手段不多或者尚未發力,現階段主要依靠用戶的口碑傳播和線下老師的推廣。

筆者對洋蔥學院成立至今,主要的運營活動梳理如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因為無法獲取到運營活動的詳細數據,沒法進行分析,所以僅簡單羅列并分類,供大家參考):

7.1 代理合作

學校服務代理商是洋蔥學院在指定合作區域的獨家運營商,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所設立的線下綜合服務體。

洋蔥學院如今在國內已經有百家以上的分校,有著比較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復制,達到快速擴張的作用;同時洋蔥學院加盟總部強有力的執行團隊在不遺余力的推動洋蔥學院品牌的影響力和發展實力,進而與線上內容相輔相成。

2018年初洋蔥學院聯合人大附中西山學校、北京中學、廣東實驗中學聯合發起了“未來教育踐行者聯盟”,并先后邀請長沙第十一中學、臨汾平陽中學、東莞市厚街道明外國語學校加入,多方共同圍繞人工智能與教學創新展開長期的實踐探索。

2019年6月18日,河北省威縣教育局與教育科技企業洋蔥數學就威縣數學學科智能教育項目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7月,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師發展中心聯合發布“教研教學智能解決方案2.0”。

2019年9月26日,廣東實驗中學與洋蔥數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立足廣東實驗中學的教育現狀與未來發展規劃,合力推進通過人工智能改善個性化學習,數據驅動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以教育信息化推進學校的教育現代化探索與發展。

2019年12月,小牛津教育集團與洋蔥學院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6月,黃巖東浦中學與洋蔥學院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7.2 用戶運營

除常規的新媒體運營(微博、公眾號)外,洋蔥學院用戶運營中的的成長體系是極具特色的,對于用戶留存和用戶活躍都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成長系統包括我的個人形象、一周表現、能力總覽、能力數據排行榜、好友功能、題目收藏六部分;人形象這個功能點,和現在很多游戲里的成長系統類似。

洋蔥這套成長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將洋蔥幣和能力值結合起來,洋蔥幣作為一種虛擬財富,具有交易性,可以用來購買服裝或抽取服裝;能力值是學習成就,卡片解鎖形式的能力點獲取,富有儀式感,數據化的能力值雷達圖,將能力可視化,再通過排行榜具象化呈現;最終形成一套排行榜+虛擬形象社交閉環。

7.3 出席活動

2018年5月11-12日,洋蔥學院CEO楊臨風出席 首屆斯坦福中國教育論壇。

2018年11月,洋蔥學院CEO楊臨風受中央電視臺專訪,出席世界互聯網大會談教育創新。

2019年5月,亮相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教育部聯合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展示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

2019年6月,出席未來網舉辦的“校園學習類APP規范發展交流會。

2019年7月,出席《中國教育報》主辦的“2019中國教育報校長大會”,與北京中學聯合展示人工智能數學課堂常態教學。

2019年8月,出席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入選“2019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初創企業100強”、“2019中國AI+教育企業20強”。

2019年10月,出席第五屆教博會,洋蔥數學展示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

2019年11月,出席36氪“WISE2019新經濟之王”峰會,斬獲“新經濟K12輔導之王”。

2019年12月,洋蔥數學舉辦發布會完成全學科品牌升級,更名為洋蔥學院。

2019年12月4日,出席騰訊首屆MEET教育科技創新峰會。

洋蔥學院出席“中國青少年品牌發展計劃”并榮獲年度影響力公益典范品牌。

7.4 助力公益

洋蔥學院從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探討教育產品創新、教育公平、賦能鄉村教育發展、回饋社會等議題。

對于貧困地區的鄉村教師,洋蔥學院多年來持續提供“洋蔥助教行動”的公益服務,讓農村學生也能夠通過人機交互課程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截至2020年8月,洋蔥助教行動已覆蓋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32910所鄉村學校,服務教師超過53765名,學生超過100萬名。

2017年起連續多年舉辦“HOPE卓越教師”培訓活動,促進全國不同地區教師就教學創新的交流和成長。

2018年7月21日,參與“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

2020年1月28日起,洋蔥學院有層次地開放平臺內的核心教學資源涵蓋中小學階段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幫助學生疫情期間在家安心學習,直至正常開學;針對湖北地區的所有中小學生免費開放VIP課程,老師和學生均可申請使用;針對全國醫護人員子女免費開放全部校內同步系統化網課。對于湖北地區醫護人員子女則免費贈送一學期,直至今年暑假。

2020年8月12日,洋蔥學院聯手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會正式啟動普惠教育“優課計劃”,洋蔥學院為首家在線教育合作伙伴。

10月14日,北京市舉辦助學協作先進事跡報告會、“大愛北京”北京市獻愛心、助助學募捐活動,洋蔥學院向北京市助學支援地區的百所學校捐贈在線平臺折款4503.8萬元。

八、總結

通過對K12在線教育市場以及洋蔥學院的整體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政策、經濟、社會文化、技術等因素的共同因素,推動了近幾年K12在線教育行業的大發展,并且在未來幾年將持續保持一定的高增長率。

2)在這個行業中,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玩家,也有專注互聯網玩法的公司;在眾多市場參與者中,根據公司整體戰略思路的不同分為三大派系,分別為經典派、中間派和先鋒派;經典派包括有學而思網校等,中間派包括猿輔導等,先鋒派包括有洋蔥數學等;洋蔥數學利用其自身優勢在市場中穩步上升,特別是領跑在線數學領域,對B端(公立學校)占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3)在K12在線教育領域中,一般來說主要有四個參與者:家長、學生、老師和平臺。

但對于洋蔥學院來說,其課程全為其研發團隊創作,所以這里我們將老師替換為研發團隊;因此,平臺想要實現快速發展,課程研發團隊要開發出滿足家長訴求,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產品,并不斷根據反饋和情形去迭代和創新。

洋蔥學院作為平臺連同其教研團隊利用其規范的課程研發與科學的課程設置以及AI為基礎的個性化教學,很好的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4)洋蔥學院當前的核心功能是人機交互學習學習、題目練習、成長體系三大模塊,以來達到學習的閉環體驗與用戶活躍的提升。

5)洋蔥學院的核心業務是動畫教學視頻課程+人機交互學習,要想維持營收的正向增長。

首先,洋蔥學院通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打造優秀的用戶口碑來提升平臺用戶數;其次,通過免費低價的教材同步課程培養用戶習慣,提升轉化率;最后通過不斷打磨課程和產品質量來提升客單價。

6)整體來看,洋蔥學院從成立至今的發展共分為四個階段,并且節奏感把握的特別好;先重點打磨產品的個性化教學、提升用戶體驗、打造學習閉環,等整個平臺用戶留存率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之后,開始大規模的運營與口碑裂變。

7)洋蔥學院的主要目標用戶是孩子,不過家長在其中也會充當付費者的角色;因此,在整個購買鏈條中,對于家長和孩子存在的需求都需要去滿足。

在用戶使用洋蔥學院的過程中,存在兩種典型的場景:購買課程前、購買課程后;通過對用戶、需求、場景、功能的梳理,發現洋蔥學院能夠都能夠很好地滿足用戶大多數的需求。好的用戶體驗才是一個產品的生命力。

洋蔥學院認為:K12在線教育經歷了以工具、錄播課為代表的1.0時代、以真人一對一定制服務、直播授課為代表的2.0時代后,已經進入依托AI和大數據進行大規模個性化學習的3.0時代。

以洋蔥學院為代表的優質數字原生的在線課程,加上AI賦能的人機交互學習,能夠降低教育成本,輔助提升城市和鄉村所有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讓所有孩子同時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這會是在線教育的未來。

 

作者:鄭友權 求職產品經理中   微信號:zyq739655758

本文由@鄭友權Ulric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PRD:抖音App添加聽歌功能需求文檔

編輯導讀:本文作者對抖音短視頻APP產品聽歌功能進行產品需求分析,并展開了一份多維度且詳實的產品需求文檔,該文檔由幾個板塊構成:項目背景、需求分析、產品架構和頁面說明,與大家分享。

這是一個假想的項目,是給抖音添加聽歌的功能。模擬產品開發流程,從發現需求,一直到最后產出PRD文檔。

一、項目概述

1.1 產品概述及主要特點

一款結合抖音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專為數字聽歌時代而誕生的聽歌App。(注:這里的App其實是抖音App里的一個主頁面)

主要特點是以歌曲流為核心,類似今日頭條的信息流,以列表的形式展示算法推薦的歌曲和歌單。

1.2 產品定位

抖音App做聽歌模塊, 不是為了和頭部音樂app競爭, 甚至陷入版權戰的泥潭,而是為了提升抖音App本身的用戶體驗和黏性,延展自身優勢。

1.3 用戶體驗原則

  1. 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聽歌連貫性
  2. 盡量采用顯性可供性的交互
  3. 任何界面下,歌曲播放狀態的改變最多只需兩次交互

1.4 知識補充

1.4.1 抖音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1. 推薦算法驅動:算法準確度高,且避免了布局復雜的首頁。
  2. 交互簡潔清晰:首頁布局簡潔,導航清晰明了。

1.4.2 數字聽歌時代

1)什么是數字聽歌時代

數字聽歌時代是實體媒介聽歌時代之后的時代。在實體媒介聽歌時代,我們接受歌曲的途徑是一個個的實體媒介,比如說磁帶,唱片等等具有信息儲存功能的實體媒介。

2)數字聽歌時代有什么不同

一些在實體媒介聽歌時代中理所應當的概念將不復存在。在實體媒介聽歌時代,自然而然地誕生了專輯,專輯封面等概念。因為一個實體媒介可以存放好幾首歌,所以它們成了一個“專輯”。但這卻不是數字聽歌時代應該存在的概念,因為在數字聽歌時代沒有儲存介質容量的限制。

此外,歌曲分發方式和用戶聽歌習慣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音樂人的新歌曲隨著推薦算法瞬間就能迎來第一批聽眾,而不需要以前那樣漫長的線下音樂分發渠道。人們的對音樂人忠誠度會下降,更關注歌曲本身。

流媒體付費訂閱用戶當中,有58%已經很少專門去聽某一歌手的專輯或單曲;有60%則由于發現了太多新音樂,幾乎不再會去單聽某一張專輯。 (引用自流媒體時代,人們的聽歌習慣變得越來越分散 )

結論:

  1. 擯棄專輯的概念,以歌曲和歌單為聽歌單位
  2. 歌曲的分發應以歌曲流算法推薦為主

1.4.3 聽歌連貫性

聽歌連貫性是指用戶在開始聽歌后,聽覺系統一直處于享受當中,突然中止這種享受會使其出現負面情緒。例如qq音樂測試過的語音廣告,突然出現的聲音廣告并不是音樂,打斷了用戶的聽覺享受,所以這個測試功能引起人們的強烈反抗。

1.4.4 顯性可供性

1)什么是可供性(Affordance)

可供性是一個對象的屬性或特征,它表明了該對象可以用來做什么。 簡而言之,功能可供性提供了一個線索,暗示用戶如何與某物互動,無論該物體是物理的,還是數字的。例如按鈕上的文字或圖標,能讓用戶明白按鈕的作用。

可供性主要有顯性可供性,隱性可供性,模式可供性,負面可供性等類型。

2)顯性可供性(Explicit Affordance)

顯性可供性提供的線索是非常明顯直接的,通常是文字或者用戶廣泛認知的典型圖標。用戶看到按鈕第一眼,就知道點擊后會執行哪項操作。

二、需求分析

2.1 行業趨勢

進入數字聽歌時代以來,音樂行業的各個方面都在發生巨大改變,例如音樂創作過程,作品分發方式,產業盈利模式等等都和實體媒介聽歌時代大相徑庭。

從國際媒體對抖音的報道中,我們不難看出抖音(TikTok)正在深刻改變音樂行業。抖音已經成為了音樂推廣的重要平臺,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創作的Old Town Road靠著在抖音上走紅,拿下傳統音樂榜單BillBoard第一名,一些老歌也靠抖音再度翻紅。

同時抖音也在改變音樂的創作和培養更多的獨立音樂人。音樂人創作時加入更多重復性拍子,縮短歌曲時長,從而更容易在抖音上走紅。音樂人經紀人制度和唱片公司制度被打破,獨立音樂人靠自己也能完成歌曲的創作到分發,到推廣的全產業鏈。

2.2 用戶觀察

抖音(TikTok)正在成為人們發現新歌的重要平臺。人們在抖音上發現好聽的歌曲,然后去到音樂App上聽完整歌曲的事常常發生。

在國內外的頭部音樂(例如網易云音樂,QQ音樂,Spotify,Apple Music)上,抖音神曲歌單通常都在歌單排名中很靠前, 甚至被首頁推薦。在長視頻平臺,如YouTube上也有很多TikTok歌單的視頻,播放量和評論數都非常可觀。這些視頻分布在不同國家,比如越南,日本,泰國,美國,印度等等。

2.3 結論

  1. 抖音已經和音樂產業鏈聯系緊密,廣泛滲入并改變著很多方面,但卻并未涉足異常重要的音樂流媒體。
  2. 抖音用戶有聽抖音神曲的高頻需求,卻不能在抖音App內得到滿足。

三、產品架構

3.1 產品功能結構圖

3.2 產品信息結構圖

四、頁面說明

4.1 主頁

4.1.1 名詞說明

  • 快捷入口區:聽歌首頁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橫向排列的帶圖標的按鈕,分別是五個頁面的入口。
  • 列表區:聽歌首頁的下部,是一個典型的可下拉刷新,能無限向下滾動的垂直列表。主要用來呈現個性化推薦算法所推薦的單曲和歌單,但有可能穿插廣告或活動推廣。
  • 歌曲卡片:列表區中用來呈現推薦的單曲的控件。
  • 歌單卡片:列表區中用來呈現推薦的歌單的控件。
  • 廣告卡片:列表區中用來呈現廣告或自家活動推廣的控件。
  • 迷你播放器:歌曲播放時,出現在聽歌首頁列表區最底部的音樂控制器。

4.1.2 頁面說明

用戶可以從列表區選擇單曲或歌單進行聽歌,或者選擇某個快捷入口進入對應頁面。

4.1.3 交互說明

4.1.4 聽歌流程

所有聽過的歌曲都會加入播放歷史中。

4.1.5 控件說明

1)歌曲卡片

顯示的信息:歌曲封面,歌曲名,歌曲介紹,歌曲的標簽(算法生成)。

交互說明:

  1. 點擊封面,快捷播放歌曲,只出現迷你播放器,不會跳轉到歌曲播放頁
  2. 點擊試聽按鈕,開啟試聽模式;點擊右下角不喜歡按鈕,用戶能對推薦算法做負反饋
  3. 點擊中間剩余部分,進入歌曲播放頁,不會立即播放歌曲

2)歌單卡片

顯示的信息:歌單封面(帶有歌單的標注),歌單名,歌單介紹,歌單的標簽(算法生成)。

交互說明:

  1. 點擊封面,快捷播放歌單,只出現迷你播放器,不會跳轉到歌曲播放頁
  2. 點擊右下角不喜歡按鈕,可以讓用戶對推薦算法做負反饋
  3. 點擊中間剩余部分,進入歌曲播放頁的歌單子頁面,不會立即播放歌單

3)迷你播放器

每次重新使用App,并播放過第一首歌曲后,迷你播放器會常駐在列表區底部。

顯示的信息:歌曲封面,歌曲名,當前歌詞,播放進度,歌曲播放狀態(封面上的播放或暫停符號)。

交互說明:

  1. 點擊封面,可以改變音樂的播放狀態,暫停或重新開始播放歌曲
  2. 點擊非封面部分會進入歌曲播放頁
  3. 在非封面部分,左滑播放上一首歌,右滑播放下一首歌

4.1.6 其余功能

1)試聽功能

點擊歌曲卡片最右邊的帶有閃電圖標的試聽按鈕,會播放這首歌曲10秒鐘的高潮部分。這時閃電圖標變成從數字10開始的倒計時,倒計時完成時從數字變回閃電圖標。

2)推薦算法負反饋

因為聽歌模塊的主體是歌曲流,完全是推薦算法驅動,所以盡可能的提升推薦算法準確性至關重要。而負反饋則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用戶可以對推薦出的內容給予直接反饋。

用戶點擊歌曲卡片或歌單卡片右下角的不感興趣按鈕后,后臺會自動生成一些標簽作為可能的原因,供用戶選擇,而且用戶也可以選擇手動輸入原因。

3)聽短視頻BGM的完整版

用戶在觀看短視頻時,如果對視頻背景音樂感興趣,可以點擊右下角旋轉的唱片,進入的下個頁面會有“視頻中的歌曲”卡片。卡片中的按鈕,可以讓用戶去到聽歌首頁去播放該歌曲,或者直接收藏為喜歡的歌曲。

4.2 播放頁

4.2.1 名詞說明

  • 選項卡和子頁面:歌曲播放頁含有兩個或三個子頁面(歌單,歌曲和歌詞子頁面),選項卡則是負責切換這三個子頁面的控件。
  • 選項卡容器區:子頁面的顯示區域,同時只允許顯示一個子頁面
  • 嗨歌模式:循環播放歌曲,但是只播放每首歌的高潮部分。

4.2.2 頁面說明

只有播放歌單中的歌曲時,才擁有三個子頁面,不然只有歌曲和歌詞兩個子頁面。

4.2.3 子頁面說明

1)歌曲子頁面

2)歌單子頁面

3)歌詞子頁面

4.2.4 其余功能

1)嗨歌模式

播放模式的一種,循環播放所有歌曲,但是只播放每首歌的高潮部分。

2)排行榜和投幣

我們的排行榜都是絕對公平的,只和每首歌曲的播放次數和完播率有關。但是用戶可以通過投幣的方式,增加歌曲的曝光率,增大其在其他用戶推薦列表中出現的機會。而且投幣產生的盈利還會按比例分配給歌手本人。

3)歌單播放頁的廣告收入

歌單播放頁的歌曲子頁面的頂部顯示區產生的廣告盈收,也會和歌手按一定比例分配。

4.3 我的頁

4.3.1 頁面說明

4.3.2 其余功能

1)算法智能生成歌單

從用戶喜歡的歌曲和聽歌歷史中的歌曲中,算法智能選擇歌曲,生成各種類型歌單,不會推薦新的歌曲。歌單的生成思路大概有以下三種方式。

  1. 結合以前的定位信息,例如“去年冬天你最愛聽的歌曲”,“云南游一路上你百聽不厭的歌”,“去年5月21號你一定經歷了什么吧,聽了一整晚的歌”
  2. 按照歌曲風格,例如“喜歡過的說唱歌曲”,“那些年你愛過的甜系情歌”
  3. 根據現在的天氣,例如“同樣的雨天,你聽過這些歌”

 

本文由 @Cranberry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PRD:愛生活——個人導購、生活消費決策平臺

導讀: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多種零售業態并存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平臺、電商、購物中心、超市、百貨商店、便利店等商業模式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而同一企業進行的多品牌戰略的同時,導致同一大品牌下,同一消費區間內,產品品類繁多,導致用戶消費決策的交易成本增加。在多種電商平臺共存及商品信息越來越繁雜的情境下,作者構想了一種通過為用戶個人提供生活消費決策服務賺取服務費的電商模式。

一、文檔介紹

1.1 文檔基本信息

項目:愛生活——個人導購、生活消費決策平臺

文檔創建日期:2020.10.25

創建人:葉秋

1.2 文檔目的

分析“愛生活”的相關市場環境和市場機會,收集、分析和定義目標用戶及其特征,分析相關競品,界定產品特征,促進電商、導購咨詢決策平臺發展。

二、行業現狀及趨勢

2.1 傳統電商

2003年,淘寶網成立,到2020年,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區電商、垂直電商、拼團電商、內容電商、跨境電商、短視頻電商、導購電商(返利網)、精品電商(優選平臺)等等各種電商名詞就已經層出不窮;再有一些B2C,C2C,M2C,C2B,B2B,B2B2C等等;不同的維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電商名詞,從而得出不同的電商模式。

那么,我們大膽一些。

我們單純的以電商平臺的不同盈利模式作為區分,以“服務”商家(賣產品方)為主要內容,通過幫助商家賣出產品而向商家收費的平臺,暫定為傳統電商。而以服務用戶(買產品方)為主要內容,通過幫助用戶買到真正適合TA的產品而向像用戶收費的平臺,暫定為“新”電商。

2.2 傳統電商導購

傳統的電商導購主要解決電商平臺信息過剩;傳統電商平臺的商品信息過剩而消費者信息相對匱乏,消費者難以從海量的商品信息中甄別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信息,導購電商平臺抓住了該痛點,對過剩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從而幫助消費者實現高效決策。

優質內容、專業評測滿足用戶需求,內容類導購電商平臺,通過內容營銷的方式吸引消費者,增強用戶粘性并最終滿足消費對于優質內容,專業測評的需求,最終有利于簡歷品牌信任和品牌忠誠。

但是,電商平臺的盈利模式不可避免的決定了,平臺要把商家的貨賣出去,才能盈利。傳統的電商導購盈利模式也以返傭為主,就不可避免的以賣出商品為目的,而不是以服務好用戶為目的(比如,不會建議用戶不要購買此類商品)。

2.3 市場現狀

隨著傳統電商平臺人口紅利消失和消費升級,導購電商逐漸成為消費新入口。電子商務市場增長放緩,電商導購市場紅利才剛剛開始。

隨著用戶消費行為和習慣的變化,電商行業整體競爭的加劇,以及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擁有優質內容和用戶的內容類導購平臺價值日益凸顯,對電商、品牌商的議價能力逐漸提高。根據調查數據顯示,2018 年電商導購用戶 3 億人,假設網購人數 6-7 億,滲透率剛達到 40%。

2.4 行業趨勢

以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為代表的電商的成功,以及疫情的影響,促進更多參與者進入行業。而隨著行業參與者數量的提高,電商提供的商品種類更全、選擇更多,且各類促銷、宣傳活動也更加頻繁,導致各類電商均堆積了海量信息。

上述趨勢導致用戶從各類電商篩選甄別出適合自身購物需求的信息難度增加,網絡購物時間成本增加,且經常由于理解溝通中的偏差出現購買商品不符預期的情形,網絡購物用戶體驗下降。而從電商和品牌商的角度而言,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各項營銷活動有效觸達最終用戶的難度不斷增加。

電商導購企業作為一個連接用戶和電商、品牌商的中間平臺,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高效、中立的消費決策支持,節約他們網絡購物的學習成本和時間成本,也可以成為電商、品牌商增加用戶曝光、獲取用戶流量的重要渠道。

比價、返利、內容營銷是傳統電商導購的主要模式手段。

我們再大膽一些。

將本質上還是在為商家服務,以賣出商品為最終目的(即使是優選過的“好產品”)的電商導購成為傳統電商導購。

追求性價比和便利性是消費者不變的訴求,這也是導購電商平臺的核心價值。但僅靠返利不足以培養用戶的忠誠度,傳統導購電商平臺仍需在改善用戶體驗方面多做努力。

產品經理眼中的用戶,是需求的集合,不是單一的某一個用戶。而把消費便利性做到極致,是把每一個用戶單獨分別對待。新型電商導購在保證了性價比的基礎上,可以把用戶的便利性需求做到極致。

三、用戶模型

3.1 目標用戶

(1)需求分析

消費趨向多元化、細分化、品質化,面對豐富繁雜的產品信息,越來越多人傾向借助外部力量降低消費決策難度,導購電商平臺對這類群體而言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在跨境海淘領域,產品信息不對稱程度比境內市場高,消費者對導購電商存在一定剛需。

短期內疫情雖然對消費產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卻深度培養了用戶網購的習慣,長期來看,利好導購電商行業。同時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偏向于理性消費,新型的導購平臺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的特點,可以更好的滿足越來越多的用戶需求。

數據顯示,超五成用戶的消費決策受價格和品類影響,45.8%的用戶受平臺推薦的內容影響。低價雖然能夠吸引消費者,但會擠占平臺的盈利空間,從長遠考慮,平臺需要在產品品類以及內容方面進行深耕,為用戶消費決策提升便利。

(2)群體特征

活躍的電商平臺用戶(含本地生活),單次消費金額大于500元,消費習慣穩固,追求性價比和便利性。

3.2 用戶模型

(1)用戶模型

(2)需求匯總

(3)使用場景

生活中大到買房,小到買手機,甚至周末家庭游。都可以通過每個領域的專業顧問,讓自己及家庭的每一消費獲得更好地性價比及創意性消費。

比如買房,傳統“電商平臺”——房產中介公司的盈利需要在成單后,房產顧問才能得到利潤,這就難免會導致,在促進交易的時候夾雜房產顧問的促進成交傾向。

而我們有時候買房子并不會考慮的特別全面,地段、學區、小區、噪音等大眾因素也許都會考慮,但是在細節的地方,比如樓棟樓層、車位配比、層高、注水層、暗衛暗廚等我們有時考慮會出現漏洞。但是作為多年的房產顧問,肯定會全方位的對房子最初評分、對比。簡單說就是會比平常的買家更專業。

周末家庭游。大部分兩人周末活動,吃飯、看電影、逛街。但是稍微新穎一些的適合兩個人一起娛樂的項目比如主題館、各種特色工坊等。可能會說我可以去美團自己搜。

而“愛生活”平臺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也正在這,傳統的電商平臺都是人找“貨(服務)”,即通過電商平臺,搜索、瀏覽、下單(咨詢)、成交。愛生活“在貨(服務)”找人的基礎上,不是以銷售商品的營銷盈利為目的,是在用戶產生需求后,向用戶提供得一種推薦咨詢服務,從而收取費用。

(4)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用戶使用“愛生活”平臺的核心需求有兩個:

  1. 得到行業內的顧問分析,節約決策時間;
  2. 得到精準的個性化服務,與專人消費指導。

四、競品分析

4.1 優勢分析

4.2 競品不足點

單一主體品牌出現產品品牌問題時,會使整個體系的口碑和品牌受影響;行業內的天花板在傳統電商出現瓶頸后也會隨之出現,并且本質上也是通過銷售傭金獲得盈利,收到電商平臺的隱性制約風險較大;便利性需求的滿足上僅僅通過對電商平臺的大眾化信息篩選,不能將服務做到極致,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五、 產品概述

5.1 產品簡介

“愛生活”是一個針對年輕人生活方式推薦和品質導購的場景電商平臺。針對不同領域存在各種達人,達人直接服務于平臺用戶,用戶滿意后向達人顧問支付費用,區別于社區類型的大眾化導購咨詢服務。

平臺強調根據用戶自身特有的條件和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不已銷售為目的,只為用戶提供最合適的個人購物(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5.2 產品定位

個人導購、家庭生活消費決策平臺。

5.3 交易模型

5.4 產品結構

5.5 產品路線

5.6 功能需求

(1)產品功能性需求及優先級

(2)核心功能流程圖

數據顯示,很多電商平臺的在線商品,每月有過被點擊記錄的不超過在線商品總數的5%,也就是95%的商品連一次曝光的機會都沒有。現在電商(及導購電商)的盈利模式,決定了不能以用戶為導向。加之,用戶消費會趨向理性化,個性化。 “愛生活平臺,以用戶為導向,通過向用戶提供專業化消費指導,節約用戶交易成本為盈利手段,開創生活消費決策新未來。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官網

參考文獻:

  1. 黃巖《我看電商》系列
  2. 許小年《商業的本質和互聯網》
  3. 彼得布洛克《完美咨詢》

 

本文由 @葉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