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數字化10講”(8):經過了去中間化和去品牌化,去平臺化還會遠嗎?

編輯導語:在營銷行業,特別是過去傳統廣告盛行的年代,中間化和品牌化一直是品牌營銷不變的套路。然而現在,創意內容的去中間化和去品牌化呈現不可逆的趨勢,顛覆了使用了幾十年的營銷傳播的模型。在這種趨勢之下,品牌商能夠去平臺化嗎?

01

品牌商苦平臺久矣!

電商去中間化,新制造去品牌化,品牌商被逼到墻角。那么,品牌商能夠去平臺化嗎?

過去不可想象,現在有可能是現實。前幾年流行的平臺思維、流量思維,最近不是都遭到批判嗎,去平臺化憑什么不可能呢?

02

自2013年以來,品牌商的日子一直不好過:

  • 2013年,多數快消品銷量封頂,直到2017年才通過產品升級換擋重啟增長之路;
  • 2013年,中國消費互聯網超過美國,品牌商被迫走向平臺化之路。雖然早期的電商,其愿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一旦平臺崛起,電商就成了“品牌商最難做的生意”;
  • 2016年,馬云提出新零售時,同時提出了“新制造”;
  • 2020年9月16日,阿里的新制造系統“犀牛智造”問世。新制造就是C2B,打掉品牌商的附加值,讓附加值向平臺轉移。

如果說電商是去中間化的話,那么,新零售、新制造就是去品牌化。

品牌商的價值,不是生產產品,而是創造品牌附加值。比如,耐克沒有生產制造,專注品牌和營銷。失去了創造附加值的能力,品牌商就只有依附新制造,去做OEM的份了。

03

商業就是博弈,除了都在爭取用戶外,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一直在博弈。后來又加上了平臺商的博弈。

品牌商與渠道商(中間商)的博弈,通過深度分銷,品牌商基本掌控了渠道。渠道碎片化,是品牌商與渠道商博弈的結果;品牌商與KA的博弈,不分伯仲。品牌商通過傳播,觸達C端,擁有認知優勢;KA直接觸達C端,擁有購買便利的優勢。

發達國家KA與品牌商的博弈,通過自有品牌平衡。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與”新制造“的邏輯相似,同樣是“挾消費者以令品牌”。

直到超級大平臺的出現,博弈的天平徹底偏向平臺。平臺的規模太大,擁有巨大流量,任何品牌的規模在平臺商眼里都微不足道。在超級大平臺、新零售面前,品牌商有點失落。

從來沒有這么失落過!

04

商業博弈,要有籌碼。博弈的終極籌碼,就是影響C端的能力。因此,零售商和平臺商在博弈中有天然優勢。商業話語權,隨著不同商業機構影響C端的能力而遷移。

傳統營銷,品牌以兩種方式觸達C端:

  1. 借助媒體觸達,品牌商→大眾媒體→C端用戶;
  2. 借助渠道觸達,品牌商→經銷商→終端→C端用戶。

上述兩種觸達C端,都是間接觸達。互聯網時代,獲得了另外兩種觸達方式:

  1. 平臺觸達,品牌商→平臺→C端用戶;
  2. 新媒體觸達,品牌商→新媒體→C端用戶。

仍然是間接觸達!

“營銷數字化10講”之8:經過了去中間化和去品牌化,去平臺化那一天還會遠嗎?

品牌商不論何種觸達C端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借助中間環節,間接觸達C端,即品牌商→中間環節→C端用戶。只不過中間環節從原來的大眾媒體、中間商為主,現在變成了以新媒體、平臺。

然而,電商大平臺、O2O平臺、新零售平臺,不僅直接觸達C端用戶,而是用戶長期在線。用戶在線,比僅僅間接觸達C端,擁有更大的影響C端的能力。

我們的結論是:電商平臺、新零售平臺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一是直接觸達C端,二是實時在線。品牌商通過中間環節間接觸達,如果無法實現用戶在線,注定失去商業話語權,缺失商業博弈的籌碼。

05

相對于流量枯竭,流量費上升,品牌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未來面臨的價值創造能力的喪失。

新制造比電商、新零售更可怕。電商、新零售,可以視為新增銷售渠道,但新制造意味著,電商平臺、新零售挾C端之勢,開始“入侵”過去只有品牌商的專項權利:創造品牌價值。

品牌附加值,這是品牌商獨有的專項權利,否則,就不成為品牌商。在新制造面前,品牌附加值有可能喪失。

品牌附加值,是品牌商對C端用戶形成的認知能力。零售是“百貨對百客”,品牌商是“一貨對百客”。新制造意味著,除了新零售的“百貨對百客”外,還想拿走“一貨對百客”。

電商、新零售稱新制造為C2B。之所以能夠C2B,就是手里有C端。觸達C端,用戶在線,營銷數字化。將是未來最重要的競爭。

商業博弈,以此為重。

06

品牌商怎么直接觸達C端,用戶在線?

品牌商可以直接建立自己的APP、微商城,直接觸達C端。但是,這么做是做不大的。連蘋果都難完全做到。小米早期以APP為主,現在也走向了全渠道運營。

當然,也不能完全放棄通過中間環節間接觸達C端,如上面所講的大眾媒體、新媒體的認知觸達,以及渠道商、平臺商的交易觸達。

品牌商最重要的在線觸達,一定是通過渠道商形成的在線觸達,這種模式,是F2B2C在線模式,即傳統渠道基礎上的數字化。

F2B2C的用戶在線模式,雖然經過了B端,但是,中國的渠道,品牌商有強大的控制力,深度分銷,渠道控制到終端。

所以,渠道B端雖然是中間環節,但與大眾媒體、新媒體、平臺、新零售等中間環節完全不同。渠道B端的鑰匙,掌握在品牌商手中。其它中間環節的鑰匙,品牌商沒有控制權。

F2B2C的用戶在線模式,走向C的路徑經過了B端,但品牌可以通過虛擬空間直接影響C端。

07

品牌商去平臺化,不是不做平臺,而是擁有與平臺博弈的籌碼。因為有不依賴平臺的能力,從而在商業博弈中獲得更多的權益。品牌商有了直接通向C端之路,所有中間環節的障礙(包括平臺)都不再是障礙。這種能力,是商業威懾力。

營銷數字化,是品牌商觸達C端用戶的最佳模式之一——我稱這種模式為BC一體化。

“營銷數字化10講”之8:經過了去中間化和去品牌化,去平臺化那一天還會遠嗎?

BC一體化,以B為橋,觸達C端。以C為籌碼,全渠道、全場景運營。

BC一體化,不僅僅是用戶在線交易,而是認知、交易和關系全部在線。當然,由于傳統渠道的在線仍然需要很長時間,但少數用戶在線仍然具有杠桿效應。

實際上,電商占社會零售份額始終沒有超過1/4,但卻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就是有杠桿效應。

BC一體化的C端在線,交易和關系是其強項,在線認知能力不夠。怎么強化在線認知,這是BC一體化的重點。

08

再次強調,去平臺化,不是不做平臺,而是擁有與平臺博弈的籌碼。各種零售新場景出現后,多數品牌正進入全渠道、全場景模式,沒有任何一種零售渠道和場景是多余的。

零售的變化,從來不是革命,而是共生。電商崛起了,最古老的雜貨店仍在。

但是,全渠道、全場景,不是依附,而是生態環境下的共生。現在品牌商除了傳統渠道的控制力,在互聯網新渠道和新場景,幾乎都是依附狀態,缺乏博弈的籌碼。

傳統企業的營銷數字化,BC一體化,或許有助于品牌商改變這種狀況。從技術手段上,平臺比其它渠道更早地觸達、影響了C端。帶來的影響就是,所有的商業模式,都向觸達C端靠攏。

平臺、電商的前臺,不在市場一線,但因為觸達C端,因而稱為前臺。傳統企業的業務員,即使在一線,但因為沒有觸達C端,仍然難以影響用戶。

  • 觸達C端,將是商業的標配。影響力也將由此而生。
  • 觸達C端,影響C端,也將成為商業競爭的主流。
  • 觸達C端,數字化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特邀作者#

劉春雄,微信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ID:liuchunxiong196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作者。現任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EMBA課程主講導師,《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副總編,清華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特聘客座教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文章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品牌行銷策略,產品行銷與設計,各類型行銷推廣案例分享-品牌行銷點點讚 » “營銷數字化10講”(8):經過了去中間化和去品牌化,去平臺化還會遠嗎?